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399~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國語辭典》:狼藉  拼音:láng jí
1.传说狼群常在草地上卧息,离去时常将草地弄得一片凌乱以灭迹。后用此语形容凌乱不堪。《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也作「狼籍」。
2.比喻行为放纵,不守法纪。如:「声名狼藉」。《后汉书。卷四五。张酺传》:「郑据小人,为所侵冤。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也作「狼籍」。
《國語辭典》:慰藉  拼音:wèi jiè
安抚。《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光武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言称字,用敌国之仪,所以慰藉之良厚。」也作「尉藉」。
《分类字锦》:藉草
谢惠连 上巳诗 藉草绕回壑。
天宝遗事长安士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
分类:上巳
《漢語大詞典》:不藉
(1).不凭借;不依靠。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三怪》:“ 济南 李大 ,业负贩。捷足善走,自南诣北,往往不藉舟车。”
(2).不顾惜。 唐 布燮 《听妓洞云歌》:“ 嵇叔夜 鼓琴饮酒无閒暇;若使当时闻此歌,抛掷《广陵》都不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你是为人须为彻,将衣袂不藉。”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寸心酸,五情裂,咱功名已不藉。”
《國語辭典》:藉甚  拼音:jiè shèn
极盛。《史记。卷九七。陆贾传》:「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閒,名声藉甚。」
分類:盛大卓著
《國語辭典》:蕴藉(蘊藉)  拼音:yùn jiè
含蓄不外露。南朝梁。沈约 伤庾杲之诗:「蕴藉含文雅,散朗溢风飙。」唐。薛用弱〈王维〉:「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也作「酝藉」、「韫藉」。
《漢語大詞典》:蕴藉
含蓄。 章炳麟 《驳神我宪政说》:“ 马氏 固 罗马 教僧,其言不得不稍蕰藉,充其意趣,去金铁主义不远矣。”
分類:含蓄
《漢語大詞典》:藉以
谓凭借某种事物或手段以达到某一目的。 明 李贽 《复士龙悲二母吟》:“而婿与女又皆不幸早世,故两节妇咸以此孙朝夕奉养为安,而此孙亦藉以成立。”
《國語辭典》:凭藉(憑藉)  拼音:píng jiè
利用、依赖。《晋书。卷七三。庾亮传。史臣曰》:「外戚之家,连辉椒掖,舅氏之族,同气兰闺,靡不凭藉宠私,阶缘险谒。」也作「凭借」。
《國語辭典》:藉藉  拼音:jí jí
众多杂乱的样子。《南齐书。卷五五。孝义传。乐颐传》:「外传藉藉,似有伊周之事,君蒙武帝殊常之恩,荷托付之重,恐不得同人此举。」
《國語辭典》:藉口  拼音:jiè kǒu
1.借用别人的话,作为自己论说的依据。《左传。成公二年》:「群臣帅赋舆以为鲁卫请,若苟有以藉口复于寡君,君之惠也,敢不唯命是听?」
2.以某事为理由。《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职得了这个风声,晓得自己弹压不来,只得拜求他们地方上绅士,务必设法解散,千万不可滋事,反叫他们有所藉口。」也作「借口」。
3.假托的理由。如:「他以头痛为藉口,提早退席。」也作「借口」。
《漢語大詞典》:酝藉(醖藉)
亦作“酝籍”。 蕴藉,宽和有涵容。汉书·薛广德传:“ 广德 为人温雅有醖藉。”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宽博有餘也。”陈书·谢哲传:“ 哲 美风仪,举止醖藉,而襟怀豁然。”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六:“二诗意虽同,然论其醖籍,则 黄 ( 黄伯厚 )句为胜。” 明 冯时化 《酒史·酒献》:“﹝ 李白 ﹞风流醖籍,为世所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春思》之‘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幃’,皆醖藉吞吐,言短意长。”
《國語辭典》:枕藉  拼音:zhèn jiè
纵横相枕而躺。《文选。班固。西都赋》:「禽相镇压,兽相枕藉。」宋。苏轼〈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漢語大詞典》:无藉(無藉)
不用衬垫。礼记·曲礼下:“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郑玄 注:“藉,藻也……无藻为质。” 陈澔 集说:“所谓无藉,谓圭璋特达,不加束帛。”
(1).见“ 无籍 ”。
(2).无所顾忌,无赖。《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那先生﹞只当不知,不去拘管他,所以 过迁 得人(任)意无藉,家中毫不知觉。”
(3).指无赖汉。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飞虎授首》:“慕少艾而猖狂,逼人闺閫;合无藉以扰攘,乱我王师。”《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相交了这般无藉,肯容你在家受用不成?”
《國語辭典》:无籍(無籍)  拼音:wú jí
1.没有户籍,没有固定的住所和职业。《聊斋志异。卷一○。胭脂》:「先是,巷中有毛大者,游手无籍。」
2.无赖、流氓。明。邵璨《香囊记》第三六出:「孺人,这般无籍,如何对付他。」《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我的女儿从小娇养起来,若嫁你恁样无籍,有甚出头日子!」也作「无藉」。
《國語辭典》:杯盘狼藉(杯盤狼藉)  拼音:bēi pán láng jí
狼藉,散乱的样子。杯盘狼藉形容酒席完毕,杯盘散乱的情形。《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宋。苏轼〈赤壁赋〉:「肴核已尽,杯盘狼藉。」也作「杯盘狼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