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二疏乡里
 
大疏
 
东门帐饮
 
东门贤父子
 
汉庭疏
 
都门饯

相关人物
疏受
 
疏广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疏广(兄子)疏受〉~3039~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徵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数月,吉迁御史大夫,广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说。顷之,拜受为少傅。……子外祖父特进平恩侯许伯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舜监护太子家。上以问广,广对曰:「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许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备,今复使舜护太子家,视陋,非所以广太子德于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语丞相魏相,相免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广繇是见器重,数受赏赐。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诗甲·咏史〉~993~
昔在西京时,朝野多欢娱。蔼蔼东都门,群公祖二疏。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达人知止足,遗荣忽如无。抽簪解朝衣,散发归海隅。行人为陨涕,贤哉此大夫。挥金乐当年,岁暮不留储。顾谓四座宾,多财为累愚。清风激万代,名与天壤俱。咄此蝉冕客,君绅宜见书。
典故 
二疏志
 
二疏辞官
  
早退不如疏
 
东宫二傅
 
殊受辞荣
 
父子东归
  
疏傅不朝
 
疏去
 
疏受意
 
疏家父子
 
疏广
 
疏广饯
 
疏氏
 
疏还

相关人物
疏受
 
疏广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疏广(兄子)疏受〉~3039~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徵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数月,吉迁御史大夫,广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说。顷之,拜受为少傅。……子外祖父特进平恩侯许伯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舜监护太子家。上以问广,广对曰:「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许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备,今复使舜护太子家,视陋,非所以广太子德于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语丞相魏相,相免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广繇是见器重,数受赏赐。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晋·张景阳(协)《咏史》
蔼蔼东都门,群公祖二疏。

简释

二疏:喻叔侄并贤,又咏功成身退。唐权德舆《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四皓本违难,二疏犹待年。”


例句

唯有汉二疏,应觉还家晚。 刘驾 读史

尚平方毕娶,疏广念归期。 李德裕 思山居一十首忆种菰时

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 李白 拟古十二首

妄比酂侯功蔑尔,每怀疏傅意悠然。 李逢吉 酬致政杨祭酒见寄

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宠位资寂用,回头怜二疏。 杨巨源 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寄两省阁老兼呈二起居谏院诸院长

当时疏广虽云盛,讵有兹筵醉绿醽。 杨汝士 宴杨仆射新昌里第

四皓本违难,二疏犹待年。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

疏广岂不怀,策杖还故乡。 王绩 赠梁公

贤哉只二疏,东门挂冠去。 王贞白 洛阳道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白居易 不致仕

疏傅心情老,吴公政化新。 白居易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陆贾功业少,二疏官秩卑。岂若公今日,身安家国肥。 白居易 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三十六韵见赠猥蒙征和才拙词繁辄广为五百言以伸酬献

大抵吉凶多自致,李斯一去二疏回。 白居易 闲卧有所思二首

散员疏去未为贵,小邑陶休何足云。 白居易 题崔常侍济上别墅

金印垂鞍白马肥,不同疏广老方归。 卢纶 和陈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

知子当元老,为臣饯二疏。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

退迹依三径,辞荣继二疏。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

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 护国 归山作

疏傅独知止,曾参善爱亲。 钱起 送严士良侍奉詹事南游

即此同疏氏,可以一忘言。 韦应物 奉酬处士叔见示

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 顾况 洛阳行送洛阳韦七明府

典故  
心肝吐尽
  
狗苟蝇营
  
谢穷鬼
 
送穷文
  
韩氏有文曾饯汝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韩愈十一·送穷文〉~5640~2~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长,牛系轭下,引帆上墙,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长,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挈俦,去故就新,驾尘广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嚘嘤。毛发尽竖,竦肩缩颈。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馀。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惟子是从,不变于初。门神户灵,我叱我呵。包羞诡随,志不在他。子迁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太学四年,朝齑暮盐。惟我保汝,人皆汝嫌。自初及终,未始背汝。心无异谋,口绝行语。于何听闻,云我当去?是必夫子信谗,有间于予也。我鬼非人,安用车船。鼻嗅臭香,糗长可捐。单独一身,谁为朋俦?子苟备知,可数已不?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主人应之曰:「子以吾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圆喜方。羞为奸欺,不忍害伤。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形殊,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贵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我雠冤。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于时,乃与天通。携持琬玉,易一羊皮。饫于肥甘,慕彼糠糜。天下知子,谁过于予?虽遭斥逐,不忍子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典故
何公箸
 
何相万饯
 
日费万饯
  
万钱无外著
 
万饯具
 
万饯厨
 
万饯无处著
 
万饯箸
 
食万饯


《晋书》卷三十三〈何曾列传〉~996~
武帝袭王位,以曾为晋丞相,加侍中。与裴秀、王沈等劝进。践阼,拜太尉,进爵为公,食邑千八百户。泰始初,诏曰:「盖谟明弼谐,王躬是保,所以宣崇大训,克咸四海也。侍中、太尉何曾,立德高峻,执心忠亮,博物洽闻,明识弘达,翼佐先皇,勋庸显著。朕纂洪业,首相王室。迪惟前人,施于朕躬。实佐命兴化,光赞政道。夫三司之任,虽左右王事,若乃予违汝弼,匡不逮,则存乎保傅。故将明衮职,未如用乂厥辟之重。其以曾为太保,侍中如故。」久之,以本官领司徒。曾固让,不许。遣散骑常侍谕旨,乃视事。进位太傅……。然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人以小纸为书者,敕记室勿报。刘毅等数劾奏曾侈汰无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

简释

日食万钱:咏生活奢侈。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万钱才下箸,五酘未称醇。”

典故
何公箸
 
何曾箸
 
何相万饯
 
日费万钱
 
日费万饯
  
万钱下箸
 
万钱无外著
 
万钱餐
 
万饯具
 
万饯厨
 
万饯无处著
 
万饯箸
 
食万饯

相关人物
何曾


《晋书》卷三十三〈何曾列传〉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也。……武帝袭王位,以曾为晋丞相,加侍中。与裴秀、王沈等劝进。践阼,拜太尉,进爵为公,食邑千八百户。……然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人以小纸为书者,敕记室勿报。刘毅等数劾奏曾侈忕无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

例句

万钱才下箸,五酘未称醇。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赵壹囊初乏,何曾箸欲收。 李峤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杜甫 饮中八仙歌

莫空文举酒,强下何曾箸。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金装昼出罗千骑,玉案晨餐直万钱。 韩翃 寄上田仆射

《國語辭典》:祖饯(祖餞)  拼音:zǔ jiàn
饯行。《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高彪传》:「时京兆第五永为督军御史,使督幽州,百官大会,祖饯于长乐观。」《南史。卷四七。虞玩之传》:「玩之东归,俭不出送,朝廷无祖饯者。」
《漢語大詞典》:出饯(出餞)
饯行。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思对上灵之心,以惠庶萌之愿,加以二王于迈,出饯戒告,有詔掌故。爰命司歷,献洛饮之礼,具上巳之仪。” 唐 张说 《送工部尚书弟赴定州诗序》:“供帐临岐,假丝竹以留宴;倾城出饯,会文章以宠行。”宋史·陈师锡传:“ 軾 得罪,捕诣臺狱,亲朋多畏避不相见, 师锡 独出饯之,又安辑其家。”
分類:饯行
《國語辭典》:饮饯(飲餞)  拼音:yǐn jiàn
送行宴饮。《诗经。邶风。泉水》:「出宿于泲,饮饯于祢。」《文选。陆机。于承明作与士龙诗》:「饮饯岂异族,亲戚弟与兄。」
分類:饯行
《漢語大詞典》:饯春(餞春)
饮酒送别春光。 清 王士禛 《应天长·闺人刺绣》词:“饯春时节深深院,睡起金衣花外囀。”
《國語辭典》:饯别(餞別)  拼音:jiàn bié
设酒食送别。唐。韦应物〈送宣州周录事〉诗:「英豪若云集,饯别塞城闉。」《儒林外史》第八回:「一连留住盘桓了四五日,二位辞别要行,蘧太守治酒饯别。」也称为「饯行」。
分類:饯别送别
《國語辭典》:饯行(餞行)  拼音:jiàn xíng
设酒食送行。《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当夜牛玉圃买了一只鸡和些酒,替他饯行。」《老残游记》第二回:「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当晚设酒饯行,封了一千两银子奉给老残,算是医生的酬劳。」也称为「饯别」。
分類:饯行送行
《漢語大詞典》:饯岁(餞歲)
设酒宴送别旧岁。 明 欧大任 《除夕九江官舍》诗:“饯岁 潯阳 馆,羈怀强笑欢。”
《漢語大詞典》:饯送(餞送)
设酒送别。 晋 陶潜 《咏二疏》:“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新唐书·隐逸传·贺知章:“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 苟才 得了信,这一天下午,便备了极丰盛的筵席,饯送 宪太太 。”
分類:饯送送别
《漢語大詞典》:饯腊(餞臘)
送别残冬腊月。 宋 苏轼 《紫宸殿正旦教坊词·勾合曲》:“东风应律,南籥在庭。饯腊迎春,方庆三朝之会;登歌下管,愿闻九奏之和。”
分類:送别
《漢語大詞典》:追饯(追餞)
追送饯行。 唐 张九龄 《饯宋司马序》:“追饯北梁,对江山而不乐。”宋史·洪遵传:“追饯至十里,劳苦如平时。” 明 文徵明 《送刘君元瑞守西安叙》:“父老子弟,奔走追饯,争致餽遗。”
分類:饯行
《漢語大詞典》:二疏
亦作“ 二疎 ”。 指 汉宣帝 时名臣 疏广 与兄子 受 。 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归日,送者车数百辆,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 晋 张协 《咏史》:“蔼蔼 东都门 ,群公祖二疎。”隋书·韦世康传:“欲追踪二 疎 ,伏奉尊命。” 唐 护国 《归山作》诗:“四皓将拂衣,二 疏 能挂冠。” 明 何景明 《蹇赋》:“予羡夫二 疏 之鉴止兮,齐县舆而脱驾。”
《漢語大詞典》:两疏(兩疏)
汉 疏广 与其侄 疏受 的合称。 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因年老同时主动辞官,受到人们尊重。 唐 孟浩然 《送告八从军》诗:“正待功名遂,从君继两 疏 。”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白髮归心凭説与,古来谁似两 疏 贤。” 宋 范公称 过庭录:“田园粗足,两 疏 那见於復来。” 明 屠隆 《綵毫记·母子虑祸》:“合则致主匡时,希 留侯 谢傅 之迹;不合则奉身而退,追两 疏 都水 之风。”
分類:与其太傅
《漢語大詞典》:疏傅
西汉 疏广 、 疏受 叔侄分别为 宣帝 太子太傅、少傅,于荣显中同时称病引退。后遂以“疏傅”为急流勇退的典型。 唐 白居易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疏傅 心情老, 吴公 政化新。” 唐 郑谷 《渭阳楼闲望》诗:“扰扰尘中犹未已,可知 疏傅 独能休。” 宋 张耒 《登海州城楼》诗:“ 疏傅 里閭询故老, 秦皇 车甲想东游。”
《漢語大詞典》:五穷(五窮)
唐 韩愈 作《送穷文》,谓智穷、学穷、文穷、命穷和交穷是使人困厄不达的五个穷鬼,遂三揖而送之。后常以“五穷”喻厄运。 宋 陆游 《闲中乐事》诗之二:“五穷虽偃蹇,二竖已奔亡。” 金 边元勋 《七夕》诗:“高楼人散酒罇空,漫拟新文送五穷。” 明 卓人月 《花舫缘》第一出:“廿载磨礱,薄命 刘蕡 心自懂;五穷搬弄,无缘 李广 数难封。” 清 张令仪 《不寐》诗:“一岁又将除,五穷復难送。”
《國語辭典》:五鬼  拼音:wǔ guǐ
1.知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鬼。见唐。韩愈〈送穷文〉。
2.南唐李璟所用的冯延巳、冯延鲁、陈觉、魏岑、查文徽等五位奸邪的臣子。
3.宋代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圭,奸邪险伪,时称为「五鬼」。见《宋史。卷二八三。王钦若传》。
《漢語大詞典》:五穷(五窮)
唐 韩愈 作《送穷文》,谓智穷、学穷、文穷、命穷和交穷是使人困厄不达的五个穷鬼,遂三揖而送之。后常以“五穷”喻厄运。 宋 陆游 《闲中乐事》诗之二:“五穷虽偃蹇,二竖已奔亡。” 金 边元勋 《七夕》诗:“高楼人散酒罇空,漫拟新文送五穷。” 明 卓人月 《花舫缘》第一出:“廿载磨礱,薄命 刘蕡 心自懂;五穷搬弄,无缘 李广 数难封。” 清 张令仪 《不寐》诗:“一岁又将除,五穷復难送。”
《漢語大詞典》:文穷(文窮)
旧时文人失意,自谓以能文而致穷。 唐 韩愈 《送穷文》:“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 宋 刘克庄 《一剪梅·中秋解宜春郡印》词:“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
《國語辭典》:齑盐(虀鹽)  拼音:jī yán
齑,咸菜。齑盐指人吃饭只配咸菜和盐。形容非常穷困。宋。朱松 招友生诗:「读书有味齑盐好,对境无情梦寐清。」《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第四折》:「守儒业平登显职,受齑盐坐享堂食。」也作「齑盐」。
《國語辭典》:齑盐(齏鹽)  拼音:jī yán
齑,咸菜。盐,盐巴。齑盐指人吃饭只配咸菜和盐。形容非常穷困。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一折:「想著那古来的将相出寒门,则俺这夫妻现受著齑盐困,就似他那蛟龙未得风雷信。」也作「齑盐」。
《漢語大詞典》:送穷鬼(送窮鬼)
旧俗之一。祭送穷鬼。 唐训方 《里语徵实》《四时宝镜》:“正月晦日衣敝食糜,是日祀於巷,曰送穷鬼。” 明 陈耀文 天中记·晦日·送穷鬼:“ 高阳氏 子瘦约,好衣弊食糜,正月晦日巷死。世作糜,弃破衣,是日祀於巷,曰送穷鬼。”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河南·洛阳风俗琐录》:“腊月三十送穷鬼,与南方送更饭相同。”
《國語辭典》:日食万钱(日食萬錢)  拼音:rì shí wàn qián
每天饮食须耗费上万的钱。形容生活极为奢侈豪华。《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唐朝甘露年间,有个王涯丞相,官居一品,权压百僚,僮仆千数,日食万钱,说不尽荣华富贵。」也作「食日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