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6,分6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獭髓微痕
表微拭镜
微辞寄归雁
稻梁微
微雨如酥
凌波微步(又作:盈盈微步)
鴳微鹏巨
少微空占
剑头微啜
微笑周郎
焚稿
乌衣年少
叹式微(又作:式微 ...)
珠庭见微黄
剑头微吷
典故
千金球獭髓
 
宝屑无痕
 
灭瘢难辨玉
  
獭髓微痕
 
獭髓医颊
 
玉颊劳獭髓
  
白髓
 
眉额损
 
舞如意
 
调玉髓

相关人物
孙和


《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八〈医一·吴太医〉~665~
吴孙和宠邓夫人。尝醉舞如意,误伤邓颊,血流,娇惋弥苦。命太医合药。言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和以百金购得白獭,乃合膏。琥珀太多,及差,痕不灭,左颊有赤点如痣。
《酉阳杂俎》前集卷八〈黥〉
近代妆尚靥如射月,曰黄星靥。靥钿之名,盖自吴孙和郑夫人也。
《拾遗记》卷八〈吴〉
孙和悦邓夫人,常置膝上。和于月下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颊,血流污裤,娇姹弥苦。自舐其疮,命太医合药。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即购致百金,能得白獭髓者,厚赏之。……和乃命合此膏,琥珀太多,及差而有赤点如朱,逼而视之。更益其妍。诸嬖人欲要宠,皆以丹脂点颊而后进幸。妩惑相动,遂成淫俗。

例句

獭髓求鱼客,鲛绡托海人。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之二

下有蕊刚丹,勺之百疾愈。凝于白獭髓,湛似桐马乳。 皮日休 游毛公坛

典故
表微拭镜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七〈韦表微列传〉~5274~
韦表微字子明,隋郿城公元礼七世孙。羁丱能属文。母训谕稍厉,辄不敢食,以是未尝让责。韦皋镇西川,王纬、司空曙、独孤良弼、裴涚居幕府,皆厚相推挹。涚尝谓表微似卫玠,自以不能及也。擢进士第,数辟诸使府。久之,入授监察御史里行,不乐,曰「爵禄譬滋味也,人皆欲之,吾年五十,拭镜白,冒游少年间,取一班一级,不见其味也。将为松菊主人,不愧陶渊明」云。
典故
上林书
 
上林书绝
 
上林消息
 
上林过雁
 
上林雁
 
上林鸿雁
 
上苑传书
  
借片鸿
 
传帛
 
传书雁
 
传雁
 
传雁足
 
北海雁书
 
北雁连书
 
南雁传尺素
 
南雁惠佳音
 
吴鸿传信
 
塞雁音书
 
塞鸿传书
 
天涯芳信
 
子卿归信
 
寄南飞翼
 
寄南飞鸿
 
寄情无雁
 
寄书雁来时
 
寄书雁翼
 
寄书鸿雁
 
寄锦书
 
寄双飞燕
  
弋雁问消息
 
微辞寄归雁
 
愁怀逐归鸿
 
凭鸿
 
断鸿书
 
断鸿谁倩
 
断鸿难倩
 
书倩秋鸿
 
书到雁应还
 
书因北雁稀
 
书凭燕翼
 
书托过鸿
 
书归玉塞
 
书无去鸿
 
书无过雁
 
书系双飞翼
 
书雁
 
书鸿
 
朔燕传书
 
望飞燕
 
归鸿书
 
归鸿无信
 
归鸿谁寄
 
漫写羊裙
 
燕去鸿归
 
燕翎寄笺
 
独雁征书
 
秋鸿春燕
  
空回春雁
 
系帛
  
系书翠羽
 
系边书
 
系雁书
 
苏武逢雁
 
裂帛待燕鸿
 
裂帛附双燕
 
见雁思乡信
 
诗凭燕翼
 
认上林欲下
  
赤书凭雁
  
过鸿来燕
 
乡书雁少
 
衔来相思字
 
锦书寄飞翼
  
雁来音信
 
雁传书
      
雁足传书
 
雁鸿附书
 
难觅征鸿
 
云边翼
 
云间一纸书
 
音信绝南鸿
 
音书凭过雁
 
飞燕归信
 
鸿来雁度
 
鸿羽芳信
  
鸿雁北来
 
鸿雁书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苏武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武〉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传书燕〉
长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绍兰,适巨商任宗,为贾于湘中,数年不归,复音信不达。绍兰目?堂中有双燕戏于梁间,兰长吁而语于燕曰:「我闻燕子自海东来,往复必经由于湘中。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凭尔附书授于我婿。」言讫泪下,燕子飞鸣上下,似有所诺。兰复问曰:「尔若相允,当泊我怀中。」燕遂飞于膝上。兰遂吟诗一首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慇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兰遂小书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飞鸣而去。任宗时在荆州,忽见一燕飞鸣于厅上,宗讶视之,燕遂泊于肩上,见有一小封书系在足上。宗解而视之,乃妻所寄之诗。宗感而泣下,燕后飞鸣而去。宗次年归,首出诗示兰。后文士张说传其事,而好事者写之。

简释

雁书:喻书信。唐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诗》:“岁满归凫舄,秋来把雁书。”


例句

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 刘商 胡笳十八拍

家书欲寄雁飞远,客恨正深秋又来。 刘威 早秋归

对酒不能伤此别,尺书凭雁往来通。 刘沧 留别崔浣秀才昆仲

系帛何须雁,金乌日日飞。 吴融 送僧归日本国

宛转结蚕书,寂寥无雁使。 乔知之 从军行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 离思

鸿雁向西北,飞书报天涯。 李白 千里思

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

经时停尺素,望尽云边翼。 李群玉 小弟艎南游近书来

芳草萋萋新燕飞,芷汀南望雁书稀。 李群玉 恼从兄

因书天末心,系此双飞翼。 李群玉 我思何所在

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 杜牧 偶题二首之二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 天末怀李白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杜甫 寄高三十五詹事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杜甫 归雁二首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沈如筠 闺怨二首之一

鸿雁飞不到,音尘何由达。 独孤及 代书寄上李广州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王勃 采莲曲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王勃 蜀中九日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王涯 秋思赠远二首

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 董思恭 咏弓

归牛疑燧落,过雁误书迟。 韦蟾 上元三首之一

雁足应难达,狐踪浪得疑。 韩偓 春闷偶成十二韵

阵去金河冷,书归玉塞寒。 骆宾王 秋雁

莫劳雁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 鲍溶 赠远

典故
不饱稻梁
 
戏稻梁
 
稻梁厌足
 
稻梁微
 
稻梁绝
 
稻梁难
 
稻凉可恋
 
足稻梁
  
雁谋稻梁


《昭明文选》卷五十五〈论五·广绝交论〉~237~
鱼贯凫跃,飒沓鳞萃,分雁鹜之稻粱,沾玉斝之馀沥。衔恩遇,进款诚,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是曰贿交,其流二也。唐·李善注引《韩诗外传》:「田饶谓鲁哀公曰:『黄鹄止君园池,啄君稻粱。』」
典故
天街小雨润如酥
 
小雨如酥
 
微雨如酥
 
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全唐诗》卷三百三十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绝胜花柳满皇都】。」
典故 
凌波人
  
凌波微步
 
凌波步
 
凌波罗袜
  
凌波路冷
 
尘生步
 
尘生洛浦
 
子建怜罗袜
  
宓妃尘袜
 
宓妃洛河
 
宓妃腰细
 
宓妃袜
 
弄波素袜
 
思罗袜
  
托陈王
  
春罗袜
 
步罗袜
 
步袜江妃
 
波明洛浦
  
洛媛
 
洛川妃子
 
洛川神
 
洛川遇
 
洛水妃
  
洛浦凌波
 
洛浦尘
 
洛浦娉婷
 
洛浦鸿
 
洛渚尘步
  
洛赋
  
甄妃
 
生尘步
 
生尘袜
 
盈盈微步
 
神妃袜
 
罗尘
  
罗袜凌波
 
罗袜尘
 
罗袜生尘
 
罗袜轻尘
 
袜尘
 
袜生埃
 
袜生尘
 
袜罗尘褪
 
赋洛神
 
轻盈洛浦
 
陈思佩
 
陈思朝洛
 
陈王睹丽
 
陈王见罗袜
 
陈王见袜
   
相关人物
宓妃
 
曹植


《昭明文选》卷十九〈赋癸·情·洛神赋〉~896~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脩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脩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脩,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简释

洛川神:咏神仙或美女。唐孟浩然《和张二自稷县还途中遇雪》:“歌疑郢中客,态比洛川神。”


例句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上官仪 题画障

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 冷朝阳 送红线

陈王当日风流减,只向波间见袜罗。 夏侯审 咏被中绣鞋

歌疑郢中客,态比洛川神。 孟浩然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

倘使曹王见,应嫌洛浦神。 孟浩然 宴崔明府宅夜观妓

羊公留宴岘山亭,洛浦高歌五夜情。 崔元范 李尚书命妓歌饯有作奉酬

色丽班姬箧,光润洛川神。 庾抱 卧痾喜霁开扉望月简宫内知友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徐凝 牡丹

知有宓妃无限意,春松秋菊可同时。 李商隐 代魏宫私赠

敢言西子短,谁觉宓妃长。 李商隐 判春

洛水妃虚妒,姑山客漫夸。 李商隐 喜雪

尝闻宓妃袜,渡水欲生尘。 李商隐

元礼期仙客,陈王睹丽人。 李峤

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 李德裕 鸳鸯篇

扬州歌酒不可追,洛神映箔湘妃语。 李涉 醉赠崔膺

洛浦有宓妃,飘飖雪争飞。 李白 感兴六首

凝云蔽洛浦,梦寐劳光彩。 李群玉 感兴四首

谁家洛浦神,十四五来人。 杜牧 书情

临津双洛浦,对月两嫦娥。 杨巨源 名姝咏

巫山云雨洛川神,珠襻香腰稳称身。 权德舆 杂兴五首

若逞仙姿游洛浦,定知神女谢风流。 武元衡 赠佳人

洛川昔云遇,高唐今尚违。 武平一 妾薄命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温庭筠 莲花

犹残仙媛湔裙水,几见星妃度袜尘。 王初 银河

劝尝光禄酒,许看洛川神。 白居易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

巫山洛浦本无情,总为佳人便得名。今日雕阴有神艳,后来公子莫相轻。 罗虬 比红儿诗

若教瞥见红儿貌,不肯留情付洛神。 罗虬 比红儿诗

应知子建怜罗袜,顾步裴回拾翠钗。 范元凯 章仇公席上咏真珠姬

回雪凌波游洛浦,遇陈王。 长孙无忌 新曲二首

连手窥潘掾,分头看洛神。 陈嘉言 上元夜效小庾体

今日尚追巫峡梦,少年应遇洛川神。 韦庄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峨峨秦氏髻,皎皎洛川神。风月应相笑,年年病醉身。 韦庄 晚春

昨日屯军还夜遁,满车空载洛神归。 韦庄 睹军回戈

经过洛水几多人,唯有陈王见罗袜。 韩偓 密意

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 骆宾王 咏美人在天津桥

洛浦精灵慑,邙山鬼魅愁。 齐己 谢高辇先辈寄新唱和集

典故
彭鴳高低
  
蓬蒿燕雀
 
飞鴳等鹏翼
 
鸱鴳与鲲鹏
  
鴳微鹏巨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4~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典故
少微空占
  
戴逵虚认
 
会稽处士星
 
江南处士星

相关人物
谢敷
 
戴逵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谢敷〉~2457~
初,月犯少微,少微一名处士星,占者以隐士当之。谯国戴逵有美才,人或忧之。俄而敷死,故会稽人士以嘲吴人云:「吴中高士,便是求死不得死。」
典故
剑啜
 
剑头一啜
 
剑头微啜
 
吹一啜
 
吹剑一啜
 

《庄子集释》卷八下〈杂篇·则阳〉~894~
惠子曰:「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典故
公瑾见误
 
周郎一顾
 
周郎尚不知
 
周郎知曲误
 
周郎知音
 
周郎识曲
 
周郎赏
 
周郎醉眼
  
周郎顾曲
 
回头顾曲
 
小误回头
 
待一顾
 
微笑周郎
 
忆周郎
 
恋红牙
 
曲误不须顾
 
畏周郎
 
知音周郎
 
觅周郎
 
误曲
 
赏音稀
 
顾周
 
顾曲中误
 
顾曲人
  
顾曲多情
 
一顾周郎
 
曲误试周郎
 
误新声试周郎
 
误顾
 
相关人物
周瑜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65~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简释

周郎顾:咏乐曲或知音。唐李端《听筝》:“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例句

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刘禹锡 纥那曲二首

惭和周郎应见顾,感知大造竟无穷。 刘耕 和主司王起

坐中知密顾,微笑是周郎。 张祜 觱篥

惭将多误曲,今日献周郎。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 听筝

顾盼何曾因误曲,殷勤终是感知音。 杨巨源 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

周郎如赏羡,莫使滞芳晨。 欧阳衮 听郢客歌阳春白雪

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 湛贲 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因书记事

不应令曲误,持此试周郎。 王绩 咏妓

一曲新声惨画堂,可能心事忆周郎。 薛能 赠韦氏歌人二首

周郎怀抱好知音,常爱山僧物外心。 贯休 酬张相公见寄

典故 
荧草

相关人物
羊祜(字叔子)
 
谢弘微


《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
祜历职二朝,任典枢要,政事损益,皆咨访焉,势利之求,无所关与。其嘉谋谠议,皆焚其草,故世莫闻。凡所进达,人皆不知所由。或谓祜慎密太过者,祜曰:「是何言欤!夫入则造膝,出则诡辞,君臣不密之诫,吾惟惧其不及。不能举贤取异,岂得不愧知人之难哉!且拜爵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取。」
《宋书》卷五十八《谢弘微传》
六年,东宫始建,领中庶子,又寻加侍中。弘微志在素宦,畏忌权宠,固让不拜,乃听解中庶子。每有献替及论时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上以弘微能营膳羞,尝就求食。弘微与亲故经营,既进之后,亲人问上所御,弘微不答,别以馀语酬之,时人比汉世孔光。

例句

藏弓身已退,焚稿事难闻。 刘长卿 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

对客默焚稿,何人知谏书。 杨巨源 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寄两省阁老兼呈二起居谏院诸院长

焚草淹轻秩,藏书厌旧编。 权德舆 和张秘监阁老献岁过蒋大拾遗因呈两省诸公并见示

护衣直夜南宫静,焚草清时左掖深。 权德舆 奉和韦谏议奉送水部家兄上后书情寄诸兄弟仍通简南宫亲旧并呈两省阁老院长

幸因焚草暇,书札访沉冥。 权德舆 送陆拾遗祗召赴行在

典故
乌衣年少
 
乌衣门巷
  
王亭谢馆
 
王家与谢家
 
王与谢
  
王谢乌衣
 
王谢邻里
 
王谢风流
 
旧时王谢
 
门巷乌衣
 
风流王谢

相关人物
王导
 
谢弘微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56~
有往来者云:庾公有东下意。或谓王公:「可潜稍严,以备不虞。」王公曰:「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南朝梁·刘孝标注引《丹阳记》曰:「乌衣之起,吴时乌衣营处所也。江左初立,琅邪诸王所居。」
《宋书》卷五十八〈谢弘微列传〉~590~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
《景定建康志》卷十六
《旧志》云:「乌衣巷在秦淮南。晋南渡,王、谢诸名族居此,时谓子弟为乌衣诸郎。」

例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金陵五题乌衣巷

迟回好风景,王谢昔曾游。 刘禹锡 题报恩寺

风流访王谢,佳境恣洄沿。 李群玉 将之吴越留别坐中文酒诸侣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 杜甫 壮游

颇谓秦晋匹,从来王谢郎。 杜甫 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合亲事遂停

王谢初飞盖,姬姜尽下山。 段成式 和周繇见嘲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羊士谔 忆江南旧游二首

王谢遗踪玉籍仙,三年闲上鄂君船。 陆龟蒙 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

典故
叹式微
  
式微歌
 
式微诗
 
歌式微
 
胡不归
 
赋式微
 
黎侯寓卫


《诗经·邶风·式微》
「《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东汉·郑玄笺:「黎侯为狄人所逐,弃其国而寄于卫。」

例句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夫之鄂

作牧惭为政,思乡念式微。 崔璞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偶叙所怀因成六韵呈军事院诸公郡中一二秀才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 渭川(一作水)田家

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 贯休 别杜将军

雨气濛濛草满庭,式微吟剧更谁听。 贯休 别卢使君归东阳二首之一

怆矣苦寒奏,怀哉式微篇。 陶翰 出萧关怀古

黎侯寓于卫,六义非凡格。 韦蟾 和柯古穷居苦日喜雨

岁芳坐沦歇,感此式微歌。 魏征 暮秋言怀

典故
一点上眉黄
 
一点红黄眉上秀
 
两眉黄彻
 
珠庭见微黄
 
眉间黄
 
眉间黄色
 
黄气珠庭渐满

相关人物
韩愈
 
冯宿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四〈郾城晚饮奉赠副使马侍郎及冯【案:宿。】李【案:宗闵。】二员外〉【案:冯李时从裴度东征。】
城上赤云呈胜气,眉间黄色见归期。幕中无事惟须饮,即是连镳向阙时。
典故
一吷
 
剑头微吷

相关人物
惠施


《庄子》杂篇·卷八下《则阳》
「惠子曰:『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唐·成玄英疏:「嗃,大声;吷,小声也。夫吹竹管,声犹高大;吹剑环,声则微小。唐尧俗中所誉,若于晋人之前盛谈斯道者,亦何异乎吹剑首声,曾无足可闻也!」

例句

晋人目二子,其犹吹一吷。 韩愈 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二首

《漢語大詞典》:獭髓(獺髓)
獭的骨髓。相传与玉屑、琥珀和合,可作灭疤痕的贵重药物。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孙和 ﹞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 邓夫人 )颊,血流污袴……﹝太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 唐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之二:“獭髓求鱼客,鮫綃托海人。” 元 张可久 《一枝花·牵挂》套曲:“猫眼嵌双转轴乌金戒指,獭髓调百和香紫蜡胭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花含葱靨,翠联珠串,金妆獭髓霞絃,玉铸鱼纹云輦。”
《漢語大詞典》:白獭髓(白獺髓)
白獭的骨髓。可作珍贵的药物。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和 于月下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颊……命太医合药,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
《漢語大詞典》:信鸿(信鴻)
传送书信的鸿雁。 宋 李之仪 《采桑子》词:“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满袂仙风,空託双鳧作信鸿。”
《國語辭典》:帛书(帛書)  拼音:bó shū
1.写在布帛上的书信。《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2.写在缣帛上的书籍。如:「马王堆帛书内容丰富,包括《周易》、《老子》、《黄帝四经》、《战国纵横家书》等。」
《漢語大詞典》:空中书(空中書)
指从神仙界寄来的书信。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罢琴惆悵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漢語大詞典》:系书(繫書)
见“ 繫帛书 ”。
《漢語大詞典》:系帛书(繫帛書)
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汉书·苏武传:“﹝ 常惠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繫,一本作“ 係 ”。 唐 杨炯 《送东海孙尉诗序》:“但当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书;夕望牵牛,余候乘槎之客。”亦省作“ 繫书 ”。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
《國語辭典》:宾鸿(賓鴻)  拼音:bīn hóng
鸿鸟。清。王夫之〈蝶恋花。渺渺扁州天一瞬〉词:「泪竹千竿垂紫晕,宾鸿不寄苍梧信。」《水浒传》第三五回:「行至寨前第三关上,只听得空中数行宾鸿嘹亮。」
分類:鸿雁信使
《漢語大詞典》:宾雁(賓雁)
鸿雁。语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唐 钱起 《见上林春雁翔青云寄杨起居李员外》诗:“ 上林 春更好,宾雁不知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繫》:“心惊宾雁双翰,目断孤云一带。” 郭沫若 《蝶恋花》词:“几见熏风摇碧草,南来宾雁知多少。”
分類:鸿雁
《漢語大詞典》:送书雁(送書雁)
汉武帝 时 苏武 出使 匈奴 被扣,徙 北海 牧羊十九年。 昭帝 时 汉 使求释 苏武 , 匈奴 谎称 苏武 已死。使者曰:“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 苏武 因此获释归 汉 ·事见汉书·苏武传。后因以称雁为“送书雁”。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唐 李商隐 《雨》诗:“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
《漢語大詞典》:雁使
送信的使者。 唐 乔知之 《从军行》:“宛转结蚕书,寂寥无雁使。”参见“ 雁足书 ”。
分類:送信使者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字  拼音:yàn zì
雁群飞行天空时,排列如一或人等字形。宋。苏轼〈虚飘飘诗。序〉:「元祐间,山谷作虚飘飘,盖乐府之馀,当时诸公皆有和篇。黄鲁直原作诗云:『虚飘飘,花飞不到地,……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
《漢語大詞典》:雁封
犹雁书。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书籍·书柬:“ 王瑳 诗:‘雁封归飞断,鲤素还流絶。’按:谓书也。”
《國語辭典》:雁帛  拼音:yàn bó
系帛于雁足以传书。汉苏武等出使匈奴,为匈奴所羁留;其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夜见使者,教他对单于说道,天子射上林中,见帛系雁足,言武等在某泽中,苏武遂得救回国。见《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后以比喻书信。《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雁帛鸾笺通称简札。」也称为「雁书」。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书(雁書)  拼音:yàn shū
比喻书信。参见「雁帛」条。南朝梁。刘孝威〈怨诗〉:「雁书犹未返,角马无归年。」唐。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诗:「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足  拼音:yàn zú
比喻书信。参见「雁帛」条。南朝梁。王僧孺〈咏捣衣〉诗:「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唐。杜光廷〈纪道德赋〉:「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鸿雁(鴻雁)  拼音:hóng yàn
动物名。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羽毛呈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食植物种子、虫、鱼以维生。也称为「大雁」。
《國語辭典》:鸿雁(鴻鴈)  拼音:hóng yàn
1.即鸿雁,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南朝宋。颜延之〈归鸿〉诗:「万有皆同春,鸿雁独辞归。」俗称为「大雁」。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鸿雁,美宣王也。」或以为流民喜得安定之所而作之诗。首章二句为:「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因以为篇名。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漢語大詞典》:鸿雁行(鴻雁行)
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言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因以“鸿雁行”为兄弟之称。 清 蒲松龄 《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鸿雁行中,伯仲一门皆秀;鸳鸯牒上, 朱 陈 两姓偏多。”
分類:兄弟出行
《漢語大詞典》:随阳雁(隨陽雁)
(1).指大雁。因其为最有代表性的候鸟,随着太阳的偏向北半球和南半球而北迁南徙,故称。 唐 李冶 《送阎伯均往江州》诗:“唯有随阳雁,年年来去飞。”
(2).比喻趋炎附势者。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漢語大詞典》:酥雨
指蒙蒙细雨。语出 唐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郭沫若 《长春集·洪命熹副首相陪游金刚山赋诗见赠步原韵奉酬》:“霜叶醉酣酥雨里,银河拜倒彩霞边。”
分類:蒙蒙细雨
《國語辭典》:凌波  拼音:líng bō
1.上下起伏的波澜。晋。郭璞〈江赋〉:「抚凌波而凫跃,吸翠霞而夭娇。」
2.踏浪行进。《楚辞。严忌。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宋书。卷七四。列传。臧质》:「仆训卒利兵,凌波电进。沈镇军、萧安南接舳连旌,首尾风合。」
3.步履飘逸轻盈。宋。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词:「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國語辭典》:凌波仙子  拼音:líng bō xiān zǐ
石蒜科「中国水仙」、「水仙」的俗称。参见「水仙」条。
《國語辭典》:凌波袜(凌波襪)  拼音:líng bō wà
形容步伐轻盈飘逸。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掠湿湘裙翡翠纱,抵多少苍苔露冷凌波袜。」
《國語辭典》:宓妃  拼音:fú fēi
相传伏羲氏之女,为洛水之神。《楚辞。屈原。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也作「虙妃」。
《漢語大詞典》:感甄
三国 魏 曹植 求 甄逸 女不遂,废寝与食。 甄 女后归 曹丕 ,被谗死。 黄初 中 植 入朝, 丕 示以 甄后 遗物玉镂金带枕。 植 还,将息 洛水 上,思 甄后 ,遂作《感甄赋》。 丕 子 明帝 讳其事,改为《洛神赋》。见文选·曹植〈洛神赋〉 李善 题注。后用为追思恋人之典。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班女 思移 赵 , 思王 赋《感甄》。” 吕志伊 《读史感赋》诗:“石磨 公干 犹平视,枕荐 陈思 竟感 甄 。”
分類:曹植不遂
《國語辭典》:拾翠  拼音:shí cuì
1.拣拾翠鸟羽毛以为妆饰。南朝梁。纪少瑜〈游建兴苑〉诗:「踟蹰怜拾翠,顾步惜遗簪。」
2.妇女春游采拾花草。唐。杜甫 秋兴诗八首之七:「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漢語大詞典》:洛妃
传说中的 洛水 女神 宓妃 。 南朝 梁 刘令娴 《答外诗》之二:“夜月方神女,朝霞喻 洛妃 。” 唐 冷朝阳 《送红线》诗:“还似 洛妃 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 清 秋瑾 《红莲》诗:“ 洛妃 乘醉下瑶臺,手把红衣次第裁。”
《漢語大詞典》:洛浦
(1). 洛水 之滨。 汉 张衡 《思玄赋》:“载 太华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宓妃 。” 宋 周邦彦 《燕归梁·咏晓》词:“曾经 洛浦 见惊鸿,关山隔,梦魂通。” 明 杨珽《龙膏记·邪萌》:“虚飘飘暮雨朝云,笑 宋玉 枉赋 巫山 神女;空渺渺春松秋菊,叹 陈王 浪传 洛浦 仙姝。”
(2).借指 洛神 。 唐 梁锽 《名姝咏》:“临津双 洛浦 ,对月两 嫦娥 。”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题晴》曲:“珮环声真 洛浦 ,水月面活 观音 。”参见“ 洛神 ”。
分類:洛水洛神
《國語辭典》:洛神  拼音:luò shén
神话中洛水的女神。相传是宓妃,伏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中,而被奉为洛水之神。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若夫青琴宓妃之徒」句下唐。司马贞。索隐。
《國語辭典》:洛神  拼音:luò shén
神话中洛水的女神。相传是宓妃,伏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中,而被奉为洛水之神。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若夫青琴宓妃之徒」句下唐。司马贞。索隐。
《漢語大詞典》:洛灵(洛靈)
洛神。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於是 洛 灵感焉,徙倚徬徨。” 南朝 梁 江淹 《秦女赞》:“愿使 洛 灵往,为我道奇芬。”参见“ 洛神 ”。
分類:洛神
《國語辭典》:洛神  拼音:luò shén
神话中洛水的女神。相传是宓妃,伏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中,而被奉为洛水之神。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若夫青琴宓妃之徒」句下唐。司马贞。索隐。
《漢語大詞典》:罗袜(羅韈)
见“ 罗袜 ”。
《漢語大詞典》:陈王赋(陳王賦)
指 三国 魏 曹植 的《洛神赋》。 明 高启 《十宫词·魏宫》:“至尊莫信 陈王 赋,那得人间有 洛神 ?”
分類:曹植
《國語辭典》:飞凫(飛鳧)  拼音:fēi fú
1.飞翔的凫鸟。《文选。曹植。洛神赋》:「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2.轻快迅速的小船。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
《國語辭典》:惊鸿(驚鴻)  拼音:jīng hóng
因受惊而轻捷飞起的鸿鸟。《文选。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后用以比喻女子的体态轻盈。宋。陆游 沈园诗二首之一:「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清。龚自珍 卜算子。江上有高楼词:「楼外文波曲曲通,不驻惊鸿影。」
《漢語大詞典》:胶胶扰扰(膠膠擾擾)
纷乱不宁。庄子·天道:“ 尧 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 成玄英 疏:“胶胶扰扰,皆扰乱之貌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三:“问:当官事多胶胶扰扰,柰何?曰:他自胶扰,我何与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夫人在世途,胶胶扰扰,缘不知此生如梦耳。”《饮冰室诗话》二七引 严复 《辛丑三月和熊季廉作》:“胶胶扰扰何时已,新旧二党方相攻。”
《國語辭典》:鹏程万里(鵬程萬里)  拼音:péng chéng wàn lǐ
大鹏一飞数千里。典出《庄子。逍遥游》。后比喻前程远大,不可限量。明。杨珽《龙膏记》第九出:「莫叹儒冠久误身,鹏程万里终当奋。」今常用作临别赠语。也作「万里鹏程」、「万里鹏翼」。
分類:前程远大
《國語辭典》:戴星  拼音:dài xīng
1.头顶著星宿。比喻极早出门或极晚回家。唐。王绩〈答冯子华处士书〉:「或时与舟人渔子,分潭并钓,俛仰极乐,戴星而归。」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对床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
2.早出晚归。语本《吕氏春秋。开春论。察贤》:「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后用以称誉能干的官吏。唐。罗隐 夜泊义兴戏呈邑宰诗:「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
《漢語大詞典》:吹剑首(吹劍首)
吹剑环头上的小孔,发音微弱而不动听。语出庄子·则阳:“吹剑首者,吷而已矣。 尧 舜 ,人之所誉也;道 尧 舜 於 戴晋人 之前,譬犹一吷也。”因以喻事之渺小不足道。 宋 杨万里 《秋怀》诗:“盖世功名吹剑首,平生忧患淅矛头。”
《漢語大詞典》:周郎顾(周郎顧)
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 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闕误, 瑜 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謡曰:‘曲有误, 周郎 顾。’”后用为精于音乐者善辨音律的典故。 唐 李端 《听筝》诗:“欲得 周郎 顾,时时误拂絃。” 宋 周必大 《点绛唇·赠歌者小琼》词:“见了还非,重理《霓裳》舞。虽无误,几年一遇,莫讶 周郎 顾。” 明 陈所闻 《金落索·代赠皖城王姬》曲:“芙蓉竟不如,燕子还相妒。梟梟新声,未许 周郎 顾。”
《國語辭典》:顾曲周郎(顧曲周郎)  拼音:gù qǔ zhōu láng
三国时代周瑜精通音律,就算是在喝了酒的情况之下,也能精确的指出曲律上错误的故事。典出《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后多用以比喻知音。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你有这柄桃花扇,少不得个顾曲周郎;难道青春守寡,竟做个入月嫦娥不成?」
《國語辭典》:顾曲(顧曲)  拼音:gù qǔ
欣赏音乐或戏曲。参见「顾曲周郎」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一片红󷵕铺地,此乃顾曲之所。」
《國語辭典》:顾曲(顧曲)  拼音:gù qǔ
欣赏音乐或戏曲。参见「顾曲周郎」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一片红󷵕铺地,此乃顾曲之所。」
《漢語大詞典》:焚稿
(1).犹焚草。烧掉底稿。旧唐书·高士廉传:“ 士廉 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輒焚稿,人莫知之。”宋史·张庭坚传:“ 庭坚 言论深切,退輒焚稿。”参见“ 焚草 ”。
(2).焚烧诗文手稿。红楼梦第九七回回目:“ 林黛玉 焚稿断痴情, 薛寳釵 出闺成大礼。”
《國語辭典》:焚草  拼音:fén cǎo
1.章奏缮就,焚去草稿。古名臣以示谨密。《南史。卷二○。谢弘微传》:「每献替及陈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
2.烧草。唐。李华〈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焚草为香,采花为供,年十有五,琼章鹤姿。」
《漢語大詞典》:乌衣门第(烏衣門第)
指世家望族。 清 陈维嵩 《渡江云·扬州感旧》词:“风流推 宋玉 ,更有 乌衣 门第旧 瑯琊 。珠帘璧月宾徒盛,多少繁华。”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赠梁汾》词:“ 德 也狂生耳,偶然间緇尘京国, 乌衣 门第。”参见“ 乌衣巷 ”。
分類:世家望族
《國語辭典》:乌衣巷(烏衣巷)  拼音:wū yī xiàng
地名。位于今南京市东南。东晋时王导、谢安诸贵族多居此,故世称王谢子弟为「乌衣郎」。《晋书。卷六八。纪瞻传》:「厚自奉养,立宅于乌衣巷,馆宇崇丽,园池竹木,有足赏玩焉。」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國語辭典》:王谢(王謝)  拼音:wáng xiè
六朝望族王氏和谢氏的合称。《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又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后比喻豪门望族。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國語辭典》:式微  拼音:shì wéi
1.衰落、衰微。通常用以称国势、门祚、事业或某种社会运动的衰落。《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王粲诗》:「常叹诗人言,式微何由往。」
2.《诗经。邶风》的篇名。根据〈诗序〉:「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首章二句为:「式微,式微,胡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