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公冶非罪
 
翻车粟
 
覆车粟
 
通鸟语

相关人物
扬宣


《论语注疏·公冶长》~4~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义疏》
公冶长从卫还鲁,行至二界上,闻鸟相呼,往清溪食死人肉。须臾见一老妪当道而哭,冶长问之,妪曰:「儿前日出行,于今不反,当是已死,亡不知所在。」冶长曰:「向闻鸟相呼往清溪食肉,恐是妪儿也。」妪往看,即得其儿也,已死。妪即告村司,村司问妪从何得知之,妪曰:「见冶长道如此。」村官曰:「冶长不杀人,何缘知之?」囚录冶长付狱。主问:「冶长何以杀人?」冶长曰:「解鸟语,不杀人。」主曰:「当试之,若必解鸟语,便相放也。若不解,当令偿死。」驻冶长在狱六十日。卒日有雀子缘狱栅上,相呼啧啧雀雀,冶长含笑。吏启主:「冶长笑雀语,是似解鸟语。」主教问冶长,雀何所道而笑之?冶长曰:「雀鸣啧啧雀雀,白莲水边有车翻覆黍粟,牡牛折角,收敛不尽,相呼往啄。」狱主未信,遣人往看,果如其言。后又解猪及燕语,屡验,于是得放。
《艺文类聚》卷九十
《益部耆旧传》曰:扬宣为河内太守,行县,有群雀鸣桑树上。宣谓吏曰「前有覆车粟,此雀相随,欲往食之。」行数里,果如其言。

例句

耻涉太行险,羞营覆车粟。 李白 空城雀

典故

《北齐书》卷四十六〈循吏列传·郎基〉~640~
后带颍川郡,积年留滞,数日之中,剖判咸尽,而台报下,并允基所陈。条纲既疏,狱讼清息,官民遐迩,皆相庆悦。基性清慎,无所营求,曾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事。」唯颇令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曰:「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基答书曰:「观过知仁,斯亦可矣。」后卒官,柩将还,远近将送,莫不攀辕悲哭。
典故
丰狐文豹罪因皮


《庄子集释》卷七上〈外篇·山木〉~67~
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唐·成玄英疏:「丰,大也。以文章丰美,毛衣悦泽,故为人利也。」
典故
相关人物


《尚书·虞书·尧典》
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三苖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典故
冶长猜
 
冶长空待罪
 
冶长缧绁
 
冶长非罪

相关人物
公冶长


《论语·公冶长》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宋·邢炳疏:「旧说冶长解禽语,故系之缧绁。」

简释

冶长非罪:指无罪而遭拘囚的冤狱。唐骆宾王《畴昔篇》:“冶长非罪曾缧绁,长孺然灰也经溺。”


例句

公冶本非罪,潘郎一为民。 刘禹锡 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

冶长空得罪,夷甫岂言钱。 刘长卿 罪所留系寄张十四

白日浮云闭不开,黄沙谁问冶长猜。 刘长卿 罪所留系每夜闻长洲军笛声

冶长虽解缧绁,无由得东周。 柳宗元 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

冶长倦缧绁,韩安叹死灰。 毛明素 与琳法师

昔日公冶长,非罪遇缧绁。圣人降其子,古来叹独绝。 沈佺期 枉系二首

冶长信非罪,侯生或遭骂。 韩愈 县斋有怀

冶长非罪曾缧绁,长孺然灰也经溺。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禹汤罪己

相关人物
夏禹
 
成汤


《春秋左传正义》卷九〈庄公·传十一年〉~53~
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例句

且如歌笑日挥金,应笑禹汤能罪己。 钱起 秋霖曲

《漢語大詞典》:有罪
(1).有犯法的行为。亦指有犯法行为的人。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国语·晋语七:“臣闻 絳 之志,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其将来辞。”汉书·宣帝纪:“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 唐 虞 犹不能化天下。”
(2).有过错。 古华 《芙蓉镇》第一章五:“ 桂桂 心里好反悔,把自己的女人惹哭了,有罪。”
(3).表示失敬陪礼之辞。《快心编二集》第九回:“昨日有罪极了,又累 白老爹 走了两遭,叫老婢置身无地。”
《國語辭典》:得罪  拼音:dé zuì
1.犯罪。唐。刘长卿〈负谪后登干越亭作〉诗:「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
2.冒犯、触怒。《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做孙子的又不曾得罪叔公,为甚么要打我?」《红楼梦》第三二回:「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诗经。小雅。雨无正》:「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
3.向人对不起的客套话。《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郭排军吃他相问得无言可答,只道得一声:『得罪!』」
《國語辭典》:无罪(無罪)  拼音:wú zuì
1.没有过错。《诗经。小雅。巧言》:「昊天已威,予慎无罪。」《三国演义》第六九回:「众官自恩救火者必无罪,于是多奔红旗之下。」
2.罪状不成立。如:「经过法律的审判,她终于被判无罪。」《老残游记》第一八回:「月饼中既无毒药,则魏家父女即为无罪之人,可以令其具结了案。」
《國語辭典》:待罪  拼音:dài zuì
1.等待处置、等待责罚。《汉书。卷八一。匡张孔马传。匡衡》:「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衡免冠徒跣待罪。」《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韩延寿》:「一县莫知所为,令丞、啬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
2.古代官吏常恐不胜其职而获罪,故以此为官吏任职自谦之辞。《史记。卷一○○。季布栾布列传。季布》:「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儒林外史》第八回:「我本无宦情,南昌待罪数年,也不曾做得一些事业。」
《國語辭典》:罪人  拼音:zuì rén
1.有罪的人。《书经。汤诰》:「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臣今身无官爵,削夺已尽,身是罪人,漂流靡定,不敢复归藩方。」
2.归罪于人。《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國語辭典》:死罪  拼音:sǐ zuì
1.依法应判死刑的罪。《红楼梦》第八一回:「如今闹破了,被锦衣拿住,送入刑部监,要问死罪的了。」《文明小史》第一○回:「他们犯的事未必一定是死罪,不过叫他们回去等兄弟光光面子,那里就会要了他们的命呢?」
2.古人书札或奏疏中常用以谦称自己犯错,表示惶恐的话。《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臣机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三国演义》第九回:「儒慌赶入园中劝解,不意误撞恩相。死罪!死罪!」
《國語辭典》:罪戾  拼音:zuì lì
罪恶过失。《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赦其不闲于教训而免于罪戾。」也称为「罪愆」。
分類:罪愆
《國語辭典》:获罪(獲罪)  拼音:huò zuì
得罪。《论语。八佾》:「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三国演义》第一○回:「我获罪于天,致使徐州之民,受此大难!」
《漢語大詞典》:获罪(獲辠)
见“ 获罪 ”。
《漢語大詞典》:公冶罪
《论语·公冶长》:“子谓 公冶长 ,‘可妻也。虽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后因以“公冶罪”为无辜而见罪的典实。 宋 苏舜钦 《寒夜十六韵笑子履见寄》:“念昔罹忧患,唯君共苦辛。漂流数千里,会合十餘旬。各閔伤弓翼,聊同煦沫鳞。谁知 公冶 罪,众笑 伯龙 贪。”
分類:无辜典实
《國語辭典》:风流罪(風流罪)  拼音:fēng liú zuì
因男女私情而引起的罪过。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便犯出风流罪,暗约下雨云期,常言道风情事那怕人知。」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怎伴著烟月鬼狐缠,可不先犯了个风流罪,落的价葫芦提罢俸钱。」
《漢語大詞典》:四罪
谓 舜 治 共工 、 驩兜 、 三苗 、 鲧 四凶之罪。《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州 ,放 驩兜 于 崇山 ,窜 三苗 于 三危 ,殛 鯀 于 羽山 ,四罪而天下咸服。”后汉书·郅恽传:“昔 虞舜 辅 尧 ,四罪咸服。”参见“ 四凶 ”。
《國語辭典》:四凶  拼音:sì xiōng
相传尧舜时四个凶恶的部族首领。《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禦螭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