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好游此春山兮,栖岳莲之翠微。
缁尘隔以万丈兮,认至人之依归。
蜀魄声之三两兮,山月入于柴扉。
林风起而瑟瑟兮,有松间之琴韵。
独披衣以徙倚兮,暗倾耳于远近。
初萧萧而飒飒兮,更澎湃而淅沥。
无燥湿与悲欢兮,似八音与六律。
或叔夜之潦倒兮,横玉柱而增欷。
悼身世之守陋巷兮,怆时事之累棋。
或相如之隐约兮,撼鲲弦于高台。
阻曳裾于王门兮,抚凌云之奇才。
或元亮之北窗兮,梦魂入于羲皇。
抚一曲之无弦兮,叹三径之就荒。
或似奏于姜里兮,昼无日兮夜无月。
追龙马之负啚兮,推变化而演易。
或似奏于南薰兮,蔼和气之蓊匌。
帝德被于四表兮,凤凰仪于韶箫。
或包羲之创乐兮,剖峄阳之枯桐。
际鸿均之初判兮,敷二气之冲融。
或杏坛之清阴兮,簇抠衣之三千。
固元和于弦歌兮,察上下之鱼鸢。
虽音韵之难律兮,亦由妙而入微。
彼匏土与革木兮,又金石与丝竹。
纵应律而赴节兮,讵敢比于灵籁。
原草木之无声兮,得刀刀而乃鸣。
更孰使之善鸣兮,学七弦之冷冷。
余于是焉感发兮,算善鸣于最灵。
孙吴流之善阵兮,仪秦徒之纵横。
孰擅名于词垣兮,孰跌宕于笔精。
文章伯之李杜兮,海与川之韩柳。
放厥辞于琼琚兮,主夏盟于诗垒。
有圣人于其间兮,伟抱负之光明。
万古夜之日月兮,天壤间之栋梁。
一举足而作则兮,吐片辞而为经。
信其鸣之超卓兮,然不遇而老行。
是天意之难知兮,奚命德之刺缪。
余奉教于君子兮,少知学于诗礼。
竖赤帜于词林兮,倒三峡之波涛。
寒秦塞之范叔兮,病茂陵之长卿。
将金玉之渊海兮,耐平地之风波。
其善鸣与不鸣兮,系于天而奚憾。
缅一丘之田园兮,依昔日之江山。
少知音兮世路,卷峨洋而投闲。
独逍遥于物表兮,抚孤松而盘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