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带砺山河
 
高祖誓功
 
黄河誓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877~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27~
「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东汉·应劭注:「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也。带,衣带也。厉,砥厉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犹永存,以及后世之子孙也。」

例句

回看带砺山河者,济得危时没旧勋。 吴融 闲书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 崔湜 塞垣行

带砺山河今尽在,风流樽俎见无期。 罗隐 升平公主旧第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罗隐 黄河

典故
共姜誓


《毛诗正义》卷三之一〈国风·鄘风·柏舟〉~09~
唐·孔颖达疏:「作柏舟诗者,言其共姜自誓也。所以自誓者,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共姜守义不嫁,其父母欲夺其意而嫁之,故与父母誓而不许更嫁。故作是柏舟之诗,以绝止父母夺己之意。」
典故
过江誓水

相关人物
祖逖


《晋书》卷六十二《祖逖传》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桀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逖抚慰问之曰:「比复南塘一出不?」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谈者以此少逖,然自若也。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沈溺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馀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例句

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李白 南奔书怀(一作自丹阳南奔道中作。此诗萧士赟云是伪作。

典故
击中流楫
  
击楫誓中流
 
有如大江
 
誓击中流楫
 

《晋书》卷六十二〈祖逖列传〉~694~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桀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逖抚慰问之曰:「比复南塘一出不?」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谈者以此少逖,然自若也。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沈溺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馀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馀人而后进。
典故
右军誓墓
 
墓前自誓
 
誓墓羲之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0~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徵,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先是,羲之常谓宾友曰:「怀祖正当作尚书耳,投老可得仆射。更求会稽,便自邈然。」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既而内怀愧叹,谓其诸子曰:「吾不减怀祖,而位遇悬邈,当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曰:「维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羲之敢告二尊之灵。羲之不天,夙遭闵凶,不蒙过庭之训。母兄鞠育,得渐庶几,遂因人乏,蒙国宠荣。进无忠孝之节,退违推贤之义,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诫,常恐死亡无日,忧及宗祀,岂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叹,若堕深谷。止足之分,定之于今。谨以今月吉辰肆筵设席,稽颡归诚,告誓先灵。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皦日!」
《漢語大詞典》:自誓
自己发誓,表示决心。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时夏枯旱,太守自曝中庭,而雨不降。 辅 以五官掾出祷山川,自誓曰:‘…… 辅 今敢自誓,若至日中无雨,请以身塞无状。’”南史·文学传·刘勰:“功毕,遂求出家,先燔鬚髮自誓,敕许之。”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土偶:“ 王 正容,以死自誓,母乃任之。”
《國語辭典》:誓死  拼音:shì sǐ
立下誓愿,表示至死皆不改变。如:「他们保卫家园的决心誓死不变。」
《國語辭典》:信誓  拼音:xìn shì
表示诚信的盟誓。《资治通鉴。卷二八七。后汉纪二。高祖天福十二年》:「张琏先邀朝廷信誓,诏许以归乡里。」《聊斋志异。卷八。霍女》:「阿美流涕,要以信誓,乃别而归。」
分類:诚信誓言
《國語辭典》:誓墓  拼音:shì mù
晋王羲之为会稽内史时,与骠骑将军王述齐名,而王羲之看轻此人。后王述因蒙显授,位高于羲之。一日王述检察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辞官,不再出仕。见《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后以誓墓指辞官归隐。宋。陆游 上书乞祠诗:「誓墓那因一怀祖,人间处处是危机。」
分類:去官归隐
《國語辭典》:盟誓  拼音:méng shì
诅誓约盟。《左传。鲁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也作「明誓」。
《國語辭典》:誓言  拼音:shì yán
立定决心时的言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又与他两个赌一誓言,说:『两个同心做此事,各不相负。如有漏泄者,神明诛之!』」
《國語辭典》:誓师(誓師)  拼音:shì shī
军队出征前,召集将士予以训示告诫,表示坚决的战斗意志。《北史。卷一二。隋炀帝本纪》:「况乎甘野誓师,夏开承大禹之业。」
《國語辭典》:誓愿(誓願)  拼音:shì yuàn
1.立誓发愿,以示决心。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宏宣誓愿,大振沉黎。」
2.盟誓时所立下的心愿。《西游记》第二九回:「那金甲神人来讨誓愿,喝我醒来,却是南柯一梦。」
《漢語大詞典》:誓众(誓衆)
誓师,告戒众人。孔丛子·儒服:“君亲素服誓众于太庙:某人不道,侵犯大国,二三子尚皆用心比力。”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乃申法誓众,禁剽夺,远近咸附。” 郭希仁 《从戎纪略》:“ 翔初 回营誓众,即与 刘伯明 由大街整队直趋军装局,作救应。”
《漢語大詞典》:誓心
心中发誓;立定心愿。 晋 羊祜 《让开府表》:“是以誓心守节,无苟进之志。” 唐 白居易 《缚戎人》诗:“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张浮休书:“﹝ 欧阳修 ﹞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清 洪升 《长生殿·寄情》:“那时上皇与妾并肩而立,因感牛女之事,密相誓心:愿世世生生,永为夫妇。”
《漢語大詞典》:击楫誓(擊楫誓)
见“ 击楫中流 ”。
《國語辭典》:击楫中流(擊楫中流)  拼音:jí jí zhōng liú
晋朝祖逖率军北伐,渡江至中流时,击打船桨而立誓恢复中原。典出《晋书。卷六二。祖逖传》。比喻收复失土,报效国家的壮烈情怀。《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晋罹五胡之乱,而祖逖击楫中流,誓在兴复。」
《漢語大詞典》:誓江
语本晋书·祖逖传:“﹝ 祖逖 ﹞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 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 大江 !’”后以“誓江”为矢志收复失地、安定国家的典故。 宋 苏轼 《表忠观碑》:“仰天誓 江 ,月星晦蒙。强弩射潮,江海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