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宁
《汉语大词典》:归宁(归宁,归宁)
亦作“ 归宁 ”。
(1).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诗·周南·葛覃》:“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朱熹 集传:“宁,安也。谓问安也。”后汉书·列女传·刘长卿妻:“妻防远嫌疑,不肯归宁。” 清 赵翼 《蟂矶灵泽夫人庙》诗:“归宁手自抱 阿斗 ,亦见异母恩勤厚。”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晨梦》:“我妻到故乡去作长期的归宁,把两个小孩子留剩在这里,交托我管。”
(2).指大归。谓妇人被夫家遗弃,永归母家。 三国 魏 曹植 《弃妇篇》:“拊心常叹息,无子当归宁。”参见“ 七出 ”。
(3).男子归省父母。 晋 陆机 《思归赋》:“冀王事之暇豫,庶归宁之有时。” 五代 齐己 《送休师归长沙宁觐》诗:“吾子此归宁,风烟是旧经。”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卷五:“ 宋 赵湘 南阳集《送周湜下第归宁序》……是男子亦可言归宁也。”
(4).诸侯朝觐后返回国安邦。仪礼·觐礼:“天子辞于侯氏曰:‘伯父无事,归宁乃邦。’”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云﹞伯父归宁乃国,云叔父建尔元子,敬之至也。”
(5).回家治丧。后汉书·独行传·陈重:“又同舍郎有告归宁者,误持邻舍郎绔以去……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
《汉语大词典》:七出
古代社会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条款。这是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残酷迫害的借口。《孔子家语·本命解》:“妇有七出三不去。七出者:不顺父母者,无子者,淫僻者,嫉妒者,恶疾者,多口舌者,窃盗者。”仪礼·丧服“出妻之子为母” 唐 贾公彦 疏:“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岂期过门之后,本妇多有过失,正合七出之条。” 欧阳予倩 《孔雀东南飞》第六场:“这也是你丈夫无用:你又没有犯什么七出之条,为什么他就听信他母亲的话,将你休了回来?”

根据历代诗词可找到字在归宁一词中读声的确凿證据64例。具体如下:

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