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九万扶摇
 
九万抟
 
九万抟风
 
九万欲抟空
 
九万云霄路
 
九万风
 
九万风鹏
 
九万鹏
 
九万鹏风
 
九霄鹏
 
九鲲
 
凌云翅
 
凌风翔
 
化北鱼
 
化鲲
 
化鹏
 
北极羁羽
 
北溟翼
 
北溟鱼
 
北溟鲲
   
南溟垂翼
 
南溟风浪
 
南鹏
 
反溟极
 
喷浪溟鲲
  
图南羽翮
    
垂天鹏
 
垂天鹏翼
 
壮志南溟
  
大鹏击水
 
大鹏飞
 
天南翼
  
天池翼
 
天池鹏
 
奋北溟
 
如云长翮
 
尺鴳乐
 
扶摇力
 
摩天翼
 
抟垂翼
  
抟溟
  
抟风翼
 
抟风起北溟
  
击水三千里
 
击浪天地
 
枪榆笑鲲
 
水击三千里
 
冲天鹏翅
 
海远到天池
 
海鸟远天地
 
海鹏
 
溟翼
 
溟鱼一息化天津
   
草间尺鴳
  
著鲲
 
蔽天鹏
 
变化鲲鹏
 
负青天
 
蹑扶摇
 
适南海
    
腾鲲
  
鲲化鹏
  
鲲移鹏徙
 
鲲鱼化鹏
 
鲲鹏化
 
鲲鹏游
 
鲲鹏万里
 
鲲鹏变化
 
鲸鹏游
  
鸠居
 
鸠鹏
 
鸠鹏自乐
 
鹏化
 
鹏北海
   
鹏翅
   
鹏兴
  
鹏远天池
 
鹏飞
     
鴳疑鹏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2~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乌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简释

九万欲抟空:喻指志向或前程远大。唐李隆基《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


例句

北阙驰心极,南图尚旅游。 于良史 冬日野望寄李赞府

鹏化四溟归碧落,鹤栖三岛接青霞。 伊璠 及第后寄梁烛处士

大鹏矫翼翻云衢,嵩峰霁后凌天孤。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大鹏六月有闲意,仙鹤千年无躁容。 刘禹锡 和仆射牛相公见示长句

寄言垂天翼,早晚起沧溟。 刘禹锡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璧从全赵去,鹏自北溟抟。 刘长卿 瓜洲驿奉钱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复宪台充贺兰大夫留后使之岭南时侍御先在淮南幕府

水理漩洑,鹏风翱翔。 司空图 诗品委曲

仰笑鹍鹏辈,委身拂天波。 孟郊 立德新居

尚激抟溟势,期君借北风。 崔涂 喜友人及第

渐飏抟扶势,应从橐龠功。 张聿 景风扇物

蹑履三千皆后学,抟风九万即前程。 方干 寄于少监

覆载我徒争会得,大鹏飞尚未知宽。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莺迁犹待销冰日,鹏起还思动海风。 李咸用 冬日喜逢吴价

谁能借与抟扶势,万里飘飘试一飞。 李咸用 投所知

茫茫九万鹏,百雉且为乐。 李咸用 空城雀

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李商隐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

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 李商隐 洞庭鱼

隼击须当要,鹏抟莫问程。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 李峤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上李邕

遐想鱼鹏化,开襟九万风。 李群玉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

才力似风鹏,谁能算升斗。 李群玉 赠方处士兼以写别

鹏鴳喻中消日月,沧浪歌里放心神。 李群玉 送人隐居

一朝南溟飞,彩翮不可亲。 李群玉 送萧绾之桂林

曾向黄河望冲激,大鹏飞起雪风吹。 李郢 冬至后西湖泛舟看断冰偶成长句

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 李隆基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以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杜甫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正翮抟风超紫塞,立冬几夜宿阳台。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请余赋诗

鶱腾坐可致,九万起于斯。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归来权可取,九万一朝抟。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一鱼吃了终无愧,鲲化为鹏也不难。 柳棠 答杨尚书

定知羽翼难随凤,却喜波涛未化鲲。 杨莱儿 和赵光远题壁

搏鹏作腊巨鳌鲙,伸舒轶出元气外。 权德舆 大言

方期全拥肿,岂望蹑扶摇。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部长并同钟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书所怀且叙所知

莫言向北千行雁,别有图南六月鹏。 权德舆 李十韶州寄途中绝句使者取报修书之际口号酬赠

从此图南路,青云步武间。 权德舆 送宇文文府赴行在

小鸟抢榆枋,大鹏激三千。 权德舆 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

昔陪鹓鹭后,今望鹍鹏飞。 沈佺期 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

一朝鹏举,万里鸾翔。 海顺 三不为篇

鹏鹍诚未忆,谁谓凌风翔。 温庭筠 寓怀

骥蹄初蹑景,鹏翅欲抟扶。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海运同鹍化,风帆若鸟飞。 独孤及 送虞秀才擢第归长沙

傥得随鲲化,终能戾太虚。 王公亮 鱼上冰

龙卧人宁识,鹏抟鴳岂知。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示

去去图南远,微才幸不忘。 卢象 赠张均员外

鲲海已知劳鹤使,萤窗不那梦霓旌。 罗邺 献池州庾员外

谁谓天池翼,相期宅畔吟。 羊士谔 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乃赋诗十四韵刻于石壁

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袁皓 及第后作

岂不见大鹏点翼盖十洲,是何之物鸣啾啾。 贯休 偶作五首

在鸟终为凤,为鱼须化鲲。 邵谒 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

萤光起腐草,云翼腾沉鲲。 钱起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

龙摅回地轴,鲲化想天池。 钱起 巨鱼纵大壑

图南不可御,惆怅守薄暮。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

昔许霄汉期,今嗟鹏鴳别。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

北极有羁羽,南溟有沉鳞。川源浩浩隔,影响两无因。风云十朝会,变化成一身。 韩愈 北极赠李观

寄诗杂诙俳,有类说鹏鴳。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荀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韩愈 海水

收绩开史牒,翰飞逐溟鹏。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

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铓寒。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

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南图终铩翮,北上遽催辕。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

我留安豹隐,君去学鹏抟。 骆宾王 秋日送侯四得弹字

心期南溟万里外,出山几遇光阴改。 鲍溶 玉山谣奉送王隐者

莫下蓬山不回首,东风犹待重抟扶。 黄滔 酬杨学士

来年遂鹏化,一举上瀛洲。 齐己 送刘秀才往东洛

典故 
任棠水
  
拔薤威名
 
拔薤击强
 
拔薤豪宗屏
 
父老持杯水
 
薤水

相关人物
任棠
 
庞参


《后汉书》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庞参〉~686~
庞参字仲达,河南缑氏人也。初仕郡,未知名,河南尹庞奋见而奇之,举为孝廉,拜左校令。坐法输作若卢。……拜参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于是叹息而还。参在职,果能抑强助弱,以惠政得民。

简释

任棠水:称颂官吏清正廉明,为民作主。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例句

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 吴融 和峡州冯使君题

明朝蓬户侧,会自谒任棠。 崔善为 答王无功冬夜载酒乡馆

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典故
壮士悲歌
 
壮士冲冠发
 
壮气惊寒水
 
寒风易水
  
击筑长歌
 
易水别
 
易水寒
  
易水萧萧
 
易水离魂
 
燕歌易酒
 
白祫易水
 
荆轲悲歌
 
衣冠此日霜
 
送客白衣冠
 
长号易水
 
相关人物
聂政
 
荆轲
 
燕丹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荆轲〉~2534~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伉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简释

燕丹客:喻勇士。唐骆宾王《送郑少府人辽共赋快客运从戎》:“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例句

须知易水歌,至死无悔吝。 李咸用 猛虎行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李白 少年行二首

耻作易水别,临岐泪滂沱。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李白 发白马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李白 结客少年场行

歌酣易水动,鼓震丛台倾。 李白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 李白 赠友人三首

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 李白 鲁邵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旧说泾关险,犹闻易水寒。 皎然 送韦秀才

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泪垂。 贾岛 壮士吟

温辉凌爱日,壮气惊寒水。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白雪梁山曲,寒风易水歌。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客似秦川上,歌疑易水滨。 骆宾王 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骆宾王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心知报恩处,对酒歌易水。 鲍溶 壮士行

燕歌易水怨,剑舞蛟龙腥。 鲍溶 秋思三首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齐己 剑客

典故
副车不中
 
博浪力士
 
博浪金椎
 
博浪飞椎
 
报韩
 
奋一椎
 
子房椎
  
张良椎秦
 
击副车
 
击暴秦
 
椎飞博浪
 
沙中客
   
沧海金椎
 
祖龙一击
 
金槌击致
 
金锤报韩
 
惊博浪

相关人物
张良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3~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简释

博浪飞椎:喻报仇雪恨。清朱彝尊《彭城道中咏古二首》之二:“博浪飞椎后,圯桥进履车。”


例句

金槌击政后,玉斗碎增前。 徐九皋 咏史

博浪飞椎后,圯桥进履车。 朱彝尊 彭城道中咏古二首之二

壮士挥金槌,报雠六国闻。 李白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宝剑思存楚,金锤许报韩。 骆宾王 咏怀

典故
一次空磨
 
大儿轻孔融
 
怀中字灭
  
怀刺示孔融
  
掺渔阳挝
 
掺鼓渔阳
 
掺鼓雷
 
击狂节
  
掷搥
  
正平挝
  
狂处士
 
猖狂似祢衡
  
祢狂
 
祢生刺
 
祢生狂夫
 
祢生谩骂
 
祢衡刺
 
祢衡怀刺
 
祢衡挝
 
祢衡击鼓
 
袖中漫刺

相关人物
孔融
 
曹操(魏武帝)
 
祢衡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64~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引《文士传》曰:「融数与武帝笺,称其才,帝倾心欲见。衡称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杀,图欲辱之,乃令录为鼓吏。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作三重阁,列坐宾客。以帛绢制衣,作一岑牟,一单绞及小裈。鼓吏度者,皆当脱其故衣,著此新衣。次传衡,衡击鼓为渔阳掺檛,蹋地来前,蹑馺脚足,容态不常,鼓声甚悲,音节殊妙。坐客莫不慷慨,知必衡也。既度,不肯易衣。吏呵之曰:『鼓吏何独不易服?』衡便止。当武帝前,先脱裈,次脱馀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岑牟,次著单绞,后乃著裈。毕,复击鼓掺槌而去,颜色无怍。武帝笑谓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掺檛,自衡造也。为黄祖所杀。」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列传下·祢衡〉~2652~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兴平中,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脩。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著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诃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次释馀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著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著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吏白:外有狂生,坐于营门,言语悖逆,请收案罪。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于是遣人骑送之。……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
《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30~
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张衡《文士传》曰:「孔融数荐衡于太祖,欲与相见,而衡疾恶之,意常愤懑。因狂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太祖闻其名,图欲辱之,乃录为鼓史。后至八月朝,大宴,宾客并会。时鼓史击鼓过,皆当脱其故服,易著新衣。次衡,衡击为渔阳参挝,容态不常,音节殊妙。坐上宾客听之,莫不慷慨。过不易衣,吏呵之,衡乃当太祖前,以次脱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裈帽毕,复击鼓参挝,而颜色不怍。太祖大笑,告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参挝,自衡造也。」

简释

祢生刺:咏怀才不遇。唐司空曙《送卢堪》:“莫使称生刺,空留怀袖中。”

祢衡挝:用以咏鼓乐,或指相骂,或指文人狂放不羁。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例句

莫使祢生刺,空留怀袖中。 司空曙 送卢堪

祢生投刺游,王粲吟诗谒。 孟郊 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

投刺登龙日,开怀纳鸟晨。 宋之问 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

棋因王粲覆,鼓是祢衡挝。 张祜 题僧壁

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李商隐 听鼓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

岑牟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皮日休 襄州春游

祢生狂善赋,陶令醉能诗。 许浑 途经李翰林墓

早忝阿戎诗友契,趋庭曾荐祢生无。 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郑锡 襄阳乐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郑锡 襄阳乐

寻闻骑士枭黄祖,自是无人祭祢衡。 陆龟蒙 读陈拾遗集

典故
仰天击缶
 
唱呜呜
 
唱莫乌乌
 
击缶呼天
 
击缶歌
 
击缶歌呜呜
 
击缶鸣鸣
 
歌余耳热
 
歌秦缶
  
乌乌歌霸
 
耳熟酒酣
 
耳热歌
 
葛呜呜


《汉书》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列传·杨敞·(子)杨恽〉~2894~
恽既失爵位,家居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岁馀,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知略士也,与恽书谏戒之,为言大臣废退,当阖门惶惧,为可怜之意,不当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恽宰相子,少显朝廷,一朝以晻昧语言见废,内怀不服,报会宗书曰: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卬,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馀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唐·颜师古注:「李斯上书云:『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呼乌乌快耳者,真秦声也。』是关中旧有此曲也。」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2543~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閒、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典故 
市筑
 
悲歌燕市
 
击残哀筑
 
击筑歌
 
击筑渐离
 
渐离弦
 
渐离击筑
 
燕市击筑
 
燕市泣
 
燕市狂歌
 
燕市筑
 
燕赵悲歌
 
燕酒初酣
  
秦廷筑
 
荆歌高筑
  
蓟门歌
 
行歌燕市
 
离击筑
 
高歌酒市

相关人物
荆轲
 
高渐离
 
狗屠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荆轲〉~2528~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

简释

冲冠:喻指愤怒。唐卢照邻《咏史四首》之四:“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气。”


例句

渐离初击筑,司马正弹琴。 李峤

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 李白 醉后赠从甥高镇

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 李白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酒兰击筑语,及此离会因。 独孤及 壬辰岁过旧居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虞世南 结客少年场行

嬴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发冲冠。 贾岛 听乐山人弹易水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

典故
出而作入而息
 
尧民击壤
 
尧舜力
  
天子力
   
击壤世
 
击壤情
 
击壤乐
  
击壤讴
 
歌帝尧
 
歌击壤
 
知帝力
 
葛帝力
 
咏陶唐
 
颂虞唐

相关人物
 


《论衡校释》卷八〈艺增〉~388~
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此言荡荡无能名之效也。
《太平御览》卷八十〈皇王部五·帝尧陶唐氏〉~50~2~
《帝王世纪》曰:……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十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

简释

击壤歌:称颂帝王治国有方。南朝陈张正见《从籍田应衡阳王教作五章》之五:“幸承滥吹末,击壤自为歌。”


例句

击壤将何幸,裴回望九门。 崔枢 赐耆老布帛(一作张复元诗)

野洽如坻咏,途喧击壤讴。 李峤 晚秋喜雨

宁知帝王力,击壤自安贫。 李峤

壤歌唯海甸,画角自山楼。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苟伸击壤情,机事息秋豪。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比屋初同俗,垂恩击壤人。 杨嗣复 仪凤

小臣空击壤,沧海是恩波。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多惭击壤曲,何以荅尧聪。 权德舆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赓歌禹功盛,击壤尧年丰。 武元衡 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王维 偶然作六首之一

幸同击壤乐,心荷尧为君。 王维 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声依次用各六韵之一

候时勤稼穑,击壤乐农功。 薛存诚 膏泽多丰年

击壤翁知否,吾皇即帝尧。 贯休 寿春进祝圣七首大兴三教

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鲍防 元日早朝行(见鲍溶集旌旗以下。缺三字。下有断尔春风前。直如朱绳非尔姘二句。师旷以下句俱无。)

何当一雨苏我苗,为君击壤歌帝尧。 齐己 苦热行

典故
大梁屠
 
夺晋鄙
 
击晋
 
救赵
 
朱亥袖椎
 
朱公子
 
神槌朱亥
 
袖槌人
 
迎朱亥
 
金椎袖
 
金锥报恩
 
鼓刀人

相关人物
侯嬴
 
朱亥
 
魏无忌(信陵君)
 
晋鄙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例句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李白 侠客行

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李白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李白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李白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典故
司农击贼
 
夺笏击贼
  
断笏

相关人物
段秀实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八〈段秀实列传〉~3586~
四年,朱泚盗据宫阙,源休教泚伪迎銮驾,阴济逆志。泚乃遣其将韩旻领马步三千疾趋奉天。时苍黄之中,未有武备。泚以秀实尝为泾原节度,颇得士心,后罢兵权,以为蓄愤且久,必肯同恶,乃召与谋议。秀实初诈从之,阴说大将刘海宾、何明礼、姚令言判官岐灵岳同谋杀泚,以兵迎乘舆。三人者,皆秀实夙所遇,遂皆许诺。及韩旻追驾,秀实以为宗社之危,期于顷刻,乃使人走谕灵岳,窃令言印。不遂,乃倒用司农印印符以追兵。旻至骆驿得符,军人亦莫辩其印文,惶遽而回。秀实谓海宾等曰::「旻之来,吾党无遗类矣!我当直搏杀泚,不得则死,终不能向此贼称臣。」乃与海宾约,事急为继,而令明礼应于外。明日,泚召秀实议事,源休、姚令言、李忠臣、李子平皆在坐。秀实戎服,与泚并膝,语至僭位,秀实勃然而起,执休腕夺其象笏,奋跃而前,唾泚面大骂曰:「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我岂逐汝反耶!」遂击之。泚举臂自捍,才中其颡,流血匍匐而走。凶徒愕然,初不敢动;而海宾等不至,秀实乃曰:「我不同汝反,何不杀我!」凶党群至,遂遇害焉。海宾、明礼、灵岳相次被杀。德宗在奉天闻其事,惜其委用不至,垂涕久之。
典故
南山戚
 
南山白石
 
南山石烂
 
叩牛
 
叩牛歌
 
叩角哀
 
叩角歌
  
商声讴
 
叹短衣
 
宁子商歌
  
宁戚牛
 
宁戚饭牛
 
宁牛
 
悲牛角
 
扣牛角
   
扣角而歌
  
击辕歌
 
东门牛
 
歌牛下
  
白石吟
  
短衣扣角
 
舍牛相齐
 
长歌叩辕
   
相关人物
宁戚
 
齐桓公(名小白)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东汉·王逸注:「宁戚,卫人。该,备也。宁戚脩德不用,退而商贾,宿齐东门外。桓公夜出,宁戚方饮牛,叩角而歌。桓公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卿,备辅佐也。」
《吕氏春秋·览部》卷十九〈离俗览·举难〉~3~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
《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389~
宁越欲干齐桓公,困穷无以自达,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商于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越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摺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沈于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齐桓公夜出迎客,而宁戚疾击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公召与语,说之,以为大夫。」
《淮南子》卷十三《泛论训》
「夫百里奚之饭牛,伊尹之负鼎,太公之鼓刀,宁戚之商歌,其美有存焉者矣。」东汉·高诱注:「宁戚卫人也,商旅于齐,宿郭门外,疾世商歌以干桓公。」

简释

宁戚牛:咏人怀才未遇。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例句

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 刘沧 汶阳客舍

魏阙望中何日见,商歌奏罢复谁听。 严维 韦情献相公

田子莫嫌弹铗恨,宁生休唱饭牛歌。 姚岩杰 报颜标

歌残白石扣牛角,赋换黄金爱马卿。 徐夤 依韵赠严司直

谁听宁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李咸用 秋日送严湘侍御归京

愿君听扣角,当自识贤臣。 李峤

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 李峤

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 李白 南奔书怀(一作自丹阳南奔道中作。此诗萧士赟云是伪作。)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李白 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元瑜正及从军乐,宁戚谁怜叩角哀。 李郢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商歌如不顾,归棹越南𤃩。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杜甫

商歌还入夜,巴俗自为邻。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东门牛屡饭,中散虱空爬。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玉八十通赠二君子

客里冯谖剑,歌中宁戚牛。 钱起 新丰主人

日夕云台下,商歌空自悲。 钱起 秋馆言怀

不遇张华识,空悲宁戚歌。 钱起 长安落第作

否去泰来终可待,夜寒休唱饭牛歌。 韦庄 湘中作

扣角干名计已疏,剑歌休恨食无鱼。 韦庄 东游远归

刘伶避世唯沉醉,宁戚伤时亦浩歌。 韦庄 云散

寄诗同心子,为我商声讴。 韩愈 驽骥

安能羡鹏举,且欲歌牛下。 高适 苦雪四首之四

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 鲍溶 秋思

典故
冯夷击鼓

相关人物
曹植

参考典故
冯夷


《昭明文选》卷十九、三国魏·曹子健(植)《洛神赋》
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例句

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 杜甫 渼陂行(陂在鄠县西五里。周一十四里)

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嬴女善吹箫。 杜甫 玉台观

典故
汉廷夸击断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0~
及至孝武即位,外事四夷之功,内盛耳目之好,徵发烦数,百姓贫耗,穷民犯法,酷吏击断,奸轨不胜。于是招进张汤、赵禹之属,条定法令,作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缓深故之罪,急纵出之诛。其后奸猾巧法,转相比况,禁罔寖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是以郡国承用者駮,或罪同而论异。奸吏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议者咸冤伤之。
典故 
汉筑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例句

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上官仪 奉和山夜临秋

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 上官仪 奉和过旧宅应制

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李世民 重幸武功

典故
击磬
 
荷蒉过


《论语注疏·宪问》~30~
子击磬于卫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漢語大詞典》:南图(南圖)
谓南飞,南征。比喻抱负远大。语出庄子·逍遥游:“﹝鹏﹞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 唐 高适 《东平路作》诗之一:“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 唐 杜甫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南图廻羽翮,北极捧星辰。” 明 何景明 《樊少南字说》:“ 何子 曰:‘鹏, 庄生 所称南图者也。’”
《漢語大詞典》:南溟
见“ 南冥 ”。
《漢語大詞典》:南冥
亦作“ 南溟 ”。 南方大海。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唐 杜甫 《宿白沙驿》:“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康有为 《住香港半月日本总理大臣招游》诗:“独运南溟指白日,黿鼉吹浪渡沧洲。”
分類:南方大海
《國語辭典》:图南(圖南)  拼音:tú nán
大鹏背负青天,上凌霄汉,飞往遥远的南冥。语出《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比喻志向和前途的远大。唐。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漢語大詞典》:图南翼(圖南翼)
比喻志向远大。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参见“ 图南 ”。
《國語辭典》:图南(圖南)  拼音:tú nán
大鹏背负青天,上凌霄汉,飞往遥远的南冥。语出《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比喻志向和前途的远大。唐。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漢語大詞典》:垂天
(1).挂在天边;悬挂天空。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若云垂天旁。” 三国 魏 曹丕 《丹霞日行》:“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2).犹蔽天,笼罩天空。文选·扬雄〈羽猎赋〉:“其餘荷垂天之罼,张竟壄之罘。” 刘良 注:“言罼之大,如垂天之四边也。” 宋 姜夔 《汉宫春·次韵稼轩》词:“云曰归歟,纵垂天曳曳,终返 衡 庐 。”
(3).比喻壮志凌云。 唐 骆宾王 《上齐州张司马启》:“摶羊角以垂天,展驥足而腾景。” 唐 刘禹锡 《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以报洛中士君子兼见寄之什》:“垂天虽暂息,一举出人寰。”
《漢語大詞典》:垂天翼
比喻凌云壮志。语本《庄子·逍遥游》《南史·谢晦传》:“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海南未起垂天翼,涧底仍依径寸庥。”参见“ 垂天 ”。
《漢語大詞典》:垂天
(1).挂在天边;悬挂天空。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若云垂天旁。” 三国 魏 曹丕 《丹霞日行》:“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2).犹蔽天,笼罩天空。文选·扬雄〈羽猎赋〉:“其餘荷垂天之罼,张竟壄之罘。” 刘良 注:“言罼之大,如垂天之四边也。” 宋 姜夔 《汉宫春·次韵稼轩》词:“云曰归歟,纵垂天曳曳,终返 衡 庐 。”
(3).比喻壮志凌云。 唐 骆宾王 《上齐州张司马启》:“摶羊角以垂天,展驥足而腾景。” 唐 刘禹锡 《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以报洛中士君子兼见寄之什》:“垂天虽暂息,一举出人寰。”
《國語辭典》:大鹏(大鵬)  拼音:dà péng
传说中最大的鸟,由鲲变化而成。《文选。左思。吴都赋》:「大鹏缤翻,翼若垂天。」
分類:大鹏大鸟
《國語辭典》:天池  拼音:tiān chí
1.海。《南华真经注疏。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唐。成玄英。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
2.山顶上的湖泊。唐。杜甫〈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岚壁鸟才通。」明。王世贞〈碧云寺〉诗:「斲云探地脉,喷雪注天池。」
3.湖泊名:(1)在安东省长白县北长白山顶,为一巨大的火口湖,松花江源于此。(2)在河南省渑池县东南。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八。河南三。河南府》。(3)在山西省宁武县西南管涔山上。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㶟水注》。(4)在台湾高雄有南横天池,南投有福寿山天池、能高天池,兰屿有大、小天池。
4.星宿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漢語大詞典》:承浆(承漿)
穴位名。下唇中央的凹陷处。释名·释形体:“口下曰承浆。浆,水也。”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承浆,一名天池,在颐前唇之下,足阳明、任脉之会。”
《漢語大詞典》:抟扶(摶扶)
犹抟风。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有诗凡四十韵》:“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摶扶。”参见“ 摶风 ”。
《國語辭典》:抟风(摶風)  拼音:tuán fēng
1.凭藉风力往上高飞。南朝梁。萧纲〈阻归赋〉:「蹑九枝而耀景,总六翮而抟风。」
2.屋檐角端翘起的部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唐。贾公彦。疏:「荣,屋翼也者,即今之抟风。」
《國語辭典》:抟风(摶風)  拼音:tuán fēng
1.凭藉风力往上高飞。南朝梁。萧纲〈阻归赋〉:「蹑九枝而耀景,总六翮而抟风。」
2.屋檐角端翘起的部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唐。贾公彦。疏:「荣,屋翼也者,即今之抟风。」
《漢語大詞典》:抟鹏(摶鵬)
盘旋在高空的鹏鸟。喻有大志者。 唐 骆宾王 《上李少常启》:“栖榆弱羽,徒仰摶鹏之高。” 唐 许浑 《姑熟官舍寄汝洛友人》诗:“安知北溟水,终日送摶鹏。” 明 张景《飞丸记·交投设械》:“你只道摶鹏旷野欲升天,今做了跛鱉深缸何处去?”参见“ 抟风 ”。
《國語辭典》:抟风(摶風)  拼音:tuán fēng
1.凭藉风力往上高飞。南朝梁。萧纲〈阻归赋〉:「蹑九枝而耀景,总六翮而抟风。」
2.屋檐角端翘起的部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唐。贾公彦。疏:「荣,屋翼也者,即今之抟风。」
《漢語大詞典》:溟鹏(溟鵬)
北冥之鹏。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陆德明 释文:“北冥,本亦作溟。”后遂以“溟鹏”指大鹏。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收绩閒史牒,翰飞逐溟鹏。”
分類:大鹏
《國語辭典》:羊角风(羊角風)  拼音:yáng jiǎo fēng
1.癫痫的别名。参见「癫痫」条。
2.旋风。
《國語辭典》:羊角  拼音:yáng jiǎo
1.羊的角。
2.旋风。语出《庄子。逍遥游》:「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3.枣树。南朝梁。简文帝〈赋咏枣〉诗:「风摇羊角树,日映鸡心枝。」
4.复姓。如周代的羊角哀。
《漢語大詞典》:羊痫风(羊癎風)
癫癎的俗称。亦称“ 羊癲风 ”、“ 羊角风 ”。病发时,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声似羊鸣,故名。
《國語辭典》:万里鹏程(萬里鵬程)  拼音:wàn lǐ péng chéng
比喻前程远大,不可限量。参见「鹏程万里」条。《孤本元明杂剧。下西洋。头折》:「全凭著帆桨依存,我则索万里鹏程雪浪分。」
分類:前程远大
《漢語大詞典》:云鹏(雲鵬)
(1).翱翔高空的大鹏。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犹焦螟之笑云鹏,朝菌之怪大椿。” 南朝 梁 张缵 《大言应令》诗:“罝罗微物,动落云鹏。” 唐 钱珝 《江行无题》诗之二四:“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
(2).比喻奋发有为的人。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烛龙韜景,避 尧 日於幽都;云鹏歛翼,候 虞 风於海宴。” 宋 苏轼 《次韵郭功甫》之一:“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今悔不卑飞。” 赵朴初 《周总理挽诗》:“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云鹏自风摶,蓬雀徒目送。”参阅庄子·逍遥游
《漢語大詞典》:青冥姿
能直上云天的风姿。喻身居高位。 唐 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夫子廊庙器,迥然青冥姿。”
《漢語大詞典》:风鹏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以“风鹏”比喻得时势有作为的人。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唐 李群玉 《赠方处士兼以写别》诗:“才力似风鹏,谁能算升斗。”
《漢語大詞典》:鲲化(鯤化)
谓鲲变化为鹏。比喻有远大前途的发展变化。 唐 钱起 《巨鱼纵大壑》诗:“龙攄回地轴,鯤化想天池。”参见“ 鯤鹏 ”。
《國語辭典》:鲲鹏(鯤鵬)  拼音:kūn péng
庄子所假托的大鱼大鸟。见《庄子。逍遥游》。用以比喻至大之物。南朝梁。武帝〈孝思赋〉:「察蟭螟于蚊睫,观鲲鹏于北溟。」
《漢語大詞典》:鲲海(鯤海)
台湾 的别名。 清 丘逢甲 《送颂臣之台湾》诗之一:“ 鯤海 三更梦,鸥天万里春。”参见“ 鯤洋 ”。
《漢語大詞典》:鲲洋(鯤洋)
台湾的别名。 台湾 有 七鲲身 海口,故名。 清 丘逢甲 《元夕无月》诗之二:“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 鯤洋 。”
分類:海口
《漢語大詞典》:鳞翼(鱗翼)
(1).代称龙凤。喻权贵。《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於是有弱冠王孙,綺紈公子,道不挂於通人,声未遒於云阁,攀其鳞翼,丐其餘论。” 李周翰 注:“鳞,龙也;翼,凤也。” 宋 王禹偁 《拟长孙无忌让代袭刺史表》:“是以攀附鳞翼,际会风云。”
(2).翅膀。宋书·孙处蒯恩等传论:“此诸将并起自竖夫,出於皁隶芻牧之下,徒以心一乎主,故能奋其鳞翼。”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鳞翼俟风水,青云方阻脩。”
(3).鱼雁。指书信。 宋 柳永 《倾杯》词:“为忆芳容别后,水遥水远,何计凭鳞翼?” 元 关汉卿 《古调石榴花·怨别》曲:“俺也自知,絶鳞翼,断信息,几时回。”
《國語辭典》:鹏抟(鵬摶)  拼音:péng tuán
大鹏展翅奋力高飞。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后比喻人奋发图强。唐。李白〈独漉篇〉:「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漢語大詞典》:鹏海(鵬海)
南冥;南海。鹏高举九天,远适南海,故称。 宋 冯京 《谢鄂倅南宫城》诗:“尝思鹏海隔飞翻,曾得天风送羽翰。” 宋 朱敦儒 《满庭芳》词:“鹏海风波,鹤巢云水,梦残身寄尘寰。”
《漢語大詞典》:鹏翼(鵬翼)
(1).大鹏的翅膀。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文选·左思〈吴都赋〉》:“屠巴虵,出象骼;斩鹏翼,掩广泽。” 李周翰 注:“鹏鸟其翼垂天,今斩之,固掩蔽广泽也。” 唐 谢偃 《玉牒真记》:“曩者炎运将终,九城沦陷,於是披丹霄而轩鹏翼,驾元海而截鲸鳞。” 明 高启 《登海昌城楼望海》诗:“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
(2).借指鹏。比喻仕途显达者。 唐 张说 《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落鹏翼于半霄,负天之力莫展;顿龙媒于局路,追风之势斯毕。”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之一:“流落江湖东復西,归来未洗足间泥。偶随鹏翼培风上,时得衙香满袖携。”
《漢語大詞典》:鹏背(鵬背)
(1).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后以“鹏背”比喻已居或将居高位的人。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宋 李曾伯 《摸鱼儿·送窦制干赴漕趁班》词:“看精淬龙泉,厚培鹏背,自此要津去。”
(2).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 太山 。”后因“鹏背”比喻高入云端的大山。 宋 苏轼 《次韵孙职方苍梧山》:“远託鼇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 金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之七:“空翠霏烟海浪深,鼇头鹏背半浮沉。不知脚底山多少,还尽平生未足心。”
《國語辭典》:鹏举(鵬舉)  拼音:péng jǔ
大鹏举翅高飞。比喻人奋发向上。南朝梁。何逊〈初发新林〉诗:「舟归如海运,风积如鹏举。」
分類:奋发有为
《國語辭典》:鹏鲲(鵬鯤)  拼音:péng kūn
鹏鸟与鲲鱼。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比喻最大的东西或英雄豪杰。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
《國語辭典》:鹏鴳(鵬鷃)  拼音:péng yàn
大鹏一飞万里,远至南海,而小鴳却对跃飞于蓬蒿之间感到满足。典出《庄子。逍遥游》。比喻物有大小,情志悬殊。唐。杨烱〈从弟去溢墓志铭〉:「鹏鴳齐致,江湖两忘。」唐。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寄诗杂诙俳,有类说鹏鴳。」
《漢語大詞典》:鹍化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后称人升擢高第为鯤化。鯤,后讹为“鵾”。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桂州署防御等官牒·卢韬》:“右件官,族茂 燕臺 ,誉高藩閫,未从鵾化,聊屈鸞栖。”
分類:高第
《漢語大詞典》:鹍鹏(鵾鵬)
(1).传说中的大鸟名。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鯤,后讹为“鵾”。常以“鵾鹏”比喻才能卓异、志向高远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鵾鹏戾赤霄以高翔,鶺鴒傲蓬林以鼓翼。”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仰笑鵾鹏辈,委身拂天波。” 明 张居正 《赠国子马生行》:“鵾鹏跛躄风尘中,驊騮伏櫪盐车下。”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九二:“海外鵾鹏忆鷽鳩,蟪蛄朝菌各春秋。”
(2).指鲲和鹏。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诗之二:“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鵾鹏鳞羽多。”按,鳞指鵾言,羽指鹏言。鵾,当作“鯤”。
分類:大鸟鸟名
《漢語大詞典》:任棠
东汉 隐者名。因其曾诱导太守 庞参 清明理政而闻名。后汉书·庞参传:“ 参 为 汉阳 太守。郡人 任棠 者,有奇节,隐居教授。 参 到,先候之。 棠 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於户下,主簿白以为倨。 参 思其微意,良久曰:‘ 棠 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尽 任棠 置水之情,弘 郭伋 待期之信。” 明 唐顺之 《与李少卿中麓书》:“且赖兄为邑人,当如古 澹羽 、 任棠 之徒,上裨有司之见闻,下以善道化诱乡里,非兄之责而谁责也。”
《國語辭典》:拔薤  拼音:bá xiè
薤,一种蔬菜。拔薤语本《后汉书。卷五一。庞参传》:「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比喻铲除豪强、恶势力。唐。吴融 和峡州冯使君题所居诗:「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
分類:打击豪强
《漢語大詞典》:悲歌击筑(悲歌擊筑)
战国 时, 荆轲 受 燕 太子丹 托付,入 秦 刺 秦王 ,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 易水 , 高渐离 击筑, 荆轲 歌“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登车不顾而去。见《史记·刺客列传》。后以“悲歌击筑”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宋 陆游 《老将》诗:“百战西归变姓名,悲歌击筑醉 湖城 。”亦作“ 悲歌易水 ”。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诗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國語辭典》:易水歌  拼音:yì shuǐ gē
战国时荆轲赴秦行刺秦始皇,燕太子丹在易水上送别,临别时荆轲慷慨所唱的歌。《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國語辭典》:白虹贯日(白虹貫日)  拼音:bái hóng guàn rì
1.白虹,日晕。白虹贯日指一种罕见的天象。古人以为在天下有异动时出现,为君王遇害的兆象。《战国策。魏策四》:「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人眼白特别大。《南齐书。卷二三。褚渊传》:「以渊眼多白精,谓之白虹贯日,言为宋氏亡徵也。」
《漢語大詞典》:长虹贯日(長虹貫日)
谓白色长虹穿日而过。旧时以为这是一种预示人间将遇灾祸的天象。 唐 李白 《拟恨赋》:“长虹贯日,寒风颯起。” 王琦 注引 如淳 曰:“《列士传》曰: 荆軻 发后,太子自相气,见虹贯日不彻,曰:‘吾事不成矣。’后闻 軻 死,事不立,曰:‘吾知其然也。’”参见“ 白虹贯日 ”
《國語辭典》:白虹贯日(白虹貫日)  拼音:bái hóng guàn rì
1.白虹,日晕。白虹贯日指一种罕见的天象。古人以为在天下有异动时出现,为君王遇害的兆象。《战国策。魏策四》:「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人眼白特别大。《南齐书。卷二三。褚渊传》:「以渊眼多白精,谓之白虹贯日,言为宋氏亡徵也。」
《漢語大詞典》:发冲冠(髮衝冠)
同“ 髮上衝冠 ”。 南朝 齐 陆厥 《临江王节士歌》:“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紈,节士慷慨髮衝冠。” 唐 贾岛 《听乐山人弹易水》诗:“ 嬴氏 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髮衝冠。” 明 唐顺之 《岳将军墓》诗之一:“吾生非壮士,於此髮衝冠。” 龚华声 等《普通党员》:“他发冲冠,气冲霄,怒火燃烧;心如割,肠如绞,热泪双抛。”
《漢語大詞典》:张良椎(張良椎)
指 张良 狙击 秦始皇 的铁椎。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在 秦 张良 椎,在 汉 苏武 节。”
《漢語大詞典》:沙椎
指 汉 张良 同刺客在 博浪沙 以铁椎狙击 秦始皇 之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清 黄景仁 《荆轲故里》诗:“市筑怜同伴, 沙 椎付后生。”
《漢語大詞典》:沧海君(滄海君)
秦 时一贤者之号。沧,也写作“仓”。史记·留侯世家:“ 良 尝学礼 淮阳 。东见 仓海君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汉书·张良传同。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海神也。’ 如淳 曰:‘ 东夷 君长也。’二説并非。盖当时贤者之号也。 良 既见之,因而求得力士。” 唐 李白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感激 黄石老 ,经过 沧海君 。”一说,为假托的人名。见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史迁叙事意在言外
分類:贤者写作
《漢語大詞典》:怀刺(懷刺)
怀藏名片。谓准备谒见。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建安 初,来游 许 下。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魏书·元顺传:“ 顺 曾怀刺诣 肇 门,门者以其年少……不肯为通。” 宋 苏辙 《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图》诗:“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鞾。” 清 唐孙华 《有客》诗:“敝衣策蹇卫,怀刺謁公卿。”
《國語辭典》:投刺  拼音:tóu cì
1.投递名帖以求见。《北齐书。卷三四。杨愔传》:「既潜窜累载,属神武至信都,遂投刺辕门。」《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具名帖曰投刺,发书函曰开缄。」
2.抛弃名帖。表示埋名退隐的心意。南朝梁。武帝〈孝思赋。序〉:「容身无所,便投刺解职,以遵归路。」
《國語辭典》:击鼓(擊鼓)  拼音:jí gǔ
1.打鼓。《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红楼梦》第六三回:「且说当下众人都在榆荫堂中,以酒为名,大家顽笑,命女先儿击鼓。」
2.《诗经。邶风》的篇名。共五章。根据〈诗序〉:「击鼓,怨州吁也。」首章二句为:「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漢語大詞典》:槌鼓
擂鼓,击鼓。 唐 杜牧 《大雨行》:“奔觥槌鼓助声势,眼底不顾纤腰娘。”
分類:擂鼓击鼓
《漢語大詞典》:渔阳掺(漁陽摻)
《渔阳参挝》。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 唐 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唐 李商隐 《听鼓》诗:“欲问《渔阳掺》,时无 禰正平 。”参见“ 渔阳参挝 ”。
分類:北周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祢刺(禰刺)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禰衡 ]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后因以“禰刺”谓士人耿介有节操。 唐 黄滔 《与蒋先辈启》之二:“足以雪曩岁之湮沉,恢张 禰 刺;壮平生之意气,弃掷 终 繻。”
《國語辭典》:乌乌(烏烏)  拼音:wū wū
歌呼声。《汉书。卷六六。杨敞传》:「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北史。卷二九。萧大圜传》:「歌纂纂,唱乌乌,可以娱神,可以散虑。」
《漢語大詞典》:击筑(擊筑)
筑,古代一种弦乐器,似筝,以竹尺击之,声音悲壮。史记·刺客列传:“至 易水 之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 击筑, 荆軻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后以“击筑”喻指慷慨悲歌或悲歌送别。 明 张煌言 《愁泊》诗:“往事分明堪击筑,浮生那得数啣杯。” 郁达夫 《金缕曲·寄北京丁巽甫杨金甫仿顾梁汾寄吴季子》词:“记离时,都门击筑, 汉 皋赌酒。”
分類:弦乐器
《國語辭典》:狗屠  拼音:gǒu tú
以杀狗为业的人,后用以比喻生活卑贱者。《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
《漢語大詞典》:荆高
荆轲 和 高渐离 的并称。后泛指任侠行义的人。 清 钱谦益 《咸子诗序》:“少壮为诸生时,流观经史,每及 椒举 之班荆, 绕朝 之赠策, 荆 高 燕 市之饮泣……輒为引觴击节,曳袖起舞。” 清 陈维嵩 《贺新郎·题沙介臣词》词:“索米 长安 非失策,看掀髯,意气雄 河朔 。 荆 高 辈,未萧索。”
《漢語大詞典》:壤歌
《击壤歌》。相传 尧 时有老人击壤而歌。后成为歌颂太平盛世之典。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壤歌》惟海甸,画角自山楼。白髮寐常早,荒榛农復秋。”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队名》:“《壤歌》皆白髮,象舞及青衿。”参见“ 壤父 ”。
《國語辭典》:壤父  拼音:rǎng fǔ
传说中上古时的贤者。年八十馀,尝于道中击壤为戏,谓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帝何德于我哉!」见晋。黄甫谧《高士传。卷上。壤父》。
《國語辭典》:帝力  拼音:dì lì
君主的所为。《乐府诗集。卷八十三。杂歌谣辞一。无名氏。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明史。卷六三。乐志三》:「民歌帝力,唐尧至仁。」
《國語辭典》:击壤(擊壤)  拼音:jí rǎng
一种古代的游戏。将一块鞋状的木片当靶子,在一段距离之外用另一块木片对其投掷,打中则获胜。汉。王充《论衡。刺孟》:「夫毁瓦画墁,犹比童子击壤于涂,何以异哉?」此本为老人閒暇无事时的游戏。《艺文类聚。卷一一。帝王部。帝尧陶唐氏引帝王世纪》:「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后比喻太平盛世。《文选。张协。七命》:「玄龆巷歌,黄发击壤。」唐。张说〈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河清难得,人代几何?击壤之欢,良有以也。」
《國語辭典》:击壤歌(擊壤歌)  拼音:jí rǎng gē
唐尧时,老人于耕作之馀,击壤歌咏,蒙受帝尧之恩德而不自知。典出汉。王充《论衡。艺增》。后比喻太平盛世。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七出:「息风波,固皇图,愿见康衢击壤歌。」
《國語辭典》:击壤歌(擊壤歌)  拼音:jí rǎng gē
唐尧时,老人于耕作之馀,击壤歌咏,蒙受帝尧之恩德而不自知。典出汉。王充《论衡。艺增》。后比喻太平盛世。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七出:「息风波,固皇图,愿见康衢击壤歌。」
《漢語大詞典》:击贼笏(擊賊笏)
唐德宗 时, 朱泚 谋反,召 段秀实 议事, 秀实 以笏击 泚 ,大骂,被杀。见《新唐书·段秀实传》。后以“击贼笏”为称颂忠贞或正气凛然的典实。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分類:谋反议事
《國語辭典》:商歌  拼音:shāng gē
宁越在车下喂牛,望见桓公心生悲伤,因而击牛角,作商歌。桓公听后,于是载越回国,任以官职。见《淮南子。道应》。后比喻自荐谋求官禄。晋。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诗:「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漢語大詞典》:宁戚歌(甯戚歌)
《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洪兴祖 补注谓《三齐记》载其歌曰:“ 南山 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以“宁戚歌”为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典实。 宋 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诗:“每识饭牛下,有作 宁戚 歌。” 唐 许浑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觐兄》:“ 宁 歌还夜苦, 宋 赋更秋悲。”参见“ 宁戚 ”。
分類:宁戚讴歌
《漢語大詞典》:宁戚
春秋 卫 人, 齐 大夫。《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 宁戚 修德不用,退而商贾,宿 齐 东门外。 桓公 夜出, 宁戚 方饭牛,叩角而商歌。 桓公 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客卿,备辅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若积素行乃託政,则 宁戚 不显於 齐 矣。”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此 宁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一本作“ 寗 ”。
分類:宁戚大夫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漢語大詞典》:扣角歌
见“ 扣角 ”。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漢語大詞典》:击角歌(擊角歌)
扣角歌。 唐 鲍溶 《秋思》诗:“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参见“ 扣角 ”。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漢語大詞典》:牛下歌
见“ 牛角之歌 ”。
《國語辭典》:牛角之歌  拼音:niú jiǎo zhī gē
春秋时卫人宁戚欲求见齐桓公,因贫穷无资,遂替商旅驾车,终于到达齐国。夜晚露宿于城郭门外,值桓公往郊外迎客,夜开城门。宁戚正在车下喂牛,见状,便扣击牛角高歌。桓公听见以为不凡,便载他回去,后来果受重用。典出《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
《漢語大詞典》:白石烂(白石爛)
古诗《饭牛歌》之一歌辞中语。谓山石洁白耀眼。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宁戚 饭牛车下,而 桓公 任之以国” 裴駰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 齐桓公 夜出迎客,而 宁戚 疾击其牛角而 商 歌曰:‘……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公召与语,説之,以为大夫。”后亦用以代称《饭牛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七:“醉上 山公 马,寒歌 宁戚 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唐 李白 《南奔书怀》诗:“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 宁戚 未匡 齐 , 陈平 终佐 汉 。”
《漢語大詞典》:饭牛(飯牛)
(1).喂牛,饲养牛。庄子·让王:“ 鲁 君闻 颜闔 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颜闔 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饭牛。”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卫庆:“自是家产日滋,饭牛四百蹄,垦田二千亩。” 清 钱澄之 《田园杂诗》之四:“呼儿且饭牛,吾去烧东菑。”
(2).寓不慕爵禄,过劳动自适的生活之意。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序:“短衣饭牛而至旦,业已归耕;搢笏笼鸽以放生,末由旅贺。”虞初新志卷四引 清 林璐 《丁药员外传》:“卜筑东冈,躬自饭牛。”
(3).比喻贤才屈身于卑贱之事。语本管子·小问:“ 百里徯 , 秦国 之饭牛者也, 穆公 举而相之,遂霸诸侯。”又吕氏春秋·举难:“ 宁戚 欲干 齐桓公 ,穷困无以自进,於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 齐 ,暮宿於郭门之外。 桓公 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 宁戚 饭牛居车下,望 桓公 而悲,击牛角疾歌。 桓公 闻之,抚其僕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 卜式 拔於芻牧, 弘羊 擢於贾竖, 卫青 奋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与夫起版筑饭牛者异矣。” 清 方文 《除夕咏怀》之四:“挽鹿实无偕隐妇,饭牛空有辟兵符。”
《漢語大詞典》:饭牛歌(飯牛歌)
又名《扣角歌》《牛角歌》《商歌》。古歌名。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喂牛于 齐国 东门外,待 桓公 出,扣牛角而唱此歌。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引《三齐记》所载歌辞:“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用作寒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宋 陆游 《羸卧》诗:“马上元无听鸡句,原头那有饭牛歌。” 沈砺 《送友北上》诗:“市上已无屠狗辈,车前试唱饭牛歌。”
分類:宁戚
《漢語大詞典》:齐歌(齊歌)
(1).指 齐 宁戚 饭牛作歌,为 齐桓公 相。 唐 李峤 《咏牛诗》:“ 齐 歌初入相, 燕 阵早横功。”
(2).齐声歌唱。汉书·高帝纪上“皆歌謳思东归” 唐 颜师古 注:“謳,齐歌也,谓齐声而歌。或曰 齐 地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