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吴宫麋鹿
 
吴台游鹿
 
吴台草
 
吴苑走鹿麋
 
姑苏蔓草
 
姑苏鹿戏
 
姑苏麋鹿
 
游鹿
 
游鹿衔花
 
湿楚臣衣
 
湿楚衣
 
聚麋鹿
 
台荒麋迹
 
荆棘堪伤
 
荒台麋鹿
 
苏台鹿走
 
路走姑苏台
 
游鹿
 
野鹿上高台
 
香径走麋鹿
 
鹿游唐苑
 
鹿登台榭
  
鹿豕衔枯荠
 
鹿走姑苏
 
麋鹿上高台
 
麋鹿呦呦
 
麋鹿姑苏
 
麋鹿泣姑苏
  
麋鹿荒台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刘安(淮南王)


《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3085~
王坐东宫,召伍被与谋,曰:「将军上。」被怅然曰:「上宽赦大王,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勾践十三年〉
子胥曰:「臣闻狼子有野心,仇雠之人不可亲。夫虎不可喂以食,蝮蛇不恣其意。今大王捐国家之福,以饶无益之雠,弃忠臣之言,而顺敌人之欲,臣必见越之破吴,豸鹿游于姑胥之台,荆榛蔓于宫阙。愿王览武王伐纣之事也。」

例句

可怜荒堞晚冥濛,麋鹿呦呦达遗址。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张九龄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李白 对酒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白居易 杂兴三首之三

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 罗隐 送王使君赴苏台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五

露积吴台草,风入郢门楸。 骆宾王 宿山庄

别有吴台上,应湿楚臣衣。 骆宾王 秋露

典故
棘刺造沐猴
 
猴雕刺


《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
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治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今臣治人也,无以为之削,此不然物也,王必察之。」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治人谓王曰:「计无度量,言谈之士多棘刺之说也。」

例句

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李白 古风之三十五

斗巧猴雕刺,誇趫索挂跟。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典故
九棘三槐
 
槐班
 
槐阴下
 
面槐


《周礼注疏》卷三十五〈秋官司寇·朝士〉~532~
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众庶在其后。汉·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
《后汉书》卷十六〈寇荣列传〉~630~
臣遇罚以来,三赦再赎,无验之罪,足以蠲除。而陛下疾臣愈深,有司咎臣甫力,止则见埽灭,行则为亡虏,苟生则为穷人,极死则为冤鬼,天广而无以自覆,地厚而无以自载,蹈陆土而有沈沦之忧,远岩墙而有镇压之患。精诚足以感于陛下,而哲王未肯悟。如臣犯元恶大憝,足以陈于原野,备刀锯,陛下当班布臣之所坐,以解众论之疑。臣思入国门,坐于胏石之上,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而阊阖九重,陷阱步设,举趾触罘罝,动行絓罗网,无绿至万乘之前,永无见信之期矣。
典故

《周礼·秋官·朝士》
「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东汉·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

例句

左右抗槐棘,纵横罗雁羔。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典故
棘暗铜驼
 
泣铜驼
 
相关人物
索靖


《晋书》卷六十〈索靖列传〉~648~
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简释

泣铜驼:指对国家人民遭劫难感到悲伤。唐李商隐《曲江》:“死忆华亭闻鹤嗅,老忆王室泣铜驼。”


例句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李商隐 曲江

典故
棘刺情

相关人物
顾恺之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传·顾恺之传》
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

例句

额点梅花样,心通棘刺情。 吴融 个人三十韵

典故
营门柳
 
亚夫垒
  
亚夫细柳营
 
儿战将军
 
太尉营
 
如儿戏
 
应夫营
 
柳作赢
  
棘门戏
 
棘门灞上
  
汉将儿战
 
汉将营
 
灞上儿战
 
细柳威
  
细柳旧营
 
细柳豪雄
 
细柳军
 
赢伴将军

相关人物
周亚夫
 
徐厉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细柳仓在雍州咸阳县西南二十里也。」

简释

如儿戏:指军纪松散、衰败之师、唐杜牧《感怀诗一首》:“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

细柳营:咏治军有方、军容整肃。唐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例句

柳营无事诣莲宫,步步犹疑是梦中。 令狐楚 游义兴寺寄上李逢吉相公

回来看觅莺飞处,即是将军细柳营。 刘商 行营送人

风流近接平津阁,气色高含细柳营。 吴融 太保中书令军前新楼

细柳旧营犹锁月,祁连新冢已封苔。 吴融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三首

棠梨宫里瞻龙衮,细柳营前著豹裘。 崔峒 送冯八将军奏事毕归滑台幕府

天子旌旗过细柳,匈奴运数尽枯杨。 崔融 从军行

密雪曙连葱岭道,青松夜起柳营风。 方干 王将军

犹恐犬戎临虏塞,柳营时把阵图看。 施肩吾 赠边将

云泉日日长松寺,丝管年年细柳营。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李商隐 二月二日

芙蓉王俭府,杨柳亚夫营。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问绢莲花府,扬旗细柳营。 李嘉祐 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

棠梨宫里瞻龙衮,细柳营前著豹裘。 李嘉祐 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李白 上之回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李白 司马将军歌

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 李义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

灞水楼船渡,营门细柳开。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

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 杜牧 感怀诗一首

未闻细柳散金甲,肠断秦川流浊泾。 杜甫 即事

箭入昭阳殿,笳吟细柳营。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杜甫 春远

只嗟蒿里月,非复柳营春。 权德舆 哭刘四尚书

棘门乃儿戏,从古多其人。 权德舆 细柳驿

细柳肃军令,条侯信殊伦。 权德舆 细柳驿

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 武元衡 送张六谏议归朝

隋家堤上已成尘,汉将营边不复春。 段成式 折杨柳七首

亚夫营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 汪遵(一作遒) 杨柳

未尽交河虏,犹屯细柳兵。 清江 早发陕州途中赠严秘书

说剑尝宗漆园吏,戒严应笑棘门军。 独孤及 得柳员外书封寄近诗书中兼报新主行营兵马因代书戏答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王维 观猎

校猎长杨苑,屯军细柳营。 卢纶 皇帝感词

群鹤栖莲府,诸戎拜柳营。 卢纶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二月春风何处好,亚夫营畔柳青青。 罗隐 送前南昌崔令替任映摄新城县(一作崔合映替任)

独上层城倚危槛,柳营春尽马嘶闲。 羊士谔 春望

亚夫高垒静,充国大田秋。 羊士谔 送张郎中副使自南省赴凤翔府幕

起衔轩后敕,醉别亚夫营。 贯休 送卢舍人朝觐

已见氛清细柳营,莫更春歌落梅曲。 贺朝 从军行

长杨跨武骑,细柳接戎轩。 郑愔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

归觐屡经槐里月,出师常笑棘门军。 钱起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

莲花幕下悲风起,细柳营边晓月临。 灵一 哭卫尚书

秋郊细柳道,走马一夕还。 韦应物 寄畅当

亚夫重过柳营门,路指岷峨隔暮云。 高骈 赴西川途经虢县作

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鲍溶 赠李黯将军

典故
棘生殿

相关人物
冉闵
 
石虎


《晋书》卷九十五《艺术传·佛图澄传》
佛图澄,天竺人也。本姓帛氏。少学道,妙通玄术。……季龙大享群臣于太武前殿,澄吟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将坏人衣。」季龙令发殿石下视之,有棘生焉。冉闵小字棘奴。
《晋书》卷一○七《石季龙载记下》
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害,混至此又死。初,谶言灭石者陵,寻而石闵徙封兰陵公,季龙恶之,改兰陵为武兴郡,至是终为闵所灭。

例句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李白 对酒

典故  

《礼记·王制》
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

例句

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 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

佐棘竟谁同,因思證圣中。 罗隐 寄大理徐郎中

垂银棘庭印,持斧柏台纲。 苑咸 送大理正摄御史判凉州别驾

典故

《老子·道经·三十章》~20~
师之所处,荆棘生。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例句

呜呼战伐久,荆棘暗长原。 杜甫 园官送菜


《晋书》卷六十〈索靖列传〉~648~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泛衷、张甝、索紾、索永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典故

《周礼注疏》卷三十五〈秋官司寇·朝士〉~532~
「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东汉·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有刺也。」
《诗话》
尝辨广武叹事云:昔先友史经臣彦甫谓余曰:「阮籍登广武而叹,岂谓沛公竖子乎?」余曰:「非也,伤时无刘、项也。竖子,指魏晋间人耳。」其后余游润州甘露寺,寺有孔明、孙权、梁武、李德裕遗迹,感而赋诗,犹此意也。

例句

春山仙掌百花开,九棘腰金有上才。 权德舆 奉和太府韦卿阁老左藏库中假山之作

一官叨下秩,九棘谢知音。 钱起 赴章陵酬李卿赠别

典故
锁棘


《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七〈周书·列传七·和凝〉~672~
唐天成中,入拜殿中侍御史,历礼部、刑部二员外,改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寻诏入翰林充学士,转主客郎中充职,兼权知贡举。贡院旧例,放榜之日,设棘于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凝令彻棘启门,是日寂无喧者,所收多才名之士,时议以为得人。
《梦梁录》卷三
诸路举人到者,排日赴都堂帘引讫,伺候择日殿试。前三日,宣押知制诰、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
《石林燕语》卷四
祖宗时,见任官应进士举,谓之「锁厅」。
典故
止棘


《毛诗正义》卷十四之三〈小雅·甫田之什·青蝇〉~489~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例句

痛知遭止棘,频叹委飘蓬。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典故

《韩非子》卷十二《外储说左下》
阳虎去齐走赵,简主问曰:「吾闻子善树人。」虎曰:「臣居鲁,树三人,皆为令尹,及虎抵罪于鲁,皆搜索于虎也。臣居齐,荐三人,一人得近王,一人为县令,一人为候吏,及臣得罪,近王者不见臣,县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虎不善树人。」主俛而笑曰:「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后汉书》卷六十一《黄琼传》
「光武以圣武天挺,继统兴业,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唐·李贤注:「泮冰谕危陷。枳棘谕艰难。」
《后汉书》卷十七《岑彭传》
「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含哺鼓腹,焉知凶灾?我喜我生,独丁斯时。美矣岑君,于戏休兹!』」唐·李贤注:「枳棘多榛梗,以喻寇盗充斥也。」

例句

讼庭閒枳棘,候吏逐麋麚。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韵通赠二君子

静言芟枳棘,慎勿伤兰芷。 沈佺期 别侍御严凝

《漢語大詞典》:鹿苑
(1).饲养鹿的园囿。春秋·成公十八年“筑鹿囿” 晋 杜预 注:“筑墙为鹿苑。” 南朝 宋 鲍照 《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鹿苑岂淹睇, 兔园 不足留。”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艳》:“犹记其靸轻烟,曳文雾,下六萌油碧,以宫綃扇障鬟,依母向鹿苑中,为荷花祝生日。”
(2).古苑名。在今 山西省 大同县 北。魏书·太祖纪:“ 天兴 二年二月,以所获 高车 众起 鹿苑 。”
(3).地名。晋书·陆机传:“ 长沙王 乂 奉天子与 机 战於 鹿苑 , 机 军大败,赴 七里涧 而死者如积焉。”
(4).即 鹿野苑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 鹿苑 。” 范祥雍 校注:“ 鹿苑 ,即 鹿野苑 ,佛成道处。”
(5).指僧园、佛寺。 清 赵翼 《李雨村观察自蜀中续寄诗话比旧增多戏题于后》诗:“採兼 鹿苑 高僧座,购到 鸡林 贾客舟。”参见“ 鹿野苑 ”。
《漢語大詞典》:鹿野苑
佛教地名。在 中天竺 波罗奈国 。 释迦 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谛之法,度 憍陈如 等五比丘,故名 仙人论处 。杂阿含经卷二三:“此处仙人园 鹿野苑 ,如来於中为五比丘三转十二行法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上:“西方圣人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自从 鹿野苑 中,直至於 跋提河 ,演説苦空无我无量妙义。”
《漢語大詞典》:麋鹿游(麋鹿遊)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 子胥 諫 吴王 , 吴王 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 姑苏之臺 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霑衣也。”后因以“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明 徐复祚《投梭记·应聘》:“远害朝看麋鹿游,蒙筐篚亲相叩。” 清 林旭 《虎丘道上》诗:“新愁旧恨相随续,举目真看麋鹿游。”
《漢語大詞典》:槐棘
(1). 周 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因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位。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上自槐棘,降逮皁隶,论道经国,莫不任职。” 南朝 梁 任昉 《桓宣城碑》:“将登槐棘,宏振纲网。” 清 赵翼 《哭王述庵侍郎》诗:“奏凯归来大策勋,屡擢崇班到槐棘。”参见“ 三槐九棘 ”。
(2).礼记·王制:“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后因以“槐棘”指听讼的处所。《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古者刑政有疑,輒议於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是故先王之制,虽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於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
《國語辭典》:三槐九棘  拼音:sān huái jiǔ jí
周代宫庭外植有槐树和棘树,天子会见群臣时,三公面向三槐而立,群臣立于左右九棘之下。《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后用以比喻三公九卿。《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诚恐陛下日月之明有所不照,四聪之听有所不闻,乞下臣章,咨之群贤,使三槐九棘议臣罪戾。」
分類:三公九卿
《國語辭典》:铜驼荆棘(銅駝荊棘)  拼音:tóng tuó jīng jí
晋时索靖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的铜驼叹曰:「就要看见你埋在荆棘里。」典出《晋书。卷六○。索靖传》。后用来形容国土沦丧后的残破景象。《清史稿。卷五○○。遗逸传。庄元辰传》:「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试念孝陵、长陵铜驼荆棘之惨,则对越必不安。」也作「荆棘铜驼」。
《漢語大詞典》:亚夫营(亞夫營)
汉 将 周亚夫 驻军 细柳 (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防御 匈奴 ,营中戒备森严。 文帝 亲来劳军亦不得入,及至以天子名义下诏令,始开营门。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后因以“ 亚夫 营”称戒备森严的军营。 唐 杜甫 《春远》诗:“故乡归不得,地入 亚夫 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不怕烟尘四面生,江头尚有 亚夫 营。”
《國語辭典》:柳营(柳營)  拼音:liǔ yíng
1.军营。参见「细柳营」条。唐。卢纶 送从叔归西川幕诗:「群鹤栖莲府,诸戎拜柳营。」唐。施肩吾 赠边将诗:「犹恐犬戎临虏塞,柳营时把阵图看。」
2.地名。隶属台南市柳营区。四周与东山区、下营区、六甲区、新营区为邻。清康熙时,漳、泉两州即有移民来此开发。有纵贯铁路及公路经过。
《漢語大詞典》:棘门军(棘門軍)
汉书·周亚夫传载: 汉文帝 时, 匈奴 入侵。以 刘礼 屯兵 霸上 , 徐厉 屯兵 棘门 , 周亚夫 屯兵 细柳 ,以备胡。 文帝 亲自劳军,到 霸上 、 棘门 军,皆直驰而入;到 细柳 军, 周亚夫 军容整饬,以军礼相见。 文帝 感慨地称赞 周亚夫 :“此真将军矣!乡者 霸上 、 棘门 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后因以“棘门军”称纪律松弛的军队。 唐 钱起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诗:“归覲屡经 槐里 月,出师常笑 棘门 军。” 唐 独孤及 《得柳员外书戏答》诗:“説剑常宗 漆园 吏,戒严应笑 棘门 军。”
《國語辭典》:细柳营(細柳營)  拼音:xì liǔ yíng
汉代周亚夫为将军时,屯兵于细柳,军纪森严,天子欲入军营,亦须依军令行事。见《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后以细柳营比喻模范军营或泛指一般军营。唐。王维 观猎诗:「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纷纷将士愿移家,细柳营中起暮笳。」也称为「柳营」。
《漢語大詞典》:佐棘
古代最高刑狱机关大理寺别称棘寺,因称佐治大理寺刑狱为佐棘。 唐 罗隐 《寄大理徐郎中》诗:“佐棘竟谁同?因思 证圣 中。”原注:“ 证圣 中, 徐有功 为大理少卿,执法平恕。”
《國語辭典》:棘寺  拼音:jí sì
古时掌管刑狱的官署。因古时最初听讼断狱于棘木之下,故称为「棘寺」。唐。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也称为「大理寺」。
《漢語大詞典》:棘庭
公卿的官署。 汉 张衡 《周天大象赋》:“耀棘庭之金印,粲椒宫之玉齿。”
分類:公卿官署
《國語辭典》:荆棘(荊棘)  拼音:jīng jí
1.多刺的灌木。《三国演义》第三回:「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
2.比喻困难、纷乱。《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当关中。」《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吾披荆棘,共卿等取天下。」
3.比喻小人、谗贼。《楚辞。东方朔。七谏。怨思》:「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思树芳兰,剪除荆棘。」
4.比喻忧思、诡计。唐。孟郊〈择友〉诗:「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國語辭典》:荆棘铜驼(荊棘銅駝)  拼音:jīng jí tóng tuó
形容国土沦丧后残破的景象。参见「铜驼荆棘」条。宋。陆游 醉题诗:「只愁又踏关河路,荆棘铜驼使我悲。」
《漢語大詞典》:九棘
(1).古代群臣外朝之位,树九棘为标识,以区分等级职位。周礼·秋官·朝士:“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 郑玄 注:“树棘以为立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后因以九棘为九卿的代称。《后汉书·寇荣传》:“臣思入国门,坐於胏石之上,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黄卷青灯一腐儒,三槐九棘位中居。” 明 李东阳 《送钱先生致仕》诗:“加冠号冢宰,名位班九棘。”
(2).药名。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其次则含地黄煎,或含玄胆汤及蛇脂丸,九棘散,则已动者更牢。”
《國語辭典》:枳棘  拼音:zhǐ jí
比喻障碍、阻碍。《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八》:「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三国演义》第二回:「吾思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不如杀督邮,弃官归乡,别图远大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