礼曹门前缚笔工,百年来说刘必通。
卖笔老人为我说,及闻乃祖识董公。
董公初擢容台日,声名走卒喧儿童。
每逢下直望舆拜,墨本旧作纱厨笼。
雕镌挂向市阛口,问价传到沧海东。
十年票本笔盈笥,追陪钱七与纪四。
纪四自嘲古锦囊⑴,钱七醉满欹斜字。
约作刘家水笔诗,老梁笔饮铭相寄⑵。
日日归途驻马看,何减二榜清禅寺⑶。
忽忽廿年门径改,依依对案䌷毫次。
老废诗篇病废书,弱毫尖硬试何如。
败瓦閒坊偶寻得,膝纹残破更难摹。
宣城诸葛山阴帖,苏陆诗谁问李屠⑷。
我诗聊补橐笔初。
钱七墨花今已无(坤一作墨花竹,必用刘家笔。),续入瀛洲道古录,旧话帝里城南隅。
仿佛二闸水亭上,小船汲取明月珠(东城外二闸、一草亭,有董书扁。)。
⑴ 晓岚以锦囊囊之,自题句,谓虽不善书,而用此笔以傲人也。
⑵ 山舟镕锡贮水以防其胶,名曰「笔饮」。
⑶ 唐王知敬书清禅寺榜,人皆驻马观之。
⑷ 《东坡集》有笔工李文正,《放翁集》有笔工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