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乘显性教(一乘顯性教)
佛教 华严宗 以佛法最上一乘能使一切众生显明本性,与佛无异,因有“一乘显性教”之称。 唐 宗密 原人论·斥偏浅:“佛教自浅之深,略有五等: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显性教。”
《国语辞典》: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经)  拼音:dà bō niè pán jīng
佛教典籍。北凉昙无谶译。内容阐述佛身常住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等大乘思想。原分四十卷。这个本子传到南朝,慧观和谢灵运等加以润文修订,并对照法显译本,增添品数,分成三十六卷,而有北本、南本传世。
《漢語大詞典》:蠢动含灵(蠢動含靈)
犹言一切众生。 宋 洪迈 容斋续笔·蜘蛛结网:“佛经云:‘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天机所运,其善巧方便,有非人智虑技解所可及者。”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人有灵性,鸟有飞腾。常言道蠢动含灵,做场处谁敢消停?”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一折:“[驾云:]寡人拿这弹弓在手,那诸禽百鸟看见,只道要打他,都也惊怕哩。[殿头官云:]圣上,便好道‘蠢动含灵,皆有佛性’。”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乃游食髠徒夜敲木板叫街语,骄横卤莽,以鸣其‘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之説。”
分類:一切众生
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妙音品所说十六三昧之一。嘉祥法华义疏十二曰:「解一切语言三昧者,得此三昧解众生语而为说法。」
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妙音品曰:「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同药王品曰:「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陀罗尼者,总持不失之力用也。就体言则为三昧。就用言则为陀罗尼。
梦海中一切众生入我身内
【三藏法数】
普光云:梦大海中一切众生入身内者,以示当于尘劳海中,为诸众生作归依处,济度有情,超于彼岸也。
知一切众生智
【三藏法数】
谓如来知所化一切众生,善恶因缘,皆悉明了,是名知一切众生智。
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三藏法数】
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足,成就诸佛所行事已,又当修此回向之行;然回向之行,以悲愿之心为最,化度众生,而无能度之相。回此无为之心,趣向寂灭之地。经云: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三藏法数】
谓既修真因,善根成就,则知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既平等,故能成就一切众生善根,无有遗失,亦无高下。经云: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