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相传为宋苏文忠公寓孙氏宅时手植,今宅归汤方伯雄业。三月十九日,汤公子招同人宴集花下,即席赋此。
建中靖国藤一条,剖半化作潜潭蛟。
犹馀半干卧偏稳,阅岁七百如崇朝。
心空貌古枝尤秃,自砌及檐刚五曲。
居停偶忆孙居士,移种竟传苏玉局。
花时一巷吹古香,紫燕不敢栖雕梁。
借公真气方寿世,木理亦肖公文章。
距花百步看乃足,高干都遮出檐木。
沿溪左右三十家,一半看花尽升屋。
葛仙桥边路四通,香气已过桥栏东。
半空紫伞益奇绝,千朵万朵飞玲珑。
竟思远挈郫筒酒,祝树与公同不朽。
因花我复忆名花,香国亡来亦云久
滁山酿水首重回,风味不减欧家梅
庐陵几载作滁守,公亦三度常州来。
才名一代兼风义,落落寰中此师弟。
诗狂久已上青天,干古尚能蟠大地。
楼窗八扇正面花,栏楯屈曲枝丫杈。
若将座客比花寿,细校岁月无多差(坐中十客,年共计六百馀。)
君不见,紫藤花开墨池涨,古色班斓各相抗。
此花毕竟始何时,我欲东行咨石丈。
⑴ 藤侧有香海棠一株,亦文忠手植,康熙中燬于火。
⑵ 滁州醉翁亭侧,水上有欧阳文忠手植梅。
⑶ 东坡洗砚池本在藤花侧,四十年前始移至舣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