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正月十九日夜梦。乘小舸鼓枻南海中。妻孥皆载焉。及夜置二盏灯于船头。举帆指耽罗曰。去彼不远。可夜涉矣。篙师皆不欲。余遂泊舟下岸步归。戚丈朴掌令履文氏。邀余而吁曰。向也吾观子气色。甚惧风涛。何子不能正心而然也。吾常不以众人期子。今吾甚失望。余闻此言。茫然惊怪之。乃拱而前曰。小子向在舟中。意甚自适也。不自知有惧色。今丈人有是言何哉。岂所谓自适者实可惧。而见于色者有莫知然而然欤。请复亟图之。以求正心焉。既寤诊其梦而窃叹曰。噫。非海之谓也。其惟处世者之戒也欤。吾观世途之险。与彼海何殊。而仕宦于当世者。日涉而不知危焉。是与吾泛海而自适者。亦岂异乎。虽然凡人之沉溺于世。利未得而患其得。既得而患其失。患得患失而惧色形之。则弗能正心者斯验之矣。然彼方营营于其间。不知惧色之为惧色。而他人得知之。可不哀哉。吾戚丈履文氏道不谐时。与世相忘。晚起从宦。不渝素操。得丧宠辱。无可以喜戚夫心。而彼观世人之驾轻舠涉层浪。胆掉魄禘。惴惴有危惧之色者。实悯然哀怜之。恐其及乎溺没而不返也。此其平昔之志。而于吾梦乃发之。岂此丈之意以吾为可教。而其心爱之。尤于众人而然耶。抑吾之心。慕公之义。乐公之道。常欲承教于前而不暇。故其所爱仰之诚。见于宵寐而然耶。虽然余布衣也。穷居陋巷。未尝交结朋友以为名誉。俪偶木石。若将老死而无悔。则惟彼宦海之飓风鲸浪。其于吾陆处而桥行者何哉。而吾心之正不正。亦无所试之矣。畴昔之梦。果何由哉。今余自山中而来都下数日矣。在山而读圣贤人书则所见无非正心诚意守道俟命之训。入都而从士大夫游则所闻无非枉寻直尺偷容苟合之论。使余久处此而不归。几何不舍昔日之所见。从今日之所闻也。履文氏之言。其亦会时而发乎。余将寻旧壑之幽寥。服斯言而周旋。遂演厥义。著为此赋。赋曰。
余幼清而刚操兮,秽末涂之泥淤。
离上都而遐踔兮,缘云壑而潜庐。
山㠂㠂而白石兮,掬清泠以漱胃。
歌北风而喑噎兮,抚孔轨而自慰。
曰皇天降哲衷兮,允履迪玆为贵。
行有时而可辍兮,义奚处而不勔。
诵斯言而矢志兮,以中行为止循。
驱连蹇以枉棘兮,汲汲乎吾将进。
纷阴阳之迭薄兮,羌白日之飘飘。
乃元春上日朝兮,风帝谇以灵谋。
历高冈而乘飙兮,渐翱鸿于平陆。
厥羽可以为仪兮,讵河洲之流落
览幽繇而潜靖兮,庶吾道犹未塞。
樛前良之处世兮,匪一揆于行止。
货途诮以迷邦兮,圣实对曰将仕。
盍余朝乎清都兮,熙吉光于仙士。
兰皋与余成离兮,涉清汉之㳽㳽。
凭归翼而瞥逝兮,及灵琐之未暮。
背骆峰而戾宿兮,梦登船而南溯。
溟涛渤其沃日兮,御鲸鲛而周流。
杳高氏之遗都兮,嘅夜程之悠悠。
胡铜江之癯老兮,蹙皓眉而长吁。
谓余心匪贞定兮,经漫澜而劻勷。
喻义理而显诋兮,衷惕然而自惊。
反躬顾而无实兮,羌未得其缘由。
伊师友之直谅兮,岂言谬而为诬。
晨斋余心之诚兮,久乃明其攸指。
唉时俗之乖盭兮,情炎炎而规利。
汨荣华而忘己兮,历矛剑以求济。
潏澒洞而波豗兮,睨无底为无悸。
实神蕊而貌茹兮,心灵駴而靡止。
尚骋骤而自娱兮,顝为人之所哀。
愬江螭而靡及兮,招海贾而宁回。
缅圣达之高躅兮,顺通阨而无虞。
结天道为衔辔兮,蹶庸行而宣游。
慜载伪之日拙兮,诵迪官以逸休。
弗投桃而求李兮,虹子讥于诗人。
震鳞赞于孔辞兮,随六位而时安。
禽士黜而弗愠兮,遵曹谪其何伤。
苟内省而不疚兮,孰痒忧于利殃。
据鲸背而怡笑兮,顾吕梁而阳阳。
矧世路之隘湫兮,固介人之不竞。
尼父耻于执鞭兮,起乘桴之浩想。
何甘乐于世祸兮,违拯马之用壮。
美夫公之耇造兮,耽道粹而幽靓。
掩籊扉之悄寥兮,援岩桂而遐托。
顾惠好而婴志兮,愿招手而偕适。
显诚爱于宵寐兮,言谆谆犹在耳。
承明命而踧踖兮,敢荒宁以恣肆。
翾鸟厉而飙征兮,将复我之故宇。
结幽契于鸥鹭兮,步江洲之芳莽。
佩青苍之蘋实兮,摭木兰之幽华。
凭流云而横眺兮,抱孤松而清歌。
指白日之昭昭兮,专贞悫而靡渝。
与龟蛇而嘘吸兮,胤巫彭而祥休。
使天地而倾坠兮,曾不足为余忧。
矧旷士之观海兮,㑋蠡觞之不若。
夫何恐而何恤兮,庶毋替此教极也。
⑴ 壬戌元朝。筮得风山渐。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