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句因包含“考槃”,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考槃
第 102 句因包含“望夫”,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望夫
第 109 句因包含“据,胡床”,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据胡床
第 114 句因包含“软红”,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软红
第 116 句因包含“两忘”,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两忘
第 130 句因包含“膏肓”,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膏肓
第 140 句因包含“硕人”,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硕人
第 143 句因包含“沧洲”,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沧洲
花石亭赋 明 · 李宜茂
 出处:莲轩杂稿卷之一
伯氏洪州通判宜硕。挂冠之年。作亭于坡州谷之别墅。寔我王父康平公之旧庄也。杨原李公淑瑊。以花石扁之。而并有记以侈之矣。噫。花石无情物也。以有先祖遗泽而感余者深。则赋而张之。岂独无情因此足以知仲伯氏之志云。其辞曰。
岁在癸卯三月既望,客有观乎谷之庄,行吟眺望
主人欣然邀之,相与登乎花石亭之上。
观其斜界石壁俯临江汀
前瞻官道,后瞰邮亭
群山并凑野阔潮平
兹实登览胜境天地酿成也。
于时春阳正殷,百卉争华。
深红淡白舞风婆娑
嫣者如笑,僛者如醉
皱者如愁,低者如跂。
间以怪石巉岩聱呀。
蹇蹇奇奇,列植軿罗。
于是轩眉举目逡巡避席
以复于主人,曰:快哉亭乎,吾能得主人之乐矣
盖质之坚确者,石也。
物之闲静者,花也。
俪美于君子,则馨香之德可荐
托兴诗人,则切磋之功当加。
是以高人达士,多托于是物。
于以养吾之天,是则主人所以托于花石
玩物适情者,夫岂徒然。
主人曰:否。
昔吾王父之构斯亭也,以知足之年,际于升平之会。
功名如脱,宅心物外
筑室考槃于焉宽大等闲
花石主人,岂轩冕之能移。
一朝长辞,孰能堂基
顾余何人,承此燕贻
惜乎名缰且绊,宦海浮沈
十载归来草没苔深
田园尚在,乃肯构而为心。
今吾之居是亭也,见花之发,则思祖先封植之勤。
见石之奇,则思祖先抚摩之恩。
肃然如承其指使宛然如见其羹墙
遗爱起敬兮,当百倍乎梓桑
祖风不坠兮,聊暇日周章
觞酒醪以自慰兮,时登览崇冈
江山风月兮,足以平日不尽怀伤也。
且夫天地间者,物有万般
览物之情,人亦多端
往古来今,孰能反观
借如槛有移春,而侈心转放。
堂成半闲,而国势何庇。
六郎之貌,长作风流之态。
士女之赠,惟看谑浪之戏。
或有被叱于道士,术既不稽
点头谈僧,语亦非真。
武昌冈头浪传望夫之贞女
谷城山下,谁为授书之老人
此则匪直花石之为祟,抑亦人之惑于花石者,有同鱼目之混珍也。
若乃席芳药,据胡床
抚奇石,掇幽芳
俯仰无怍,逍遥倘徉。
梦绝软红之场,兴逸于虚白之乡。
忧乐两忘宠辱不知
斯则祖先所以为心,而知吾之无于斯也。
虽然吾尝闻之,有兴有废者,物之常,有善有恶者,心之几。
祖先能开之,而子孙不能守之。
子孙或能守之,而不免荒淫之归。
有以穷心志之乐,而趣之于膏肓之地,则安有斯亭之作。
复为草没苔深,永负于先志也,此则吾之怛然不宁
庶有望于有后不弃也。
于是悠然而笑,乃作而为之歌曰:渺渺孤亭结云构兮江之头。
硕人俣俣,兹玩愒心焉休。
黄精翠微,狎白鸥沧洲
将以遗兮杂佩,君不来夷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