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2,分33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登庸
梦卜庸相
刘禅庸才
天下中庸
中庸胡公
词典
中庸
登庸
勋庸
庸人
居庸
无庸
畴庸
妄庸
庸虚
凡庸
典故

《尚书》卷二〈虞书·尧典〉~26~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旧题汉·孔安国传:「畴,谁。庸,用也。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
典故
傅说梦
 
梦傅野
 
傅野
 
梦卜庸相
 
岩前叟
 
高宗梦

相关人物
傅说
 
武丁(殷高宗)


《史记》卷三〈殷本纪〉~2~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简释

梦高宗:指受到帝王的赏识。唐姚合《赠终南山傅山人》:“悲君还姓傅,独不梦高宗。”


例句

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 韩偓 疏雨

在野傅岩君不梦,乘轩卫懿鹤何功。 郑启 严塘经乱书事

筑岩思感梦,磻石想垂纶。 武平一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傅野绝遗贤,人希有盛迁。 武少仪 和权载之离合诗

抽思滋泉侧,飞想傅岩中。 李世民 秋暮言志

悲君还姓傅,独不梦高宗。 姚合 赠终南山傅山人

傅说未梦时,终当起岩野。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伍旅拔雄儿,梦卜庸真相。 杜牧 感怀诗一首

贤非梦傅野,隐类凿颜坯。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赤城不掩高宗梦,宁久悬冠枕瀑流。 林嵩 赠天台王处士

凭谁借问岩前叟,曾托吾皇一梦来。 王越宾 使至灊山

梦中逢傅说,殿上见辛毗。 贯休 寿春节进

君恩催早入,已梦傅岩边。 刘长卿 和中丞出使恩命过终南别业

敢待傅岩成好梦,任从磻石挂纤钩。 李咸用 夏日别余季才

典故
刘禅庸才

相关人物
刘禅(字公嗣)


《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后主传》
「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例句

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 杨炯 广溪峡

典故
天下中庸


《后汉书》卷四十四〈邓张徐张胡列传·胡广〉~504~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六世祖刚,清高有志节。平帝时,大司徒马宫辟之。值王莽居摄,刚解其衣冠,县府门而去,遂亡命交阯,隐于屠肆之閒。后莽败,乃归乡里。父贡,交阯都尉。广少孤贫,亲执家苦。长大,随辈入郡为散吏。太守法雄之子真,从家来省其父。真颇知人。会岁终应举,雄敕真助其求才。雄因大会诸吏,真自于牖閒密占察之,乃指广以白雄,遂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郎,五迁尚书仆射……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诛,广与司徒韩演、司空孙朗坐不卫宫,皆减死一等,夺爵土,免为庶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常。九年,复拜司徒……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及共李固定策,大议不全,又与中常侍丁肃婚姻,以此讥毁于时。唐·李贤注:「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也。」又引孔子曰:「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典故
中庸胡公
 
咨伯始
 
万事不理

相关人物
胡广


《后汉书》卷四十四〈邓张徐张胡列传·胡广〉~504~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六世祖刚,清高有志节。平帝时,大司徒马宫辟之。值王莽居摄,刚解其衣冠,县府门而去,遂亡命交阯,隐于屠肆之閒。后莽败,乃归乡里。父贡,交阯都尉。广少孤贫,亲执家苦。长大,随辈入郡为散吏。太守法雄之子真,从家来省其父。真颇知人。会岁终应举,雄敕真助其求才。雄因大会诸吏,真自于牖閒密占察之,乃指广以白雄,遂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郎,五迁尚书仆射……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诛,广与司徒韩演、司空孙朗坐不卫宫,皆减死一等,夺爵土,免为庶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常。九年,复拜司徒……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及共李固定策,大议不全,又与中常侍丁肃婚姻,以此讥毁于时。
《华峤汉后书》卷二〈胡广传〉~562~
胡伯始为太傅,时年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伯始练达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为之语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國語辭典》:中庸  拼音:zhōng yōng
1.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2.才德平凡,指一般常人。《文选。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3.礼记篇名。相传为子思所作,阐述中庸之道。宋朱熹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4.流行语。中间很臃肿。如:「人到中年,身材也中庸起来。」
《國語辭典》:登庸  拼音:dēng yōng
举用人才。《书经。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及孝武益明,旁求俊乂,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
《漢語大詞典》:勋庸(勳庸)
亦作“勛庸”。 功勋。后汉书·荀彧传:“ 曹公 本兴义兵,以匡振 汉 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旧唐书·李嗣业传:“总驍果之众,亲当矢石,频立勋庸。” 明 姚茂良 《精忠记·伏阙》:“似此勛庸,乞加封赠,满门荣宠。”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副元帅 梁王 勋庸冠世,请 凌烟阁 侧别创一阁,以表殊勋。”
分類:功勋
《國語辭典》:庸人  拼音:yōng rén
平凡的人。《战国策。赵策三》:「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儒林外史》第八回:「成败论人,固是庸人之见。」
《漢語大詞典》:居庸
(1).山名。在 北京市 昌平县 。古名 军都山 ,为 太行山 八陉之一,层峦迭嶂,形势雄伟;又为 燕京 八景之一,名曰“居庸迭翠”。
(2).关名。旧称 军都关 、 蓟门关 。 长城 重要关口,控 军都山 隘道( 军都陉 )中枢。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阨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金 元好问 《送李参军北上》诗:“五日过 居庸 ,十日渡 桑乾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初三日出 居庸关 ,十八日至 归化城 ,二十一日踰 阴山 至 昆都勒河 。”
《國語辭典》:无庸(無庸)  拼音:wú yōng
1.无须。《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文明小史》第五三回:「这是官场通套,无庸细谈。」也作「无庸」、「毋庸」。
2.无用。《诗经。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
《國語辭典》:畴庸(疇庸)  拼音:chóu yōng
酬谢功劳。《梁书。卷三六。孔休源传》:「慎终追远,历代通规;褒德畴庸,先王令典。」唐。杨烱〈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畴庸赏最,我有力焉。」
《漢語大詞典》:妄庸
(1).平庸凡劣。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人谓 魏勃 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 司马贞 索隐:“妄庸,谓凡妄庸劣之人也。”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 稹 获陪侍道途,不以妄庸,语及章句。” 宋 朱熹 《辞免召命状》:“自揣妄庸,莫胜负荷,俯仰跼蹐,慙惧已深。”
(2).指凡庸妄为的人。 宋 苏轼 《谢失觉察妖贼放罪表》:“下不能以刑齐物,消姦宄於未萌,致使妄庸,敢图僭逆。”
《漢語大詞典》:庸虚
(1).才能低下,学识浅薄。自谦之词。陈书·高祖纪上:“ 高祖 泣谓 休悦 曰:‘僕本庸虚,蒙国成造。’”北史·儒林传下·刘炫:“以此庸虚,屡动宸眷;以此卑贱,每升天府。”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吾以庸虚,受兹顾命。” 胡三省 注:“庸,言身无所能,虚,言胸中无所有;谦词也。”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虽僕庸虚,其敢復顾时人讥笑,畏忌衔忍,不一吐所怀,以答高义,塞厚望耶?”
(2).指学识浅陋、才能低下的人。自谦之词。 宋 苏轼 《贺提刑马宣德启》:“畴咨明哲,宣布厚恩。匪惟凋瘵之获苏,抑亦庸虚之知勉。”
《國語辭典》:凡庸  拼音:fán yōng
平凡庸碌而不突出。《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绛侯周勃始为布衣时,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