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喜儒
 
儒坑
    
爇文
    
秦焚
 
秦燔
 
诗书焚爇

相关人物
李斯
 
秦始皇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54~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侯生卢生相与谋曰:……。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例句

秦火不爇舌,秦火空爇文。 孟郊 秋怀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李显 幸秦始皇陵

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 沈佺期 咸阳览古

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 苏颋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典故
燔烈兴岁


《礼记注疏》卷四十六〈祭法〉~797~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用骍犊。唐·孔颖达疏:「燔柴于泰坛者,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
《國語辭典》:燔柴  拼音:fán chái
祭天之礼。《尔雅。释天》:「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薶。」
《國語辭典》:燔燎  拼音:fán liào
烧柴以祭天。《周礼。春官。大宗伯》汉。郑玄。注:「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汉。马第伯 封禅仪记:「日高二丈所,燔燎烟,正北乡,礼毕,百官各以次上。」
《漢語大詞典》:燔炙
(1).烧与烤。亦泛指烹煮。战国策·魏策二:“ 齐桓公 夜半不嗛, 易牙 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 宋 陆游 《鹅湖夜坐书怀》诗:“马鞍挂狐兔,燔炙百步香,拔剑切大肉,哆然如饿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燔炙肥甘,晨昏饜飫。”
(2).指烤肉。亦泛指佳肴。《诗·大雅·凫鹥》:“旨酒欣欣,燔炙芬芬。”文选·张衡〈东京赋〉:“春醴惟醇,燔炙芬芬。” 薛综 注:“燔炙,谓炙肉也。” 清 林则徐 《会奏英夷抗不交凶严断接济查办情形折》:“所嗜之肥浓燔炙,日久必缺於供。”
《漢語大詞典》:炮燔
烧烤。 宋 苏轼 《送鲁元翰知卫州》诗:“每愧烟火中,玉腕亲炮燔。” 宋 苏辙 《臣事策》下四:“﹝圣人﹞教之炮燔、烹飪、嫁娶、生养之道,使皆得其志,是以天下安其法而不怨。”
分類:烧烤
《漢語大詞典》:燔烧(燔燒)
焚烧。汉书·冯奉世传:“﹝ 羌 ﹞攻 陇西 府寺,燔烧置亭,絶道桥,甚逆天道。” 宋 张知甫 《可书》:“ 江 东 太平州 有回禄之患,燔烧殆尽,死於火者数千人。”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 秦 燔烧经籍, 济南 伏生 抱书藏山中。”
分類:焚烧
《韵府拾遗 元韵》:延燔
宋史五行志天禧二年二月北宅蔡州团练使德雍火延燔数百区
《漢語大詞典》:烧燔(燒燔)
烧焚;烧毁。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开 丁姬 椁户,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乃得入,烧燔椁中器物。”后汉书·公孙述传:“今百姓无辜而妇子係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 晋 陶潜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分類:烧毁
《漢語大詞典》:燔灭(燔滅)
烧毁。汉书·艺文志:“ 战国 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 秦 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分類:烧毁
《國語辭典》:燔肉  拼音:fán ròu
宗庙祭祀所用的熟肉。《孟子。告子下》:「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
分類:祭肉烤肉
《國語辭典》:燔灼  拼音:fán zhuó
焚烧。《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约莫一更时分,夜阑人静,灿若久旷之后,欲火燔灼。」
分類:烧灼
《国语辞典》:燔黍  拼音:fán shǔ
古时炊爨尚未用釜甑,将黍米放在烧石上烤熟而食。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燔黍食稗,而熚豚以相飨。」
《漢語大詞典》:燔爇
(1).焚烧。 宋 叶适 《与黄岩林元秀书》:“临期转行李於妻家,一宵邻舍火作,生生之具燔爇略尽。” 宋 无名氏 五国故事:“ 鋹 既为天兵所败,其下乃燔爇府库,寳货之外,其真珠美者,凡四十有六瓮焉。”
(2).指燃烧之火。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升水不能救八藪之燔爇,撮壤不能遏 砥柱 之沸腾。”
分類:焚烧燃烧
《漢語大詞典》:燔烈
诗·大雅·生民:“诞我祀如何……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毛 传:“傅火曰燔,贯之加于火曰烈。” 孔颖达 疏:“傅火曰燔,谓加火烧之。《商颂》曰:‘如火烈烈’,则烈是火猛之意。不可近烧,故云贯之加於火上曰烈,即今之炙肉也。”后因以“燔烈”指祭祀时燔燎牲体。 宋 苏轼 《内中御侍已下贺年节词语·皇太后》:“伏以三元资始,磔禳以饯餘寒;万寳更新,燔烈以兴嗣岁。”
分類:祭祀牲体
《漢語大詞典》:焚坑
见“ 焚书坑儒 ”。
《國語辭典》:焚书坑儒(焚書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对批评朝政、法令,因此建议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一律烧毁,及谈论诗书或以古非今者皆诛戮。次年,方士、儒生卢生等为始皇求不到仙药,之后,卢生、侯生不满始皇刚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馀名儒生。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國語辭典》:焚书(焚書)  拼音:fén shū
烧燬书籍。《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伏生传》:「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
《國語辭典》:焚书坑儒(焚書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对批评朝政、法令,因此建议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一律烧毁,及谈论诗书或以古非今者皆诛戮。次年,方士、儒生卢生等为始皇求不到仙药,之后,卢生、侯生不满始皇刚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馀名儒生。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國語辭典》:焚书坑儒(焚書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对批评朝政、法令,因此建议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一律烧毁,及谈论诗书或以古非今者皆诛戮。次年,方士、儒生卢生等为始皇求不到仙药,之后,卢生、侯生不满始皇刚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馀名儒生。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漢語大詞典》:秦余(秦餘)
指 秦 代的遗迹。文选·张衡〈西京赋〉:“视往昔之遗馆,获 林光 於 秦 餘。” 李善 注:“《汉书音义》 瓚 曰: 林光 , 秦 离宫名也。” 吕良 注:“ 秦始皇 作,故言 秦 餘。”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之二:“洪波陪帐饮, 林光 宴 秦 餘。”
分類:遗迹
《漢語大詞典》:秦坑
指 秦始皇 坑儒事。 唐 张说 《奉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学士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 鲁 壁之文章,缀 秦 坑之煨烬。” 前蜀 杜光庭 《蜀王仙都醮山词》:“凤札龙书,靡存于 鲁 壁;虎符龟籙,难访于 秦 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相与提携,莫蹈 秦 坑之祸。”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然此后青衿日恣,动以 秦 坑胁上官,至乡绅则畏之为倀子。”
《國語辭典》:秦灰  拼音:qín huī
1.秦朝阿房宫被项羽焚烧成灰。唐。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诗:「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2.秦始皇焚书成灰。元。郝经 秋兴诗:「六经依旧垂天地,千载秦灰散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