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九江船
 
人在浔阳
 
低眉信手
  
半面犹遮
 
司马堪怜
 
司马泪痕
  
同是天涯流落人
 
商妇移船
 
商妇邻舟
 
坐中泣下谁最多
 
多情司马
 
天涯同是伤沦落
 
妙语如弦
 
寻阳司马
 
山歌愁醉浔阳叟
 
断肠司马
 
曲终泪湿琵琶
 
枫叶荻花
 
水面琵琶
 
江上琵琶泪
 
江上琵琶旧曲
 
江上荻花秋
  
江州司马青衫湿
 
江头商妇
 
江头送客
 
泪滴青衫
 
湓浦客
 
湓浦琵琶
 
浔阳叟
 
浔阳商妇临舟
 
浔阳江头客
 
浔阳泪
 
湿衫青
 
玉盘大小乱珠迸
 
琵琶半遮面
 
琵琶江上曲
 
琵琶泪
 
白傅衫
 
白傅送行悲
 
真珠落玉盘
 
船里琵琶
 
花暖间关,冰凝幽咽
 
苦竹黄芦
 
荻花枫叶
 
言语春莺滑
  
间关莺语
  
青衫泪
 
青衫湿
 
黄芦苦竹

相关人物
白居易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琵琶引〉
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船中夜弹琵琶者【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铮铮然有京邑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诗云:「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琶琵声停欲语迟。移全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犹把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转轴拨弦三五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撚抹复桃,初为霓裳后六幺【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幽咽泉流冰下滩】【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咽泉流水下难】。水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唯有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蜀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閒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啼妆泪落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我从去年离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小处无音乐【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就中泣下谁最多】【就中泣泪谁最多】【座中泣泪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典故
翻蟾滴水


《西京杂记》卷六~09~2~
晋灵公冢甚瑰壮,四角皆以石为玃犬捧烛,石人男女四十馀皆立侍,棺器无复形兆,尸犹不坏。孔窍中皆有金玉,其馀器物皆朽烂不可别,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
典故
何逊恨
 
何逊滴阶
 
何逊空阶
 
何郎灯暗

相关人物
何逊


南朝梁·何逊《何逊集》卷二《临行与故游夜别》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例句

一夜自怜无羽翼,独当何逊滴阶愁。 吴融 寄殿院高侍御

雨滴秦中夜,猿闻峡外声。已吟何逊恨,还赋屈平情。 吴融 府试雨夜帝里闻猿声

何逊空阶夜雨平,朝来交直雨新晴。 郑谷 文昌寓直

何郎烛暗谁能咏,韩寿香焦亦任偷。 韩偓 闺情

典故
佳人锦瑟
 
锦瑟旁边醉
 
雨滴花腮胭脂落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江亭晚色静天芳】。林花著雨燕脂落【林花著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龙武新军经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何时重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案:钱谦益曰。此亦怀上皇南内之诗也。玄宗用万骑军以平韦氏。改为龙武军。亲近宿卫。于兴庆宫南楼。每置酒眺望。必由夹城以达曲江芙蓉苑。今深居南内。昔日之驻辇游幸。皆不可得。金钱之会。亦无复开元之盛矣。】【烂醉佳人锦瑟旁】。
典故
小槽红,真珠滴
 
小槽红酒
 
小槽酒珍珠滴
 
酒滴小槽红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一〈白香山〉
苕溪渔隐曰:「江南人家造红酒,色味两绝。李贺《将进酒》云:『小槽酒滴真珠红』,盖谓此也。」

例句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 李贺 将进酒

典故

《柳宗元集》卷三十八〈谢赐端午绫帛衣服表〉
臣谬典方州,效微涓滴;叨承大贶,荣重丘山。
典故
空阶滴到明


《全唐诗》卷八百九十一〈更漏子六首〉
〈更漏子六首〉其六:「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典故
牛山何必独沾衣
 
牛山凝咽
 
牛山沾洒
  
牛山沾衣
 
神州泪不向牛山滴


《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63~
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
《韩诗外传》卷十~49~
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国子高子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驽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况君乎!」俯泣。晏子曰:「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蓑苙而立乎畎亩之中,惟事之恤,何暇念死乎!」景公惭,而举觞自罚,因罚二臣。

例句

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李白 古风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李白 君子有所思行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 杜牧 九日齐安登高

典故
天瓢几滴
 
洒马鬃


《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八〈龙一·李靖〉~3407~
唐卫国公李靖,微时,尝射猎灵山中,寓食山中。村翁奇其为人,每丰馈焉,岁久益厚。忽遇群鹿,乃遂之。会暮,欲舍之不能。俄而阴晦迷路,茫然不知所归,怅怅而行,因闷益甚。极目有灯火光,因驰赴焉。既至,乃朱门大第,墙宇甚峻。扣门久之,一人出问。靖告迷道,且请寓宿。人曰:「郎君已出,独太夫人在。宿应不可。」靖曰:「试为咨白。」乃入告。复出曰:「夫人初欲不许,且以阴黑,客又言迷,不可不作主人。」邀入厅中。有顷,一青衣出曰:「夫人来。」年可五十馀,青裙素襦,神气清雅,宛若士大夫家。靖前拜之。夫人答拜曰:「儿子皆不在,不合奉留。今天色阴晦,归路又迷,此若不容,遣将何适。然此乃山野之居,儿子还时,或夜到而喧,勿以为惧。既而食,颇鲜美,然多鱼。食毕,夫人入宅。二青衣送床席垽褥,衾被香洁,皆极铺陈,闭户系之而去。靖独念山野之外,夜到而闹者何物也?惧不敢寝,端坐听之。夜将半,闻扣门声甚急。又闻一人应之,曰:「天符,报大郎子当行雨。周此山七百里,五更须足。无慢滞,无暴厉。」应者受符入呈。闻夫人曰:「儿子二人未归,行雨符到,固辞不可。违时见责。纵使报之,亦以晚矣。僮仆无任专之理,当如之何?」一小青衣曰:「适观厅中客,非常人也。盍请乎?」夫人喜。因自扣其门曰:「郎觉否?请暂出相见。」靖曰:「诺。」遂下阶见之。夫人曰:「此非人宅,乃龙宫也。妾长男赴东海婚礼,小男送妹,适奉天符,次当行雨。计两处云程,合逾万里。报之不及,求代又难,辄欲奉烦顷刻间。如何?」靖曰:「靖俗人,非乘云者。奈何能行雨?有方可教,即唯命耳。」夫人曰:「苟从吾言,无有不可也。」遂敕黄头、靸青骢马来。又命取雨器,乃一小瓶子,系于鞍前。戒曰:「郎乘马,无勒(「勒」原作「漏」,据陈校本改)衔勒,信其行。马跑地嘶鸣,即取瓶中水一滴,滴马鬃上。慎勿多也。」于是上马腾腾而行,倏勿渐高,但讶其隐疾,不自知其云上也。风急如箭,雷霆起于步下。于是随所跃,辄滴之。既而电掣云开,下见所憩村。思曰:「吾扰此村多矣。方德其人,计无以报。今久旱,苗稼将悴。而雨在我手,宁复惜之?」顾一滴不足濡,乃连下二十滴。俄顷雨毕,骑马复归。夫人者泣于厅曰:「何相误之甚!本约一滴,何私下二十尺之雨?此一滴,乃地上一尺雨也。此村夜半,平地水深二丈。岂复有人?妾已受谴,杖八十矣。」但视其背,血痕满焉。儿子亦连坐。奈何?靖惭怖,不知所对。夫人复曰:「郎君世间人,不识云雨之变,诚不敢恨。只恐龙师来寻,有所惊恐,宜速去此。然而劳烦,未有以报,山居无物,有二奴奉赠。总取亦可,取一亦可。唯意所择。」于是命二奴出来。一奴从东廊出,仪貌和悦,怡怡然。一奴从西廊出,愤气勃然,拗怒而立。靖曰:「我猎徒,以斗猛事。今但取一奴,而取悦者,人以我为怯也。」因曰:「两人皆取则不敢。夫人既赐,欲取怒者。」夫人微笑曰:「郎之所欲乃尔。」遂揖与别,奴亦随去。出门数步,回望失宅,顾问其奴,亦不见矣。独寻路而归。及明,望其村,水已极目,大树或露梢而已,不复有人。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而终不及于相。岂非取奴之不得乎?世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岂东西喻邪?所以言奴者,亦下之象。向使二奴皆取,即极将相矣。
典故
疏雨滴梧桐


《皮子文薮》卷七〈郢州孟亭记〉
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北齐美萧悫,有「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
《唐诗纪事》卷二十三〈孟浩然〉
五言诗天下称其尽善。閒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联诗,次当皓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以之阁笔。
典故
重雾成涓滴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倦夜〉
竹凉浸卧内,野月满庭隅【野月遍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飞萤自照水。宿鸟竞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漢語大詞典》:一滴
(1).液体的一个小点。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三:“剉以酿酒,名曰桂醪。尝一滴,举体如金色。” 唐 韩偓 《秋霖夜忆家》诗:“不知短髮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茎。” 宋 方凤 《金华游录》:“有卷石,小窍指面大,有水正滴窍中,名仙人砚滴。候片时,纔一滴。”
(2).一点儿,表示少量。《关尹子·四符》:“吾之精一滴无存亡尔,吾之神一歘无起灭尔。” 茅盾 《子夜》十七:“蓦地,他站了起来,冷冷地狞笑。最后一滴力又回到他身上了。”
《漢語大詞典》:露滴
露水珠。 唐 赵彦昭 《秋朝木芙蓉》诗:“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宋 卢氏 《凤栖梧·题泥溪驿》词:“鈿带双垂金缕细,玉佩玎璫,露滴寒如水。” 郁达夫 《沉沦》四:“稻上的露滴,还同明珠似的挂在那里。”
《國語辭典》:滴滴  拼音:dī dī
1.水点连续下注。唐。李商隐 所居永乐县久旱县宰祈祷得雨因赋诗:「甘膏滴滴是精诚,昼夜如丝一尺盈。」《儒林外史》第一回:「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2.形容词词缀,用以加强所形容之程度。《董西厢》卷一:「滴滴春娇可人意,慢腾腾地行出门来。」《文明小史》第四六回:「年纪约有五十馀岁,一部浓须,好个相貌,那旁一个娇滴滴女子,看上去想是他的家眷了。」
《漢語大詞典》:滳滳
流荡貌。列子·力命:“美哉国乎!鬱鬱芊芊,若何滳滳去此国而死乎?”滳滳,一本讹作“滴滴”。
分類:流荡讹作
《国语辞典》:泪滴(泪滴)  拼音:lèi dī
一颗颗的眼泪。如:「对于连日来的指摘,她终因承受不住而洒下委屈的泪滴。」
《國語辭典》:千呼万唤(千呼萬喚)  拼音:qiān hū wàn huàn
频频呼唤,再三催促。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也作「千唤万唤」。
《國語辭典》:司马青衫(司馬青衫)  拼音:sī mǎ qīng shān
司马,职官名。青衫,指卑微的官服。唐朝诗人白居易自述贬官江州司马期间,一日于江边送客,听闻邻船上歌女诉说身世,感动得将衣衫哭湿了。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人以司马青衫指白居易,亦用来比喻极为悲伤哀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分類:悲伤凄切
《國語辭典》:江州司马(江州司馬)  拼音:jiāng zhōu sī mǎ
唐代诗人白居易。因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在其名作〈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二句,后遂以其为白居易的代称。元。无名氏《货旦郎》第一折:「你比著东晋谢安才艺浅,比著江州司马泪痕多。」
《國語辭典》:轻拢慢撚(輕攏慢撚)  拼音:qīng lǒng màn niǎn
一种弹琵琶的手法。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漢語大詞典》:青衫司马(青衫司馬)
唐 白居易 贬官 江州 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郑厚卿席上谢余伯山》词:“看逸韵,自名流,青衫司马且 江州 。” 清 陈维嵩 《百字令·客有善丝竹者以笺索词漫为赋此》词:“今日白髮何堪,青衫司马,仍会 秋娘 宅。”
《國語辭典》:涓滴  拼音:juān dī
1.一滴一滴的流。南朝宋。鲍照〈过铜山掘黄精〉诗:「铜溪昼森沉,乳窦夜涓滴。」
2.水滴。唐。杜甫 倦夜诗:「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3.比喻微少或极少的财物、利益。唐。柳宗元〈为王京兆贺雨表一〉:「渥泽徒加,涓滴无助。」《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皇帝不可信从赵延福诞妄说谎,贪取涓滴之微利。」
《漢語大詞典》:牛山泪(牛山淚)
见“ 牛山叹 ”。
《國語辭典》:牛山叹(牛山歎)  拼音:niú shān tàn
齐景公登牛山,北临国城,而感叹年华不能长久,人终有一死的故事。典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比喻不知满足,自寻烦恼。晋。陆机〈齐讴行〉:「鄙哉牛山叹,未及至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