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白鱼跃舟

相关人物
周武王


《史记》卷四《周本纪》
「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马融曰:『鱼者,介鳞之物,兵象也。白者,殷家之正色,言殷之兵众与周之象也。』」

例句

瑞凤飞来随帝辇,祥鱼出戏跃王舟。 苏瑰 兴庆池侍宴应制

典故
一旦为龙
 
两剑
 
两龙剑
   
剑合延津
 
剑合双龙
 
剑埋狱底
 
剑埋丰城
 
剑埋龙壤
  
剑气射天
 
剑水二龙
 
剑津宝气
 
剑虹浮
 
剑跃双龙
 
剑闲夜冲星
 
剑龙辞延津
 
化龙
 
匣中孤剑
 
匣剑同处
 
匣龙双起
 
南斗龙光
 
合剑龙津
  
报张华
 
宝剑出
 
宝剑沉埋
 
宝剑冲牛斗
 
宝剑丰城寒
 
射斗光芒
 
射斗牛
 
射牛斗
 
干将冲牛射斗
 
干牛斗
 
延平
 
延平剑
 
延平双剑
  
延津龙去
 
张公龙剑
  
张雷识剑
 
张雷辨气
 
掘狱张雷
 
掘预藏剑
 
斗气埋长剑
 
斗牛光
 
斗牛光焰
 
斗冲剑气
 
斗间紫气
  
星斗见光气
  
星辰占宝剑
 
望牛斗
 
冲天剑
  
冲斗剑
 
冲星剑
 
为龙信息
 
牛斗气
 
牛斗空
 
牛斗紫气
 
牛斗变化
 
牛斗龙泉气
 
碧潭双剑
 
神光上斗牛
 
神光埋泉壤
 
神剑跃平津
 
神物化延平
 
神龙双剑
 
紫气剑一双
 
紫气干星
 
紫气辨斗牛
 
紫气飞空
 
腰间剑去
 
蛟龙子
 
冲斗剑
   
丰城埋没
 
丰城气
 
丰城双剑
 
丰城龙剑
 
丰狱剑
 
丰狱埋剑
 
酆狱气
 
金剑沉埋
 
双剑
 
双剑埋狱
 
双飞归延津
  
双龙剑
 
双龙斗牛气
 
雷令剑龙
 
雷剑
  
雷焕张华
 
雷焕掘剑
  
龙剑合延津
 
龙归剑杳
 
龙泉动牛斗
 
龙渊触牛斗

相关人物
干将
 
张华
 
莫邪
 
雷焕

参考典故
干将


《晋书》卷三十六〈张华列传〉~075~
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以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屏人曰:「可共寻天文,知将来吉凶。」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华曰:「君言得之。吾少时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当得宝剑佩之。斯言岂效与!」因问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曰:「欲屈君为宰,密共寻之,可乎?」焕许之。华大喜,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焕以南昌西山北岩下土以拭剑,光芒艳发。大盆盛水,置剑其上,视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剑并土与华,留一自佩。或谓焕曰:「得两送一,张公岂可欺乎?」焕曰:「本朝将乱,张公当受其祸。此剑当系徐君墓树耳。灵异之物,终当化去,不永为人服也。」华得剑,宝爱之,常置坐侧。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赤土,报焕书曰:「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因以华阴土一斤致焕。焕更以拭剑,倍益精明。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华叹曰:「先君化去之言,张公终合之论,此其验乎!」华之博物多此类,不可详载焉。
《艺文类聚》卷六十〈军器部·剑〉~08~
《豫章记》曰:吴未亡。恒有紫气见牛斗之间。张华闻雷孔章妙达纬象。乃要宿。问天文。孔章曰。惟牛斗之间有异气。是宝物也。精在豫章丰城。张华遂以孔章为丰城令。至县。掘深二丈。得玉匣。长八尺。开之。得二剑。其夕斗牛气不复见。孔章乃留其一匣。而进之。剑至。光曜炜晔。焕若电发。后张华遇害。此剑飞入襄城水中。孔章临亡。戒其子。恒以剑自随。后其子为建安从事。经浅濑。剑忽于腰閒跃出。遂视。见二龙相随焉。

简释

丰城气:喻有声誉。才华。唐杨炯《和刘长庄答十九兄》:“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丰城龙剑:指宝剑,或喻出类拔革之人及华美宝贵之物。金元好问《赠答平阳仇舜臣》:“沧海骊珠能几见,丰城龙剑不终藏。”

剑化:喻人去世。唐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二:“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例句

负户愁读书,剑光忿冲斗。 储光羲 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

牛斗之气,蓄于昆溪。 元希声 赠皇甫侍御赴都八首

幽匣狱底埋,神人水心守。本是稽泥淬,果非雷焕有。 元稹 说剑

剑气射云天,鼓声振原隰。 刘希夷 将军行

怪君近日文锋利,新向延平看剑来。 刘禹锡 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

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刘长卿 哭张员外继

竹在晓烟孤凤去,剑荒秋水一龙沉。 周朴 哭李端

双魂终会合,两剑遂蜿蜒。 孟简 咏欧阳行周事

泉下双龙无再期,金蚕玉燕空销化。 孟郊 悼亡

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 孟郊 赠李观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宋之问 送杜审言

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 宋之问 鲁忠王挽词三首

蒿里埋双剑,松门闭万春。 岑参 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遽闻伤别剑,忽复叹藏舟。 岑参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之二

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 崔融 咏宝剑

尚如匣中剑,分形会同处。 张潮 襄阳行

自于南国同埋剑,谁向东门便挂冠。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 李峤

蜀郡灵槎转,丰城宝剑新。 李峤

雷焕张华久已无,沉冤知向何人说。 李涉 与弟渤新罗剑歌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李白 古风之十六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李白 梁甫吟

自从星坼中台后,化作双龙去不归。 李群玉 宝剑

雷焕丰城掘剑池,年深事远迹依稀。 李群玉 宝剑

薛公龙泉姿,其气在斗牛。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

半夜剑吹牛斗动,二年门掩雀罗愁。 李群玉 献王中丞(时有除拜)

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杜牧 怀钟陵旧游四首

斗间紫气龙埋狱,天上洪炉帝铸颜。 杜牧 道一大尹存之庭美二学士简于圣明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还往牧支离穷悴窃于一麾书美歌诗兼自言志因成长句四韵呈上三君子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杜甫 可叹

蛟龙缠倚剑,鸾凤夹吹箫。 杜甫 哭王彭州抡

把臂开尊饮我酒,酒酣击剑蛟龙吼。 杜甫 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掘剑知埋狱,提刀见发硎。 杜甫 秦川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夜看丰城气,回首蛟龙池。 杜甫 咏怀二首

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

斗间收紫气,台上挂清光。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翠帷双卷出倾城,龙剑破匣霜月明。 柳宗元 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 杨炯 送丰城王少府

分鸾岂遐阻,别剑念相寻。 杨衡 夷陵郡内叙别

向非张茂先,孰辨斗牛光。 权德舆 丰城剑池驿感题

延平一旦为龙处,看取风云布九州。 汪遵 延平津

孤负平生剑,空怜射斗光。 沈亚之 答殷尧藩赠罢泾源记室

剑埋狱底谁深掘,松偃霜中尽冷看。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杜陵书积蠹,丰狱剑生苔。 白居易 酬卢秘书二十韵

萧散弓惊雁,分飞剑化龙。 白居易 重寄

淬之几堕前池水,焉知不是蛟龙子。 卢纶 难绾刀子歌

不知雷氏剑,何处更冲天。 卢骈 题青龙精舍

双剑曾埋狱,司空问斗牛。 窦常 求自试

埋没剑中生紫气,尘埃瑟上动清商。 窦庠 酬谢幸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

双剑变成龙化去,两溪相并水归南。 窦巩 题剑津

恩重匣中孤剑在,梦余江畔数峰青。 罗隐 春日忆湖南旧游寄卢校书

延平有风雨,从此是腾骧。 罗隐 送沈光侍御赴职闽中

发硎思剸玉,投水化为龙。 裴夷直 观淬龙泉剑

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 贾岛 代边将

良乐知骐骥,张雷验镆铘。 贾岛 寄令狐绹相公

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

剑埋龙守壤,石卧虎司碑。 陈元光 太母魏氏半径题石

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但埋酆狱气,未发爨桐音。 韦庄 同旧韵

不应双剑气,长在斗牛傍。 韦庄 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

成丹始见金无滓,冲斗方知剑有神。 韦庄 题安定张使君

直应宣室还三接,未必丰城便陆沉。 韩偓 奉和峡州孙舍人肇荆南重围中寄诸朝士二篇时李常侍洵严谏议龟李起居殷衡李郎中冉皆有继和馀久有是债今至湖南方暇牵课

斗间紫气分明后,擘地成川看化龙。 韩偓 宝剑

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雷焕掘宝剑,冤氛消斗牛。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

双剑来时合,孤桐去日凋。 顾况 晋公魏国夫人柳氏挽歌

讵怜冲斗气,犹向匣中鸣。 骆宾王 和李明府

有气还冲斗,无时会凿坏。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

雷令剑龙知去未,虎夷云鹤亦来无。 鲍溶 寄福州从事殷尧藩

典故
尘埃满甑
  
尘生甑
 
尘鱼甑釜
  
甑尘斧鱼
 
甑有尘
 
甑生埃
  
生尘甑
 
破釜跃江鱼
 
范丹贫
  
范甑尘
   
釜甑生尘
 
釜生鱼
   
相关人物
范冉


《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范冉〉~2688~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到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慕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閒,徒行敝服,卖卜于韨。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馀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简释

甑生尘:咏生活清贫。唐权德舆《寓兴》:“敢求庖有鱼,但虑甑生尘。”


例句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刘禹锡 学阮公体三首之三

独怜范甑下,思绕画梁飞。 张说 咏尘

声声犹得到君耳,不见千秋一甑尘。 李洞 闻杜鹃

尘生脱粟甑,万里违高堂。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 杜甫 赠裴南部

敢求庖有鱼,但虑甑生尘。 权德舆 寓兴

墨翟突不黔,范丹甑生尘。 权德舆 戏和三韵

尘埃常满甑,钱帛少盈囊。 白居易 谓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天寒身上犹衣葛,日高甑中未拂尘。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谁当便静者,莫使甑生尘。 皇甫冉 寄郑二侍御归新郑无碍寺所居

甑尘方欲合,笼翮或将舒。 卢纶 送浑鍊归觐却赴阙庭

官序诜枝老,幽尘范甑空。 罗隐 寄大理徐郎中

机尽独亲沙上鸟,家贫唯向釜中鱼。 韩翃 寄雍丘窦明府

藻掞潘江澈,尘虚范甑清。 骆宾王 和李明府

雅琴驯鲁雉,清歌落范尘。 骆宾王 春夜韦明府宅宴得春字

典故
化龙
 
为龙
   
鱼变
  
参考典故
登龙(一)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水族三·龙门〉~3839~
辛氏《三秦记》:「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渚川争来赴之。 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新校本陈书》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八文学蔡凝
凝年位未高,而才地为时所重,常端坐西斋,自非素贵名流,罕所交接,趣时者多讥焉。高宗常谓凝曰:「我欲用义兴主钱肃为黄门郎,卿意何如?」凝正色对曰:「帝乡旧戚,恩由圣旨,则无所复问。若格以佥议,黄散之职,故须人门兼美,惟陛下裁之。」高宗默然而止。肃闻而有憾,令义兴主日谮之于高宗,寻免官,迁交阯。顷之,追还。
《新校本南史》卷二十九列传第十九蔡廓玄孙凝
寻授吏部侍郎。凝年位未高,而才地为时所重,常端坐西斋,自非素贵名流,罕所交接,趣时者多讥焉。宣帝尝谓凝曰:「我欲用义兴主钱肃为黄门侍郎,卿意如何?」凝正色曰:「帝乡旧戚,恩由圣旨,则无所复问。若格以佥议,黄散之职,故须人门兼美。」帝默然而止。肃闻而不平,义兴公主日谮之,寻免官,迁交趾。顷之追还。

例句

拟占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 刘复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一作刘三复诗)

马鬣今无所,龙门昔共登。 刘禹锡 伤丘中丞并引

登龙旧美无邪径,折桂新荣尽直枝。 姚鹄 及第后上主司王起

当年门下化龙成,今日馀波进后生。 孟球 和主司王起

撰碑纵托登龙伴,营奠应支卖鹤钱。 方干 哭喻凫先辈

退飞莺谷春零落,倒卓龙门路渺茫。 李山甫 下第献所知三首之三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李群玉 放鱼

登龙屈指内,飞誉甚籍籍。 李群玉 送魏圭觐省

龙门君夭矫,莺谷我绵蛮。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

倚风遗鹢路,随水到龙门。 杜甫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龙门八上不知津,唯有君心困益亲。 杨发 东斋夜宴酬绍之起居见赠

未知鱼跃地,空愧鹿鸣篇。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为龙将可望,今日愧才虚。 王季则 鱼上冰

龙门变化人皆望,莺谷飞鸣自有时。 王涯 广宣上人以诗贺放榜和谢

画虎已成翻类狗,登龙才变即为鱼。 皮日休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上得龙门还失浪,九江何处是归期。 卢纶 小鱼咏寄泾州杨侍郎

柳垂平泽雨,鱼跃大河风。 卢纶 送元赞府重任龙门县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窦巩 放鱼

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 章孝标 鲤鱼

龙门盛事无因见,费尽黄金老隗台。 罗隐 送章碣赴举

退鹢已经三十载,登龙曾见一千人。 许棠 献独孤尚书

结绶位卑甘晚达,登龙心在且高吟。 郑谷 作尉鄠郊送进士潘为下第南归

兄弟相欢初让果,乡人争贺旧登龙。 钱起 送冷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

刷羽思乔木,登龙恨失波。 钱起 长安落第作

眼看鱼变辞凡水,心逐鹦飞出瑞风。 陈标 赠元和十三年登第进士

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 韦庄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濡沫情虽密,登门事已辽。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

明年自此登龙后,回首荆门一路尘。 齐己 送相里秀才赴举

典故
富贵应自有
 
跃马岁年


《全唐诗》卷八十四〈赠严仓曹乞推命录〉
少学纵横术,游楚复游燕。栖遑长委命,富贵未知天。闻道沈冥客,青囊有秘篇【青囊有秘编】。九宫探万象,三算极重玄。愿奉唐生诀,将知跃马年。非同墨翟问【非因墨翟问】,空滞杀龙川【空滞至龙川】。
典故
高跃龙津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水族三·龙门〉~3839~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阔」字据明抄本补。)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又林登云,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其龙门水浚箭涌,下流七里,深三里。
《唐语林》卷八〈补遗〉~73~
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解褐多拜清紧,十数年间拟迹庙堂。
典故
公孙跃马

参考典故
公孙恃险


《昭明文选》卷四〈赋乙·京都中·蜀都赋〉~90~
「公孙跃马而称帝,刘宗下辇而自王。」唐·李善注:「《后汉书》曰: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也。王莽时为导江卒正,更始立,述持其地险众附,遂自立为天子。」

例句

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 杜甫 上白帝城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杜甫 阁夜

卧龙同骇浪,跃马比浮埃。 雍陶 蜀中战后感事

诸葛才雄已号龙,公孙跃马轻称帝。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古鼎跃水

相关人物
秦始皇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
周太史儋见秦献公……其后百二十岁而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五《泗水》
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之,不得,所谓鼎伏也。
《楼炭经》
地深二十亿万里,下有金粟、金刚,亦各二十亿万里。下有水际,八十亿万里。此虽六重,前四是地轮,第五水轮,第六风轮。

例句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韩愈 石鼓歌

典故 
相关人物
何进
 
毛遂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600~
琳前为何进主簿。进欲诛诸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四方猛将,并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琳谏进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而反释其利器,更徵于他。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祇为乱阶。」进不纳其言,竟以取祸。琳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文》卷四十七〈魏·嵇康〉~32~
有弘达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方而不制。廉而不割。超世独步。怀玉被褐。交不苟合。仕不期达。常以为忠信笃敬。直道而行之。可以居九夷。游八蛮。浮沧海。践河源。甲兵不足忌。猛兽不为患。是以机心不存。泊然纯素。从容纵肆。遗忘好恶。以天道为一指。不识品物之细故也。然而大道既隐。智巧滋繁。世俗胶加。人情万端。利之所在。若鸟之追鸾。富为积蠹。贵为聚怨。动者多累。静者鲜患。尔乃思中之隐士。乐川上之执竿也。于是远念长想。超然自失。郢人既没。谁为吾质。圣人吾不得见。冀闻之于数术。乃适太史贞父之庐而访之曰。吾有所疑。愿子卜之。贞父乃危坐操蓍。拂几陈。曰。君何以命之。先生曰。吾宁发愤陈诚。谠言帝庭。不屈王公乎。将卑懦委随。承旨倚靡。为面从乎。宁恺悌弘覆。施而不德乎。将进趣世利。苟容偷合乎。宁隐居行义。推至诚乎。将崇饰矫诬。养虚名乎。宁斥逐凶佞。守正不倾。明否臧乎。将傲倪滑稽。挟智任术。为智囊乎。宁与王乔赤松为侣乎。将进伊挚而友尚父乎。宁隐鳞藏彩。若渊中之龙乎。宁舒翼扬声。若云閒之鸿乎。宁外化其形。内隐其情。屈身随时。陆沈无名。虽在人閒。实处冥冥乎。将激昂为清。锐思为精。行与世异。心与俗并。所在必闻。恒营营乎。宁寥落閒放。无所矜尚。彼我为一。不争不让。游心皓素。忽然坐忘。追羲农而不及。行中路而惆怅乎。将慷慨以为壮。感慨以为亮。上干万乘。下淩将相。尊严其容。高自矫抗。常如失职。怀恨怏怏乎。宁聚货千亿。击钟鼎食。枕藉芬芳。婉娈美色乎。将苦身竭力。剪除荆棘。山居谷饮。倚岩而息乎。宁如伯奋仲堪。二八为偶。排摈共鲧。令失所乎。将如箕山之夫。颍水之父。轻贱唐虞而笑大禹乎。宁如泰伯之隐德让而不扬乎。将如季札之显节义。慕为子臧乎。宁如老聃之清净微妙。守抱一乎。将如庄周之齐物变化。洞达而放逸乎。宁如夷吾之不束缚。而终在霸功乎。将如鲁连之轻世肆志。高谈从容乎。宁如市南子之神勇内固。山渊其志乎。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此谁得谁失。何凶何吉。时移俗易。好贵慕名。臧文不让位于柳季。公孙不归美于董生。贾谊一当于明主。绛灌作色而扬声。况今千龙驰。万骥徂征。纷纭交竞。逝若流星。敢不惟思谋于老成哉。太史贞父曰。吾闻至人不相。达人不卜。若先生者。文明在中。见素表璞。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鉴乎古今。涤情荡欲。夫如是。吕梁可以游。汤谷可以浴。方将观大鹏于南溟。
典故
姜诗跃鲤
 
江鱼入馔
 
鱼感姜出

相关人物
姜诗


《东观汉记》卷十〈姜诗传〉
姜诗,字士游。广东洛人也。适值年荒,与妇佣作养母。贼经其里,束兵安步,云「不可惊孝子」。母好饮江水,儿常取水,溺死。夫妇痛,恐母知,诈曰行学。岁岁作衣,投于江中。俄而涌泉出舍侧,味如江水,日生鲤一双。

例句

鱼因感姜出,鹤为吊陶来。 李商隐 过姚孝子庐偶书

盛彦感螬,姜诗跃鲤。 李瀚 蒙求

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 杜甫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

典故

《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26~
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来曰:「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三)然寐,蘧然觉。

例句

珠沈犹是宝,金跃未为祥。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良金炉自跃,美玉椟难藏。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典故
弦奏跃鱼
  
鱼出听曲
 
鱼吹燕蹴
 
鱼跃闻曲


《淮南子》卷十六〈说山训〉~52~
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介子歌龙蛇,而文君垂泣。故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螾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上食晞堁,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清之为明,杯水见眸子;浊之为闇,河水不见太山。视日者眩,听雷者聋,人无为则治,有为则伤。东汉·高诱注:「瓠巴,楚人也,善鼓瑟,淫鱼喜音,出头于水而听之。」
《荀子·劝学篇》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例句

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李贺 李凭箜篌引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杜甫 城西陂泛舟

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 杜甫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窃效泉鱼跃,因闻郢曲妍。 独孤及 和张大夫秋日有怀呈院中诸公

舞盘回雪动,弦奏跃鱼随。 独孤及 李卿东池夜宴得池字

典故
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毛诗正义》卷十六之三〈大雅·文王之什·旱麓〉~558~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毛诗正义》卷十六之三〈大雅·文王之什·旱麓〉~560~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汉·毛亨传:「言上下察也。唐·孔颖达疏:「毛以为大王,王季德教明察,著于上下。其上则鸢鸟得飞至于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跃于渊中而喜乐。是道被飞潜,万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
典故 
跃马年
 
跃骢

相关人物
唐举
 
蔡泽

参考典故
唐举


《史记》卷七十九《蔡泽列传》
唐举曰:「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蔡泽笑谢而去,谓其御者曰:「吾持粱齧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简释

跃马年:指做官。唐王维《赠从弟司库员外球》:“徒闻跃马年,苦无出人智。”


例句

少年跃马同心使,免得诗中道跨驴。 贾岛 送友人之南陵

愿奉唐生诀,将知跃马年。 陈子昂 赠严仓曹乞推命录

远忆故人沧海别,当年好跃五花骢。 韩翃 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郎

跃马非壮岁,报恩无高功。 鲍溶 途中旅思二首之二

《漢語大詞典》:别剑(别劍)
喻夫妻生离死别。语本 南朝 宋 鲍照 《赠故人马子乔》之六:“双剑将别离,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遂分形。雌沉 吴 江里,雄飞入 楚 城。 吴 江深无底, 楚 闕有崇扃。一为天地别,岂直限幽明?”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谓, 楚 人 干将 、 莫邪 曾造雌雄之剑。 唐 岑参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之二:“遽闻伤别剑,忽復嘆藏舟。” 唐 杨衡 《夷陵郡内叙别》诗:“分鸞岂遐阻,别剑念相寻。”
分類:夫妇
《國語辭典》:剑化(劍化)  拼音:jiàn huà
晋时张华命雷焕于丰城掘得龙泉、太阿双剑,华与焕各佩一把,二人死后,剑堕入水中,化为二龙的故事。见《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后比喻各从其类。唐。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二:「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國語辭典》:剑气(劍氣)  拼音:jiàn qì
1.宝剑的精光。如:「剑气冲霄」。《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女曰:『室有剑气畏人。向道途之不奉见者,良以此故。』」
2.比喻人的才华和才气。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剑气凌云,而屈迹万夫之下。」唐。钱起 江行无题诗一○○首之八三:「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漢語大詞典》:埋剑(埋劍)
晋书·张华传载, 张华 时见有紫气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间,邀 雷焕 共议,以为系宝剑之光上冲所致,当在 豫章 丰城 ,因命 雷 为 丰城 令访察其物。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龙泉、太阿二宝剑。后以“埋剑”喻被埋没或不得彰显。 唐 沈佺期 《移禁司刑》诗:“埋剑谁当辨,偷金以自诬。”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除薛三璩毕四曜兼述索居》诗:“掘狱知埋剑,提刀见发硎。”分门集注引 梅尧臣 注:“喻 薛 毕 二子几年埋没,今始奋发。”
《漢語大詞典》:延津剑(延津劍)
亦称“ 延津宝剑 ”。 指 龙泉 、 太阿 两剑。 明 陈所闻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遭逢不让 延津 剑,弃掷休如緑綺絃。”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 延津 宝剑看重会, 合浦 明珠喜再逢。”参见“ 延平津 ”。
分類:龙泉太阿
《漢語大詞典》: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晋 时属 延平县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 丰城 令 雷焕 得 龙泉 、 太阿 两剑,以其一与 张华 。后 华 被诛,剑即失其所在。 雷焕 死,其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 唐 黄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诗:“更爱 延平津 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金 元好问 《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世间曾有 华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参见“ 延津 ”。
《漢語大詞典》:张雷(張雷)
晋 张华 、 雷焕 的并称。传说二人据天象在 丰城 掘得宝剑龙泉、太阿。 唐 白居易 《闻李尚书拜相寄贺微之》诗:“ 夔 禼 定求才济世, 张 雷 应辩气衝天。” 唐 贾岛 《寄令狐綯相公》诗:“ 良 乐 知麒驥, 张 雷 验鏌鎁。”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便烦问讯 张雷 ,甚斗宿无光剑不回。”参见“ 丰城剑气 ”。
《國語辭典》:丰城剑气(豐城劍氣)  拼音:fēng chéng jiàn qì
比喻有宝物的地方,即有不平常的迹象。参见「丰城贯斗」条。
《漢語大詞典》:星剑(星劍)
宝剑。 唐 杜甫 《暝》诗:“正枕当星剑,收书动玉琴。” 唐 杜牧 《和宣州沉大夫登北楼书怀》:“兵符严重辞金马,星剑光芒射斗牛。”
分類:宝剑
《漢語大詞典》:星辰剑(星辰劍)
泛指宝剑。典出 晋 张华 望斗牛间紫气掘狱屋基得剑事。见晋书·张华传。 唐 杜甫 《偶题》诗:“鬱鬱星辰剑,苍苍雷雨池。”
《漢語大詞典》:冲斗(衝斗)
晋 司空 张华 ,望见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问之道术家 雷焕 。 焕 谓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其地当在 豫章丰城 间。因补 焕 为 丰城 令,掘地果得龙泉、太阿两宝剑。见晋书·张华传。后因以“衝斗”比喻人的志气超迈或才华英发。 唐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有气还衝斗,无时会凿坏。” 唐 刘禹锡 《望赋》:“谅衝斗兮谁见,伊戴盆兮何望。” 宋 王禹偁 《赋得南山行送冯中允之辛谷冶按狱》诗:“是何 屈子 不知己,衝斗太阿教补履。”
《漢語大詞典》:丰剑(豐劍)
见“ 丰城剑 ”。
《漢語大詞典》:丰城剑(豐城劍)
晋书·张华传谓 吴 灭 晋 兴之际,天空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张华 闻 雷焕 妙达纬象,乃邀与共观天文。 焕 曰:“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寳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并谓剑在 豫章 丰城 。 华 即补 焕 为 丰城 令,“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復见焉。”后世诗文用“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谓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 宋 叶适 《送孙伟夫》诗:“远寻 丰城 剑,虚负 歷山 月;发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 元 柳贯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台》诗:“荧光下合 丰城 剑,紫气中悬执法星。” 清 孙枝蔚 《赠魏生》诗:“才华顺似 丰城 剑,和气当如春草轩。”亦省作“ 丰剑 ”。 唐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 丰 剑,意气逐 吴 鉤。”
《漢語大詞典》:丰城剑(豐城劍)
晋书·张华传谓 吴 灭 晋 兴之际,天空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张华 闻 雷焕 妙达纬象,乃邀与共观天文。 焕 曰:“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寳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并谓剑在 豫章 丰城 。 华 即补 焕 为 丰城 令,“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復见焉。”后世诗文用“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谓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 宋 叶适 《送孙伟夫》诗:“远寻 丰城 剑,虚负 歷山 月;发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 元 柳贯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台》诗:“荧光下合 丰城 剑,紫气中悬执法星。” 清 孙枝蔚 《赠魏生》诗:“才华顺似 丰城 剑,和气当如春草轩。”亦省作“ 丰剑 ”。 唐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 丰 剑,意气逐 吴 鉤。”
《漢語大詞典》:双龙(雙龍)
(1).两条龙。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自当八风通,庆云聚,五老同游,三星运曜,岂直双龙再赐,九雉重飞而已哉。” 唐 李白 《玉真仙人词》:“清晨鸣天鼓,飆歘腾双龙。” 唐 李商隐 《九成宫》诗:“云随 夏后 双龙尾,风逐 周王 八马蹄。”
(2).称誉同时著名的两个人,多指兄弟。著名的有 东汉 许虔 、 许邵 , 南朝 梁 谢举 、 谢览 , 柳惔 、 柳悦 , 唐 乌承玼 、 乌承恩 等。晋书·陆云传:“矫翮南辞,翻栖火树;飞鳞北逝,卒委汤池。遂使穴碎双龙,巢倾两凤。”按,此指 陆机 、 陆云 。
(3).相传 晋 代 张华 见斗、牛二星之间常有紫气,推知 豫章 丰城 有宝剑。 张华 派 雷焕 到 丰城 ,掘狱屋基,得宝剑二把。 张华 和 雷焕 各得其一。后 张华 被诛,其剑顿失。 雷焕 卒, 雷焕 之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下水取剑,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后以“双龙”用为宝剑之典。 唐 杜牧 《怀锺陵旧游》诗之二:“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宋 司马光 《华星篇时视役河上寄郡中诸同舍》诗:“匣中夜半双龙吼,乃知神物不自藏。” 清 孙枝蔚 《遇张容庵话旧》诗:“匣里双龙在,人间猛虎愁。” 梁启超 《侠情记传奇·纬忧》:“昨夜双龙匣剑鸣,负汝汝难忍。”参阅晋书·张华传
《漢語大詞典》:雷氏剑(雷氏劍)
传说 三国 吴 未灭时,斗、牛二星之间常有紫气。及 吴 平,紫气愈明。 豫章 人 雷焕 妙达纬象,言紫气为 豫章 丰城 宝剑之精。尚书令 张华 即补 雷焕 为 丰城 令,密令寻之。 焕 至任,掘狱屋基,得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紫气不复见。及 张华 、 雷焕 死,两剑化龙飞去。见晋书·张华传。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韦思恭》:“昔 葛陂 之竹,渔父之梭, 雷氏 之剑,尚皆为龙,安知此名山大镇,岂非龙潜其身耶!”
《漢語大詞典》:龙剑(龍劍,龍劒)
亦作“ 龙劒 ”。古有宝剑名龙渊、龙泉。后因称宝剑为“龙剑”。 晋 郭璞 《蚍蜉赋》:“虎賁比而不慑,龙劒挥而不恐。”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 晋 库走龙劒, 吴 宫伤燕雏。”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参藩巴蜀》诗:“万里江湖龙剑合,一尊风雨 蓟门 分。”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诗之五:“匣中龙剑光,一鸣四壁静。” 柳亚子 《题〈张苍水集〉》诗之四:“ 延津 龙剑沉渊久,出匣依然百炼钢。”
《漢語大詞典》:尘甑(塵甑)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载, 桓帝 时以 冉 为 莱芜 长,因遭母忧,不到官,结草室而居。“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后因以“尘甑”为形容清贫之典。 宋 范成大 《春寒即事留游子明王仲显》诗:“笑我生尘甑,惭君有意袍;故人能少驻,门径久蓬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一员官:“夫人从容曰:‘君尘甑犹昔,何老誖不念子孙耶?’”
分類:莱芜到官
《漢語大詞典》:甑尘(甑塵)
见“ 甑尘釜鱼 ”。
《國語辭典》:甑尘釜鱼(甑塵釜魚)  拼音:zèng chén fǔ yú
甑、釜,皆为炊具。甑尘釜鱼指汉朝范冉家境清苦,久不能烧饭,以致炊器积满尘埃,锅子生蠹鱼。典出《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冉传》。比喻生活极为清寒困苦。如:「只要能照著自己的心意过日子,即使甑尘釜鱼,我也心甘情愿。」
《漢語大詞典》:甑生尘(甑生塵)
见“ 甑尘釜鱼 ”。
《國語辭典》:甑尘釜鱼(甑塵釜魚)  拼音:zèng chén fǔ yú
甑、釜,皆为炊具。甑尘釜鱼指汉朝范冉家境清苦,久不能烧饭,以致炊器积满尘埃,锅子生蠹鱼。典出《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冉传》。比喻生活极为清寒困苦。如:「只要能照著自己的心意过日子,即使甑尘釜鱼,我也心甘情愿。」
《漢語大詞典》:范甑
犹范釜。 唐 罗隐 《寄大理徐郎中》诗:“官序 詵 枝老,幽尘 范 甑空。”参见“ 范冉 ”。
《漢語大詞典》:范冉
字 史云 , 东汉 陈留 人。曾师事 马融 ,通五经。 桓帝 时为 莱芜 长,遭母忧,不就。性狷急,常佩韦以自缓。罹党锢之祸,遁迹 梁 沛 间,卖卜为生,清贫自守,时或粮绝,穷居自若。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冉,或作“丹”。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后以“范丹”指代贫困而有操守的贤士。 明 邵璨 《香囊记·得书》:“喜得逆旅逢青眼,免使破甑生尘愁 范丹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看来世间听不得的是媒人的口,他要説了穷, 石崇 也无立锥之地;他要説了富, 范丹 也有万顷之财。”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谁识 范丹 守,犹甘 原宪 贫。”
《漢語大詞典》:莱芜甑(萊蕪甑)
汉 代 范冉 ,字 史云 ,为 莱芜 长,后遭党人禁锢,生活清贫,但穷居自若,言貌无改,当时有民谣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后因以“莱芜甑”指生活清贫。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兴嗣》诗之一:“唯安 莱芜 甑,兼慕 林宗 巾。”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尘满 莱芜 甑,堂横 单父 琴。”
《國語辭典》:釜中鱼(釜中魚)  拼音:fǔ zhōng yú
锅里的鱼。比喻处于危亡困境中的人。如:「他此时的境遇,彷如釜中鱼,岌岌可危。」
《國語辭典》:釜中之鱼(釜中之魚)  拼音:fǔ zhōng zhī yú
比喻处于危亡困境中的人。《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也作「釜底枯鱼」、「釜底游鱼」、「釜里之鱼」。
《漢語大詞典》:釜鱼甑尘(釜魚甑塵)
釜中生鱼,甑中生尘,比喻生活清贫。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一旦以輜重被訐於监司,夫以巡方而黷货,又何问下吏之操守,釜鱼甑尘之风,空谷於天下矣。”参见“ 釜中生鱼 ”。
分類:中生清贫
《國語辭典》:釜中生鱼(釜中生魚)  拼音:fǔ zhōng shēng yú
东汉范冉,性违时绝俗。桓帝时,举以为莱芜长,因母忧,不到官。与妻结草室而居,时有粮粒尽,亦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见《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冉传》。锅里只有冷水,长久不用,都生出鱼虫了。比喻生活贫困,断炊已久。如:「他因长久失业,已到了釜中生鱼,无以自存的地步了。」
《漢語大詞典》:鱼生空釜(魚生空釜)
同“ 鱼釜尘甑 ”。 宋 陆游 《独立》诗:“羊踏寒蔬新少梦,鱼生空釜久諳穷。”
《漢語大詞典》:鱼釜(魚釜)
见“ 鱼釜尘甑 ”。
《漢語大詞典》:鱼釜尘甑(魚釜塵甑)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 范冉 ﹞遭党人禁錮,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餘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 范冉 字 史云 , 桓帝 时曾任 莱芜 长。后以“鱼釜尘甑”谓贫穷得无粮可炊。 清 陈烺 《梅喜缘·情诉》曲:“甘守着裙布釵荆,甘受尽鱼釜尘甑,不惭愧牛衣对影,也惟愿鹿车挽并。”亦省作“ 鱼釜 ”。 清 张问陶 《话故山》诗:“词人久已甘鱼釜,新妇犹知羡鹿车。” 清 朱鹤龄 《湖翻行》:“竟日鱼釜无炊烟,浇愁何处沽村酒。”
分類:范冉莱芜
《國語辭典》:登门(登門)  拼音:dēng mén
上门。《三国演义》第六五回:「玄德亲登门,请二人出仕。」《聊斋志异。卷五。封三娘》:「然贫贱者与贵人交,足未登门,先怀惭怍,恐为婢仆下眼觑,是以不果来。」
《國語辭典》:登龙(登龍)  拼音:dēng lóng
比喻成名发迹,飞黄腾达。如:「几年不见他,没想到已是千万富翁,真是登龙有术啊!」
《漢語大詞典》:鱼跃(魚躍)
(1).谓鱼跳出水面。《礼记·丧大记》:“鱼跃拂池。” 晋 庾阐 《三月三日临曲水》诗:“轻舟沉飞觴,鼓枻观鱼跃。” 唐 李频 《夏日过友人檀溪别业》诗:“鷺栖依緑篠,鱼跃出清萍。” 元 许恕 《次张大年韵》:“鱼跃乱流时倚杖,鶯啼新緑昼移尊。”
(2).比喻动作像鱼那样跳跃。如:一个鱼跃,把飞来的球接住。
《國語辭典》:龙门(龍門)  拼音:lóng mén
1.比喻声望高的人的宅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李膺》:「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2.科举试场的正门。《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二爷跟了这些人进去,到了二门口接卷,进龙门归号。」《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
3.汉朝司马迁生于龙门,故以龙门代指司马迁。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
《漢語大詞典》:龙门客(龍門客)
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载, 李膺 不妄交接,有被其容接者为登龙门。后因称高门上客为“龙门客”。 唐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
《漢語大詞典》:虎跃龙骧(虎躍龍驤)
形容威武雄壮。 明 方孝孺 《尚友五赞·诸葛武侯》:“惟 忠武公 ,千载一人。综覈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驤,天下震恐。”京剧《将相和》第七场:“ 蒙敖 (唱)好似虎跃与龙骧。”
《國語辭典》:龙骧虎步(龍驤虎步)  拼音:lóng xiāng hǔ bù
骧,马昂首疾驰。龙骧虎步比喻气概威武的样子。《后汉书。卷六九。何进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旌麾所指,威棱无外,龙骧虎步,并集建业。」
分類:威武雄壮
《漢語大詞典》:金跃(金躍)
庄子·大宗师:“今之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鏌鋣’,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 王先谦 集解:“偶成为人,遂欣爱郑重,以为异於众物,则造化亦必以为不祥。”后以“金跃”指不顺从自然造化。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珠沉犹是宝,金跃未为祥。”
《國語辭典》:老鱼跳波(老魚跳波)  拼音:lǎo yú tiào bō
鱼随乐声跳跃。比喻音律精妙。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國語辭典》:鸢飞鱼跃(鳶飛魚躍)  拼音:yuān fēi yú yuè
鸢,老鹰。鸢飞鱼跃指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语本《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比喻万物任其天性而动,各得其所。宋。陆游 瑞庆节贺表:「岳贡川珍,猥预骏奔之末。鸢飞鱼跃,承依洪造之中。」也作「鱼跃鸢飞」。
《國語辭典》:跃马(躍馬)  拼音:yuè mǎ
策马奔跃前进。如:「跃马中原」。《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吾持梁刺齿肥,跃马疾驱。」《三国演义》第三回:「卓按剑立于园门,忽见一人跃马持戟,于园门外往来驰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