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桓公·传二年〉~94~
火、龙、黼、黻,昭其文也。晋·杜预注:「以文章明贵贱。」
《北齐书》卷四十五〈文苑列传·序言〉~602~
然文之所起,情发于中。人有六情,禀五常之秀;情感六气,顺四时之序。其有帝资悬解,天纵多能,摛黼黻于生知,问圭璋于先觉,譬雕云之自成五色,犹仪凤之冥会八音,斯固感英灵以特达,非劳心所能致也。
《國語辭典》:黼黻  拼音:fǔ fú
1.衣裳绘绣的花纹。《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2.比喻文章。《北齐书。卷四五。文苑传。序》:「摛黼黻于生知,问圭璋于先觉。」
《國語辭典》:黻冕  拼音:fú miǎn
古代的一种祭服。《论语。泰伯》:「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宋。王称《东都事略。卷五三。列传。薛奎传》:「章献谒太庙,欲被天子黻冕,臣下依违不决。」
分類:时祭祭服
《漢語大詞典》:黻佩
佩系官印的丝带。借指达官贵人。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敢告黻佩,作配 宋 姬,述列女传,凡人物列女四十三传。”
《漢語大詞典》:黻衣
古代礼服名。绣有青黑色花纹。《诗·秦风·终南》:“君子至上,黻衣绣裳。” 毛 传:“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尸子·君治:“人之言君天下者,瑶臺九纍,而 尧 白屋;黻衣九种,而 尧 大布。” 汉 张衡 《思玄赋》:“袭温恭之黻衣兮,被礼义之绣裳。” 清 凤韶 《凤氏经说·终南》:“然五衣皆章服也,章以衣为重,故亦得以绣之裳名其衣曰黻衣。”
《漢語大詞典》:黻文
黑青相间如亚形的花纹。
《漢語大詞典》:朱黻
同“ 朱紱 ”。 文选·韦孟〈讽谏〉诗:“黼衣朱黻,四牡龙旂。”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朱黻,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以皮为之,古者上公服之。”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陆机“羇宦”〉:“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人。” 李善 注引 郑玄 曰:“茀,太古蔽膝之象。黻与茀古字通。” 元 汪元亨 《一枝花·闲乐》套曲:“远雕轮,避朱黻。”
分類:应劭
《漢語大詞典》:冕黻
古代礼冠与礼服上绣的亚字形花纹。借指仕宦。 宋 王安石 《金溪吴君墓志铭》:“氏 吴 其先自 姬 出,以儒起家世冕黻。”
《漢語大詞典》:缨黻(纓黻)
见“缨绂”。
《漢語大詞典》:缨绂(纓紱)
亦作“ 缨黻 ”。
(1).冠带与印绶。亦借指官位。 南朝 梁 沈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二》:“珩珮流响,缨紱有容。”北史·魏彭城王勰传:“ 彦和 、 季豫 等年在冲蒙,早此缨紱。” 唐 孟浩然 《宿天台桐柏观》诗:“愿言解缨紱,从登去烦恼。”《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六年》:“ 武氏 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闈。” 明 张居正 《七贤咏·王安丰》:“虽有缨紱累,终知世网疏。”
(2).比喻世俗的束缚。《庄子·逍遥游》“绰约若处子” 晋 郭象 注:“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於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璽,便谓足以缨紱其心矣。”
《漢語大詞典》:丹黻
赤色的蔽膝。古时诸侯之服。《文选·范晔〈乐游应诏〉诗》:“探已谢丹黻,感事怀长林。” 李善 注:“《毛诗》曰:‘赤茀在股。’ 毛萇 曰:‘诸侯赤茀。’ 郑玄 曰:‘茀,太古蔽膝之象。’黼与茀古字通。” 南朝 梁 裴子野 《上朝值雪》诗:“集霰渝丹黻,流云飘绣柱。”
《漢語大詞典》:章黻
礼服上色彩鲜明的黑白花纹。亦指礼服。 唐 张九龄 《上张燕公书》:“清流高品,不沾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黻。”
《漢語大詞典》:黻裳
古代祭服。绣有青黑色花纹的下裳。荀子·哀公:“黼衣、黻裳者,不茹荤。” 杨倞 注:“黼衣、黻裳,祭服也。白与黑为黼,黑与青为黻。”
《漢語大詞典》:朝黻
犹朝服。亦借指朝官。
分類:朝服朝官
《漢語大詞典》:黻藻
语出书·益稷:“藻火粉米,黼黻絺绣。”谓织有黻和水藻的花纹。引申为写出华美的辞藻或文字。 明 孙柚 《琴心记·给管求文》:“管城子即日抒词,楮先生行当黻藻。”
《漢語大詞典》:黻翣
古代出丧时画有亚形的棺饰。礼记·丧服大记:“饰棺……黼翣二,黻翣二,画翣二。”参见“ 黼翣 ”。
分類:出丧棺饰
《漢語大詞典》:黼翣
古代出丧时所用的棺饰,上画斧形。礼记·丧服大记:“饰棺……黼翣二,黻翣二,画翣二。” 郑玄 注:“翣,以木为筐,广三尺,高二尺四寸,方两角高,衣以白布。” 孔颖达 疏:“翣,形似扇,以木为之,在路则障车,入椁则障柩也。凡有六枚,二画为黼,二画为黻,二画为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