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襕窟诗 元 · 安轴
七言律诗
通州南郊。有秃峰穹隆。而东临大海。峰之悬崖有窟。广可七八尺。深可十馀步。仰而两壁互合。俯而水深不测。窟既深而水气浸渍。故常幽暗淋漓。有风则惊涛汹涌。不可到。相传云。窟是观音真身常住处。人有至诚归心。则真身现于岩石。而青鸟飞来。以此灵之。余乘小舟到窟。是日幸风浪静息。深入窟中。细观其状。窟之隩。石壁高三尺许。石纹黄而烂斑。如浮屠所谓袈裟之金襕。无面目肩臂体相。人见此。以为观音真身现于石。下有石磊嵬而其色微青者。人以此为莲台。噫。此果是观音真身耶。若曰。石纹如佛服。故尊敬则可矣。以此为观音真身。则余未之信也。余到窟之日。有青鸟飞入窟中。舟人云。此海鸟也。此果是观音之应耶。余观是窟而既有是心。宁有青鸟之应乎。若是鸟果为观音之应。余之是心。真合观音。而世人之以石纹为观音者惑矣。因作四韵诗一篇。归之正云。
海上苍崖窟穴深,人传常住是观音。
飞翔鸟翼青如锦,出没岩纹色似金。
见此皆言真圣现,至今虚使众痴寻。
欲参水月庄严相,回照明明本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