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发下城
 
一矢聊城飞去
 
一矢解世纷
 
一笴
 
一箭书
 
下燕城
 
下聊城
 
射聊城
  
田单惭取聊
 
破聊城
 
箭镞无书
  
聊城功
 
聊城矢
 
聊城笴
 
飞一箭
  
鲁连乘舟
 
鲁连射书
   
鲁连箭书

相关人物
田单
 
鲁仲连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
其后二十馀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三者世主不臣,说士不载,故智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而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小,不如得济北之利大,故定计审处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之势成,楚国之形危;齐弃南阳,断右壤,定济北,计犹且为之也。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且燕国大乱,君臣失计,上下迷惑,栗腹以十万之众五折于外,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壤削主困,为天下僇笑。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今公又以敝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外之心,是孙膑之兵也。能见于天下。虽然,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车甲全而归燕,燕王必喜;身全而归于国,士民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钩,篡也;遗公子纠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世主不臣而乡里不通。乡使管子幽囚而不出,身死而不反于齐,则亦名不免为辱人贱行矣。臧获且羞与之同名矣,况世俗乎!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曹子为鲁将,三战三北,而亡地五百里。乡使曹子计不反顾,议不还踵,刎颈而死,则亦名不免为败军禽将矣。曹子弃三北之耻,而退与鲁君计。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悁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毙也。愿公择一而行之。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战国策》卷十三〈齐六·逍遥论〉
初,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田单攻之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到读[一]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

简释

鲁连箭:喻指不战而屈人之兵。唐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


例句

秋深为尔持圆扇,莫忘鲁连飞一箭。 刘商 赋得赋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

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 刘长卿 送卢侍御赴河北

投阁嗤扬子,飞书代鲁连。 张继 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三

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 李白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暂屈汾阳驾,聊飞燕将书。 杜甫 收京三首之一

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杜甫 渔阳

不然学仲连,一发下燕城。 白居易 答箭镞

星飞庞统骥,箭发鲁连书。 钱起 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

《漢語大詞典》:箭笴
箭杆。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五:“箭笴,《字林》云:箭茎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孤矢:“凡箭笴,中国南方竹质,北方萑柳质,北虏樺质,随方不一。”
分類:箭杆
《漢語大詞典》:一笴
(1).一支箭。笴,箭杆。仪礼·乡射礼:“君射则为下射,上射退於物一笴,既发则答君而俟。”辽史·耶律曷鲁传:“攻莫能下,命 曷鲁 持一笴往諭之。”
(2).表数量。犹言一杆。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则被他一骑马,一笴鎗,衝突将来,杀的人人退缩,个个奔逃。”
分類:数量
《分类字锦》:官笴
苏轼和子由论书诗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自注官箭十二把吾能十一把箭耳
分类:矢箭
《分类字锦》:飞笴(飞笴)
宋史徐微言传一夕裨校李位石斌系帛书飞笴上阴约娄宿启外郭纳金兵
分类:矢箭
《骈字类编》:霜笴
欧阳修 冬夕小斋联句寄梅圣俞诗 破砚裂冰凘,败席荐霜笴。
《骈字类编》:白笴
唐 李白 游秋浦白笴陂二首 其二 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
宋 沈辽 齐山偶题三首 其二 朝云未散白笴陂,落日已过铜陵西。
《韵府拾遗 旱韵》:万笴(万笴)
晁补之有竹堂记春雷隐隐万笴奋角
《韵府拾遗 哿韵》:万笴(万笴)
晁补之有竹堂记暮春者春雷𨼆𨼆万笴奋角如犀
《漢語大詞典》:笋笴(筍笴)
亦作“笋笴”。 指用整条芽笋制成的笋干。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挲摩笋, 桂 广 皆植,大若茶碗……其笋,南人亦藏之,为笋笴。”太平广记卷四八三引 唐 尉迟枢 《南楚新闻·芋羹》:“ 百越 人好食虾蟆。凡有筵会,斯为上味……又或先汤内安笋笴,后投蛙,及进于筵上,皆执笋笴,瞪目张口,而座客有戏之曰卖灯心者。”
分類:笋干
《骈字类编》:紫笴
郝经云梦诗见绿粉下
《骈字类编》:半笴
宋史兵志若水进所造神臂弓实李宏所献盖弩类也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馀步入榆木半笴
《漢語大詞典》:铜磨笴(銅磨笴)
石磨上用来转动磨盘的铜制磨杆。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这纸汤瓶再不向红罏顿,铁煎盘再不使清油混,铜磨笴再不把顽石运。”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从今后铁銚盘少去煎,铜磨笴再休转。”
《韵府拾遗 旱韵》:䈛笴
竹谱魏时汉中太守王图每冬献笋俗谓之䈛笴
《分类字锦》:笴厚
拥柱丨矣有先中中者也按猿与猿同
分类:矢箭
《漢語大詞典》:燕将书(燕將書)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燕 将攻下 聊城 , 聊城 人或谗之 燕 , 燕 将惧诛,因保守 聊城 ,不敢归。 齐 田单 攻 聊城 岁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鲁连 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 燕 将…… 燕 将见 鲁连 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 燕 ,已有隙,恐诛;欲降 齐 ,所杀虏於 齐 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杀。”后以“燕将书”指劝归或劝降的书信。 北周 庾信 《燕歌行》:“属国征戍久离居, 阳关 音信絶能疏。愿得 鲁连 飞一箭,持寄思归 燕 将书。”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一:“暂屈 汾阳 驾,聊飞 燕 将书。”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自 香积寺 北之捷,王师振威,贼徒胆落, 严庄 来降, 思明 纳款, 河 北事势,折简可定,故用 仲连 射书事。”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系书(繫書)
见“ 繫帛书 ”。
《漢語大詞典》:系帛书(繫帛書)
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汉书·苏武传:“﹝ 常惠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繫,一本作“ 係 ”。 唐 杨炯 《送东海孙尉诗序》:“但当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书;夕望牵牛,余候乘槎之客。”亦省作“ 繫书 ”。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
《國語辭典》:飞书(飛書)  拼音:fēi shū
1.匿名的书信。《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纪》:「八年,乃作飞书以陷竦,竦坐诛,贵人姊妹以忧卒。」也作「蜚条」。
2.急速递送书函。《晋书。卷二三。乐志下》:「飞书告喻,响应来同。」
《漢語大詞典》:鲁连书(魯連書)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齐 田单 攻 聊城 岁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鲁连 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 燕 将…… 燕 将见 鲁连 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 燕 ,已有隙,恐诛;欲降 齐 ,所杀虏於 齐 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杀。 聊城 乱, 田单 遂屠 聊城 。”后以“鲁连书”谓以文克敌,不战而胜。 唐 李白 《奔亡道中》诗之三:“仍留一隻箭,未射 鲁连 书。” 宋 苏轼 《送蒋颖叔帅熙河》诗:“愿为 鲁连 书,一射 聊城 笴。”
分類:克敌
《漢語大詞典》:鲁连箭(魯連箭)
同“ 鲁连书 ”。 唐 李白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诗:“君草 陈琳 檄,我书 鲁连 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