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三千,天地”,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千世界
第 7 句因包含“黄鹤”,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黄鹤
第 7 句因包含“鹤归”,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鹤归
黄鹤楼 明 · 薛纲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楼上有楼登复登,古今登者几人曾?
要观天地三千界②,须尽危颠第一层。
对景只疑身蜕骨③,凭虚无用手携④。
问渠黄鹤何处⑤,惟见江鸥立断冰。
按:【校注】 (1)《石仓历代诗选》卷三九一《明诗次集》卷二五,选录其诗凡三十九首中有五言古诗《登黄鹤楼》,《黄鹤楼集》未收,今录于兹:“凭栏碧流拍手黄鹤黄鹤不来白云满城郭。怅望鹦鹉洲狂生可作曹瞒忌才黄祖奚堪托。文高竟杀身身后名寂寞。只遗旧江山千载恒如昨。” (2)三千界佛教语,即三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释氏要览·界趣》: “此山(指须弥山处世界之中央)有八山绕外,有大铁围山周回围绕,并一日昼夜回转,照四天下,名一国土;积一千国,名小千世界;积千个小界,名中千世界;积一千中世界,名大千世界。以三积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白居易春日乾元上方高峰亭》:“危亭绝顶无邻,见尽三千大世界。” (3)蜕骨道家所谓脱去凡骨孟郊终南山下作》:“因思蜕骨人,化作仙。” (4)凭虚升空凌空苏轼《前赤壁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藤杖杜甫《呈杨绾》:“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 (5)渠:他。此无定指。 全诗极言黄鹤楼之高,以及登高所生幻觉。“问渠”二句抒发则是鹤去楼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