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仪舌在
 
吾舌在
 
存舌
 
张仪
  
张仪舌在
 
恒视舌
 
有舌
 
璧非真盗
 
留舌
 
留舌示妻
 
疑璧
 
盗璧
 
纵横舌
 
舌问妻孥
 
舌在
 
舌在何忧
 
舌存
 
诬张仪
 
韫璧

相关人物
张仪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简释

仪舌:喻指安身进取之本,或指能言善辩。唐元稹《献荣阳公诗五十韵》:“仪舌忻犹在,舒帷誓不褰。”

疑璧:指不白之冤。唐骆宾王《幽絷书情简知己》:“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例句

一行万里纤尘静,可要张仪更入秦。 司空图 寄王赞学

毛义持书去,张仪韫璧行。 李峤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李白 笑歌行

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李白 赠崔侍郎

祗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李白 赠范金卿二首

张仪会展平生舌,韩信那惭跨下羞。 李群玉 献王中丞

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一作递)呈苏涣侍御

璧非真盗客,金有误持郎。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有舌嗟秦策,飞梁驾楚材。 温会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

九庙有灵思李令,三川悲忆恨张仪。 罗隐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

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骆宾王 幽系书情通简知己

《國語辭典》:妻孥  拼音:qī nú
妻子与儿女。汉。孔融 与曹公书论盛孝章:「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妻孥手自烹庖,太守躬亲陈设,百样整齐,只等副大使来。」也作「妻帑」。
《漢語大詞典》:妻帑
亦作“ 妻孥 ”。 妻子和儿女。诗·小雅·常棣:“宜尔家室,乐尔妻帑。” 毛 传:“帑,子也。”国语·越语上:“若以 越国 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係妻孥。” 唐 杜甫 《羌村》之一:“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明史·王冕传:“﹝ 王冕 ﹞携妻孥隐 九里山 。” 郭沫若 《狐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我假如能变换得若干钱来,拯救我可怜的妻孥,我也可以感受些清淡的安乐呢。”
分類:儿女
《漢語大詞典》:孥累
谓妻子老小。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癸亥,泊 归州 ,假郡中小圃,挈孥累暂驻 望洋轩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府县·金元焕:“比明,呼 金 ( 金元焕 )不应,急入其房闥,则孥累一空,囊橐如洗。”
分類:老小
《國語辭典》:孥戮  拼音:nú lù
杀戮及于子孙。《书经。甘誓》:「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漢語大詞典》:寄孥
寄托妻子和儿女。国语·郑语:“君若以 周 难之故,寄孥与贿焉,不敢不许。” 韦昭 注:“妻子曰孥。”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乍容身於 白社 ,亦寄孥於 伯通 。”
《漢語大詞典》:不孥
亦作“ 不帑 ”。 不惩罚罪人的妻子儿女。孟子·梁惠王下:“昔者 文王 之治 岐 也……罪人不孥。” 赵岐 注:“恶恶止其身,不及妻子也。”史记·孝文本纪:“罪人不帑,不诛无罪。”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刑不及妻子。”
《漢語大詞典》:收孥
亦作“ 收帑 ”。 古时,一人犯法,妻子连坐,没为官奴婢,谓之收孥。史记·商君列传:“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司马贞 索隐:“以言懈怠不事事之人而贫者,则纠举而收録其妻子,没为官奴婢。” 汉 桓宽 盐铁论·周秦:“ 紂 为炮烙之刑,而 秦 有收帑之法。”后汉书·杨终传:“ 太宗 至仁,除去收孥。”
《漢語大詞典》:罪孥
罪犯的家属。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五章五:“他 谭复生 竟敢包庇叛逆,窝藏罪孥,还算是什么朝廷新贵,皇上近臣!”
分類:罪犯家属
《漢語大詞典》:孥稚
儿童。 宋 苏轼 《书谢瞻诗》:“ 谢瞻 〈张子房诗〉曰‘苛慝暴三殤’,谓上中下三殤,言暴 秦 无道,戮及孥稚也。”
分類:儿童
《骈字类编》:养孥(养孥)
唐书辛替否传景龙中为左拾遗时盛兴佛寺公私疲匮替否上疏曰今出财依势避役亡命类度为沙门其未度者穷民善人耳拔亲树知岂离朋党畜妻养孥非无私爱是致人毁道非广道求人也
《漢語大詞典》:孥属(孥屬)
家属。 清 钮琇 觚賸·两海贼:“自 康熙 壬寅,奉有海禁之旨,於是尽掣其船,分泊港汊,迁其孥属於城内。”
分類:家属
《漢語大詞典》:徒孥
泛指罪犯,犯人。 宋 李清臣 《谢赐恤刑诏表》:“徒孥颂繫,交手传懽。”
分類:罪犯犯人
《國語辭典》:罪人不孥  拼音:zuì rén bù nú
治罪仅止本人,不牵连妻子儿女。《孟子。梁惠王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也作「罪人不帑」。
《漢語大詞典》:孥儿(孥兒)
儿童。 明 王鏊 姑苏志·风俗:“呼小儿曰孥儿。孥,子孙也。”
分類:儿童
《漢語大詞典》:孥贿(孥賄)
家小财物。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丁魁楚 ﹞降於 成栋 , 成栋 杀之而有其孥贿。”
分類:财物
《漢語大詞典》:仪舌(儀舌)
战国 辩士 张仪 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 已学而游説诸侯。尝从 楚 相饮,已而 楚 相亡璧,门下意 张仪 ……共执 张仪 ,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説,安得此辱乎?’ 张仪 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 曰:‘足矣。’”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 仪 舌尚在,焉可忘言?” 宋 张矩 《贺新凉·送刘澄斋制干归京口》词:“髀肉未消 仪 舌在,向尊前,莫洒英雄泪。”
《國語辭典》:张仪舌(張儀舌)  拼音:zhāng yí shé
张仪与楚相饮酒,后楚相遗失璧玉,怀疑张仪所偷,因而鞭打他数百次,仍不承认,后释回。其妻笑以学游说遂招此祸。张仪却问他舌头是否仍在?盖舌头仍在即可继续游说。见《史记。卷七○。张仪传》。后以张仪舌指虽未发迹,但仍有发展的潜能。五代。刘兼 自遣诗:「家人莫问张仪舌,国士须知豫让心。」
分類:善辩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