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叹良弓
  
弓藏惧
 
狗烹弓藏
 
良弓藏
 
藏弓
 
藏弓烹狗
  
飞鸟尽
 
高鸟尽
 
高鸟良弓
 
鸟尽
 
相关人物
勾践
 
文种
 
范蠡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746~
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27~
项王亡将钟离眛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眛,闻其在楚,诏楚捕眛。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眛计事。眛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例句

藏弓身已退,焚稿事难闻。 刘长卿 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

弓藏狡兔尽,慷慨念心伤。 王圭 咏淮阴侯

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 鲍溶 苦哉远征人(一本苦哉上有拟古二字)

典故
问狐狸
  
埋轮使
 
埋轮守
 
埋轮气
 
张纲埋轮
 
惧埋轮
 
扫豺狼
 
洛下狼
 
狐狸不足论
 
狐狸何足道
 
狐狸谁问
 
狐狸避宪章
  
轮埋

相关人物
侯文
 
张纲


《后汉书》卷五十六〈张王种陈列传·张纲〉~87~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馀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奏曰:「大将军冀,河南尹不疑,蒙外戚之援,荷国厚恩,以刍荛之资,居阿衡之任,不能敷扬五教,翼赞日月,而专为封豕长蛇,肆其贪叨,甘心好货,纵恣无底,多树谄谀,以害忠良。诚天威所不赦,不辟所宜加也。谨条其无君之心十五事,斯皆臣子所切齿者也。」书御,京师震竦。时冀妹为皇后,内宠方盛,诸梁姻族满朝,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东观汉记校注》卷十七〈张纲传〉~728~
梁冀作平上軿车,侍御史张纲独埋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奏冀。
《汉书》卷七十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列传·孙宝〉~3259~
徵为京兆尹。故吏侯文以刚直不苟合常称疾不肯仕,宝以恩礼请文,欲为布衣友,日设酒食,妻子相对。文求受署为掾,进见如宾礼。数月,以立秋日署文东部督邮。入见,敕曰:「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掾部渠有其人乎?」文卬曰:「无其人不敢空受职。」宝曰:「谁也?」文曰:「霸陵杜季。」宝曰:「其次。」文曰:「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宝默然。
《三国志》卷二十三〈魏书·杜袭传〉~667~
时将军许攸拥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太祖大怒,先欲伐之。群臣多谏:「可招怀攸,共讨彊敌。」太祖横刀于膝,作色不听。袭入欲谏,太祖逆谓之曰:「吾计以定,卿勿复言。」袭曰:「若殿下计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计非邪,虽成宜改之。殿下逆臣,令勿言之,何待下之不阐乎?」太祖曰:「许攸慢吾,如何可置乎?」袭曰:「殿下谓许攸何如人邪?」太祖曰:「凡人也。」袭曰:「夫惟贤知贤,惟圣知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彊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今区区之许攸,何足以劳神武哉?」太祖曰:「善。」遂厚抚攸,攸即归服。时夏侯尚昵于太子,情好至密。袭谓尚非益友,不足殊待,以闻太祖。文帝初甚不悦,后乃追思。语在尚传。其柔而不犯,皆此类也。

简释

埋轮:咏官吏不畏权贵,勇于斗争。唐刘禹锡《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圣朝寰海静,所至不埋轮。”

狐狸不足论:喻邪恶势力。唐杜甫《奉汉中王手札》:“犬马诚为恋,狐狸不足论。”


例句

圣朝寰海静,所至不埋轮。 刘禹锡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

昔年叨补衮,边地亦埋轮。 孙逖 送李补阙摄御史充河西节度判官

致君期折槛,举职在埋轮。 崔涂 寄舅

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 杜甫 久客

犬马诚为恋,狐狸不足论。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

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 杜甫 石镜

应笑张纲谩生事,埋轮不得在长安。 罗隐 淮南送卢端公归台

千载埋轮地,无人兴一言。 蒋冽 经埋轮地

犍为何处在,一拟吊埋轮。 薛能 春日寓怀

荀家位极兼禅理,应笑埋轮著所操。 薛能 蒙恩除侍御史行次华州寄蒋相

霄汉期鸳鹭,狐狸避宪章。 钱起 津梁寺寻李侍御

典故 
履薄冰
 
临深惧


《诗经·小雅·小旻》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例句

多惭入火术,常惕履冰心。 张九龄 始兴南山下有林泉尝卜居焉荆州卧病有怀此地

三十年来要自观,履春冰恐未为难。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之六

吾观权势者,苦以身徇物。炙手外炎炎,履冰中剽剽。 白居易 出府归吾庐

岂唯垂堂戒,兼以临深惧。 耿湋 发南康夜泊赣石中

战战复兢兢,犹如履薄冰。 贾岛 让曹{土/黽}上乐使君

多从履处薄,偏向饮时清。 钱起 赋得馀冰

典故
周公惧流言

相关人物
周公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58~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孔安国曰:『放言于国,以诬周公,以惑成王也。』」

例句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白居易 放言五首

《國語辭典》:恐惧(恐懼)  拼音:kǒng jù
畏惧。《易经。震卦。象曰》:「荐雷震,君子以恐惧脩省。」《薛仁贵征辽事略》:「仁贵连飞三箭,射三旗头坠骑,使辽兵生恐惧之心。」
《國語辭典》:忧惧(憂懼)  拼音:yōu jù
忧愁恐惧。《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劫杀死亡之君,此其心之忧惧,形之苦痛也,必甚于厉矣。」《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杜威忧惧,退至阳城。」
《漢語大詞典》:惶惧(惶懼)
恐惧,惊慌。汉书·杜周传:“ 敞 惶惧,移病,以语 延年 。”北齐书·司马子如传:“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士庶惶惧,不知所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贤妾:“盗入其居,夫妇惶惧,不知所为。” 叶圣陶 《隔膜·恐怖的夜》:“我看见了弟弟比两年前高大了些的形体,听见了弟弟亲爱的呼声,紧张的惶惧已宽弛了好些。”
《國語辭典》:震惧(震懼)  拼音:zhèn jù
震惊恐惧。《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也作「震慑」。
分類:震惊惧怕
《漢語大詞典》:喜惧(喜懼)
(1).既高兴又惶恐。 汉 蔡邕 《让高阳乡侯章》:“稽首受詔,怔营喜惧。”
(2).指高兴和恐惧。南史·康绚传:“ 绚 宽和,少喜惧。” 茅盾 《子夜》五:“他的脸上依然没有流露任何喜惧的表情。”
《國語辭典》:戒惧(戒懼)  拼音:jiè jù
戒慎恐惧。《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汉。王充《论衡。讥日》:「祸福自至,则述前之吉凶,以相戒惧。」
《漢語大詞典》:危惧(危懼)
忧虑恐惧。书·汤诰:“慄慄危惧,若将陨于深渊。”新唐书·卢携传:“及 巢 破 淮南 , 璘 战死, 忠武 兵乱,天下危惧。” 邹韬奋 《经历》十一:“我们的心理是特别的紧张,差不多每日二十四小时都是时刻在惴惴危惧着的。”
《國語辭典》:畏惧(畏懼)  拼音:wèi jù
害怕、恐惧。《三国演义》第五四回:「权观玄德仪表非凡,心中有畏惧之意。」《儒林外史》第六回:「船家十分畏惧,小心伏侍。」
分類:畏惧害怕
《漢語大詞典》:惭惧(慚懼)
亦作“慙惧”。 羞愧恐惧。汉书·杜周传:“会皇太后女弟 司马君力 与 钦 兄子私通,事上闻, 钦 慙惧,乞骸骨去。”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一》:“臣等叨尘近辅,与闻政几,庇广厦之清阴,饱素飡而终日,方慙惧於无补,何劳苦之足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 湘裙 惭惧啜泣,望伯伏谢。”
分類:羞愧恐惧
《漢語大詞典》:感惧(感懼)
感激惶恐。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过堂:“状元出行致词云:‘今月日,礼部放榜,某等幸忝成名,获在相公陶铸之下,不任感惧。’” 宋 苏轼 《谢王内翰启》:“感惧之怀,不知所措。”
分類:感激惶恐
《漢語大詞典》:祗惧(祗懼)
敬惧,小心谨慎。书·泰誓上:“予小子夙夜祗惧。”汉书·刘辅传:“君臣祗惧,动色相戒。” 宋 欧阳修 《尊皇太后册文》:“此因慄慄祗惧,不敢遑寧者已。”
分類:小心谨慎
《國語辭典》:兔死狗烹  拼音:tù sǐ gǒu pēng
兔子死尽,用来捕兔的猎狗失去了作用,故而烹食之。语本《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之后,出过力的人即遭到杀戮或见弃的命运。多指统治者杀戮功臣而言。《西游记》第二七回:「今日昧著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明。张景《飞丸记》第三三出:「还有一等兔死狗烹,衔冤赍志。如汉代韩、彭,宋朝张、岳,后来成什么结果。」也作「兔尽狗烹」。
《漢語大詞典》:弓藏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令武士缚 信 ,载后车。 信 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后因以“弓藏”指功成被弃。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李太师 建定难之勋,怀弓藏之虑,武寧保境,止务图存。” 清 吴伟业 《戏题士女图·一舸》诗:“霸 越 亡 吴 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西施 亦有弓藏惧,不独 鴟夷 变姓名。”
分類:功成
《國語辭典》:走狗烹  拼音:zǒu gǒu pēng
春秋时越王句践复国后,范蠡功成身退,留书给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后称病不上朝,然遭人谗言,言其意欲作乱,越王便赐剑予种,种自杀而亡。典出《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比喻天下既定,功臣已无利用价值,因此遭到杀戮。
《國語辭典》:鸟尽弓藏(鳥盡弓藏)  拼音:niǎo jìn gōng cáng
飞鸟射尽之后,就收起弓箭不用。语本《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比喻天下平定之后便遗弃功臣。三国魏。曹丕 煌煌京洛行:「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分類:飞鸟所使
《國語辭典》:埋轮(埋輪)  拼音:mái lún
1.车轮埋于地下,以示坚守。《孙子。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
2.东汉顺帝时,大将军梁冀专权,朝政腐败。帝选派张纲八人巡视全国,纠察吏治,馀人皆受命之部,独纲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上书弹劾梁冀,揭露梁冀的罪恶。见《后汉书。卷五六。张皓传》。后比喻不畏权贵,直言进谏。《文选。沈约。奏弹王源》:「虽埋轮之志,无屈权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
3.比喻圆月隐没于天际。唐。唐彦谦 七夕诗:「露白风清夜向晨,小星垂佩月埋轮。」
《國語辭典》:豺狼当路(豺狼當路)  拼音:chái láng dāng lù
比喻奸人掌权,专断横行。《后汉书。卷五六。张皓传》:「豺狼当路,安问狐狸!」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二一出:「豺狼当路,含沙沫吐乌,为功高见妒,勋重罹侮,播弃炎荒土。」也作「豺狼当道」。
《國語辭典》:豺狼当道(豺狼當道)  拼音:chái láng dāng dào
比喻奸人掌握大权,专断横行。汉。荀悦《汉纪。卷三○。平帝纪》:「豺狼当道,安问狐狸!」元。孛罗御史〈一枝花。懒簪獬豸冠套。梁州〉曲:「尽燕雀喧檐聒耳,任豺狼当道磨牙。」也作「豺狼当涂」、「豺狼当路」、「豺狼横道」、「豺狼塞路」。
《國語辭典》:履冰  拼音:lǚ bīng
语本《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处于危险的环境中不可不戒慎恐惧。《汉书。卷七三。韦贤传》:「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继祖考!」也作「履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