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言兴邦(一言興邦)  拼音:yī yán xīng bāng
语本《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唐。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國語辭典》:一言以蔽之  拼音:yī yán yǐ bì zhī
用一句话来概括它。《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歧路灯》第三回:「只是教幼学之法,慢不得,急不得,松不得,紧不得,一言以蔽之曰难而已。」也作「一言蔽之」。
《國語辭典》:一语道破(一語道破)  拼音:yī yǔ dào pò
一句话就能说明事情的真相。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余称其诗,专主性情。慈山寄札谢云:『老人生平苦心,被君一语道破。』」
《漢語大詞典》:一语双关(一語雙關)
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即表面上一个意思,而暗中却藏着另一个意思。 浩然 《艳阳天》第八六章:“﹝ 焦克礼 ﹞又转脸看看 弯弯绕 这伙子人,一语双关地说:‘我再宣布一声,谁想浑水摸鱼,挑拨是非,那是办不到。’”
《國語辭典》:一语破的(一語破的)  拼音:yī yǔ pò dì
的,靶心,比喻关键之处。「一语破的」指一句话就切中关键要害。如:「他刚才对这件事的剖析,真是一语破的。」
《国语辞典》:默不作声(默不作声)  拼音:mò bù zuò shēng
闷不吭声,不说一句话。如:「我最讨厌默不作声的同事,不沟通又怎能解决问题?」
《国语辞典》:默默不语(默默不语)  拼音:mò mò bù yǔ
沉静不说一句话。《红楼梦》第三一回:「湘云举目一验,却是文采辉煌的一个金麒麟,比自己佩的又大又有文彩。湘云伸手擎在掌上,只是默默不语。」
《国语辞典》:默默无语(默默无语)  拼音:mò mò wú yǔ
默不作声,不说一句话。《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众人听了他言,一齐默默无语。」也作「嘿嘿无语」。
《国语辞典》:默无一言(默无一言)  拼音:mò wú yī yán
静静的不说一句话。《老残游记》第一三回:「此时大家默无一言,静悄悄的。」
《国语辞典》:逻辑重音(逻辑重音)  拼音:luó jí zhòng yīn
语言学上指在一句话中用来强调某词或某词组的重音。其作用在凸显该词(组)句义上的地位,所以结构、内容一样的句子可以藉逻辑重音的运用,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他每天看书」一句,重音若在「他」上,则强调不是别人;在「每天」上,就特别说明不是偶尔;在「看」上,便区分不是写等其他动作;在「书」上,则点出不是期刊、杂志等。
《国语辞典》:嘿嘿无言(嘿嘿无言)  拼音:mò mò wú yán
默不作声,不说一句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一发嘿嘿无言,自心里也微微有些懊悔道:『我前日该听他们劝,置些货物来的是。今枉有几百银子在囊中,说不得一句说话。』」也作「默默无言」。
《国语辞典》:嘿嘿无语(嘿嘿无语)  拼音:mò mò wú yǔ
默不作声,不说一句话。《文明小史》第二七回:「他表兄觉著口气不对,有些难受,便亦嘿嘿无语。」也作「默默无语」。
《国语辞典》:一语不发(一语不发)  拼音:yī yǔ bù fā
一句话都没说。《红楼梦》第七四回:「只见王夫人气色更变,只带一个贴己小丫头走来,一语不发,走至里间坐下。」
分类:一句话
《国语辞典》:一语中人(一语中人)  拼音:yī yǔ zhòng rén
一句话即能中伤他人。宋。李昌令《乐善录。卷上》:「盖好谑人者,但知取快一时,不知一语中人,其酷甚于毒刃。」
《国语辞典》:一言而定  拼音:yī yán ér dìng
一句话说定了,就不再改变。比喻事情既经谈妥,便信守不渝。《歧路灯》第六二回:「我走了,诸事一言而定。」也作「一言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