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枝黄昏斜照水
 
暗香浮动
 
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处士横斜句
 
香月一族
 
相关人物
林逋


《宋诗钞·和靖诗钞》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典故
一枝折赠
  
灞桥怨别
 
灞桥烟柳
 
灞陵回首


《三辅黄图》卷六〈桥〉
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销魂桥〉
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也。
典故
一枝春雨
 
一笑无颜色
 
三千粉黛
 
分钗半夜
 
动地鼙鼓
 
合金钿
 
回头一笑千娇媚
 
天长地久有时尽
 
太液芙蓉未央柳
 
带雨梨花
 
恩泽初承
 
凭肩私语
 
春雨带梨花
 
梧桐疏雨
 
梧桐秋雨
 
梧桐雨
 
梨花一枝春带雨
  
梨花春带雨
 
梨花枝上雨
  
歌长恨
 
洪都方士
 
海上仙山缥缈
  
玉容寂寞
 
百媚生
 
盟钗一股
 
睡髻偏
 
笳鼓动,渔阳弄
 
粉泪梨花
 
绵绵此恨无尽期
 
股钗还一半
 
花带雨
 
回廊私语
 
金钗信
  
钿盒偷传
 
云栈萦纡
 
惊破霓裳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玉环(杨贵妃)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青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云鬓花冠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芙蓉帐里暖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閒暇【承欢侍寝无閒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汉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尽日君王听不足】。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军不发知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回首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栈纡登剑阁【云栈栈回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目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水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马嵬坡下尘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西宫南内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秋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旧枕故衾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临邛方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为感君王展转恩】,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慌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楼殿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中有一人字玉真】【中有一人名玉妃】,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金阙两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九华帐下梦魂惊】。揽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银屏逦迤开【珠箔银钩逦迤开】【珠箔银钩迤逦开】【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含情凝涕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回头下问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空持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恨绵绵无尽期】。
典故
伴冬青
  
冬青一树栽
 
冬青愁
 
冬青枝
 
冬青树
 
哭冬青
 
兰亭秋树


《南村辍耕录》卷四《发宋陵寝》~239~2~
唐君名?,字玉潜,会稽山阴人。家贫,聚徒授经,营滫瀡以养其母。岁戊寅,有总江南浮屠者杨琏真珈,怙恩横肆,势燄烁人,穷骄极淫,不可具状。十二月十有二日,帅徒役顿萧山,发赵氏诸陵寝,至断残支体,攫珠襦玉柙,焚其胔,弃骨草莽间。唐时年三十二岁,闻之痛愤。亟货家具,得白金百星许,执券行贷,得白金又百星许。乃具酒醪,市羊豕,邀里中少年若干辈,狎坐轰饮。酒且酣,少年起请曰,君儒者,若是,将何为焉。唐惨然具以告,愿收遗骸共瘗之。众谢曰,诺。中一少年曰,发丘中郎将,眈眈饿虎,事露奈何。唐曰,余固筹矣。今四郊多暴骨,取窜以易,谁复知之。乃斲文木为匮,复黄绢为囊,各署其表曰,某陵某陵,分委而散遣之,蕝地以藏,为文而告。诘旦,事讫,来集,出白金羡馀酬,戒勿泄。越七日,总浮屠下令裒陵骨,杂置牛马枯骼中,筑一塔压之,名曰镇南。杭民悲戚,不忍仰视,了不知陵骨之犹存也。祸淫不爽,流传京师,上达四聪,天怒赫赫,飞风雷号令,捽首祸者北焉。山阴人始有籍籍传唐事者。由是唐之义风,震动吴越,声生势长,若胥江掀八月之涛。名虽高,困固自若。……唐葬骨后,又于宋常朝殿掘冬青树,植于所函土堆上,……宋太学生林德阳,字景曦,号霁山。当杨总统发掘诸陵寝时,林故为杭丐者,背竹箩,手持竹夹,遇物即以夹投箩中。林铸银作两许小牌百十,系腰间,取贿西番僧曰,馀不敢,望收其骨,得高家孝家斯足矣。番僧左右之,果得高孝两朝骨,为两函贮之。归,葬于东嘉。……葬后,林于宋常朝殿掘冬青一株,植于所函土堆上。
典故
一瓢
 
一瓢不挂
 
一瓢喧
 
一瓢闲挂
 
一瓢风入
 
厌喧解瓢
 
孤瓢枝上閒寄
  
挂树瓢空
  
挂瓢人
 
枝上瓢
 
枝上瓢空
 
枯瓢枝上寄
 
枯瓢闲寄
  
瓢挂树
  
风作瓢生
  
饮水箕山

相关人物
许由


东汉·蔡邕《琴操》
《箕山操》,许由作也。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捐之。(据《平津馆丛书》本)
《太平御览》卷七百六十二〈器物部七·瓢〉~353~
《琴操》:「许由无杯器,常以手捧水,人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瓢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捐之。」

例句

一瓢遗却在何处,应挂天台最老松。 施肩吾 遇王山人

邑罕悬磬贫,山无挂瓢逸。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

瓢中谁寄酒,叶上我留书。 李频 华山寻隐者

瓢饮唯三径,岩栖在百层。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一瓢风入犹嫌闹,何况人间万种人。 汪遵 箕山

近日营家计,绳悬一小瓢。 贾岛 寄乔侍郎

幽林尝伴许,陋巷亦随回。 郑审 酒席赋得匏瓢

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 骆宾王 秋日送尹大赴京

典故
庭花遗曲
  
歌玉树
 
玉树唱
 
璧月琼枝
 
璧月琼树
 
琼枝璧月

相关人物
陈叔宝(陈后主)


《陈书》卷七〈皇后列传〉~32~
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哥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

例句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刘禹锡 金陵五题并序台城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刘禹锡 金陵怀古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包佶 再过金陵

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司空图 南北史感遇十首之五

玉树花飘凤失栖,一声初压管弦低。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之二

可道新声是亡国,且贪惆怅后庭花。 吴融 水调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李白 月夜金陵怀古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典故
一枝传远信
 
一枝寄北人
 
一枝寄相思
 
一枝寄远信
 
一枝春
 
一枝春信
 
一枝春色
 
一枝谁寄长安
 
一枝随驿使
 
不寄梅花
 
到陇梅花
 
剪梅烟驿
 
南枝附春信
 
只赠梅花
 
寄一枝
 
寄寒梅
 
寄折梅
 
寄春
 
寄梅花
 
寄与路遥
 
寒梅传驿信
 
寒梅堪寄
 
寻驿使
 
岭梅传远信
 
庾岭一枝
 
庾梅信断
 
折寒香传语
 
折幽香千里寄
 
折得陇头
 
折梅
 
折梅寄
 
折梅寄我
 
折梅寄江北
 
折花寄
 
故人堪寄
 
故人赠江头春信
 
故人难寄
 
春在手
 
春赠陇头
 
梅寄断魂
 
梅残驿使迟
  
梅花寄寒驿
 
梅花寄远
  
楚驿梅边
 
水驿寄江南梅萼
 
江南信
 
江南信息
 
江南折赠
 
江南春信
 
江南逢梅
 
江南驿使
 
江路梅花
 
花信随驿使
 
万里凭驿使
 
万里赠
 
解道江南句
 
赠春色
 
赠梅花
  
送客逢春
 
逢驿使
 
远寄江南春意
  
陆凯寄梅
 
陆郎封寄
 
陇头人
 
陇头春信
 
陇头春色
 
陇头梅
 
陇驿传梅
 
难随驿使
 
驿使传梅
 
驿使带春
 
驿使梅
 
驿使为伊忙
 
驿传梅信
  
相关人物
范晔
 
陆凯


《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果部七·梅〉~4432~
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范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简释

陇头梅:咏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亦咏梅花。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例句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 杜甫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柳宗元 早梅

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

欲托清香传远信,一枝无计奈愁何。 王初 梅花二首

典故
依佛影
 
从鸽绕
  
栖影鸽
 
禅枝怖鸽
 
鸽栖佛影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三〈事汇部上〉~82~3~
又《智度论》云:「舍利弗虽复聪明,然非一切智。于佛智中譬如婴儿,如阿婆檀那经中。佛在祇桓住,晡时经行,舍利弗从佛经行。是时有鹰逐鸽,鸽飞来佛边住,佛经行过之,影覆鸽上,鸽身安隐,甫畏即除,不复作声。后舍利弗影到鸽,便作声,颤甫如初。」
典故
一枝色笔还郭璞
 
丘迟锦
   
梦徵残锦
 
梦淹笔
  
梦与丘迟
 
尺锦才情
 
彩毫还郭璞
  
才减江淹
  
文作锦
 
文章腹,千机锦
 
景阳锦
 
残锦
 
江毫
 
江淹梦
     
江郎锦
 
江锦
 
瑞锦残
 
胸中锦绣
 
腹内胎生异锦
 
蜀锦词华
 
锦段残

相关人物
张协
 
江淹
 
郭璞
 
丘迟


《南史》卷五十九〈江淹列传〉~45~
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云为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馀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淹文章踬矣。又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凡所著述,自撰为前后集,并齐史十志,并行于世。尝欲为赤县经以补山海之阙,竟不成。子蔿嗣。

简释

才尽:喻因年老而才思退减。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才尽伤形体,病渴污官位。”

江淹梦:指文采不凡。唐方干《再题路支使南亭》:“睡时分得江淹梦,五色毫端弄逸才。”


例句

锦窠不是寻常锦,兼向丘迟夺得来。 司空图 少仪

都缘有意重熏裛,更洒江毫上玉堂。 吴融 薛舍人见徵恩赐香并二十八字同寄

云生五色笔,月吐六钧弓。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睡时分得江淹梦,五色毫端弄逸才。 方干 再题路支使南亭

征南幕下带长刀,梦笔深藏五色毫。 李商隐 江上忆严五广休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李商隐 牡丹

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 李商隐 县中恼饮席

未把彩毫还郭璞,乞留残锦与丘迟。 李群玉 寄长沙许侍御

五色毫挥成涣汗,百寮班下独从容。 李频 贺同年翰林从叔舍人知制诰

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老去才难尽,秋来兴甚长。 杜甫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才尽伤形体,病渴污官位。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画图规阵势,梦笔纪山行。 卢纶 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

正哭阮途归未得,更闻江笔赴嘉招。 罗邺 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

少瑜镂管丘迟锦,从此西垣使凤凰。 罗隐 送陆郎中赴阙

新经梦笔夜,才比弃繻年。 耿湋 送郭秀才赴举

既与丘迟梦,深知卓氏功。 萧昕 临风舒锦

我恐江淹五色笔,作不立此碑之碑文不得。 贯休 上荆南府主三让德政碑

何妨成五色,永愿助风骚。 贯休

内人未识江淹笔,竟问当时不早求。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

何妨寄我临池兴,忍使江淹役梦劳。 齐己 寄黄晖处士

典故
丛桂招隐
 
守桂丛
 
小山丛桂
 
小山志
 
小山招
 
小山招隐
 
小山桂
 
小山桂枝
 
小山碧芜春句
 
小山词
 
小山隐
 
小山高赋
 
山中有桂枝
 
山中桂树
 
山能招隐
 
招隐赋
  
攀桂枝
  
桂枝小山传
 
桂树游
 
桂树留人
 
桂树隐
 
淮南幽桂
 
淮南春草赋
 
淮南旧桂丛
 
淮阳桂
 
留人桂


《楚辞补注》卷十二〈招隐士〉~232~
〈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虽身沈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二十〈淮南小山·招隐士〉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慄,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慄。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状儿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例句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储光羲 安宜园林献高使君

为惜淮南子,如何攀桂枝。 储光羲 河中望鸟滩作贻吕四郎中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九首

虽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刘禹锡 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

小山桂树比权奇,上林桃花况颜色。 乔知之 羸骏篇

日日在心中,青山青桂丛。 姚合 酬张籍司业见寄

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 崔备 清溪路中寄诸公

时攀小山桂,共挹大王风。 张易之 侍从过公主南宅侍宴探得风字应制

秋吟小山桂,春醉后堂萱。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佩兰长坂上,攀桂小山前。 杜淹 寄赠齐公

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杜甫 上已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露裛思藤架,烟霏想桂丛。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犹知小山桂,尚识大罗天。 杨炯 游废观

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 权德舆 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

遥知小山桂,五马待邀欢。 权德舆 送梁道士谒寿州崔大夫

攀桂留卿月,徵文待使星。 皎然 同诸公奉侍祭岳渎使大理卢幼平自会稽回经平望将赴于朝廷期过故林不至

谁问乌台客,家山忆桂丛。 羊士谔 和窦吏部雪中寓直

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 陈子昂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 骆宾王 早发淮口望盱眙

典故
吴刚持斧
 
吴刚挥斧
 
吴刚斫桂
 
吴刚粉月
 
吴生玉斧
 
斫却桂枝
 
斫广寒丹桂
 
斫桂
 
月中斫桂
 
蟾宫桂


《酉阳杂俎》卷一〈天咫〉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典故
一轮秋桂
 
广寒丹桂
 
月中丹桂
 
月中倒影
   
月殿游
    
桂树
     
蟾宫树

参考典故
月中斫桂


《太平御览》卷四〈天部四·月〉~5~2~
虞喜《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
《岁时广记》卷二第三十一〈中秋·拾桂子〉
《南部新书》:「杭州灵隐山多桂,寺僧云:『月中种也。』至今中秋夜,往往子坠,寺僧亦尝拾得。」
《李太白全集》卷十六〈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还闻天竺寺,梦想怀东越。每年海树霜,桂子落秋月。送君游此地,已属流芳歇。待我来岁行,相随浮溟渤。清·王琦注引《咸淳临安志》:「旧俗所传月坠桂子,惟天竺素有之。」

例句

云梯万仞初高步,月桂馀香尚满襟。 司马都 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

明月心中桂不生,轻冰面上菱初吐。 周匡物 古镜歌

映水金波动,衔山桂树生。 张南史 和崔中丞中秋月

初惊桂子从天落,稍误芦花带雪平。 戎昱 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

或向岩间坐,旋瞻见桂轮。 拾得

名场失手一年年,月桂尝闻到手边。 方干 题赠李校书

天衢云险驽骀蹇,月桂风和梦想劳。 李咸用 陈正字山居

桂树枝犹小,仙人影未成。 李群玉 初月二首

自从孤馆深锁窗,桂花几度圆还缺。 李贺 有所思

江长梅笛怨,天远桂轮孤。 武元衡 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

桂魄吟来满,蒲团坐得凹。 归仁 酬沈先辈卷

青青月桂触人香,白苧衫轻称沈郎。 罗隐 送沈先辈归送上嘉礼

桂华临洛浦,如挹李膺仙。 羊士谔 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三首

眙𥈭子细视,睛瞳桂枝劖。 贾岛 玩月

名在乡书贡,心期月殿游。 鲍溶 送王损之秀才赴举

典故
相关人物
虞喜


《太平御览》卷四〈天部四·月〉~5~2~
虞喜《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
《晋书》卷五十二〈郤诜列传〉~443~
以对策上第,拜议郎。母忧去职。诜母病,苦无车,及亡,不欲车载柩,家贫无以韨马,乃于所住堂北壁外假葬,开户,朝夕拜哭。养鸡种蒜,竭其方术。丧过三年,得马八匹,舆柩至冢,负土成坟。未毕,召为征东参军。徙尚书郎,转车骑从事中郎。吏部尚书崔洪荐诜为左丞。及在职,尝以事劾洪,洪怨诜,诜以公正距之,语在洪传。洪闻而惭服。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侍中奏免诜官,帝曰:「吾与之戏耳,不足怪也。」诜在任威严明断,甚得四方声誉。卒于官。子延登为州别驾。
典故 
太息攀树
 
柳犹如此
  
桓公叹柳
 
桓公柳
 
桓大将军枝条如此
 
树犹如此
 
江潭杨柳忆手种
 
江潭树老
 
江头柳十寻
 
泫泪攀枯柳
 
长亭树

相关人物
桓温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4~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晋书》卷八十一〈桓宣列传·(族子)桓温〉~28~
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典故
一曲金衣
 
一曲黄金缕
 
一舸姑苏逐鸱夷
 
吹紫萧
 
无花空绕枝
 
秋娘金缕
  
金衣莫惜
 
相关人物
杜牧
 
秋娘
 
范蠡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秋娘〉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其间杜秋娘】,不劳朱粉施。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后庭千蛾眉】。秋持玉斝醉【秋持玉斝饮】,与唱金缕衣【案: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长唱此辞。】。濞即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金阶露新重,閒捻紫箫吹【案:晋书。盗开凉州张骏冢。得紫玉箫。】。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渐抛竹马剧【渐抛竹马戏】,稍出舞鸡奇。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觚棱拂斗极,回首尚迟迟。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毛发已如丝】。却唤吴江渡,舟人那得知。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逃作巫臣妻】。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峨危。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天高复何之】。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
《國語辭典》:暗香疏影  拼音:àn xiāng shū yǐng
语本宋。林逋山园小梅〉诗二首之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暗香疏影描绘梅花的幽香和其枝干横斜。后遂为梅花的代称。宋。辛弃疾 和傅岩叟梅花诗二首之一:「暗香疏影无人处,唯有西湖处士知。」
分類:梅花
《國語辭典》:折柳  拼音:zhé liǔ
1.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有座灞桥,古人饯送友朋至此,常折柳赠别,以表达依依之情。见汉。无名氏《三辅黄图。卷六。桥》。后用以借指送别或饯行。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谩向燕河还折柳。死别共生离,一旦休!」
2.乐曲名。属横吹曲。传为汉朝张骞从西域传入的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而成,为军乐。魏晋时古辞亡佚。南朝梁、陈以后多用为伤春怀别,思念远人之辞。曲调忧伤悲凉。也称为「折杨柳」。
《漢語大詞典》:折杨柳(折楊柳)
(1).古《横吹曲》名。传说 汉 代 张骞 从 西域 传入《德摩诃兜勒曲》, 李延年 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以为武乐。 魏 晋 时古辞亡失。 晋 太康 末, 京 洛 有《折杨柳》歌,辞多言兵事劳苦。 南朝 梁 、 陈 和 唐 人多为伤春惜别之辞,而怀念征人之作尤多。曲为五言,唯 唐 有七言者。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二·折杨柳
(2).词牌名。即《杨柳枝》
《國語辭典》:梨花带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泪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更惹人怜爱。」《封神演义》第四回:「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漢語大詞典》:梨花雨
(1).梨花开放时节的雨水。 宋 孙光宪 《虞美人》词:“红窗寂寂无人语,暗淡梨花雨。” 元 虞集 《答钱翼之》诗:“闭门三月梨花雨,徧写千林柿叶霜。”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棉村丽句:“﹝ 棉村 ﹞《醒》云:‘重门夜静梨花雨,孤馆春寒柳絮风。’”
(2).形容女子泣下如雨的姿容。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鼓词:“弹到离愁凄咽处,絃肠俱断梨花雨。”参见“ 梨花带雨 ”。
《國語辭典》:梨花带雨(梨花帶雨)  拼音:lí huā dài yǔ
形容美女的泪容,有如春天沾著雨的梨花。如:「看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更惹人怜爱。」《封神演义》第四回:「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玉阙。」
《漢語大詞典》:渔阳鼙鼓(漁陽鼙鼓)
亦作“ 渔阳鞞鼓 ”。 指公元755年 安禄山 于 渔阳 举兵叛 唐 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语本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宋 辛弃疾 《杏花村》词:“ 渔阳 鼙鼓边风急,人在 沈香亭 北。” 明徐复祚《红梨记·忆友》:“山河百二,一朝顿非。轮轂三千,难道寸筹莫出。好一似 渔阳 鼙鼓,霓裳酿胚。” 吴恭亨 《诸将》诗之二:“记谈 好望 风涛险,正及 渔阳 鼙鼓喧。”
《漢語大詞典》:钿合金钗(鈿合金釵)
(1).钿盒和金钗。相传为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之信物。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将去。” 宋 柳永 《二郎神》词:“鈿合金釵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2).泛指情人间之信物。 宋 王寀 《蝶恋花》词:“红粉阑干,有箇人相似。鈿合金釵谁与寄。”参见“ 金釵鈿合 ”。
《漢語大詞典》:金钗钿合(金釵鈿合)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的信物。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
《漢語大詞典》:鸿都客(鴻都客)
神仙中人。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临邛 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鸿都客引会 广寒宫 ,织女星盟証 长生殿 。” 徐朔方 校注:“鸿都客,神仙中人……鸿都,仙府。”
分類:朔方
《漢語大詞典》:冬青
(1).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边缘有浅锯齿,花小,白色,雌雄异株,核果椭圆形,红色。木材坚韧,种子和树皮可入药。 明 张宁 《方洲杂言》:“草木中耐寒者极多,素馨、车前、凤尾、治蘠、薜荔、石菖蒲、冬青、木犀……不可胜纪。” 清 卓尔堪 《遗民诗序》:“或为 唐珏 谢翱 ,而夜哭西臺,涕洒冬青。” 清 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过 佛山镇 ,见人家墙顶多列盆花,叶如冬青,花如牡丹,有大红、粉白、粉红三种,盖山茶花也。”按,女贞、柞木等,俗亦称冬青。
(2).犹言冬日呈青绿色。文选·张衡〈东京赋〉:“ 永安 离宫,脩竹冬青。” 薛综 注:“冬青,谓不彫落也。”
《漢語大詞典》:悬瓢(懸瓢)
(1).葫芦瓢。古代用为盛酒器。 唐 张说 《咏瓢》:“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2).相传 许由 饮水无杯,有人赠以一瓢, 由 饮毕,悬于树上。后以为隐居的典故。 南唐 李中 《赠蒯亮处士》诗:“吾君侧席求贤切,未可悬瓢枕碧流。”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琴操》
《國語辭典》:挂瓢(掛瓢)  拼音:guà piáo
比喻避世隐居。参见「许由弃瓢」条。唐。李峤〈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居〉诗:「邑罕悬磬贫,山无挂瓢逸。」
《漢語大詞典》:弃瓢(棄瓢)
汉 蔡邕 《琴操·箕山操》载, 尧 时 许由 隐居 箕山 ,常以手捧水而饮。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 由 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 由 以为烦扰,遂取瓢弃之。后因以“弃瓢”为隐居的典实。 明 刘训 《许由隐居》诗:“弃瓢林下风生树,洗耳溪边水漾湾。”
《漢語大詞典》:瓢饮(瓢飲)
(1).语出《论语·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原谓以瓢勺饮水。后用以喻生活简朴。后汉书·章帝纪:“动务省约,但患不能脱粟瓢饮耳。”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瓢饮唯三径,巖楼在百层。” 清 巢鸣盛 《题匏杯》诗:“ 回 也资瓢饮,悠然见古风。”
(2).指瓢勺之类的饮器。 清 杜岕 《永宁寺试泉》诗:“再游期独往,瓢饮掛衣襟。”
《漢語大詞典》:风瓢
指水瓢。古代常用以借指隐居生活。 唐 罗隐 《许由庙》诗:“高掛风瓢濯 汉 滨,土阶三尺愧清尘。” 元 虞集 《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诗之二:“刀耕火种从兹始,雨笠风瓢便有餘。” 清 厉鹗 《同筠谷太虚上人游花坞诸精舍·溪饮庵》诗:“斸苔傍溪居,春来泉脉动。喧寂两俱忘,风瓢聊可用。”
分類:隐居
《國語辭典》:后庭花(後庭花)  拼音:hòu tíng huā
1.词牌名。原为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词的简称,后为唐教坊曲名。因其词轻荡,歌声哀怨,且为亡国之音,故后以喻亡国之音。唐。杜牧 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金。吴激〈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地〉词:「南朝千古伤心地,还唱后庭花。」
2.曲牌名。北曲入仙吕调只曲。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分類:驿使
《漢語大詞典》:梅驿(梅驛)
驿所的雅称。 宋 范成大 《梦玉人引》词:“从此尊前,便顿然少箇, 江 南羇客。不忍怱怱,少驻船梅驛。” 宋 陆游 《蓦山溪·送伯礼》词:“梅驛外,蓼滩边,只待除书看。”参见“ 梅花使 ”。
分類:雅称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分類:驿使
《漢語大詞典》:赠远(贈遠)
赠送东西给远行的人。 元 黄清老 《古诗送王君冕归陕西》之六:“锦囊可赠远,愧非明月珠。” 明 茅孝若 《苏园翁》:“耒耜之餘编草屨,同革舃般坚靭哩,赠远輒相貽。”
《漢語大詞典》:陆凯传情(陸凱傳情)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陆凯传情”为咏梅之典。 宋 钱惟演 《柳絮》:“ 陆凯 传情梅暗落, 韩凭 遗恨蝶争飞。”
《漢語大詞典》:驿寄梅花(驛寄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宋 秦观 《踏莎行》词:“驛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漢語大詞典》:驿路梅花(驛路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官桥杨柳和愁摘,驛路梅花带雪看。”
《漢語大詞典》:怖鸽(怖鴿)
佛教传说:一鸽为鹰所逐,飞向佛旁,佛以身影蔽鸽,鸽乃不怖。见《涅槃经》卷二八、大智度论卷十一。后诗文中常以“怖鸽”为穷无所归的典故。《艺文类聚》卷六六引 南朝 梁 简文帝 《谢赐钱启》:“谨长充放生,用济含识;发弘誓愿,等供无边。效彼薄拘,均兹流水,方使怖鸽获安,穷鱼永乐。” 唐 孟浩然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石镜山精怯,禪林怖鸽栖。” 清 赵翼 《游焦山赠巨超练塘两诗僧》诗:“説法神鱼舞,安禪怖鸽凭。”
《漢語大詞典》:五色毫
五色笔。 唐 方干 《再题路支使南亭》诗:“睡时分得 江淹 梦,五色毫端弄逸才。” 明 屠隆 《綵毫记·散财结客》:“长物浮云,不散还须耗,留取花生五色毫。”详“ 五色笔 ”。
分類:五色笔
《國語辭典》:五色笔(五色筆)  拼音:wǔ sè bǐ
南朝梁江淹,素以诗文显。一日梦郭璞索笔,探怀取五色笔授之,后作诗绝无佳句,时人称其才尽。见《南史。卷五九。江淹传》。后以五色笔比喻文才。
《國語辭典》:五色笔(五色筆)  拼音:wǔ sè bǐ
南朝梁江淹,素以诗文显。一日梦郭璞索笔,探怀取五色笔授之,后作诗绝无佳句,时人称其才尽。见《南史。卷五九。江淹传》。后以五色笔比喻文才。
《國語辭典》:梦笔(夢筆)  拼音:mèng bǐ
晋朝王珣梦见一枝大笔,醒来,告诉人说将有大事发生。不久,皇帝驾崩,所有哀册谥文皆由王珣起草。典出《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后比喻才思敏捷,文章华美。唐。李商隐 江上忆严五广休诗:「征南幕下带长刀,梦笔深藏五色毫。」
《高级汉语词典》:彩笔
彩色笔。即彩笔
分类:彩笔
《漢語大詞典》:才尽(才盡)
谓才思衰退枯竭。宋书·鲍照传:“上好为文章,自谓物莫能及, 照 悟其旨,为文多鄙言累句,当时咸谓 照 才尽,实不然也。”梁书·江淹传:“ 淹 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 清 龚自珍 《才尽》诗:“才尽不吟诗,非关象喙危。” 叶圣陶 《〈叶圣陶选集〉自序》:“现在要我写过去写的那类小说,我还是能写,而且不至于太差,古来‘才尽’的说法未必一定靠得住。”
《國語辭典》:江淹梦笔(江淹夢筆)  拼音:jiāng yān mèng bǐ
江淹少有文才,以诗名显于天下。相传晚年时曾梦见郭璞索回寄放其处的五色笔,自此江淹作诗绝无佳句。后以江淹梦笔比喻文思泉涌,擅作诗文。元。白朴小石调。又是红轮西坠套。么篇〉:「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
《國語辭典》:江淹才尽(江淹才盡)  拼音:jiāng yān cái jìn
比喻文思枯竭,无法再创佳句。参见「江郎才尽」条。《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此老下笔数千言,不由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正是江淹才尽,两句诗不曾终韵。」
《國語辭典》:江淹才尽(江淹才盡)  拼音:jiāng yān cái jìn
比喻文思枯竭,无法再创佳句。参见「江郎才尽」条。《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此老下笔数千言,不由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正是江淹才尽,两句诗不曾终韵。」
《漢語大詞典》:江淹笔(江淹筆)
传说 南朝 梁 江淹 少时,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采俊发。见《太平广记》卷二七七引《南史。梁江淹》。后以“江淹笔”比喻杰出的文才或文才出众者。 唐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三:“内人未识 江淹 笔,竟问当时不早求。” 明杨珽《龙膏记·下狱》:“白日无光,况復当昏黯。 江淹 笔可传, 邹阳 才可攀,嘆谁人能解今朝难?”亦省作“ 江笔 ”。 唐 罗邺 《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正哭 阮 途归未得,更闻 江 笔赴嘉招。” 唐 黄滔 《与薛推先辈启》:“今者先辈提 江 笔以云飞,掷 孙 金而羽化,贤愚塞望,远近腾声。”
《漢語大詞典》:江笔(江筆)
见“ 江淹笔 ”。
《漢語大詞典》:江淹笔(江淹筆)
传说 南朝 梁 江淹 少时,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采俊发。见《太平广记》卷二七七引《南史。梁江淹》。后以“江淹笔”比喻杰出的文才或文才出众者。 唐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三:“内人未识 江淹 笔,竟问当时不早求。” 明杨珽《龙膏记·下狱》:“白日无光,况復当昏黯。 江淹 笔可传, 邹阳 才可攀,嘆谁人能解今朝难?”亦省作“ 江笔 ”。 唐 罗邺 《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正哭 阮 途归未得,更闻 江 笔赴嘉招。” 唐 黄滔 《与薛推先辈启》:“今者先辈提 江 笔以云飞,掷 孙 金而羽化,贤愚塞望,远近腾声。”
《國語辭典》:攀桂  拼音:pān guì
比喻科举中第。参见「折桂」条。唐。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二首之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今试期日近,若但迷恋于此,不惟攀桂无分,亦且身躯难保。」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漢語大詞典》:桂丛(桂叢)
(1).桂树林。多指隐居之地。 明 林云凤 《题申维久蕉隐》诗:“招隐曾闻有桂丛,君今何事隐蕉中。”
(2).指月宫。 唐 李商隐 《和友人戏赠》之一:“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冯浩 注:“桂丛,指月殿。” 清 洪升 《长生殿·重圆》:“听何处奏钧天,想近着桂丛边。”
《國語辭典》:月中桂  拼音:yuè zhōng guì
神话传说中月中的桂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日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國語辭典》:月桂  拼音:yuè guì
1.植物名。樟科月桂树属,「月桂树」之简称。参见「月桂树」条。
2.神话传说中的月中桂树。亦借指月亮。南朝梁。元帝〈刻漏铭〉:「宫槐晚合,月桂宵晖。」《红楼梦》第四八回:「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3.旧称登科为折桂,其后因月中有桂,故也称为「月桂」。唐。周墀〈贺王仆射放榜〉诗:「虽欣月桂居先所,更羡春兰最后荣。」
《國語辭典》:月中桂  拼音:yuè zhōng guì
神话传说中月中的桂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日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國語辭典》:桂子  拼音:guì zǐ
1.桂花。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柳永 望海潮。东南形胜词:「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称誉他人的子嗣。《金瓶梅》第五七回:「如有世间善男子、善女人,以金钱喜舍庄丽佛像者,主得桂子兰孙,端丽美貌,日后早登科甲,荫子封妻之报。」
分類:桂花
《漢語大詞典》:桂影
指月影,月光。 唐 李咸用 《山中夜坐寄故里友生》诗:“虫声促促催乡梦,桂影高高挂旅情。” 明 刘基 《祝英台近》词:“翠烟收,珠露下,星汉共瀟洒。桂影徘徊,白雪粲簷瓦。”
分類:月影月光
《國語辭典》:桂枝  拼音:guì zhī
1.桂木的树枝。汉。刘安〈招隐士〉:「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2.牡桂的枝,可入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四。木部。桂》。
3.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用桂枝指月。唐。太宗〈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國語辭典》: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桂林,月中的桂树。桂林一枝比喻才能优异、出类拔萃。《晋书。卷五二。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國語辭典》:桂花  拼音:guì huā
木犀科「桂」、「木犀」的别名。参见「木犀」条。
《漢語大詞典》:桂华(桂華)
见“ 桂花 ”。
《國語辭典》:桂花  拼音:guì huā
木犀科「桂」、「木犀」的别名。参见「木犀」条。
《國語辭典》:桂轮(桂輪)  拼音:guì lún
指月亮。唐。李涉 秋夜题夷陵水馆诗:「凝碧初高海气秋,桂轮斜落到江楼。」宋。张先〈燕归梁。去岁中秋玩桂轮〉词:「去岁中秋玩桂轮,河汉净无云。」
分類:
《國語辭典》:桂魄  拼音:guì pò
指月亮。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唐。李商隐 对雪诗二首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宋。苏轼〈念奴娇。凭高眺远〉词:「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分類:
《漢語大詞典》:蟾枝
(1).指桂枝。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多借指科举及第。 唐 林宽 《献同年孔郎中》诗:“蟾枝交彩清兰署,鸞珮排光映玉除。” 南唐 李中 《送姚端先辈归宁》诗:“拜庆庭幃处,蟾枝香满身。”
(2).犹蟾桂。 宋 苏轼 《次韵景纯见和》之一:“蟾枝不独同攀桂,鸡舌还应共赐香。”参见“ 蟾桂 ”。
《國語辭典》:蟾桂  拼音:chán guì
传说月中有蟾蜍、桂树,后用以借代为月亮。唐。李贺〈巫山高〉诗:「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唐。罗隐 旅梦诗:「出门聊一望,蟾桂向人斜。」
《漢語大詞典》:司马树(司馬樹)
晋 大司马 桓温 所植之柳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桓公 北征,经 金城 ,见前为 琅邪 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后因以喻时光流逝,年华易失。 明 高启 《题大黄痴天池石辟图》诗:“当时同游已少在,我今未老形先疲。人生扰扰嗟何为,不达但为高人嗤。 汉南 已老司马树, 峴首 已仆 羊公 碑。”
《漢語大詞典》:柳老悲桓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桓公 ( 桓温 )北征,经 金城 ,见前为 琅邪 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后因以“柳老悲桓”谓人老感叹华年易逝。 宋 姜夔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词:“柳老悲 桓 ,松高对 阮 ,未办为邻地。”
分類:感叹
《國語辭典》:金缕衣(金縷衣)  拼音:jīn lǚ yī
1.以金色丝线编织而成的衣服。南朝梁。刘孝威〈拟古应教〉诗:「书铺绿琐琉璃扉,琼筵玉笥金镂衣。」
2.古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用的葬服。参见「金镂玉衣」条。
3.诗名。七言绝句。乐府诗集题为唐李锜所作。李锜曾任节度使,其妾杜秋娘以善唱此曲著名,概因如此,唐诗三百首中径题作者为杜秋娘。
4.乐曲名。唐。杜牧〈杜秋娘〉诗:「秋持玉斝醉,与唱金镂衣。」
《國語辭典》:鸱夷(鴟夷)  拼音:chī yí
1.盛酒的革囊。《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文选。扬雄。酒赋》:「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八腹借酤。」
2.春秋时范蠡因自称鸱夷子皮,故后人称为「鸱夷」。唐。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漢語大詞典》:鸱夷子皮(鴟夷子皮)
春秋 越 范蠡 之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浮海出 齐 ,变姓名,自谓 鴟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 司马贞 索隐:“ 范蠡 自谓也。盖以 吴王 杀 子胥 而盛以鴟夷,今 蠡 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韦昭 曰:‘鴟夷,革囊也。’或曰生牛皮也。”汉书·货殖传:“﹝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颜师古 注:“自号 鴟夷 者,言若盛酒之鴟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怀,与时张弛也。鴟夷,皮之所为,故曰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