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杜校长元载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树人从政,并见修能,记播越相逢,曾听啼鹃当蜀道;
望岳怀乡,竟成遗恨,知精灵不昧,定随归雁到衡阳。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杜元载 (1904——1975),字赓之,生于湖南省溆浦县,著名法学家、教育家。1922年杜元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先是到湖南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后赴美国留学,相继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私立西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杜元载应河南中山大学校长邓萃英之邀,任河南中山大学法科教授兼法科主任。1930年河南大学法科改为法学院后,他成为河南大学历史上第一任法学院院长。离开河南大学后,杜元载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南京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北大学等校任教授、系科主任、教务长、院长等职。1949年杜元载携家眷去台湾,历任台湾考试院分类计划委员会主任秘书、考选部司长、司法行政部司长等职。1958年他出任台湾师范大学校长、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975年3月20日,杜元载因病逝世,享年72岁。
修能:卓越的才能。
播越:逃亡;流离失所。
啼鹃: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蜀道:蜀中的道路。亦泛指蜀地。抗战时杜元载担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直属四川教育学院分团筹备处主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直属国立西北大学分团筹备处主任。
精灵:灵魂。
归雁到衡阳:与前文“望岳”照应,指回雁峰,回雁峰坐落于衡阳市雁峰区,为八百里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又称南岳第一峰。此处切杜之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