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顶真(頂真)  拼音:dǐng zhēn
1.用上一句的结尾,作下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的修辞法,称为「顶真」。如唐李白〈白云歌〉中的「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就是顶真的修辞法。也作「联珠」。
2.认真。《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抚台于此举甚是顶真,一听这话,忙说:『冒名顶替,照考试定章办起来,是要斩立决的。』」
《國語辭典》:顶真续麻(頂真續麻)  拼音:dǐng zhēn xù má
用前一句的结尾,做为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头尾蝉联的修辞法。如元代郑光祖的《㑳梅香第一折》「你道信步出兰庭,庭院悄人初静,静听是弹琴的那生」。也称为「顶针续麻」。
《漢語大詞典》:一滴禅(一滴禪)
佛教禅宗谓从一句、一事、一境中触机悟道。语本 宋 本觉 释氏通鉴·韶国师:“问:‘如何是 曹溪 一滴水?’ 眼 曰:‘是 曹溪 一滴水。’ 韶 闻乃大悟,平生疑滞,涣若冰释。” 宋 唐庚 《梦泉》诗:“虽无十丈花,中有一滴禪。”
《漢語大詞典》:数念
一件一件地说;一句一句地念诵。例如:这首歌谣,到如今老人还常向晚辈们数念着呢。
分類:一句念诵
《漢語大詞典》:回波词(迴波詞)
乐府曲名。每句六言,第一句用“迴波尔时”四字起,故名。后亦为舞曲。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公直》:“ 景龙 中, 中宗 尝游 兴庆池 ,侍宴者递起歌舞,并唱《迴波词》,方便以求官爵。”亦作“ 迴波乐 ”。 唐 孟棨 本事诗·嘲戏:“ 沈佺期 曾以罪謫遇恩,官还秩,朱紱未復,尝内晏,羣臣皆歌《迴波乐》,撰词起舞,因是多求迁擢。”亦省称“ 迴波 ”。 清 赵翼 《题汶上旅壁》诗:“十二年前过 汶河 ,曾徵红粉唱《迴波》。” 清 蒲松龄 《拟上徵天下博学宏词亲考拣用以备顾问群臣谢表》:“给扎授题,《迴波》自舞;临轩简士,落纸如飞。”
《漢語大詞典》:换体(换體)
曲牌的一种体式,和“换头”类似,但对前腔的头一句不换,而增减第二句以下的句子字数。参见“ 换头 ”。
《國語辭典》:换头(換頭)  拼音:huàn tóu
1.把头交换。见《聊斋志异。卷二。陆判》。
2.一种曲牌体式。凡双调词曲中,上下片首句、字数、平仄不相同的,称为「换头」。如清平乐、太常引等。
《漢語大詞典》:隔句
作赋格式之一。相隔一句对仗。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十:“又作赋咏其黑,有隔句云:‘行到暗碧橱前,必言吾过矣,吾过矣;坐向退光閤内,则称某在斯,某在斯。’”
《漢語大詞典》:鼎真
顶真。诗文中的一种修辞格。后一句首字即用前一句末字。亦称联珠格。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或焚香而啜茗,或联句而鼎真。”
《國語辭典》:三字经(三字經)  拼音:sān zì jīng
1.书名。一说为宋王应麟撰,一说为宋区适子撰。明代黎贞增广,清人又加增益,民国章炳麟有重订本。全书用三字一句的韵文写成,与千字文并行。为旧时童蒙诵读之书。
2.三个字组成的粗野的、骂人的口头语。如:「用三字经骂人是粗野的行为。」
《漢語大詞典》:针尖儿对麦芒儿
双方尖锐对立,斤斤计较,毫不退让
干吗这么针尖对麦芒儿的,少说一句不会矮一截儿吧?
《國語辭典》: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是天涯淪落人)  拼音:tóng shì tiān yá lún luò rén
彼此都是流落在外或有著相同际遇的人。如:「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聊天时特别有共鸣。」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國語辭典》:一退六二五  拼音:yī tuì liù èr wǔ
本为珠算口诀,今戏用为推诿、推卸。如:「这些人做事向来是一退六二五,不负责任。」
《國語辭典》:一言半语(一言半語)  拼音:yī yán bàn yǔ
言辞很少。宋。杨万里 送刘德脩殿院直阁将漕潼川诗:「一言半语到金石,四海九州成弟兄。」明。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我倒好笑,你请我来吃酒来,一言半语,差了些儿,将我锁在这里。」也作「一字半句」、「一言半字」。
《國語辭典》:一言一行  拼音:yī yán yī xíng
言谈举止。南朝梁。任昉〈为范始作求立太宰碑表〉:「若夫一言一行,盛德之风。」也作「一言一动」。
《国语辞典》: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拼音:jūn zǐ jiāo jué,bù chū è shēng
(谚语)君子即使绝交,也不说一句恶言。《战国策。燕策二》:「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絜其名。」
《国语辞典》:有一句说一句(有一句说一句)  拼音:yǒu yī jù shuō yī jù
心中若知一句,口中便说一句。比喻实在而不撒谎。《金瓶梅》第九一回:「小媳妇你是本县官人,不比外边媒人快说谎。我有一句说一句,并无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