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有敢谏,君当体仁。
爰修饰于折槛,以表旌于直臣。
收电回霜,已宽斧钺之戮;
葺隳因阙,更瞻轩陛之新。
惟汉朱云,希风汲黯。
偶赐枫宸之对,因致龙鳞之犯。
指陈奸佞,愿借尚方之刀;
退就诛夷,遂折便朝之槛。
辱师傅之贵,虽曰敢言;
干雷霆之威,自应可斩。
而天子能恕,将军敢争。
因免冠而致悟,乃饰槛以为旌。
宽以纳忠,岂独垂万世之训;
阙而当宁,更以致三墀之荣。
易令名以愧贤,讵能比迹;
藏断罟以志谂,庶可同声。
原此狂生,素称义烈。
雅有意于汉室,故屡陈于主阙。
命驾径去,不为薛宣而少留;
趣和药来,更助萧公之引决。
惟直情而径行,故太刚而必折。
成帝渊默,临朝靓深。
谓陈善闭邪者小臣之难事,而尊贤从义者大君之用心。
难甘切直之言,虽加谴怒;
终懋矜容之德,曲示承钦。
然而所求者名,不务其实;
文虽足观,质焉可述。
宠昭仪而绝皇嗣,大斁天伦;
恩元舅而杀王章,遂倾帝室。
虽存折槛,足为后世之规;
实废嘉言,讵救当时之失。
岂不以篡汉室者必王氏,佞王氏者惟张侯。
以师臣而取信,乃保身而自谋。
堤防祸机,实为国之至要;
拔去奸本,期厥德之允修。
能充葺槛之心,何施不可;
深味借刀之旨,岂谓无由。
凡曰司聪,皆有言职。
欲致国家之治,必尽箴规之益。
魏公献疏,乃切论而危言;
贾生上书,亦流涕而太息。
遇文帝、太宗之君,必能褒崇于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