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望云人
 
白云行处
  
白云迷故乡
 
亲舍云
 
乡共白云连


《昭明文选》卷四十〈弹事笺奏记·笺·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836~
轻舟反溯,吊影独留。白云在天,龙门不见,去德滋永,思德滋深。
《大唐新语》卷六〈举贤第十三〉~92~
狄仁杰为儿童时,门人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咸移对,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未对接,何暇偶俗人而见耶?」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大唐新语》卷六〈举贤〉~92~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简释

亲舍云:喻客旅在外思念父母。元龚琉《次韵郑佥事送千寿道之慈湖长》:“亲舍云飞千里客,客篷雨涨一川黄。”

典故 
乱世求田
  
元龙床
 
元龙意气
 
元龙湖海
    
问田舍
  
大床
 
大床独卧
 
小床卧客
 
楼上元龙
 
楼高百尺
   
求舍问田
 
湖海元龙
   
湖海兴
 
玄德对卧
  
百尺高楼
 
百尺高眠
 
笑求田
 
卧元龙
 
卧床高
 
卧百尺楼
 
裘田计
 
陈登豪气
 
高枕元龙
 
高楼百尺
 
高卧元龙

相关人物
刘备
 
许汜
 
陈登


《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陈登〉
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又掎角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简释

上下床:慢待客人。清赵翼《题间游草后》之一:“共知殷浩宜高阁,偏伴陈登卧下床。”

楼上元龙:指尊贵之人。金元好问《寄希颜》之二:“山头杜甫长年瘦,楼上元龙先日豪。”


例句

昨日临川谢病还,求田问舍独相关。 戴叔伦 题招隐寺

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惜元龙。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典故
一梦成炊黍
 
一梦黄粱熟
 
一枕梦
 
一枕梦黄粱
 
一枕黄粱
 
一甑黄粱
 
半炊
  
梦里荣华
 
梦游清枕
 
梦邯郸
 
梦黄粱
 
客甑炊成
 
客舍黄粱
 
幻出邯郸
 
未熟黄粱
  
枕冷黄粱
 
梁熟余梦
 
梁边枕熟黄粱
 
炊黄粱
 
炊黍
 
炊黍枕
 
百年梦
 
百年炊
 
卢生眠
 
邯郸何处
  
邯郸幻境
 
邯郸景
  
邯郸枕上
  
邯郸虽好
 
饭熟黄粱
 
黄粱
 
黄粱一梦
 
黄粱梦
 
黄粱炊
 
黄粱熟
 
黄粱饭
 
黍一炊
 
黍梦
 
黍炊荣利


《太平广记》卷八十二〈异人二·吕翁〉
开元十九年,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设榻施席,担(明抄本担作解)囊而坐。俄有邑中少年卢生,衣短裘,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邸中,与翁接席。言笑殊畅,久之,卢生顾其衣袋弊亵,乃叹曰:「大丈夫生世不谐,而因如是乎。」翁曰:「观子肤极腧,体胖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为。」翁曰:「此而不适,而何为适?」生曰:「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茂而家用肥,然后可以言其适。吾志于学而游于艺,自惟当年,朱紫可拾,今已过壮室,犹勤田亩。非困而何?」言讫,目昏思寐,是时主人蒸黄粱为馔,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此,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瓷而窍其两端,生俯首枕之,寐中,见其窍大而明朗可处,举身而入,遂至其家。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而产甚殷。由是衣裘服禦,日已华侈,明年,举进士,登甲科,解褐授校书郎,应制举,授渭南县尉,迁监察禦史起居舍人,为制诰。三年即真。出典同州,寻转陕州。生好土功,自陕西开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赖之,立碑颂德。迁汴洲岭南道采记使,入京为京兆尹。是时神武皇帝方事夷秋,吐蕃新诺罗、龙莽布攻陷爪沙,节度使王君夐新被叙投河隍战恐(明抄本新被叙投河隍战恐八字作与之战于河隍败绩),帝思将帅之任,遂除生禦史中丞河西陇右节度使,大破戎虏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防要害,北边赖之,以石征功焉,归朝策勋,恩礼极崇,转御史大夫吏部侍郎。物望清重,群情翕习,大为当时宰相所忌,以飞语中之,贬端州刺史,三年征还,除户部尚书。未几,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掌大政,十年,嘉谋密命,一日三接,献替启沃,号为贤相。同列者害之,遂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下狱,府吏引徒至其门,追之甚急,生惶骇不测。注其妻子曰:「吾家本山东,良田数顷,足以禦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复衣短裘,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引刀欲自裁,其妻救之得免。共罪者皆死,生独有中人保护,得减死论,出授欢牧。数岁,帝知其冤,复起为中书令,封赵国公,恩旨殊渥,备极一时。生有五子。僔、倜,俭、位、倚。僔为考功员外,俭为侍御史,位为太常丞,季子倚最贤。年二十四,为右补阙。其姻媾皆天下望族。有孙十馀人,凡两窜岭表,再登台铉,出入中外。回翔台阁,三十馀年间,崇盛赫奕,一时无比。末节颇奢荡,好逸乐,后庭声色皆第一。前后赐良田甲第,佳人名马,不可胜数。后年渐老,屡乞骸骨,不许,及病,中人候望,接踵于路,名医上药毕至焉。将终,上疏曰:「臣本山东书生,以田圃为娱,偶逢圣运,得到官序。过蒙荣奖,特受鸿私,出拥旄钺,入升鼎辅,周旋中外,绵历岁年,有忝恩造,无裨圣化。负乘致寇,履薄战竟,日极一日,不知老之将至。今年逾八十,位历三公,钟漏并歇,筋骸俱弊,弥留沉困,殆将溘尽。顾无诚效,上答休明,空负深恩。永辞圣代,无任感恋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诏曰:「卿以俊德,作馀元辅,出雄藩坦,入赞缉熙,升平二纪,实卿是赖。比因疾累,日谓痊除,岂遽沉顿,良深悯默,今遣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就第候省,其勉加针灸,为馀自爱,燕冀无妄,期丁有喜。」其夕卒。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傍,主人蒸黄粱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翁笑谓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生然之(明抄本然之作默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数,得丧之理,生死之情,尽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再拜而去。
典故

《后汉书》卷五十五《清河孝王庆传》
后庆以长,别居丙舍。
《昭明文选》第四十三卷《刘孝标·重答刘陵沼书》
冀东平之树,望咸阳而西靡;盖山之泉,闻弦歌而赴节。「圣贤冢墓记曰:东平思王冢在东平。无盐人传云:思王归国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西靡。」

例句

帘间清唱报寒点,丙舍无人遗烬香。 温庭筠 走马楼三更曲

典故
不偷金
 
不疑诬金
  
偷金枉
  
同舍子
 
直氏偷金枉
 
误持金
 
金有误持

相关人物
直不疑


《史记》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直不疑〉~2770~
塞侯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文帝称举,稍迁至太中大夫。朝廷见,人或毁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独无奈其善盗嫂何也!」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

简释

偷金枉:喻指蒙受不白之冤。唐刘长卿《按履后归睦州赠苗待御》:“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

同舍子:喻指同居郎官的人。唐韩愈《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例句

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 刘长卿 按履后归睦州赠苗侍御

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璧非真盗客,金有误持郎。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饯七赤藤杖歌

典故 
耻炊同舍釜


《东观汉记》卷十八〈梁鸿传〉~828~
梁鸿少孤,以童幼诣太学受业,治礼、诗、春秋,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典故
丞相扫门人
 
埽门士
 
扫舍人门
  
扫门求见
 
扫门踪魏勃
 
拥帚扫公门
 
无私断扫门
 
相门洒扫
 
长扫朱门

相关人物
魏勃


《史记》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
及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埽齐相舍人门外。相舍人怪之,以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埽,欲以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一为参御,言事,参以为贤,言之齐悼惠王。悼惠王召见,则拜为内史。
《艺文类聚》卷三十五〈人部十九·贫〉~627~
《史记》曰。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扫齐相门外。相舍人怪而以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扫门。欲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

简释

扫门:指贤才贫贱,托身高官显贵以求发展。唐王维《重酬苑郎中》:“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


例句

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 刘长卿 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

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 孟浩然 襄阳公宅饮

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 李商隐 酬别令狐(一本有八字)补阙

自愧扫门士,谁为乞火人。 杜牧 寄崔钧

他日朱门恐难扫,沙堤新筑必无尘。 杜荀鹤 献郑给事

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 王维 重酬苑郎中(并序○时为库部员外)

还来扫门处,犹未报恩时。 耿湋 得潜后书怀上第五相公

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 郭震 寄刘校书

悔作扫门事,还吟招隐诗。 钱起 送杨錥归隐

扫门彼何人,升降不同朝。 顾况 严公钓台作

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骆宾王 帝京篇

典故
借壁光
 
假馀光
  
光偷凿壁
  
匡衡壁
 
烛借邻壁
 
穿壁借光
 
穿邻舍壁
 
邻烛馀光
     
凿邻家壁

相关人物
匡衡


《西京杂记》卷二~077~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简释

借壁光:咏勤学。清钱谦益《虫诗十二首·灯蛾》:“未许因人热,那能借壁光。”


例句

惜日看圭短,偷光恨壁坚。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岑参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秋萤短焰难盈案,邻烛馀光不满行。 李咸用 赠陈望尧

凿壁年虽异,穿杨志幸同。 杨衡 送陈房谒抚州周使君

穷愁读书者,应得假馀光。 段成式 观山灯献徐尚书之三

唯有偷光客,追游欲忘归。 温庭筠 观山灯献徐尚书

两京贫病若为居,四壁皆成凿照馀。 王泠然 夜光篇

典故
读书精舍

相关人物
刘淑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刘淑〉~290~
刘淑字仲承,河閒乐成人也。祖父称,司隶校尉。淑少学明五经,遂隐居,立精舍讲授,诸生常数百人。州郡礼请,五府连辟,并不就。
《后汉书》卷七十九下〈儒林列传下·包咸〉~2570~
包咸字子良,会稽曲阿人也。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王莽末,去归乡里,于东海界为赤眉贼所得,遂见拘执。十馀日,咸晨夜诵经自若,贼异而遣之。因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光武即位,乃归乡里。太守黄谠署户曹史,欲召咸入授其子。咸曰:「礼有来学,而无往教。」谠遂遣子师之。
典故
南山戚
 
南山白石
 
南山石烂
 
叩牛
 
叩牛歌
 
叩角哀
 
叩角歌
  
商声讴
 
叹短衣
 
宁子商歌
  
宁戚牛
 
宁戚饭牛
 
宁牛
 
悲牛角
 
扣牛角
   
扣角而歌
  
击辕歌
 
东门牛
 
歌牛下
  
白石吟
  
短衣扣角
 
舍牛相齐
 
长歌叩辕
   
相关人物
宁戚
 
齐桓公(名小白)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东汉·王逸注:「宁戚,卫人。该,备也。宁戚脩德不用,退而商贾,宿齐东门外。桓公夜出,宁戚方饮牛,叩角而歌。桓公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卿,备辅佐也。」
《吕氏春秋·览部》卷十九〈离俗览·举难〉~3~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
《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389~
宁越欲干齐桓公,困穷无以自达,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商于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越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摺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沈于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齐桓公夜出迎客,而宁戚疾击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公召与语,说之,以为大夫。」
《淮南子》卷十三《泛论训》
「夫百里奚之饭牛,伊尹之负鼎,太公之鼓刀,宁戚之商歌,其美有存焉者矣。」东汉·高诱注:「宁戚卫人也,商旅于齐,宿郭门外,疾世商歌以干桓公。」

简释

宁戚牛:咏人怀才未遇。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例句

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 刘沧 汶阳客舍

魏阙望中何日见,商歌奏罢复谁听。 严维 韦情献相公

田子莫嫌弹铗恨,宁生休唱饭牛歌。 姚岩杰 报颜标

歌残白石扣牛角,赋换黄金爱马卿。 徐夤 依韵赠严司直

谁听宁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 李咸用 秋日送严湘侍御归京

愿君听扣角,当自识贤臣。 李峤

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 李峤

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 李白 南奔书怀(一作自丹阳南奔道中作。此诗萧士赟云是伪作。)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李白 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元瑜正及从军乐,宁戚谁怜叩角哀。 李郢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商歌如不顾,归棹越南𤃩。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杜甫

商歌还入夜,巴俗自为邻。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东门牛屡饭,中散虱空爬。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玉八十通赠二君子

客里冯谖剑,歌中宁戚牛。 钱起 新丰主人

日夕云台下,商歌空自悲。 钱起 秋馆言怀

不遇张华识,空悲宁戚歌。 钱起 长安落第作

否去泰来终可待,夜寒休唱饭牛歌。 韦庄 湘中作

扣角干名计已疏,剑歌休恨食无鱼。 韦庄 东游远归

刘伶避世唯沉醉,宁戚伤时亦浩歌。 韦庄 云散

寄诗同心子,为我商声讴。 韩愈 驽骥

安能羡鹏举,且欲歌牛下。 高适 苦雪四首之四

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 鲍溶 秋思

典故 
龚胜龚舍归乡里

相关人物
龚胜
 
龚舍


《法言义疏》卷九〈问神〉~200~
楚两龚之絜,其清矣乎?蜀庄沈冥,蜀庄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珍乎!吾珍庄也,居难为也。不慕由,即夷矣,何毚欲之有?
《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列传·龚胜,龚舍〉~3080~
两龚皆楚人也,胜字君宾,舍字君倩。二人相友,并著名节,故世谓之「楚两龚」。少皆好学明经,胜为郡吏,舍不仕。
典故
郭舍人

相关人物
郭舍人


《西京杂记》卷五~089~
武帝时郭舍人善投壶,以竹为矢,不用棘也。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故实小豆,恶其矢跃而出也。郭舍人则激矢令还,一矢百馀反,谓之为骁,言如博之掔枭于掌中为骁杰也。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

例句

能画毛延寿,投壶郭舍人。 杜甫 能画

典故
茏舍


《周礼注疏》卷二十九〈夏官司马·大司马〉~442~
「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如战之陈。」「中夏,教茏舍,如振旅之陈。」东汉·郑玄注:「茏舍,草止之也。军有草止之法。」

例句

算车申夏政,茇舍启戎田。 苏晋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典故
一室盘蜗
 
庐如瓜牛
  
蜗书户
  
蜗牛独居
   
蜗卖卜居
 
螖舍


《三国志》卷十一〈魏书·管宁传·胡昭〉~363~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曰:「先字孝然。中平末,白波贼起。时先年二十馀,与同郡侯武阳相随。武阳年小,有母,先与相扶接,避白波,东客扬州取妇。建安初来西还,武阳诣大阳占户,先留陕界。至十六年,关中乱。先失家属,独窜于河渚间,食草饮水,无衣履。时大阳长朱南望见之,谓为亡士,欲遣船捕取。武阳语县:『此狂痴人耳!』遂注其籍。给廪,日五升。后有疫病,人多死者,县常使埋藏,童儿竖子皆轻易之。然其行不践邪径,必循阡陌;及其捃拾,不取大穗;饥不苟食,寒不苟衣,结草以为裳,科头徒跣。每出,见妇人则隐翳,须去乃出。自作一瓜牛庐,净扫其中。营木为床,布草蓐其上。」裴松之案《魏略》云:「焦先及杨沛,并作瓜牛庐,止其中。以为瓜当作蜗;蜗牛,螺虫之有角者也,俗或呼为黄犊。先等作圜舍,形如蜗牛蔽,故谓之蜗牛庐。」
《古今注》卷中〈鱼虫〉
蜗牛,陵螺也。形如螔蝓,壳如小螺,热则自悬于叶下。野人结圆舍,如蜗牛之壳,故曰蜗舍,亦曰蜗牛之舍也。蜗壳宛转有文章,绞转为结,似螺壳文,名曰螺縳。童子结发,亦为螺髻,亦谓其形似螺壳。

例句

孤烟起蜗舍,飞鹭下渔梁。 储嗣宗 南陂远望

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 李商隐 自喜

逃祸栖蜗舍,因醒解豸簪。 杨巨源 赠侯侍御

蜗舍映平湖,皤然一鲁儒。 权德舆 过隐者湖上所居

出扶桑枣杖,入卧蜗牛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之十五

蜗舍喜时春梦去,隼旟行处瘴江清。 窦常 奉寄辰州房使君郎中

野老采薇暇,蜗庐招客幽。 钱起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

能迂驺驭寻蜗舍,不惜瑶华报木桃。 钱起 重赠赵给事

典故
茅舍疏篱


《全芳备祖》前集卷一〈梅花〉引杜甫咏梅诗(失题)
茅舍竹篱短,梅花吐未齐。晚来溪径侧,雪压小桥低。
《國語辭典》:白云亲舍(白雲親舍)  拼音:bái yún qīn shè
唐狄仁杰离乡到并州做官,一日登太行山,望见故乡方向的天上有白云孤飞,因而想起在河阳的双亲,于是告诉左右的人说:「吾亲舍其下。」狄氏瞻视甚久,待白云移去,方才离开。典出《新唐书。卷一一五。狄仁杰传》。后世因以比喻客居思亲。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四四出:「白云亲舍,俺孤影旧梅梢。」也作「白云孤飞」、「暮云亲舍」。
分類:思念亲人
《國語辭典》:上下床  拼音:shàng xià chuáng
三国魏许泛逢乱过下邳,拜见陈登,却不想忧国救世,只思求田问舍,而遭陈登鄙视。陈登高卧于大床,而使许泛卧于下床,且不与许泛说话。典出《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比喻高低悬殊。元。方回〈追和艮轩俞同年题程一甫冕诗卷〉诗:「人物真高绝,何徒上下床。」
《漢語大詞典》:元龙(元龍)
(1).道教语。犹元阳。道教对“得道”的别称。《西游记》第一回:“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
(2).指皇帝。《西游记》第十一回:“天下多官称上寿,朝中众宰贺元龙。”
分類:道教帝王
《漢語大詞典》:元龙百尺楼(元龍百尺樓)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刘备 ﹞曰:‘君( 许汜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 元龙 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后借指抒发壮怀的登临处。 宋 陆游 《秋思》诗:“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 元龙 百尺楼。”亦省称“ 元龙楼 ”。 沈砺 《狂歌行》:“时而一凭高,直上 元龙 楼。”参见“ 元龙豪气 ”。
分類:抒发登临
《漢語大詞典》:元龙豪气(元龍豪氣)
东汉 陈登 ,字 元龙 。 许汜 曾见之。 登 以 汜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久不与语。后 许汜 谓 刘备 曰:“ 陈元龙 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宋 黄机 《永遇乐·章史君席上》词:“ 史君 自有, 元龙 豪气,唤客且休辞醉。”参见“ 元龙高卧 ”。
《漢語大詞典》:元龙豪气(元龍豪氣)
东汉 陈登 ,字 元龙 。 许汜 曾见之。 登 以 汜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久不与语。后 许汜 谓 刘备 曰:“ 陈元龙 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宋 黄机 《永遇乐·章史君席上》词:“ 史君 自有, 元龙 豪气,唤客且休辞醉。”参见“ 元龙高卧 ”。
《國語辭典》:元龙高卧(元龍高臥)  拼音:yuán lóng gāo wò
东汉陈登,字元龙,有豪气。许汜见登,登久不相与言,自上大床卧,使汜卧下床。见《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后以元龙高卧比喻怠慢客人。
分類:刘备
《國語辭典》:元龙高卧(元龍高臥)  拼音:yuán lóng gāo wò
东汉陈登,字元龙,有豪气。许汜见登,登久不相与言,自上大床卧,使汜卧下床。见《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后以元龙高卧比喻怠慢客人。
分類:刘备
《國語辭典》:问舍求田(問舍求田)  拼音:wèn shè qiú tián
只知购田置产而没有雄心壮志。《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问舍求田,原无大志。」也作「求田问舍」。
《漢語大詞典》:求田
见“ 求田问舍 ”。
《國語辭典》:求田问舍(求田問舍)  拼音:qiú tián wèn shè
只知道购置田宅家产而没有远大的志向。《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如今这些贪人,拥著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也作「问舍求田」。
《國語辭典》:求田问舍(求田問舍)  拼音:qiú tián wèn shè
只知道购置田宅家产而没有远大的志向。《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如今这些贪人,拥著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也作「问舍求田」。
《漢語大詞典》:湖海士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陈元龙 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后以“湖海士”指具有豪侠气概的人。 清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下:“有客过门湖海士,隔篱呼酒咄嗟间。”
分類:豪侠气概
《國語辭典》:湖海气(湖海氣)  拼音:hú hǎi qì
豪气。金。元好问〈范宽秦川图〉诗:「望之见之不可亲,元龙未除湖海气。」
分類:豪侠
《漢語大詞典》:百尺楼(百尺樓)
(1).泛指高楼。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汜 ( 许汜 )曰:‘昔遭乱过 下邳 ,见 元龙 ( 陈登 )。 元龙 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牀卧,使客卧下牀。’ 备 ( 刘备 )曰:‘……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 元龙 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之四:“恨无 扬子 一区宅,懒卧 元龙 百尺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身凭百尺楼,目断千山秀。” 吕志伊 《镇山楼远眺》诗:“登临行远几悲秋,大好湖山百尺楼。”
(2).词牌名。即《卜算子》。因 秦湛 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故名。参见“ 卜算子 ”。
《漢語大詞典》:卜算子
(1).词牌名。 唐 骆宾王 作诗喜用数字,人称“卜算子”,词家遂取以为名。双调四十四字,仄韵。又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等, 宋 教坊演为《卜算子慢》,双调八十九字,仄韵。参阅词律卷三、《词谱》卷五。
(2).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
《國語辭典》:吕公枕(呂公枕)  拼音:lǚ gōng zhěn
吕洞宾在邯郸道上授给卢生的枕头。见唐。沈既济《枕中记》。后用来比喻人生荣华如梦。元。萨都剌〈鹦鹉曲题杨妃绣枕〉:「繁华一梦人不知,万事邯郸吕公枕。」
《國語辭典》:黄粱梦(黃粱夢)  拼音:huáng liáng mèng
1.卢生在邯郸旅店遇道士吕翁,卢生自叹穷困,吕翁便取出青瓷枕,让卢生枕著睡觉,这时店主人正在蒸黄粱。当卢生从享尽荣华富贵的梦境中醒来,黄粱却尚未蒸熟。见《太平广记。卷八二。吕翁》。比喻富贵荣华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亦比喻欲望落空。《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大唐咸通中应进士举,游长安酒肆,遇正阳子钟离先生,点破了黄粱梦,知宦途不足恋,遂求度世之术。」也作「梦觉黄粱」、「梦熟黄粱」、「黄粱一梦」、「一枕黄粱」。
2.杂剧名。元马致远撰。取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故事敷演而成。演吕洞宾感黄粱梦境,叹人世虚幻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枕中梦(枕中夢)
唐 沈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宿 邯郸 旅舍,遇道人授以枕,入梦,历数十年富贵荣华,子孙满堂。及醒,依旧孑然一身。后因以“枕中梦”比喻富贵荣华皆虚幻之事,转眼成空。 宋 陆游 《阆中作》诗:“俱是 邯郸 枕中梦,坠鞭不用忆京华。”参见“ 黄粱梦 ”。
《國語辭典》:黄粱梦(黃粱夢)  拼音:huáng liáng mèng
1.卢生在邯郸旅店遇道士吕翁,卢生自叹穷困,吕翁便取出青瓷枕,让卢生枕著睡觉,这时店主人正在蒸黄粱。当卢生从享尽荣华富贵的梦境中醒来,黄粱却尚未蒸熟。见《太平广记。卷八二。吕翁》。比喻富贵荣华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亦比喻欲望落空。《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大唐咸通中应进士举,游长安酒肆,遇正阳子钟离先生,点破了黄粱梦,知宦途不足恋,遂求度世之术。」也作「梦觉黄粱」、「梦熟黄粱」、「黄粱一梦」、「一枕黄粱」。
2.杂剧名。元马致远撰。取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故事敷演而成。演吕洞宾感黄粱梦境,叹人世虚幻的故事。
《國語辭典》:邯郸梦(邯鄲夢)  拼音:hán dān mèng
传奇名。明汤显祖依据唐人小说《枕中记》所编写。演唐代卢生在邯郸遇吕洞宾的事。为玉茗堂四梦之一。也称为《邯郸记》。
《漢語大詞典》:邯郸枕(邯鄲枕)
唐 沈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于 邯郸 客店中遇道士 吕翁 ,翁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就枕入梦,历尽人间富贵荣华。梦醒,店主蒸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枕”喻虚幻之事。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一杯归诵此,万事 邯郸 枕。” 金 元好问 《送杜招抚归西山》诗:“ 邯郸 枕上人初觉,《秋水篇》中物已齐。”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入梦》:“愁中欲借 邯郸 枕,悽惻神鷄不可听。”
《漢語大詞典》:邯郸道(邯鄲道)
比喻虚幻之路。 宋 王安石 《渔家傲》词:“贪梦好,茫然忘却 邯郸 道。”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则他那经营处,恨不的佔尽了利名场,全不想到头时,刚落得个 邯郸 道。” 元 张可久 《清江引·丹房早起》曲:“翠蓬一壶天地小,又是 邯郸 道。” 张恭 《狱中口占》:“似闻昨日 邯郸 道,最是 卢生 未得閒。”参见“ 邯郸梦 ”。
分類:虚幻
《國語辭典》:邯郸梦(邯鄲夢)  拼音:hán dān mèng
传奇名。明汤显祖依据唐人小说《枕中记》所编写。演唐代卢生在邯郸遇吕洞宾的事。为玉茗堂四梦之一。也称为《邯郸记》。
《國語辭典》:丙舍  拼音:bǐng shè
1.东汉宫中的第三等舍。《后汉书。卷五五。章帝八王传。清河孝王庆传》:「遂出贵人姊妹置丙舍,使小黄门蔡伦考实之。」
2.存放灵柩的房屋。元。乃贤 秋夜怀侄元童诗:「墓田丙舍知何所?一夜令人白发长。」
《漢語大詞典》:偷金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塞侯 直不疑 者, 南阳 人也。为郎,事 文帝 。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 不疑 , 不疑 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慙,以此称为长者。”后指被诬不辩,久而得白为“偷金”。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仇兆鳌 注:“此言 裴君 以清节受诬。”
分類:后指
《漢語大詞典》:同舍
所弃相同。韩非子·奸劫弑臣:“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谓同舍。”
(1).共居一舍。舍,馆舍或官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客游 梁 。 梁孝王 令与诸生同舍。”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治平 三年夏,得 洪君 於京师,始合同舍之士,听其琴于 相国寺 之 维摩院 。”
(2).住同一馆舍的人。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
(3).指同僚。 唐 杜甫 《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辉光。”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予在馆中时,盛暑中 傅崧卿 给事以冰餽同舍。”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同舍展欢謔,失语輒面斥。”
《國語辭典》:不因人热(不因人熱)  拼音:bù yīn rén rè
本指不愿利用别人的热灶炊饭。语出姚辑《东观汉记。卷一八。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后用以比喻人的性格孤傲、独立,不倚赖他人权势。清。赵翼 戏咏火判官:「平生性不因人热,任尔乘权气郁蒸。」也作「不求因热」。
分類:仰仗
《國語辭典》:扫门(掃門)  拼音:sǎo mén
魏勃为了求见齐相曹参,每天天还没亮就去清扫齐相舍人的门口,最后终于如愿晋见曹参,遂用为舍人。典出《史记。卷五二。齐悼惠王世家》。后用以比喻设法求谒权贵。南朝梁。陶弘景〈答赵英才书〉:「不宜扫门觅仕,复懒弹铗求通。」唐。王维〈重酬苑郎中〉诗:「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
《漢語大詞典》:偷光
(1).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学而无烛,隣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因以“偷光”谓家贫而苦读。 唐 王播 《淮南游故居感旧酬西川李尚书德裕》诗:“壁间潜认偷光处,川上寧忘结网时。”参见“ 凿壁偷光 ”。
(2).犹偷情。 明 冯梦龙 山歌·笼灯:“因为偷光犯子箇事,后来忒底坏奴名。”
分類:偷情家贫
《國語辭典》: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汉代匡衡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凿壁透光」。
《漢語大詞典》:匡壁
谓好学寒士的屋壁。典出 汉 匡衡 凿壁偷光故事。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奉上缄泪之句,断肠之辞,宛转十三行,预仿 苏娘 织锦;附以缠壁之金,搔头之玉,珍珠一百颗,聊为 匡 壁添光。”参见“ 匡衡凿壁 ”。
《漢語大詞典》:匡衡凿壁(匡衡鑿壁)
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学而无烛,隣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清 李渔 《闲情偶记·居室》:“因效 匡衡 凿壁之义,於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漢語大詞典》:凿壁(鑿壁)
见“ 凿壁偷光 ”。
《國語辭典》: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汉代匡衡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凿壁透光」。
《國語辭典》: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汉代匡衡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凿壁透光」。
《漢語大詞典》:凿壁生(鑿壁生)
家贫苦读的书生。 宋 陈师道 《简令由司理》诗:“居连里巷室连甍,多谢能容凿壁生。”参见“ 凿壁偷光 ”。
《國語辭典》: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汉代匡衡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凿壁透光」。
《漢語大詞典》:凿照(鑿照)
谓借光照射。 唐 王泠然 《夜光篇》:“两京贫病若为居,四壁皆成凿照餘。”参见“ 凿壁偷光 ”。
《國語辭典》: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汉代匡衡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凿壁透光」。
《國語辭典》:商歌  拼音:shāng gē
宁越在车下喂牛,望见桓公心生悲伤,因而击牛角,作商歌。桓公听后,于是载越回国,任以官职。见《淮南子。道应》。后比喻自荐谋求官禄。晋。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诗:「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漢語大詞典》:宁戚歌(甯戚歌)
《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洪兴祖 补注谓《三齐记》载其歌曰:“ 南山 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以“宁戚歌”为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典实。 宋 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诗:“每识饭牛下,有作 宁戚 歌。” 唐 许浑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觐兄》:“ 宁 歌还夜苦, 宋 赋更秋悲。”参见“ 宁戚 ”。
分類:宁戚讴歌
《漢語大詞典》:宁戚
春秋 卫 人, 齐 大夫。《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 宁戚 修德不用,退而商贾,宿 齐 东门外。 桓公 夜出, 宁戚 方饭牛,叩角而商歌。 桓公 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客卿,备辅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若积素行乃託政,则 宁戚 不显於 齐 矣。”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此 宁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一本作“ 寗 ”。
分類:宁戚大夫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漢語大詞典》:扣角歌
见“ 扣角 ”。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漢語大詞典》:击角歌(擊角歌)
扣角歌。 唐 鲍溶 《秋思》诗:“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参见“ 扣角 ”。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漢語大詞典》:牛下歌
见“ 牛角之歌 ”。
《國語辭典》:牛角之歌  拼音:niú jiǎo zhī gē
春秋时卫人宁戚欲求见齐桓公,因贫穷无资,遂替商旅驾车,终于到达齐国。夜晚露宿于城郭门外,值桓公往郊外迎客,夜开城门。宁戚正在车下喂牛,见状,便扣击牛角高歌。桓公听见以为不凡,便载他回去,后来果受重用。典出《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
《漢語大詞典》:白石烂(白石爛)
古诗《饭牛歌》之一歌辞中语。谓山石洁白耀眼。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宁戚 饭牛车下,而 桓公 任之以国” 裴駰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 齐桓公 夜出迎客,而 宁戚 疾击其牛角而 商 歌曰:‘……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公召与语,説之,以为大夫。”后亦用以代称《饭牛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七:“醉上 山公 马,寒歌 宁戚 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唐 李白 《南奔书怀》诗:“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 宁戚 未匡 齐 , 陈平 终佐 汉 。”
《漢語大詞典》:饭牛(飯牛)
(1).喂牛,饲养牛。庄子·让王:“ 鲁 君闻 颜闔 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颜闔 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饭牛。”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卫庆:“自是家产日滋,饭牛四百蹄,垦田二千亩。” 清 钱澄之 《田园杂诗》之四:“呼儿且饭牛,吾去烧东菑。”
(2).寓不慕爵禄,过劳动自适的生活之意。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序:“短衣饭牛而至旦,业已归耕;搢笏笼鸽以放生,末由旅贺。”虞初新志卷四引 清 林璐 《丁药员外传》:“卜筑东冈,躬自饭牛。”
(3).比喻贤才屈身于卑贱之事。语本管子·小问:“ 百里徯 , 秦国 之饭牛者也, 穆公 举而相之,遂霸诸侯。”又吕氏春秋·举难:“ 宁戚 欲干 齐桓公 ,穷困无以自进,於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 齐 ,暮宿於郭门之外。 桓公 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 宁戚 饭牛居车下,望 桓公 而悲,击牛角疾歌。 桓公 闻之,抚其僕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 卜式 拔於芻牧, 弘羊 擢於贾竖, 卫青 奋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与夫起版筑饭牛者异矣。” 清 方文 《除夕咏怀》之四:“挽鹿实无偕隐妇,饭牛空有辟兵符。”
《漢語大詞典》:饭牛歌(飯牛歌)
又名《扣角歌》《牛角歌》《商歌》。古歌名。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喂牛于 齐国 东门外,待 桓公 出,扣牛角而唱此歌。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引《三齐记》所载歌辞:“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用作寒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宋 陆游 《羸卧》诗:“马上元无听鸡句,原头那有饭牛歌。” 沈砺 《送友北上》诗:“市上已无屠狗辈,车前试唱饭牛歌。”
分類:宁戚
《漢語大詞典》:齐歌(齊歌)
(1).指 齐 宁戚 饭牛作歌,为 齐桓公 相。 唐 李峤 《咏牛诗》:“ 齐 歌初入相, 燕 阵早横功。”
(2).齐声歌唱。汉书·高帝纪上“皆歌謳思东归” 唐 颜师古 注:“謳,齐歌也,谓齐声而歌。或曰 齐 地之歌。”
《漢語大詞典》:两龚(兩龔)
(1). 汉 龚胜 和 龚舍 的合称。汉书·两龚传:“两 龚 皆 楚 人也, 胜 字 君宾 , 舍 字 君倩 。二人相友,并著名节,故世谓之 楚 两 龚 。”三国志·魏志·袁涣张范传论:“ 袁涣 、 邴原 、 张范 躬履清蹈,进退以道,盖是 贡禹 、两 龚 之匹。” 宋 辛弃疾 《念奴娇·赋傅岩叟香月堂两梅》词:“看取 香月堂 前,岁寒相对, 楚 两 龚 之洁。” 清 顾炎武 《寄问傅处士土堂山中》诗:“ 太行 之西一遗老, 楚国 两 龚 秦 四皓 。”
(2). 宋 龚夬 及其弟 龚大壮 的合称。宋史·龚夬传:“弟 大壮 ,少有重名,清介自立,从兄官 河阳 , 曾布 欲见之,不可得,乃往謁 夬 ,邀之出,从容竟日,题诗壁间,有‘得见两 龚 ’之语。”
分類:龚胜
《國語辭典》:蜗庐(蝸廬)  拼音:guā lú
1.像蜗壳形状的圆形庐舍。
2.谦称自己的屋舍窄小。唐。骆宾王〈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诗:「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宋。陆游 恋绣衿。不惜貂裘换钓篷词:「幽栖莫笑蜗庐小,有云山、烟水万重。」也作「蜗居」、「蜗舍」。
《漢語大詞典》:蜗牛庐(蝸牛廬)
形圆似蜗牛的简易庐舍。亦泛指简陋的房屋。常用以谦称自己的居处。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先 等作圜舍,形如蜗牛蔽,故谓之蜗牛庐。”北齐书·蔡儁传:“ 高祖 客其舍,初居处於蜗牛庐中, 苍鹰 母数见庐上赤气属天。”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初开蜗牛庐,中置师子牀。” 鲁迅 《〈二心集〉序言》:“不久,可以出现的,恐怕至多只有几个‘蜗牛庐’。”亦省作“ 蜗庐 ”。 唐 钱起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野老採薇暇,蜗庐招客幽。” 宋 陆游 《数日不出门偶赋》之三:“湖上蜗庐仅自容,寸怀无奈百忧攻。” 清 黄景仁 《客斋偶成》诗:“到处蜗庐感滞淹,晓凉差喜失朱炎。”
《漢語大詞典》:蜗牛庐(蝸牛廬)
形圆似蜗牛的简易庐舍。亦泛指简陋的房屋。常用以谦称自己的居处。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先 等作圜舍,形如蜗牛蔽,故谓之蜗牛庐。”北齐书·蔡儁传:“ 高祖 客其舍,初居处於蜗牛庐中, 苍鹰 母数见庐上赤气属天。”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初开蜗牛庐,中置师子牀。” 鲁迅 《〈二心集〉序言》:“不久,可以出现的,恐怕至多只有几个‘蜗牛庐’。”亦省作“ 蜗庐 ”。 唐 钱起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野老採薇暇,蜗庐招客幽。” 宋 陆游 《数日不出门偶赋》之三:“湖上蜗庐仅自容,寸怀无奈百忧攻。” 清 黄景仁 《客斋偶成》诗:“到处蜗庐感滞淹,晓凉差喜失朱炎。”
《漢語大詞典》:蜗牛舍(蝸牛舍)
比喻简陋狭小的房舍。多用以谦称自己的住所。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蜗牛……壳如小螺,热则自悬於叶下。野人结圆舍,如蜗牛之壳,故曰蜗舍。” 唐 李商隐 《自喜》诗:“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亦省作“ 蜗舍 ”。 南朝 梁 何逊 《仰赠从兄兴宁寘南》:“栖息同蜗舍,出入共荆扉。”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邓元佐:“既至,见一蜗舍,惟一女子,可年二十许。” 清 吴嘉纪 《顾友惺画萱花见赠》诗:“有客来蜗舍,题名是 虎头 。”
《國語辭典》:蜗舍(蝸舍)  拼音:guā shè
谦称自己的房舍窄小。南朝梁。何逊〈仰赠从兄兴宁寘南〉诗:「栖息同蜗舍,出入共荆扉。」也作「蜗庐」、「蜗居」。
《漢語大詞典》:蜗牛舍(蝸牛舍)
比喻简陋狭小的房舍。多用以谦称自己的住所。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蜗牛……壳如小螺,热则自悬於叶下。野人结圆舍,如蜗牛之壳,故曰蜗舍。” 唐 李商隐 《自喜》诗:“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亦省作“ 蜗舍 ”。 南朝 梁 何逊 《仰赠从兄兴宁寘南》:“栖息同蜗舍,出入共荆扉。”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邓元佐:“既至,见一蜗舍,惟一女子,可年二十许。” 清 吴嘉纪 《顾友惺画萱花见赠》诗:“有客来蜗舍,题名是 虎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