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尺素”,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尺素
赠胤甫内翰庚子 清 · 尹拯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明斋先生遗稿卷之一
尺素每叹难尽意盍簪堪笑忘言
不于路径明眼天下无二道。而过与不及之间。便生出无限路岐。苟不穷理而明善。则其不舍正路。而陷于荆棘几希矣。具于方册者。兄当自知之。今日所当讲者。则有说焉。先生深思远猷常主知时识势。好谋成务。而尤翁之直截剖判。则每以枉尺直寻计功谋利至戒。是二者。常相为用。而不相悖。则道未尝不一也。然学之者不善学之。则常未免过不及之弊。过者。在易为灭顶之凶。然尚有一变至道之机。犹为元咎也。不及者。则在易为不极之随。其流必入于因▦苟贱之域。不啻不快而已为学之始。趋向不可不审。幸以仰复于过庭之际。而回教之也。且世俗所谓涉世之涂。又有二焉。起自草野者。目之为儒道。发于科目者。目之为常调名目之既分。则人之处之与己之自处。皆岐而二之所谓常调者。知进之为礼。而不知退之有义。知爵禄之为常。而不知去就有道至于行己处事莫不唯流污之是同。噫。宁有是理哉。程朱夫子。退先生独非应举得仕者耶。亦在吾自处之如何耳。发轫之初。择术不可不谨。亦未知兄意以为如何。)安得风波有定跟(夫天下之理。常了然胸中故事大小随感而应。虽至于捐躯就死。亦沛然其所无事矣。苟理有未明。心常暗塞。擿埴冥行无所依泊。则平常无事之时。犹可以撑避倖免。若猝遇急衮处。则计较之私。挠其中利害之形。怵其外手忙脚乱措身无所。其不为贻讥一时取笑千载者鲜矣。此古人所以穷理也。)
取友规模细讲取友之道。欲人之求于我。则常得其不如我者。而自重有耻之士。不可得而友之矣。自重有耻之士。既不得友。则所友者。不过朝市势利之交尔。是安知有所谓忠告善导之责哉。故思以为仕于朝者。必须局外守静读书之人以自辅。然后庶免城市之昏矣。洛中之士。吾知二人焉。李养以朴和叔。皆畏友也。苟于夙夜之暇。定省之隙。必就二人者。与之切磋讲劘。则其浸灌栽培之功。决知不浅鲜矣。然治身不严好士不诚。则人亦不肯自尽此则在兄之加之意耳。)看书功课要重圣贤之书。孰不可謮。而世代愈下。发明愈切。故程朱文字。尤觉亲密论孟庸学。兄所熟也。今只可温其故。而知其新而已。所读则须取近思录朱子书节要。封事杂著等篇。深思而得其意。笃信而践其实。则于存心检身。内而悦亲正家。外而取友事上将无所往而不得矣。)
忧人却犯芸田戒,相送秋山独闭门。
按:为学之道无他。在知与守而已。书者。所以致吾之知。友者。所以辅吾之仁。此从古圣贤不易之论也。然知也守也。其法也。书也友也。其具也。所以行之。在乎其志。苟无其志。则其法其具。徒为无用之物耳。今请问兄之志。欲为君子耶。为小人。欲为忠于国而利于。为禄其家而容其身而已。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出乎此则入乎彼。差之毫釐则谬以千里。此则在兄之自知之如何耳。非他人之所能预也。若弟者名为讲学。而实无所得。愚不能明。柔不能立。非无师友书册之乐。而终是有靠不得者。自忧之不暇。而犹复为兄言者。是亦故人之情。而亦欲以自警者也。盍相与勉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