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孔既远,孟、荀挺生。
以斯道而自任,在当时而善鸣。
仰兹名世之贤,同宗一圣;
抱此觉民之术,茂著英声。
当六国之下衰,有二贤之可考,以亚圣之才而无所施用,以宗王之学而终于穷老。
其遇于世何如也,既不逢辰;
不得其平则鸣焉,独能以道。
观夫名重楚国,学传子思,优入圣人之域,卓称王者之师。
恐斯文之丧也,振吾道以鸣其。
顾二儒仁义之言,一根于正;
用六艺诗书之教,大警于时。
兹盖二百馀章兮,皆立教之文;
三十二篇兮,悉缀文之美。
阐其前而振其后,著乎心而入乎耳。
蔑千载未光之病,岂没世无闻之耻。
时将驾说,鼓木舌于诸儒;
经本吐辞,和金声于夫子。
诚以轲之辩也,非出于得已;
况之说也,不贵于难持。
奈何承道传之弊也,叹德衰之已而。
如草木无声,而风或挠矣;
如金石无声,而人或击之。
苟匪一鸣之善,曷能万世之知?
久而愈盈,固异震雷之喻;
大而且远,允同木铎之为。
宁不由别王霸之尊卑,明礼义之统纪。
一时卫道也,信同声之相应;
后世闻风也,有德音之不已。
顾响应以能然,非言扬而何以。
假于《韶》乐,鄙弗能之后夔;
锵若钧天,小为文之韩氏。
故能倡正道以相和,诋异端而力排。
南蛮之鴃兮,岂巧舌之能骋;
天下之鸮兮,岂好音之孔怀?
俾众议之不惑,由大声之孔皆。
且异夫卿、云最其善焉,文徒称于壮丽;
魏、晋未尝纯也,辞只见于淫哇。
噫!
大醇小疵也虽或不同,立言指事也未尝有二。
群儒敢饰于邪说,处士不容于横议。
然则先王之道,至今在人耳者无他,由孟荀之不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