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包茅三脊
 
罢贡包茅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僖公·传四年〉~20~
传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师之。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晋·杜预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
《管子·轻重丁·菁茅谋》~94~
桓公曰:「天子之养不足,号令赋于天下,则不信诸侯,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江淮之閒,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请使天子之吏环封而守之。夫天子则封于太山,禅于梁父。号令天下诸侯曰:『诸从天子封于太山禅于梁父者,必抱菁茅一束以为禅籍,不如令者,不得从天子』,天下诸侯载其黄金争秩而走,江淮之菁茅,坐长而十倍其贾,一束而百金。故天子三日即位。天下之金四流而归周若流水,故周天子七年不求贺献者,菁茅之谋也。」
典故

《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引《天马》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东汉·应劭注:「马毛色如虎脊者有两也。」

例句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杜甫 戏为六绝句

渥洼骐骥儿,尤异是龙脊。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典故   
鹡鸰原上


《毛诗正义》卷九之二〈小雅·鹿鸣之什·常棣〉~32~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兄弟阋于墙,外禦其务。每有良朋,蒸也无戎。汉·毛亨传:「脊令,雍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耳。急难,言兄弟之相救于急难。」东汉·郑玄笺:「雍渠,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于急难。」

例句

终无鹧鸪识,先有鹡鸰知。 吴融 赋雪十韵

俱怀鸿鹄志,昔有鹡鸰心。 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

平生急难意,遥仰鹡鸰飞。 孟浩然 送王五昆季省觐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鹡鸰。 孟浩然 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

早闻牛渚咏,今见鹡鸰心。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

台庭为凤穴,相府是鸰原。 孙逖 故陈州刺史赠兵部尚书韦公挽词

神藻飞为鹡鸰赋,仙声飏出凤皇台。 张说 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

梦远愁蝴蝶,情深愧鹡鸰。 戴叔伦 舟中见雨

方知急难响,长在鹡鸰篇。 李峤

吟尔鹡鸰篇,中宵慰相忆。 李群玉 小弟艎南游近书来

赋妙排鹦鹉,诗能继鹡鸰。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覆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鸰。 杜甫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之二

浪传乌鹊喜,深负鹡鸰诗。 杜甫 得弟消息二首之二

陇俗轻鹦鹉,原情类鹡鸰。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草黄骐骥病,沙晚鹡鸰寒。 杜甫 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之一

鸿雁影来连峡内,鹡鸰飞急到沙头。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一

鸰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 杜甫 赠韦左丞丈

别序闻鸿燕,离章动鹡鸰。 薛稷 钱许州宋司马赴任

打破蜘蛛千道网,总为鹡鸰两个严。 韦应物 寄二严

欲陪鹰隼集,犹恋鹡鸰单。 韦应物 李五席送李主簿归西台

囧囧抱瑚琏,飞飞联鹡鸰。 韩愈 答张彻

典故
上党天下脊

相关人物
张仪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2289~
张仪既出,未去,闻苏秦死,乃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险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馀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明以严,将智以武,虽无出甲,席卷常山之险,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二〈贺中书门下平泽潞启〉~7799~
颇闻教育,实曰精强。昨者凶竖专地之请初陈,圣主整旅之诏将下,中外远迩,皆疑难攻,蜂虿螗螂,颇亦自负。伏惟相公上符神断,潜运庙谟,仗宗社威灵,驱风云雷电。掌上必取,彀中难逃,才逾周星,果枭逆首。周公东征之役,捷至三年;宪皇淮夷之师,克闻四岁。校虏寇之强弱,曾不等伦;考攻取之败亡,何至容易。若非睿算英略,借箸深谋,比之前修,一何远出!自此鞭笞反侧,洒扫河湟,大开明堂,再振儒校。穷天尽地,皆为寿域之人;赤子秀眉,共老止戈之代。某谬分符竹,实由恩知,庆快欢抃之诚,倍百常品,不宣。谨启。
《漢語大詞典》:脊令
亦作“ 脊鴒 ”。 即鹡鸰。水鸟名。《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毛 传:“脊令,雝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耳。” 郑玄 笺:“雝渠,三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后因以喻兄弟友爱,急难相顾。 宋 黄庭坚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鴈不成行。”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脊令飞鸣声不息,先急后悲何悽惻。”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班睽行雁列,原益脊鴒咨。”参见“ 鶺鴒 ”。
《國語辭典》:鹡鸰(鶺鴒)  拼音:jí líng
动物名。鸟纲雀形目鸣禽类。体长约五至六寸。头黑,前额白,背黑,腹白,翼尾均长。因其鸣则天降雪,且性喜食雪,故也称为「雪姑」。筑巢于水滨石隙间,以昆虫为食。也称为「叹脊令」、「连钱」。
《國語辭典》:脊梁  拼音:jǐ liáng
脊柱。因居于全身骨骼的主干,彷如房屋的梁柱一般,故称为「脊梁」。《水浒传》第一回:「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也称为「脊柱」、「脊椎」。
《國語辭典》:山脊  拼音:shān jǐ
山脉中央高起延亘像兽类脊骨的部分。唐。刘禹锡〈莫猺歌〉:「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
《漢語大詞典》:龙脊(龍脊)
指山脊。 明 汤式 《湘妃引·山中乐四阕赠友人》曲:“山盘龙脊露巖崖,屋络蜂房绕第宅。溪分燕尾通津瀨,可知道其中有俊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但既过险,龙脊上甚难行,亦强弩之末埶也。”
分類:山脊
《國語辭典》:屋脊  拼音:wū jǐ
屋顶的高起处。《南史。卷六四。王琳传》:「所居屋脊无故剥破,出赤蛆数升,落地化为血。」
《漢語大詞典》:虎脊
本谓骏马毛色如虎。后用作骏马的代称。《汉书·礼乐志》:“天马徠,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马毛色如虎脊(者)有两也。”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三:“龙文虎脊皆君驭,歷块过都见尔曹。”
《骈字类编》:三脊
南北朝 沈约 八咏诗 其三 岁暮悯衰草 霣灵茅之三脊。
唐 李贺 长平箭头歌 白翎金簳雨中尽,直馀三脊残狼牙。
《韵府拾遗 陌韵》:酉阳杂俎大凡木脉皆一脊惟桂叶三脊近见菝葜亦三脊苏志乾岱山赋祥洽五云之太甲茅开三脊之丰茸
《國語辭典》:脊杖  拼音:jǐ zhàng
古代一种以木杖鞭挞人脊背的刑罚。《三国演义》第四六回:「命左右拖翻,打一百脊杖,以正其罪。」
分類:背部杖刑
《漢語大詞典》:杖脊
以杖挞脊背。杖刑中最重的一种。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下:“ 王保和 革为 开封 尹,专尚威猛,凡盗一钱皆杖脊配流。”宋史·刑法志二:“ 真宗 时, 蔡州 民二百一十八人有罪,皆当死。知州 张荣 、推官 江嗣宗 议取为首者杖脊,餘悉论杖罪。”
分類:脊背杖刑
《漢語大詞典》:天下脊
比喻雄踞天下的北方高峻山脉。史记·张仪列传:“主明以严,将智以武,虽无出甲,席卷 常山 之险,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后服者先亡。” 司马贞 索隐:“ 常山 於天下在北,有若人之背脊也。”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夫 河 北方二千里, 太行 横亘中国,号为天下脊。”
《骈字类编》:铁脊(铁脊)
宋 黄庚 读文相吟啸稿 英风傲几砧,滨死犹铁脊。
《國語辭典》:鸰原(鴒原)  拼音:líng yuán
比喻兄弟友爱,急难相扶持。语本《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唐。杜甫〈赠韦左丞丈济〉诗:「鸰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宋。王禹偁〈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诗:「枕蕈与琴书,鸰原聊自奉。」
《國語辭典》:鹡鸰(鶺鴒)  拼音:jí líng
动物名。鸟纲雀形目鸣禽类。体长约五至六寸。头黑,前额白,背黑,腹白,翼尾均长。因其鸣则天降雪,且性喜食雪,故也称为「雪姑」。筑巢于水滨石隙间,以昆虫为食。也称为「叹脊令」、「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