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草檄”,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草檄
第 3 句因包含“柳营”,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柳营
第 4 句因包含“柏台”,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柏台
第 4 句因包含“柏台”,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柏台
第 5 句因包含“传经”,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传经
第 5 句因包含“槐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槐市
第 9 句因包含“趋庭”,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趋庭
第 9 句因包含“骥子”,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骥子
挽萧监察委员一山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懋修名业孰与比伦草檄柳营司宪柏台传经槐市
略举生平,公应无憾,同栖凤侣趋庭骥子鸣世鸿编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萧一山(1902——1978)江苏徐州人中国历史学家,一生专治清史。凭一己之力撰写而成中国第一体系完整新式清代通史文笔流畅史料详备梁启超李大钊、朱希祖诸前辈日本今西龙博士等亲为之序。被誉为“奇人”。1938年,萧一山转任东北大学文学院长,后改任西北大学文学院长随后大学内徙四川三台,他被教育部聘为部聘史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他出北平行辕秘书长当选国民政府第一监察院监察委员1948年冬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他携眷赴台。自1950年从事修订清代通史工作在台期间,萧一山担任台湾近代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台湾中国史学会”监事等职,受聘于各大学讲学。并与张其昀等人共同主持清史编委员会”,集中一批史学费时一年,将《清史稿改编《清史》共8册,约700余万字1978年,在台湾“清史档案研讨会”期间,萧一山心脏病突发,于同年7月4日逝世终年77岁。
比伦:比敌;匹敌
柳营汉周亚夫治军严明,曾营于细柳。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后人因称军营柳营。萧一山出任北平行辕秘书长
司宪:本为官署名,即御史台。此处为动词,应为司掌宪法之义。
柏台:此处指监察院
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
凤侣比喻美好的情侣。
骥子比喻英俊人才。此处为对人子的美称
笺:上下三分句自对令人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