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北郭贫
 
北郭骚

相关人物
北郭骚
 
晏婴


《吕氏春秋》卷十二《季冬纪·士节》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苇,织履,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受粟。有閒,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骚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吾闻之,养其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必侵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曰:「此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又退而自刎。景公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例句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李贺 感春

谁言北郭贫,能分晏婴粟。 钱起 小园招隐

典故
三闾自沈
 
三闾魂
 
吊三闾
 
吊沅湘
 
吊湘魂
 
吊骚魂
 
孤臣水底魂
 
屈平魂怨
 
投汨
 
投汨自沈
 
楚江沈魄
 
楚译魂
  
汨罗恨
 
汨罗魂
 
沈楚臣
 
沈楚译
 
沈汨
 
沈湘人
 
湘水魂
  
葬鱼人
 
灵均泪

相关人物
屈原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2490~
屈原之江滨……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沈汨罗以死。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2490~
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證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沈而死。
典故
楚魄难招
 
骚魂招不返

相关人物
宋玉


《楚辞补注》卷九〈招魂〉~97~
〈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魂者,身之精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
《楚辞补注》卷九〈招魂〉~97~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归来兮不可以久些。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悬人以娭,投之深渊些。致命于帝,然后得瞑些。归来归来,往恐危身些。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士伯九约,其角觺觺些。敦?血拇,逐人駓駓些。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此皆甘人,归来归来,恐自遗灾些。魂兮归来,入修门些。工视招君,背行先些。秦篝齐缕,郑绵络些。招具该备永啸呼些。魂兮归来,反故居些。……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典故
楚骚庚寅
 
记庚寅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3~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汉·王逸注:「庚寅,日也。降,下也。《孝经》曰:故亲生之膝下。寅为阳正,故男始生而立于寅。庚为阴正,故女始生而立于庚。言己以太岁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下母之体而生,得阴阳之正中也。」
典故
仆命骚
 
奴仆命骚
 
奴名骚
 
楚骚仆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三〈杜牧六·太常寺奉礼部李贺歌诗集序〉~7807~
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典故 
小山幽咏
 
小山骚客


《楚辞补注》卷十二〈招隐士〉~232~
〈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虽身沈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

例句

望高汉相东西阁,名重淮王大小山。 罗隐 暇日投钱尚父

典故
反离骚

相关人物
扬雄


《汉书》卷八十七上〈扬雄列传上〉~355~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例句

缘情无怨刺,却似反离骚。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典故 
离骚国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2482~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2~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
典故
离骚之裔

相关人物
杜牧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三〈杜牧六·太常寺奉礼部李贺歌诗集序〉~7806~2~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某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吾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生平所著歌诗,杂为四编,凡若干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夕,一觞一饭,显显焉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常恨想其人咏其言止矣。子厚于我,与我为贺集序,尽道其所由来,亦少解我意。」某其夕不果以书道其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让。居数日,某深惟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某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序,终甚惭。
典故
松醪题赋
 
续离骚


《苏轼文集》卷一〈中山松醪赋〉
始予宵济于衡漳,车徒涉而夜号。燧松明而识浅,散星宿于亭皋。郁风中之香雾,若诉予以不遭。岂千岁之妙质,而死斤斧于鸿毛。效区区之寸明,曾何异于束蒿。烂文章之纠纆,惊节解而流膏。嗟构厦其已远,尚药石而可曹。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救尔灰烬之中,免尔萤爝之劳。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烹熬。与黍麦而皆熟,沸春声之嘈嘈。味甘馀而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烝羔。酌以瘿藤之纹樽,荐以石蟹之霜螫。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投拄杖而起行,罢儿童之抑搔。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遨。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使夫嵇、阮之伦,与,八仙之群豪。或骑麟而翳凤,争榼挈而瓢操。颠倒白纶巾,淋漓宫锦袍。追东坡而不可及,归餔歠其醨糟。漱松风于齿牙,犹足以赋《远游》而续《离骚》也。
典故
痛饮读离骚
 
细读离骚还痛饮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64~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國語辭典》:离骚(離騷)  拼音:lí sāo
楚辞篇名。战国时屈原所作。屈原仕楚怀王,因谗言被疏,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表明爱国心志。全文词采雅丽,为一长篇韵文,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也称为〈离骚经〉、〈楚骚〉。
《國語辭典》:骚人(騷人)  拼音:sāo rén
屈原曾作离骚,故后称诗人为「骚人」。唐。柳宗元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也作「骚客」。
《國語辭典》:风骚(風騷)  拼音:fēng sāo
1.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宋书。卷六七。列传。谢灵运》:「原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后用「风骚」泛指诗文之事。唐。高适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閒隙吟风骚。」
2.借指文采、才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他多管是意不平自发扬,心不遂閒缀作,十分的卖风骚,显秀丽,誇才调。」
3.当代的潮流。如:「这部电影在今年的国际影坛上独领风骚,大放异彩。」清。赵翼 论诗诗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风流放荡。《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那老儿虽然风骚,到底老人家,只好虚应故事,怎能勾满其所欲?」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二八出:「我为人性格风骚,洞房中最怕寂寥。」亦指风流放荡之人。清。李渔《怜香伴》第二六出:「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个老风骚,做首肉麻的诗应付他。」
5.本指女子俏丽,今多指轻佻的样子。《说唐全传》第一三回:「那些风骚妇女明知有此光景,在家坐不过,又喜欢出来布施,也趁此机会识两个青年标致后生,算为一乐。」清。徐珂《清稗类钞。考试类。朝考避翠浪字》:「某年新进士朝考,题为『麦天晨气润』,一进士诗中用『翠浪』二字,阅卷者大骇,谓翠字已不可用,况更加以浪字。倘进呈,必大触圣怒。盖京中俗谚,以浪为妇女风骚之代名词也。」
《漢語大詞典》:萧骚(蕭騷)
(1).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五代 齐己 《小松》诗:“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 宋 欧阳修 《呈元珍表臣》诗:“披条泫转清晨露,响叶萧骚半夜风。” 郭沫若 《长春集·遍地皆诗写不赢》诗:“树叶萧骚作响,微风吹送清香。”
(2).萧条凄凉。 唐 祖咏 《晚泊金陵水亭》诗:“ 江 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 宋 范成大 《公辨再赠复次韵》:“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 清 西泠酒民 《蝶恋花·秋日湖上》词:“一片明湖歌舞旧,景色萧骚,恁处堪回首。”
(3).稀疏。 宋 陆游 《初秋书怀》诗:“二十年前已二毛,即今何恨鬢萧骚。”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桃腮柳眼争妍,六桥艷阳还若昔,双鬢萧骚不似前。” 清 吴伟业 《翠峰寺遇友》诗:“不堪从置酒,白髮自萧骚。”
《漢語大詞典》:楚魄
指朝云暮雨的 巫山 神女。 宋 范成大 《次韵王浚明用时举苦热韵见赠》:“鑠石谁能招 楚 魄,斲冰我欲访 湘君 。”
分類:巫山神女
《國語辭典》:湘累(湘纍)  拼音:xiāng léi
累,冤死的人。屈原投湘江自绝,故称为「湘累」。汉。扬雄〈反离骚〉:「钦吊楚之湘累,惟天轨之不辟兮。」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八出:「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湘累怨。」
分類:贬黜
《漢語大詞典》:大小山
即大山小山。 唐 罗隐 《暇日投钱尚父》诗:“望高 汉 相东西阁,名重 淮王 大小山。”参见“ 大山小山 ”。
《國語辭典》:大山小山  拼音:dà shān xiǎo shān
1.汉淮南王刘安召集文人从事著述,各选辞赋,以类相从,分别称为「大山」、「小山」,如同《诗经》有〈大雅〉、〈小雅〉之分。
2.南朝梁时,何点、何嗣兄弟二人一起遁世隐居,前者号为「大山」,后者号为「小山」。明周肃王之后,睦㮮、安𣵿俱有学行,人称睦㮮为「大山」,安𣵿为「小山」。故后来也用以称呼同时享盛名的兄弟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