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安仁悼亡
 
潘岳哀
 
潘岳悼伤
 
潘岳无妻
 
潘郎泪

相关人物
潘岳


《昭明文选》卷二十三晋·潘安仁(岳)《悼亡诗三首》其一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例句

唯应月照簟,潘岳此时哀。 张九龄 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之三

悼伤潘岳重,树立马迁轻。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许靖犹羁宦,安仁复悼亡。 李商隐 属疾

潘岳无妻客为愁,新人来坐旧妆楼。 李商隐 过招国李家南园二首之一

玉貌潘郎泪满衣,画罗轻鬓雨霏微。 温庭筠 和友人悼亡

典故
东野亡来无丽句
 
白头王建在

相关人物
孟郊
 
王建


《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六〈赠王建〉
白君去后交游少,东野亡来箧笥贫。赖有白头王建在,眼前犹见咏诗人。
典故
宁郁郁久居此
 
拜韩信
 
无双国士
   
萧何追韩信
  
韩侯将坛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萧何
 
韩信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例句

公议今如此,登坛到即行。 姚合 赠卢大夫将军

儒有登坛贵,何人得此功。 姚合 送郑尚书赴兴元

塞北征儿谙用剑,关西宿将许登坛。 李端 题故将军庄

帝命诗书将,登坛礼乐卿。 杜牧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

授钺筑坛闻意旨,颓纲漏网期弥纶。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登坛名绝假,报主尔何迟。 杜甫 有感五首之五

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 杜甫 王命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九

五载登坛真宰相,六重分阃正司徒。 杨巨源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之二

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王涯 从军词三首

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

将礼登坛盛,军容出塞华。 苏颋 同钱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

不日即登坛,枪旗一万竿。 贾岛 寄长武朱尚书

遍命登坛将,巡封异姓王。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漫教韩信兵涂地,不及刘琨啸解围。 韦庄 睹军回戈

孙弘莫惜频开閤,韩信终期别筑坛。 韩偓 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

恨乏平戎策,惭登拜将坛。 高骈 言怀

典故
周亡褒姒
 
褒姒笑

相关人物
周幽王
 
褒姒


《毛诗正义》卷十二之一〈小雅·节南山之什·正月〉~399~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 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之。唐·孔颖达疏:「周国虽盛,终将褒姒灭之。」
典故
补亡

相关人物
束皙


《昭明文选》卷十九晋·束广微(皙)《补亡诗六首》
补亡诗序曰:皙与司业畴人肄脩乡饮之礼,然所咏之诗,或有义无辞,音乐取节,阙而不备,于是遥想既往,存思在昔,补著其文,以缀旧制。

例句

那知冥寞客,不有补亡篇。 孟郊 李少府厅吊李元宾遗字

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 白居易 洛中偶作

典故
不共楚王言
 
不语息夫人
 
亡国无言
 
息国不言
 
息夫人
 
息妫不语
 
无言息妫
 
无言楚妃
 
无言为息侯
 
脉脉无言

相关人物
息夫人
 
楚文王


《春秋左传正义》卷九〈庄公·传十四年〉~56~
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列女传》卷四〈贞顺传·息君夫人〉~80~
夫人者,息君之夫人也。楚伐息,破之。虏其君,使守门。将妻其夫人,而纳之于宫。楚王出游,夫人遂出见息君,谓之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无须臾而忘君也,终不以身更贰醮。生离于地上,岂如死归于地下哉!」乃作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息君止之,夫人不听,遂自杀,息君亦自杀,同日俱死。楚王贤其夫人,守节有义,乃以诸侯之礼合而葬之。君子谓夫人说于行善,故序之于诗。夫义动君子,利动小人。息君夫人不为利动矣。诗云:「德音莫违,及尔同死。」此之谓也。
典故
范蠡金铸
  
蠡亡范金
 
铸像
 
铸金越相
 
铸黄金
 
鸱夷像
 
黄金铸
 
黄金铸范蠡

相关人物
范蠡


《国语》卷二十一〈越语下·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658~
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王曰:「不谷疑子之所谓者何也?」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王曰:「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子听吾言,与子分国。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范蠡对曰:「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浃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曰:「后世子孙,有敢侵蠡之地者,使无终没于越国,皇天后土、四乡地主正之。」
《吴越春秋》卷十〈勾践伐吴外传·勾践二十四年〉~264~
范蠡既去,越王愀然变色,召大夫种曰:「蠡可追乎?」种曰:「不及也。」王曰:「柰何?」种曰:「蠡去时,阴画六,阳画三,日前之神,莫能制者。玄武天空威行,孰敢止者?度天关,涉天梁,后入天一。前翳神光,言之者死,视之者狂。臣愿大王勿复追也。蠡终不还矣。」越王乃收其妻子,封百里之地,有敢侵之者,上天所殃。于是越王乃使良工铸金象范蠡之形,置之坐侧,朝夕论政。
典故
楚对凡亡

相关人物
楚王


《庄子集释》卷七下〈外篇·田子方〉~728~
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唐·成玄英疏:「楚文王共凡僖侯同坐,论合从会盟之事。凡是国名,周公之后,国在汲郡界,今有凡城是也。三者,谓不敬鬼、尊贤、养民也。而楚大凡小,楚有吞夷之意,故使从者以言感也。」
典故
息亡入楚
 
息妫
 
楚妃无言

相关人物
息妫


《春秋左传·庄公十四年》
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例句

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入楚宫。 吴融 送杜鹃花

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 李白 望夫石

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 韦庄 庭前桃

典故
亡楚弓
 
人失人得
 
失弓
 
失楚弓
    
荆人弓失
 
相关人物
楚共王


《吕氏春秋·纪部》卷一〈孟春纪·贵公〉~44~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孔子家语》卷二〈好生〉~22~
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说苑》卷十四〈至公〉~473~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
《公孙龙子·迹府》
尤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

简释

楚弓:喻有失有得,或指弓。唐刘长卿《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例句

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刘长卿 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

典故  
三户存楚
 
三户已亡
 
三户楚
 
三户英雄
  
存三户
 
故乡三户
  
无三户

相关人物
范增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00~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瓒曰:『楚人怨秦,虽三户犹足以亡秦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臣瓒与苏林解同。韦昭以为:三户,楚三大姓昭、屈、景也。」

例句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刘长卿 使次安陆寄友人

家楚依三户,辞州选一钱。 司空曙 送严使君游山

本遗三户在,今匝万家通。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江转数程淹驿骑,楚曾三户少人烟。 窦常 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刘员外禹锡

典故
唇亡
  
唇亡齿枯
  
唇齿依
 
唇齿国
 
唇齿类
 
忌唇齿
 
相关人物
宫之奇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647~
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之大夫宫之奇谏虞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虞君曰:「晋我同姓,不宜伐我。」宫之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子也,太伯亡去,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子也,为文王卿士,其记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之亲能亲于桓、庄之族乎?桓、庄之族何罪,尽灭之。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虞公不听,遂许晋。宫之奇以其族去虞。其冬,晋灭虢,虢公丑奔周。还,袭灭虞,虏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僖公·传五年〉~207~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三国志》卷十二〈魏书·鲍勋传〉~385~
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简释

唇齿:喻邻邦或友人。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例句

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 白居易 哭刘尚书梦得二首

唇齿幸相依,危亡故远归。 耿湋 代宋州将淮上乞师

典故
向子赋
 
向秀归来
 
吕安亡
 
山阳作
 
山阳夜笛
 
山阳宅
 
山阳怨笛
 
山阳恨
  
山阳闻笛
 
山阳旧侣
 
山阳赋
 
横笛一声
 
河里笛
 
为笛声怀旧
  
闻笛赋
 
落日闻笛
 
赋山阳
 
邻人吹笛
    
隔江笛
 
风悲笛
 
风笛怆四邻

相关人物
向秀
 
吕安
 
嵇康


《昭明文选》卷十六、三国魏·向子期(秀)《思旧赋·序》
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人也。清悟有远识,少为山涛所知,雅好老庄之学。庄周著内外数十篇,历世才士虽有观者,莫适论其旨统也,秀乃为之隐解,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惠帝之世,郭象又述而广之,儒墨之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始,秀欲注,嵇康曰:「此书讵复须注,正是妨人作乐耳。」及成,示康曰:「殊复胜不?」又与康论养生,辞难往复,盖欲发康高致也。康善锻,秀为之佐,相对欣然,傍若无人。又共吕安灌园于山阳。康既被诛,秀应本郡计入洛。文帝问曰:「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帝甚悦。秀乃自此役,作思旧赋云: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嵇意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并以事见法。嵇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泉,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想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曰: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以北徂。济黄河以汎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悯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追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在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馀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伫驾言其将迈兮,故援翰以写心。后为散骑侍郎,转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在朝不任职,容而已。卒于位。二子:纯、悌。
《昭明文选》卷十六〈赋辛·哀伤〉~720~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以北徂。济黄河以汎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悯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追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在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馀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伫驾言其将迈兮,故援翰以写心。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南朝宋·颜延年(延之)《五君咏五首·向常侍》
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流连河里游。恻怆山阳赋。唐·刘良注:「〈山阳赋〉即〈思旧赋〉也。」

简释

山阳笛:喻悼念、怀念故友。唐司空曙《残老百哗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罕李端游慈思各赋一物》:“金谷筝中传不似,山阳笛里写难成。”


例句

旧时闻笛泪,今夜重沾衣。 司空曙 冬夜耿拾遗王秀才就宿因伤故人

金谷筝中传不似,山阳笛里写难成。 司空曙 残莺百啭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孚李端游慈恩各赋一物

感事不关河里笛,伤心应倍雍门琴。 唐彦谦 春阴

何言陵谷徙,翻惊邻笛悲。 孔绍安 伤顾学士

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 宋之问 咏笛

薄暮停车更凄怆,山阳邻笛若为听。 方干 题故人废宅二首

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 李峤

赋感邻人笛,诗留夫子墙。 李德裕 仆射相公偶话故集贤张学士厅写得德裕与仆射旧唱和诗其时和者五人惟仆射与德裕皆列高位凄然怀旧辄献此诗

不劳邻舍笛,吹起旧时悲。 李德裕 无题

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 李端 慈恩寺怀旧

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 李端 长安书事寄卢纶

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 杜牧 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

处处邻家笛,飘飘客子蓬。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

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 杜甫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牢落风悲笛,汍澜涕泣巾。 权德舆 哭刘四尚书

绝弦罢流水,闻笛同山阳。 权德舆 从事淮南府过亡友杨校书旧厅感念愀然

掩泪山阳宅,生涯此路穷。 武元衡 经严秘校维故宅

邻笛寒吹日落初,旧居今已别人居。 王驾 过故人居

尚书宅畔悲邻笛,廷尉门前叹雀罗。 白居易 闻乐感邻

邻笛哀声急,城砧朔气催。芙蓉已委绝,谁复可为媒。 皇甫冉 秋夜寄所思

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 窦牟 奉诚园闻笛

倚棹听邻笛,沾衣认酒垆。 罗隐 倚棹

日暮街东策羸马,一声横笛似山阳。 罗隐 经故友所居

月斜邻笛尽,车马出山阳。 耿湋 哭苗垂

莫向山阳过,邻人夜笛悲。 耿湋 太原送许侍御出幕归东都

何须更赋山阳笛,寒月沉西水向东。 许浑 同韦少尹伤故卫尉李少卿

一声邻笛残阳里,酹酒空堂泪满衣。 钱起 哭曹钧

独有山阳宅,平生永不谖。 钱起 经李蒙颍阳旧居

远闻山阳赋,感涕下沾裳。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却到山阳事事非,谷云溪鸟尚相依 韦庄 鄠杜旧居二首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 韦庄 思归

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 韦庄 过樊川旧居

阮咸贫去田园尽,向秀归来父老稀。 韦庄 鄠杜旧居二首

典故
天年竟夭
 
膏明自绡
 
膏自炙
 
兰膏叹
 
龚胜不屈
 
龚胜亡
 
龚胜耻事新

相关人物
王莽
 
龚胜


《汉书》卷七十二《龚胜亡》
胜字君宾,舍字君倩。二人相友,并著名节,故世谓之楚两龚。少皆好学明经,胜为郡吏,舍不仕。久之,楚王入朝,闻舍高名,聘舍为常侍,不得已随王,归国固辞,愿卒学,复至长安。而胜为郡吏,三举孝廉,以王国人不得宿卫补吏。再为尉,壹为丞,胜辄至官乃去。州举茂材,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徵为谏大夫。引见,胜荐龚舍及亢父宁寿、济阴侯嘉,有诏皆徵。胜曰:「窃见国家徵医巫,常为驾,徵贤者宜驾。」上曰:「大夫乘私车来邪?」胜曰:「唯唯。」有诏为驾。龚舍、侯嘉至,皆为谏大夫。宁寿称疾不至。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泰奢,刑罚泰深,赋敛泰重,宜以俭约先下。其言祖述王吉、贡禹之意。为大夫二岁馀,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徵。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安车驷马迎胜,即拜,秩上卿,先赐六月禄直以办装,使者与郡太守、县长吏、三老官属、行义诸生千人以上入胜里致诏。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使者、太守临敛,赐复衾祭祠如法。门人衰绖治丧者百数。有老父来吊,哭甚哀,既而曰:「嗟虖!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龚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遂趋而出,莫知其谁。胜居彭城廉里,后世刻石表其里门。

简释

龚胜耻事新:喻忠贞不事二主。唐颜真卿《咏陶渊明》:“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


例句

龚胜不屈,孙宝自劾。 李瀚 蒙求

楚国一老人,来嗟龚胜亡。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之一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 颜真卿 咏陶渊明

典故
谷亦亡羊


《庄子集释》卷四上〈外篇·骈拇〉~323~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國語辭典》:登坛(登壇)  拼音:dēng tán
登上讲道的道场。《西游记》第一回:「童子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
《國語辭典》:筑坛(築壇)  拼音:zhú tán
筑设坛场。宋。陆游 感皇恩。小阁倚秋空词:「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三国演义》第四九回:「来南屏山相度地势,令军士取东南方赤土筑坛。」
《漢語大詞典》:追亡
(1).追赶逃亡者。南齐书·幸臣传论:“捕叛追亡,长戍远謫。”清史稿·王杲传:“ 万历 二年七月, 建州 奈儿秃 等四人款寨请降, 来力红 追亡至塞上。”
(2). 秦 末, 楚 汉 相争, 韩信 弃 楚 归 汉 ,未被重用而逃, 汉 相 萧何 赏识 韩 才,亲自把 韩 追回来,并劝说 刘邦 重用 韩信 ,拜为大将。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因以“追亡”为典。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元 黄庚 《题〈漂母饭信图〉》诗:“筑坛直待追亡后,不及溪边一妇人。” 康有为 《怀翁常熟去国》诗:“深惜追亡 萧相国 ,天心存 汉 果何如?”
(3).追念死者。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奉读手命,追亡虑存,恩哀之隆,形於文墨。”晋书·卞壸传:“於父无追亡之善,於母无孝敬之道。” 明 汪道昆 《洛水悲》:“你看 宓妃 容色分明与 甄后 一般,教我追亡拊存,好生伤感人也。”
《國語辭典》:韩信(韓信)  拼音:hán xìn
人名。(?~西元前196)淮阴人,年轻时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后助汉高祖伐魏、举赵、降燕、破齐,封为齐王,后徙封楚王,高祖疑其背叛,伪作云梦之会,擒置咸阳,降封淮阴侯,终为吕后所杀。
《漢語大詞典》:范金(範金)
用模子浇铸金属品。范,通“ 范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然后脩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臺榭宫室牖户。” 孔颖达 疏:“范金者,谓为形范以铸金器。” 清 龚自珍 《纵难送曹生》:“天下范金、摶垸、削楮、揉革、造木几,必有伍。”
(1).以模子浇铸金属。 唐 白行简 《金在鎔》诗:“巨橐方鎔物,洪鑪欲范金。”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 南仲 因请更定晷漏,帅大喜,命 南仲 召匠制之,遂范金为壶,刻木为箭。” 清 黄宗羲 《张南垣传》:“ 汉 唐 以来,梵天帝释圣主名臣之像皆以绘画,其后稍稍通之而为塑土、范金、摶换。”
(2).犹贴金,镀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番僧赐印:“ 嘉靖 中,赐 辽 徽 二废王真人印,事固不经,式亦奇大,然止范金为之耳。”
《漢語大詞典》:楚人弓
《孔子家语·好生》:“ 楚王 失弓, 楚 人得之,又何求之?”后“楚人弓”常用为典,多比喻失而复得之物,表示对得失的达观态度。 清 钱谦益 《喜复官诰赠内戏效乐天作》诗:“三年偶失 楚 人弓,忧喜回旋似塞翁。我褫緋衣缘底罪,君还紫誥有何功。”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忧喜塞翁马,得失 楚 人弓。时命苟不谐。不如安固穷。”亦省作“ 楚弓 ”。《周书·武帝纪下》:“朕垂拱巖廊,君临宇县,相 邠 民於海内,混 楚 弓於天下,一物失所,有若推沟。”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春光漏洩出闺门,展转狐疑不定,怎做得 楚 弓得失何劳问。”参见“ 楚弓楚得 ”。
《國語辭典》:楚弓楚得  拼音:chǔ gōng chǔ dé
楚王出游时遗失了弓箭,却不叫侍从去寻找,因为楚王认为他虽然在楚国丢了弓箭,但仍会由楚国人得到,并不算损失。见《孔子家语。卷二。好生》。后以楚弓楚得比喻利益不流失外溢。
分類:外溢
《漢語大詞典》:楚弓
见“ 楚人弓 ”。
《漢語大詞典》:楚人弓
《孔子家语·好生》:“ 楚王 失弓, 楚 人得之,又何求之?”后“楚人弓”常用为典,多比喻失而复得之物,表示对得失的达观态度。 清 钱谦益 《喜复官诰赠内戏效乐天作》诗:“三年偶失 楚 人弓,忧喜回旋似塞翁。我褫緋衣缘底罪,君还紫誥有何功。”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忧喜塞翁马,得失 楚 人弓。时命苟不谐。不如安固穷。”亦省作“ 楚弓 ”。《周书·武帝纪下》:“朕垂拱巖廊,君临宇县,相 邠 民於海内,混 楚 弓於天下,一物失所,有若推沟。”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春光漏洩出闺门,展转狐疑不定,怎做得 楚 弓得失何劳问。”参见“ 楚弓楚得 ”。
《國語辭典》:楚弓楚得  拼音:chǔ gōng chǔ dé
楚王出游时遗失了弓箭,却不叫侍从去寻找,因为楚王认为他虽然在楚国丢了弓箭,但仍会由楚国人得到,并不算损失。见《孔子家语。卷二。好生》。后以楚弓楚得比喻利益不流失外溢。
分類:外溢
《漢語大詞典》:遗弓(遺弓)
(1).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以“遗弓”指 黄帝 骑龙升天时坠落的弓。《宋史·乐志十六》:“ 鼎湖 龙去遗弓堕,冠剑鏁深宫。” 清 顾炎武 《登岱》诗:“何人得昇仙,遗弓名乌号。”
(2).据史记·封禅书载,传说 黄帝 骑龙升天时,“堕 黄帝 之弓”。后以“遗弓”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南朝 梁 沈约 《齐武帝谥议》:“慕切遗弓,哀同遏密。”旧唐书·哀帝纪:“朕祗荷丕图,仰惟先训,方迫遗弓之痛,俯临同轨之期。”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遗弓仙驭远,上食繐帷张。”
(3).吕氏春秋·贵公:“ 荆 人有遗弓者,而不肎索,曰:‘ 荆 人遗之, 荆 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遗弓”指丢失而为他人得到对他人也有益处的事物。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
《漢語大詞典》:三户
(1).三户人家。极言人数之少。史记·项羽本纪:“自 怀王 入 秦 不反, 楚 人怜之至今,故 楚南公 曰:‘ 楚 虽三户,亡 秦 必 楚 也。’” 裴骃 集解引 臣瓒 曰:“ 楚 人怨 秦 ,虽三户犹足以亡 秦 也。”一说,指 楚 之 昭 、 屈 、 景 三大姓。见 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说。后人多指“三户人家”。 唐 李商隐 《楚宫》诗:“但使故乡三户在,綵丝谁惜惧长蛟?” 明 高启 《次韵过建平县》:“县虽三户小,地僻罢兵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当 吴三桂 拒命之时,彼已手戮 桂王 ,断不得称 楚 之三户。” 柳亚子 《赠李瑞熙》诗:“袖底 田郎 诗讖壮,好凭三户赶豺狼。”
(2).地名。在今 河南 淅川县 境。左传·哀公四年:“ 蛮子 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畀 楚 师于 三户 。” 杜预 注:“ 三户 ,今 丹水县 北 三户亭 。”
(3).古 漳水 上的一个渡口。在今 河北 磁县 境内。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 使 蒲将军 日夜引兵度 三户 ,军 漳 南,与 秦 战,再破之。” 裴骃 集解:“ 服虔 曰:‘ 漳水 津也。’ 张晏 曰;‘ 三户 ,地名,在 梁淇 西南。’ 孟康 曰:‘津峡名也,在 鄴 西三十里。’”
《國語辭典》:三户亡秦(三戶亡秦)  拼音:sān hù wáng qín
楚国虽为暴秦所灭,但汇合楚国遗民之力,也能灭亡秦国。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比喻只要有决心,力量虽小,终会取胜。宋。苏轼〈竹枝歌〉:「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欢呼。」
《漢語大詞典》:三户
(1).三户人家。极言人数之少。史记·项羽本纪:“自 怀王 入 秦 不反, 楚 人怜之至今,故 楚南公 曰:‘ 楚 虽三户,亡 秦 必 楚 也。’” 裴骃 集解引 臣瓒 曰:“ 楚 人怨 秦 ,虽三户犹足以亡 秦 也。”一说,指 楚 之 昭 、 屈 、 景 三大姓。见 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说。后人多指“三户人家”。 唐 李商隐 《楚宫》诗:“但使故乡三户在,綵丝谁惜惧长蛟?” 明 高启 《次韵过建平县》:“县虽三户小,地僻罢兵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当 吴三桂 拒命之时,彼已手戮 桂王 ,断不得称 楚 之三户。” 柳亚子 《赠李瑞熙》诗:“袖底 田郎 诗讖壮,好凭三户赶豺狼。”
(2).地名。在今 河南 淅川县 境。左传·哀公四年:“ 蛮子 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畀 楚 师于 三户 。” 杜预 注:“ 三户 ,今 丹水县 北 三户亭 。”
(3).古 漳水 上的一个渡口。在今 河北 磁县 境内。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 使 蒲将军 日夜引兵度 三户 ,军 漳 南,与 秦 战,再破之。” 裴骃 集解:“ 服虔 曰:‘ 漳水 津也。’ 张晏 曰;‘ 三户 ,地名,在 梁淇 西南。’ 孟康 曰:‘津峡名也,在 鄴 西三十里。’”
《漢語大詞典》:亡秦三户
史记·项羽本纪:“夫 秦 灭六国, 楚 最无罪。自 怀王 入 秦 不反, 楚 人怜之至今,故 楚 南公 曰‘ 楚 虽三户,亡 秦 必 楚 ’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清 无名氏 《陆沉痛·城温》:“好好少年,何妨作亡 秦 三户!” 古直 《吊杨笃生先生》诗:“曾把心香爇到君,亡 秦 三户识雄文。”参见“ 三户亡秦 ”、“ 三户謡 ”。
《漢語大詞典》:楚三户
史记·项羽本纪:“自 怀王 入 秦 不反, 楚 人怜之至今,故 楚 南公 曰:‘ 楚 虽三户,亡 秦 必 楚 。’”后因以“楚三户”指决心复仇报国者。 清 方文 《答吕霖生吏部》诗:“漫説 楚 三户,聊为 鲁 两生。” 郁达夫 《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用岳武穆韵》词:“ 会稽 耻,终当雪; 楚 三户,教 秦 灭。愿英灵,永保金甌无缺。”
《國語辭典》:唇亡齿寒(脣亡齒寒)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明上今不相救,恐唇亡齿寒,亦非明上之福也。」
《國語辭典》:唇齿(脣齒)  拼音:chún chǐ
1.嘴唇与牙齿。《文选。陆机。文赋》:「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2.比喻关系密切。《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孙刘结亲,以为唇齿,两国正好和谐。」
3.议论或搬弄是非。《金瓶梅》第七八回:「怀著个临月身子,只管往人家撞来撞去的,交人家唇齿!」
《漢語大詞典》:辅车(輔車)
颊辅与牙床。一说车夹木与车舆。比喻事物互为依存的利害关系。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与丞相 陆逊 书曰:‘ 杨敬叔 传述清论,以为方今人物彫尽,守德业者不能復几,宜相左右,更为辅车,上熙国事,下相珍惜。’”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垂光九野,腾响四避,辅车鼎足,槃石虎牙,世匹 周 室,基永 汉 家。”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内严体貌,增堂陛之峻;外絶缔交,去辅车之势。” 章炳麟 《印度中兴之望》:“呜呼!东方文明之国,犖犖大者,独吾与 印度 耳。言其亲也,则如肺腑,察其势也,则若辅车,不相互抱持而起,终无以屏蔽 亚洲 。”
《國語辭典》:山阳笛(山陽笛)  拼音:shān yáng dí
晋向秀途经山阳旧庐,闻邻人吹笛,感音而叹,怀念亡友嵇康、吕安,遂作〈思旧赋〉以追思二人。见《晋书。卷四九。向秀传》。后以山阳笛表示伤悼、怀念旧友。北周。庾信〈伤王司徒褒〉诗:「唯有山阳笛,悽余思旧篇。」宋。张炎〈探芳信。坐清昼〉词:「旧情懒听山阳笛,目极空搔首。」
《漢語大詞典》:闻笛(聞笛)
魏 晋 之间, 向秀 与 嵇康 、 吕安 友善, 康 安 为 司马昭 所杀, 秀 经 嵇康 山阳 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輟斤之慟,何独 庄周 ;闻笛而悲,寧惟 向秀 。” 宋 戴复古 《舟行往吊故人》诗:“倚篷思往事,闻笛为凄然。”
《漢語大詞典》:邻人笛(鄰人笛)
同“ 邻笛 ”。 明 陈子龙 《初秋出城南吊迩机之丧随游陆氏园亭春初予辈读书处也感赋》之二:“悲 嵇 乍听邻人笛,悼 惠 重过傲吏园。”
《漢語大詞典》:邻家笛(鄰家笛)
同“ 邻笛 ”。 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诗:“处处邻家笛,飘飘客子蓬。” 清 黄景仁 《思旧篇》:“何日同张竹下琴,不堪更听邻家笛。”
《漢語大詞典》:邻笛(鄰笛)
亦作“隣篴”。 篴,同“ 笛 ”。 晋 向秀 《思旧赋》序:“余与 嵇康 、 吕安 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 嵇 志远而疏, 吕 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 虞渊 ,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世即用“邻笛”作为伤逝怀旧的典实。 唐 孔绍安 《伤顾学士》诗:“何言陵谷徙,翻惊邻笛悲。” 清 方文 《沉景山墓上作》诗:“乍捧双珠今痛絶,况闻隣篴似 山阳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 顾无咎 《三月十九日酒痴招饮》诗:“忍听邻笛伤前度,便对黄壚哭故人。”
分類:怀旧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