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击磬
 
荷蒉过


《论语注疏·宪问》~30~
子击磬于卫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典故
罍满磬瓶


《诗经·小雅·蓼莪》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汉·毛氏传:「瓶小而罍大。磬,尽也。东汉·郑玄笺:「瓶小而尽,罍大而盈。言为罍耻者,刺王不使富分贫、众恤寡。」

例句

苹甘谢鸣鹿,罍满惭罄瓶。 韩愈 答张彻

典故
敲磬


《拾遗记》卷一
幽州之墟,羽山之北,有善鸣之禽,人面鸟喙,八翼一足,毛色如雉,行不践地,名曰青鸐,其声似钟磬笙竽也。《世语》曰:「青鸐鸣,时太平。」

例句

好鸟疑敲磬,风蝉认轧筝。 杜牧 题张处士山庄一绝

典故
磬襄入海

相关人物
襄子


《论语》卷九《微子》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例句

磬襄入海去不归,长安市儿为乐师。 白居易 华原磬

典故 
腰如磬


《礼记·曲礼下》
「立则磬折垂佩。」唐·孔颖达疏:「臣则身宜偻折如磬之背,故云磬折也。」
《庄子》杂篇·卷十上《渔父》
由得为役久矣,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今渔父杖拿逆立,而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应,得无太甚乎?门人皆怪夫子矣,渔人何以得此乎?

例句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刘禹锡 学阮公体三首之三

磬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 杜甫 遣遇

典故
相关人物
周磬


《后汉书》卷三十九《周磬传》
「公府三辟,皆以有道特徵,磐语友人曰:『昔方回、支父啬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吾亲以没矣,从物何为?』遂不应。」唐·李贤注:「《列仙传》曰:『方回,尧时隐人也。尧聘之,练食云母,隐于五柞山。至夏启末,为人所劫,闭之室中,从求道,回化而去。』《高士传》曰:『尧舜各以天下让支父,支父曰:「予适有劳忧之病,方且疗之,未暇理天下也。」』」

例句

孝理本忧勤,玄功在啬神。 权德舆 顺宗至德大安孝皇帝挽歌三首之二

典故

《国语》卷四《鲁语上》
「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三国吴·韦昭注:「悬磬,言鲁府藏空虚如悬磬也;野无青草,旱甚也。」
《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齐侯曰:『室如悬罊,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罄,亦作磬。」

例句

不忧悬磬乏,乍喜覆盂安。 李商隐 大卤平后移家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二前辈二公尝于此县寄古

邑罕悬磬贫,山无挂瓢逸。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

国惧流金眚,人深悬磬忧。 李峤 晚秋喜雨

隙光非白驹,悬磬我无虞。 李绅 移九河

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贫室如悬磬,端忧剧守株。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

《國語辭典》:钟磬(鐘磬)  拼音:zhōng qìng
编钟和玉磬等乐器。《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四》:「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西游记》第二一回:「山凹里果有一座禅院,只听得钟磬悠扬,又见那香烟缥缈。」
《骈字类编》:清磬
唐 岑参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夜来闻清磬,月出苍山空。
唐 姚合 过钦上人院 修篁半庭影,清磬几僧邻。
《漢語大詞典》:磬声(磬聲)
(1).击磬的声音。礼记·乐记:“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
(2).指代将帅。宋书·索虏传:“是以分命吾等磬声之臣,助 难当 报復。”
《國語辭典》:磬折  拼音:qìng zhé
1.屈身如磬,以示恭敬。三国。魏。曹植〈箜篌引〉:「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文选。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之十四》:「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2.形容乐声曲折悠扬。《文选。潘岳。笙赋》:「诀厉悄切,又何磬折。」
《國語辭典》:玉磬  拼音:yù qìng
乐器名,打击乐器,玉石制的古乐器。《礼记。明堂位》:「拊搏、玉磬、揩击、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乐器也。」
《漢語大詞典》:悬磬(懸磬)
亦作“ 悬罄 ”。
(1).悬挂着的磬。 明 何景明 《石斋歌》:“悬磬真谐《韶》《濩》音,国琛果献珪璋用。”
(2).形容空无所有,极贫。国语·鲁语上:“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唐 柳宗元 《哭吕衡州》诗:“三亩空留悬罄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宋 王禹偁 《陈情表》:“四海无立锥之地,一家有悬磬之忧。”明史·李梦辰传:“民室如悬罄,生计日不支。” 梁启超 《新民说》第六节:“譬之一家,虽復室如悬磬,亦未有愿他人入此室处者。”
分類:悬挂空无
《骈字类编》:磬音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 磬音多风飙,声韵闻江楚。
唐 杜牧 题茶山 磬音藏叶鸟,雪艳照潭梅。
《漢語大詞典》:笙磬
(1).古代谓陈于东方之磬乐。周礼·春官·眡瞭:“眡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 郑玄 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大射礼》曰:‘乐人宿县於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笙鐘。’”
(2).笙和磬。磬,乐器。以玉石或金属制成,形状如曲尺。《宋书·乐志二》:“晳晳庭燎,喤喤鼓鐘,笙磬咏德,万舞象功。”《宋史·乐志七》:“笙磬鏗鏘,干旄旖旎。”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伶人 刁俊朝 妻项癭如鸡卵,渐如数斛之囊,中有琴瑟笙磬之音。”
《漢語大詞典》:啬神(嗇神)
爱惜精神。后汉书·周磐传:“昔 方回 、 支父 嗇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太平广记卷五五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寒山子》:“修生之道,除嗜去欲,嗇神抱和,所以无累也。” 宋 张耒 《齐居赋》:“絶嗜窒慾,爱精嗇神,声色不御,滋味罕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