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踌躇陌上郎


《玉台新咏》卷一《古乐府·日出东南隅》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躇,使君遣使往,问是谁家姝。

例句

为报踌躇陌上郎,蚕饥日晚妾心忙。 汪遵 采桑妇

典故
东城南陌


《全唐诗》卷七百八十九〈寄司空曙李端联句〉
长安一分首,万里隔烟波【案:王早。】。海上青山暮,天涯白发多【案:耿湋。】。寻僧因看竹,访道或求鹅【案:辛晃。】。云树无猿鸟,阴崖足薜萝【案:耿湋。】。醉中留越客,兴里眄庭柯【案:辛晃。】。黄叶身仍逐,丹霄背未摩【案:耿湋。】。别愁连旦暮,归梦绕关河【案:辛晃。】。高柳寒蝉对,空阶夜雨和【案:耿湋。】。年华空荏苒,名宦转蹉跎【案:辛晃。】。南陌东城路,春来几度过【案:耿湋。】。
典故
儿女灯前
 
弓刀陌上


《宋诗钞·山谷诗钞》
关寒塞雪欲嗣音,燕雁拂天河鲤沈。百书不如一见面,几日归来两慰心。弓刀陌上望行色,儿女灯前语夜深。更怀父子东归得,手种江头柳十寻。
典故
人生似飘花陌上
 
贵贱偶然浑似落飞花
 
飘花陌上


《梁书》卷四十八〈儒林列传·范缜〉~665~
初,缜在齐世,尝侍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贱贫?」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深怪之。
典故
花开陌上
 
陌花遗曲


《苏轼诗集》卷十〈陌上花三首〉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苏轼诗集》卷十〈陌上花三首〉其一
〈陌上花三首〉其一:「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苏轼诗集》卷十〈陌上花三首〉
〈陌上花三首〉其三:「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典故
挥金陌上郎


《西京杂记》卷六~092~
杜陵秋胡者,能通尚书,善为古隶字,为翟公所礼,欲以兄女妻之,或曰:「秋胡巳经娶而失礼。」妻遂溺死不可妻也。驰象曰:「昔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其妇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如今日也。』采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既还,乃向所挑之妇也,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今之秋胡,非昔之秋胡也。昔鲁有两曾参,赵有两毛遂,南曾参杀人见捕,人以告北曾参母,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岂得以昔之秋胡失礼,而绝婚今之秋胡哉。物固亦有似之而非者,玉之未理者为璞,死鼠未屠者亦为璞,月之旦为朔,车之辀亦谓之朔,名齐实异,所宜辨也。」
典故

《初学记》卷二十四
《汉宫殿疏》:长安中有九陌。
《三辅黄图》卷二《长安八街九陌》
《三辅旧事》:「长安城中八街九陌。」

例句

人心虽不闲,九陌夜无行。 刘驾 山中有招

九陌槐叶尽,青春在豪家。 刘驾 豪家

典故
陌上尘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七〈陶潜·杂诗十二首〉~005~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典故
南陌金
  
相关人物
秋胡


汉·刘向《列女传》卷五《节义传·鲁秋洁妇》
洁妇者,鲁秋胡子妻也。既纳之五日,去而宦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家,见路旁妇人采桑,秋胡子悦之,下车谓曰:「若曝采桑,吾行道,愿托桑荫下,下赍休焉。」妇人采桑不辍,秋胡子谓曰:「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吾有金,愿以与夫人。」妇人曰:「嘻!夫采桑力作,纺绩织,以供衣食,奉二亲,养夫子。吾不愿金,所愿卿无有外意,妾亦无淫泆之志,收子之赍与笥金。」秋胡子遂去,至家,奉金遗母,使人唤妇至,乃向采桑者也,秋胡子惭。妇曰:「子束发脩身,辞亲往仕,五年乃还,当所悦驰骤,扬尘疾至。今也乃悦路傍妇人,下子之装,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好色淫泆,是污行也,污行不义。夫事亲不孝,则事君不忠。处家不义,则治官不理。孝义并亡,必不遂矣。妾不忍见,子改娶矣,妾亦不嫁。」遂去而东走,投河而死。君子曰:「洁妇精于善。夫不孝莫大于不爱其亲而爱其人,秋胡子有之矣。」君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秋胡子妇之谓也。」诗云:「惟是褊心,是以为刺。」此之谓也。
《西京杂记》卷六 ~092~
杜陵秋胡者,能通尚书,善为古隶字,为翟公所礼,欲以兄女妻之。或曰秋胡巳经娶而失礼。妻遂溺死,不可妻也。驰象曰:「昔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其妇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如今日也。』采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既还,乃向所挑之妇也。夫妻并,妻赴沂水而死。今之秋胡,非昔之秋胡也。昔鲁有两曾参,赵有两毛遂,南曾参杀人见捕,人以告北曾参母,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岂得以昔之秋胡失礼,而绝婚今之秋胡哉。物固亦有似之而非者,玉之未理者为璞,死鼠未屠者亦为璞,月之旦为朔,车之辀亦谓之朔,名齐实异,所宜辨也。」

简释

秋胡:喻薄幸男子。南朝梁萧纲《妾薄命》:“荡子行未至,秋胡无定期。”

秋胡妇:咏妇人贞洁。唐李白《湖边采莲妇》:“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


例句

忽辞王吉去,为是秋胡死。 戴叔伦 去妇怨

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 李白 湖边采莲妇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李白 陌上桑

执心轻子都,信节冠秋胡。 顾况 瑶草春

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答道士李荣

典故
平康巷陌


《东京梦华录注》卷三〈寺东门街巷·脂皮画曲妓馆〉~05~
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平康里者乃东京诸妓所居之地也。自城北门而入。东回三曲。妓中最胜者多在南曲。其曲中居处。皆堂宇宽静。各有三四厅。其前后多植花卉。或有怪石盆池。左经右史。小室垂帘。茵榻帷幌之类。凡学子及新进士。三司幕府。但未通朝籍未直馆殿者。咸可就游。不吝所费。则下陈水陆备矣。其循墙一曲卑下。凡杂之妓居焉。二曲所居之妓。系名官籍者。凡官设法卖酒者。以次分番供应。如遇供番。一月止一二日也。诸妓以其出里艰难。每遇南街保唐寺有讲经之便。多以旬之八日相与听讲。贤者皆纳其假母一缗。然后得出。
《开元天宝遗事》卷上〈风流薮泽〉
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以新进士以红笺名纸(类今日之名片)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典故
商君阡陌

相关人物
商鞅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其明年,齐败魏兵于马陵,虏其太子申,杀将军庞涓。其明年,卫鞅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领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例句

汉帝宫将苑,商君陌与阡。 张九龄 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

典故
铜驼巷陌
  
驼陌


《太平御览》卷一百五十八〈州郡部四·河南道上·西京河南府〉~899~
陆机《洛阳记》:「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贤,铜驼陌上集少年。』」
典故
王戎戏陌

相关人物
王戎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23~
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也。祖雄,幽州刺史。父浑,凉州刺史、贞陵亭侯。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例句

潘岳闲居日,王戎戏陌辰。 李峤

典故
紫陌青门


《全唐诗》卷八百九十八〈三台令三首〉
〈三台令三首〉其一:「春色,春色,依旧青门紫陌。日斜柳暗花嫣,醉卧春色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
《國語辭典》:阡陌  拼音:qiān mò
田间用来区分田界的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另有一说为东西为阡,南北为陌。《史记。卷五。秦本纪》:「为田开阡陌。」司马贞索隐引《风俗通》:「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河东以东西为阡,南北为陌。」《汉书。卷四九。晁错传》:「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南朝梁。江淹〈杂体诗。陶徵君〉:「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后泛指小路。《法苑珠林》卷一四:「(净饭王)即于其国迦毗罗城四门之外,并衢道头街巷阡陌有人行处,安大无遮义会之施所。」
《漢語大詞典》:九陌
(1). 汉 长安城 中的九条大道。三辅黄图·长安八街九陌:“《三辅旧事》云: 长安城 中八街,九陌。”
(2).泛指都城大道和繁华闹巿。 唐 骆宾王 《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隅,万户千门平旦开。” 宋 万俟咏 《三台·清明应制》词:“好时代,朝野多欢,徧九陌太平簫鼓。”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井色繁华,九陌上轮蹄来往。” 梁启超 《雷庵行》:“繁樱团锦穠於云,香车宝马照九陌。”
(3).指京城。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 燕山 一别八年餘,再裹行幐来九陌。”
(4).田间的道路。 宋 苏轼 《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之一:“雨收九陌丰登后,日丽三元下降辰。”
(5).痴呆。见“ 九百 ”。
《國語辭典》:九百  拼音:jiǔ bǎi
1.数量。《文选。张衡。西京赋》:「匪唯玩好,乃有秘书,小说九百,本自虞初。」《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地方不过千里,而囿居九百。」
2.宋、元时讥人痴呆傻气,相当于现在的二百五。宋。陈师道《后山诗话》:「世以痴为九百,谓其精神不足也。」《董西厢》卷三:「九百孩儿,休把人厮啈,你甚胡来我怎信?」也作「九伯」、「九陌」。
3.计较琐细事的人。《通俗编数目》引《爱日斋丛抄》:「九百,或取喻细琐之为者。」
4.复姓。如汉有九百里。
《國語辭典》:秋胡  拼音:qiū hú
人名。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人。新婚不久即赴陈国,五年后才回家,归途中调戏路旁采桑女。抵家后,母亲唤其妻出来相见,妻见丈夫竟是路上所遇的轻薄男子,羞愤投河而死。
分類:秋胡五年
《漢語大詞典》:秋胡妇(秋胡婦)
秋胡 之妻。诗文中常用以为节义烈女的典型。 唐 李白 《湖边采莲妇》诗:“愿学 秋胡 妇,贞心比古松。”参见“ 秋胡 ”。
《國語辭典》:秋胡  拼音:qiū hú
人名。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人。新婚不久即赴陈国,五年后才回家,归途中调戏路旁采桑女。抵家后,母亲唤其妻出来相见,妻见丈夫竟是路上所遇的轻薄男子,羞愤投河而死。
分類:秋胡五年
《國語辭典》:铜驼陌(銅駝陌)  拼音:tóng tuó mò
古时洛阳有铜驼街,冠盖云集,繁荣豪华。据说有二铜驼在宫外四叉路口,夹路相对,故当时称为「铜驼陌」。后遂以铜驼陌比喻最繁华的街道。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四季里常开不断花,铜驼陌纷纷斗奢华。」简称为「铜街」。
《漢語大詞典》:铜驼街(銅駝街)
地名。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故 洛阳城 中。以道旁曾有 汉 铸铜驼两枚相对而得名。为古代著名的繁华区域。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 晋 陆机 《洛阳记》:“ 洛阳 有 铜驼街 , 汉 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 金马门 外集众贤, 铜驼陌 上集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