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已由电脑自动标签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3—858 【介绍】: 怀州河内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
进士第
累官东川节度使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
牛僧孺李德裕两党水火不相容,商隐本为牛党令狐楚门客,后娶李党王茂元女,虽始终与党争无关,仍因此为子绹所恶。
为相,商隐长期被排挤。
工诗文,曾从学章奏,因习骈体,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
诗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庭筠多绮罗脂粉之调,而商隐则感时伤事,颇得风人之旨。
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行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12—858,有生于811、813等说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排行十六
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
郡望陇西成纪
文宗大和三年(829)令狐楚洛阳,旋随郓州,为天平节度使巡官
六年八年分别佐太原幕及兖海观察使崔戎幕。
开成二年(837)进士第
三年春应博学宏辞试不取,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其女。
四年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旋调补弘农,以免除或减轻蒙冤犯人之刑狱触忤观察使孙简,将罢去,会姚合,谕使还官。
五年冬,赴王茂元陈许幕。
武宗会昌二年(842)以书判拔萃复入秘书省正字,旋丁母忧居家。
四年暮春,自关中移家永乐。
五年冬,服阕入,仍为秘省正字
宣宗大中元年(847),随桂管观察使郑亚桂林,为支使掌表记。
二年春循州商隐罢幕北归。
长安,补周至,旋为京兆尹留假参军事,奏署掾曹,专章奏。
三年十月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奏充商隐判官,得侍御衔,赴徐州
四年夏,随卢弘止汴州幕,曾奉使入关。
五年春夏间罢汴幕归,妻王氏已卒。
太学博士
柳仲郢东川,辟为节度书记
十月商隐梓州,改节度判官
七年末,曾回京探望儿女。
十年春,随内征之仲郢还朝,任盐铁推官,其间或曾游江东
十二年病废还郑州,未几卒。
新、旧《唐书》有传。
年谱以冯浩《玉溪生年谱》、张采田《玉黔生年谱会笺》较精审。
商隐一生与牛、李两党重要成员均有交往,自两《唐书》以来,史家与研究者对其党属颇多异说(大要有党李、党牛、出入牛李、无与党局诸说)。
自实际情况而言,其前期交往者固多牛党,然多属私谊,未必有党牛意图,后入王茂元幕,亦无所谓去牛就李(茂元非李党)。
然后期宣宗朝所历幕主,则多为李德裕会昌为相时所倚重之人物,结合有关诗文,大体可见其后期较进步之政治倾向。
商隐晚唐大诗家与骈文名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其诗颇多忧怀国运、慨讽时事之作,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等;亦多抒写怀抱、感慨身世之篇,如《安定城楼》、《晚晴》等。
其咏史、咏物、无题诸篇,及七律、七绝二体,成就尤高。
前人评其诗“深情绵邈”(刘熙载《艺概》卷二《诗概》)、“沉博绝丽”(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序引钱谦益语)、“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大体均指其近体而言。
而寄慨身世,情调感伤,多用象征暗示,情思意境朦胧,尤为其诗思想内容与艺术风貌之显著特征。
其诗渊源颇广,而宋玉之感伤、杜甫之沉郁、李贺之象征对商隐影响尤深。
诗集重要注本有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清冯浩玉溪生诗笺注》、今人叶奇《李商隐诗集疏注》、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王蒙、刘学锴主编《李商隐研究论集(1949—1997)》。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断句5。
唐诗汇评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大和中令狐楚天平节度使,爱其才,署为巡官,亲授骈文。
开成二年(837)进士第
令狐楚卒,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茂元以女妻之。
时党争方炽,令狐父于属牛党,茂元属李党,牛党以为背恩。
故坎𡒄终身。
四年,授校书郎,调弘农
会昌二年,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正字
大中初,为桂管观察使郑亚掌书记
郑亚循州,还京,补盩厔,摄京兆参军,典章奏。
又佐卢弘止徐州幕,为判官
府罢,入朝为太学博士
复佐柳仲郢东川幕。
仲郢入朝,奏为盐铁推官
罢还郑州,病卒。
商隐工骈文及近体诗,尤长七律,与杜牧齐名,亦称“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称“温李”。
其诗构思新巧,想象丰富,属对精切,色彩绮丽,音律谐婉,精于用典,后人效之。
有《玉溪生诗》三卷。
又有《樊南甲集》、《乙集》各二十卷,《赋》、《文》各一卷,多佚。
今有《李义山诗集》六卷及后人所辑《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行世。
全唐诗》编诗三卷。
词学图录
李商隐(约813-约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迁居荥阳,晚居郑州
有《杨柳枝》等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
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 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等职。
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诗歌成就极高,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大中二年(848)李商隐离开桂州幕府途经江夏北归,作七律《无题》, 有“黄鹤沙边亦少留”之句,纪昀称该诗“绝好笔意”。
全唐诗补逸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
元和八年大中十二年卒(据冯浩《玉溪生年谱》及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所推定。
)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一
商隐字义山
怀州河内人
少为令狐楚巡官
开成二年进士第
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河阳
掌书记
侍御史
久不调。
郑亚廉察桂州
请为观察判官
大中初
循州
商隐随赴岭表。
三年入为京兆尹卢宏正掾曹
又从为掌书记
太学博士
柳仲郢镇东蜀。
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
大中末卒。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本工章奏,因授其学。
商隐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
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
彦周诗话
李义山诗,字字锻炼,用事婉约,仍多近体,唯有《韩碑》诗一首是古体。
《潜溪诗眼》
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
《蔡宽夫诗话》
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唯义山一人而已。
……义山诗合处信有过人,若其用事深僻,语工而意不及,自是其短。
石林诗话
唐人学老杜,唯商隐一人而已,虽未尽造其妙,然精密华丽,亦自得其仿佛。
岁寒堂诗话
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王、孟之高致也。
韵语阳秋
公(按指杨亿)尝论义山诗,以谓包蕴密致,演绎平畅,味无穷而炙愈出,镇弥坚而酌不竭,使学者少窥其一斑,若涤肠而洗骨。
《臞翁诗评》
李义山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要非适用。
瀛奎律髓
义山诗感事托讽,运意深曲,佳处往往逼杜,非飞卿所可比肩。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袁桷《书汤西楼诗后》
玉溪生往学草堂诗,久而知其力不能逮,遂别为一体,然命意深切,用事精远,非止于浮声切响而已。
唐才子传
商隐工诗,为文瑰迈奇古,辞难事隐,及从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
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
而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
木天禁语
李商隐家数微密闲艳,学者不察,失于细碎。
唐诗品汇
元和后,律体屡变,其间有卓然成家者,皆自鸣所长。
李商隐之长于咏史……其造意幽深,律切精密,有出常情之外者。
诗镜总论
李商隐七言律,气韵香甘。
唐季得此,所谓枇杷晚翠。
诗镜总论
李商隐丽色闲情,雅道虽漓,亦一时之胜。
《诗源辨体》
商隐七言古,声调婉媚,大半入诗馀矣。
《诗源辨体》
商隐律诗较古诗稍显易,而七言为胜。
《诗源辨体》
商隐七言绝……较古、律艳情尤丽。
《唐诗评选》
义山诗寓意俱远,以丽句影出,实自楚辞来。
宋初诸人,得其衣被,遂使西昆与香奁并目。
钱谦益《注李义山诗集序》
义山之诗,宋初为词馆所宗,优人内燕,至于“挦扯商隐”之谑。
元季作者惩西江学杜之弊,往往跻义山,祧少陵,流风迨国初未变。
……少陵当杂种作逆,藩镇不庭,疾声怒号,如人之疾病而呼天呼父母也,其志直,其词危。
义山当南北水火,中外钳结,若喑而欲言也,若餍而求寤也,不得不纡曲其指,诞谩其辞,婉娈托寄,讔谜连比,此亦风人之遐思,《小雅》之寄位也。
《漫堂说诗》
世之称诗者,易言律,尤易言七言律。
义山造意幽邃,感人尤深,学者皆宜寻味。
义门读书记
义山五言出于庾开府,七言出于杜工部,不深究本源,未易领其佳处也。
七言句法兼学梦得
义门读书记
晚唐中,牧之义山俱学子美
牧之豪健跌宕,而不免过于放……不如义山顿挫曲折,有声有色,有情有味,所得为多。
吴乔《西昆发微序》
义山始虽取法少陵,而晚能规模屈、,优柔敦厚,为此道瑶草琪花。
凡诸篇什,莫不深远幽折,不易浅窥。
围炉诗话
于李、杜、韩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
既欲自立,势不得不行其心之所喜深奥之路。
义山思路既自深奥,而其造句也,又不必使人知其意,故其诗七百年来知之者尚鲜也。
高柄以为隐辞,又以为属对精切,陆游辈谓《无题》为艳情,杨孟载亦以艳情和之,能不使义山失笑九原乎?
才调集补注
引冯班语:王荆公言学杜当自义山入。
余初得荆公此论,心不谓然,后读《山谷集》,粗硬槎牙,殊不耐看,始知荆公此言正以救江两派之病也。
若从义山入,便都无此病。
山谷用事琐碎,更甚于昆体;然温、李、杨、刘用事,皆有古法,比物连类,妥贴深稳。
山谷疏硬,如食生物未化,如吴人作汉语,读书不熟之病也。
昆体诸人甚有壮伟可敬处,沈、宋不可也。
《古欢堂集杂著》
义山七律逐首擅场,特须郑笺耳。
义山诸体之工,唐人实无出其右者,不独七律也,又不独香奁也。
《古欢堂集杂著》
义山(七绝)佳处不可思议,实为唐人之冠,一唱三弄,馀音袅袅,绝句之神境也。
《诗辩坻》
义山七绝,使事尖新,设色浓至,亦是能手。
间作议论处,似胡曾《咏史》之类,开宋恶道。
《唐诗观澜集》
玉溪咏物,妙能体贴,时有佳句,在可解不可解之间。
朱鹤龄《笺注李义山诗集序》
唐至太和以后,阉人暴横,党祸蔓延。
义山阨塞当涂,沉沦记室
其身危,则显言不可而曲言之;其思苦,则庄语不可而谩语之。
莫若瑶台璚宇、歌筵舞榭之间,言之可无罪,而闻之足以动。
其《梓州吟》曰:“楚雨含情皆有托”,早已自下笺解矣。
吾故为之说曰: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音,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也。
岂徒以征事奥博、撷采妍华,与飞卿柯古争霸一时哉!
柳亭诗话
李义山、陆渭南皆祖述少陵者。
李之蕴藉,陆之排奡,皆能寓变化于规矩之中。
李去其靡、陆汰其粗,其于大历元和也何有?
叶燮原诗
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词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唐诗别裁》
义山近体,襞绩重重,长于讽谕,中有顿挫沉着可接武少陵者,故应为一大宗
后人以温、李并称,只取其秾丽相似,其实风骨各殊也。
《唐诗别裁》
义山长于风谕,工于征引,唐人中另开一境。
顾其中讥刺太深,往往失于轻薄。
野鸿诗的
人皆谓杜陵殁后,义山可为肖子。
吁!
何弗思之甚耶?
彼之浑厚在作气,此之浑厚在填事,彼之讽必指实,此之讽谕动涉虚;彼则意无不正,此则思无不邪。
风马之形,大相径庭,奚待一一量较,而后知其伪哉!
《小澥草堂杂论诗》
李商隐诗,明暗参半
然欲取一人备晚唐之数,定在此君。
姚培谦《李义山七律会意例言》
唐自元和以后,五七言古体靡然不振,即义山亦非所长。
至其七言律体,瓣香少陵,独探秘钥,晚唐人罕有其敌,读者无仅与牧之飞卿诸公同类而并观之也。
姚培谦《李义山七律会意例言》
少陵七律,格法精深,而取势最多奇变,此秘唯义山得之。
其脱胎得髓处,开出后贤多少门户!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发凡:义山远追汉魏,近仿六朝,而后诣力所成,直于浣花翁可称具体,细玩全集自见,毋专以七律为言。
其终不如杜者,十之三学为之,十之七时为之也。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序:晚唐李义山为巨擘,余取而诵之,爱其设采繁艳,吐韵铿锵,结体森密,而旨趣之遥、深者未窥焉。
《历代诗法》
玉溪诗绮密瑰妍,然首首生动,绝无板重之嫌,故令读者不厌。
陈明善《唐八家诗钞》
例言:义山诗高华典丽,音韵缠绵,宜荆公叹其善学老杜也。
八叉同时,瞠乎后矣。
《四库全书总目》
商隐诗与温庭筠齐名,词皆缛丽。
庭筠多绮罗脂粉之词,而商隐感时伤事,尚颇得风人之旨。
……自宋杨亿刘子仪等沿其流波,作《西昆酬唱集》,诗家遂有“西昆体”,致伶官有挦扯之讥,刘攽载之《中山诗话》,以为口实。
元祐诸人起而矫之,终宋之世,作诗者不以为宗,胡仔《渔隐从话》至摘其《马嵬》诗、《浑河中》诗诋为浅近。
江西一派渐流于生硬粗鄙,诗家又返而讲温、李。
《五七言今体诗钞》
玉溪生虽晚出,而才力实为卓绝。
七律佳者几欲远追拾遗,其次者犹足近掩刘、白。
第以矫敝滑易,用思太过,而僻晦之敝又生。
要不可不谓之诗中豪杰士矣。
石洲诗话
微婉顿挫,使人荡气回肠者,李义山也。
刘随州而后,渐就平坦,无从睹此丰韵。
七律则远合杜陵,五律、七绝之妙则更深探乐府。
晚唐小杜而外,唯有玉溪耳,温岐韩偓何足比哉!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善学少陵七言律,终唐之世,唯义山一人,胎息在神骨之间,不在形貌,《蜀中离席》一篇,转非其至也。
义山当朋党倾危之际,独能乃心王室,便是作诗根源。
其《哭刘蕡》、《重有感》、《曲江》等诗,不减老杜忧时之作。
组织太工,或为挦扯家藉口。
然意理完足,神韵悠长,异时西毗诸公,未有能学而至者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李义山用意深微,使事稳惬,直欲于前贤之外,另辟一奇。
绝句秘藏,至是尽泄,后人更无可以展拓处也。
射鹰楼诗话
余极喜义山诗,非爱其用事繁缛,盖其诗外有诗,寓意深而托兴远,其隐奥幽艳,于诗家别开一洞天,非时贤所能摸索也。
《东目馆诗见》
玉溪专工近体,清峭中含感怆,用事婉约,学少陵得其藩篱者。
后人近体必先从之入手。
五言长律亦以温丽芊绵胜。
昭昧詹言
愚谓七律除杜公、辋川两正宗外,大历十子、刘文房及由傅亦足称宗,尚皆不及义山
义山别为一派,不可不精择明辩。
《艺概•诗概》
诗有借色而无真色,虽藻缋实死灰耳。
李义山却是绚中有素。
敖器之谓其“绮密瑰妍,要非适用”,岂尽然哉!
至或因其《韩碑》一篇,遂疑气骨与退之无二,则又非其质矣。
《岘佣说诗》
义山七律,得于少陵者深。
故秾丽之中,时带沉郁。
……飞卿华而不实,牧之俊而不雄,皆非此公敌手。
《岘佣说诗》
义山七绝以议论驱驾书卷,而神韵不乏,卓然有以自立,此体于咏史最宜。
三唐诗品
其源导漾吴、何,讨澜徐、庾。
炼藻温腴,寄情婉约,拾其香草,仍有内心。
诸体相宣,七言专胜。
陈宫之新体,而离合生奇,自成高格。
律诗缠绵顽艳,陆士衡所谓缘情绮丽,斯足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