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体规画圆(體規畫圓)
犹言依样画葫芦。谓墨守成规,一味模仿。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之不朽。若体规画圆,準方作矩,终为人之臣僕。古人讥屋下作屋,信然。” 明 宋濂 《答章秀才论诗书》:“若体规画圆,準方作矩,终为人之臣僕,尚乌得谓之诗哉!”
《漢語大詞典》:一迎一和
一味迎合。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二折:“也是你不合去杀人处,一迎一合。”
分類:一味迎合
《國語辭典》:一灭行(一滅行)  拼音:yī miè xíng
做事任性、不顾一切去做。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俺那厮做事一灭行,这妮子更敢有四星。」
分類:一味任性
《國語辭典》:一地胡拿  拼音:yī dì hú ná
一地,一味地。胡拿,胡闹。一地胡拿指一味的胡作非为。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总便有万千不是,看寡人也合饶过他一地胡拿!」
分類:一味胡闹
《国语辞典》:不管讲鸡讲鸭,我只讲鹅(不管讲鸡讲鸭,我只讲鹅)  拼音:bù guǎn jiǎng jī jiǎng yā,wǒ zhǐ jiǎng é
鹅谐音「讹」。全句指不管别人说什么,我只一味胡说八道。《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我不管他是生癣生疮,我只和他们生癞;我不管他是讲鸡讲鸭子,我只合他们讲鹅。」
《国语辞典》:倚赖性(倚赖性)  拼音:yǐ lài xìng
无法独自处理事务,只知一味依靠他人的习性。
《国语辞典》:一弄儿(一弄儿)  拼音:yī nòng ér
1.所有、一切。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一弄儿打扮的实难赛,大信袋滴溜著三山骨,硬布衫拦断十字街。」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多承见爱,将你这一弄儿都借与我。」
2.一味的、一派。《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九出》:「一弄儿凄凉,总促在愁眉。」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回到这寝殿中,一弄儿助人愁也。」
《漢語大詞典》:腹蟹目虾(腹蟹目蝦)
文选·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水母目虾。” 李善 注:“《南越志》:‘璅蛣,长寸餘,大者长二三寸,腹中有蟹子,如榆荚,合体共生,俱为蛣取食。’又曰:‘海岸间颇有水母......正白,濛濛如沫,生物有智识,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后以“腹蟹目虾”比喻自己没有独立主张而一味依附他人。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吾百思不得其解,姑文其言曰:崇古保守之念重而已。吾不敢妄谤前辈,然吾祝我国今后之学界,永絶此等腹蟹目虾之遗习也。”
《國語辭典》:花言巧语(花言巧語)  拼音:huā yán qiǎo yǔ
形容虚假而动听的言语。《红楼梦》第六九回:「休信那妒妇花言巧语,外作贤良,内藏奸狡。」《文明小史》第五三回:「秦凤梧听了王明耀这番花言巧语,不觉笑将起来。」也作「花说柳说」、「巧语花言」。
《國語辭典》:东施效颦(東施效顰)  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春秋越国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皱眉,同里丑女东施看见觉得十分美丽,于是摹仿西施捧心皱眉,然却更见其丑,结果同里的人纷纷走避或闭门不出。典出《庄子。天运》。后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条件,而盲目胡乱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且更可厌了!』」也作「东家效颦」、「丑女效颦」。
《國語辭典》:崇洋媚外  拼音:chóng yáng mèi wài
崇拜西洋,奉承外国人。如:「民族意识抬头,民族自信心增强之后,崇洋媚外的情形已极为罕见。」
《漢語大詞典》:墙头一棵草,风吹两边倒(牆頭一棵草,風吹兩邊倒)
亦作“墻头一棵草,风吹两边倒”。 喻人无主见或立场,一味顺随外界情势而变换态度。 梁斌 《翻身纪事》二一:“如今世界,你算是墙头一棵草,风吹两边倒,保住身子骨儿是大事!”
《國語辭典》:宁缺毋滥(寧缺毋濫)  拼音:níng quē wú làn
宁可没有,也不要不顾品质,只求数量。如:「因为参赛的作品水准不够,我们决定宁缺毋滥,第一名从缺。」也作「宁缺勿滥」。
《漢語大詞典》:奴隶主义(奴隸主義)
指不求深思只知一味盲从的处事原则。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
《國語辭典》:品头题足(品頭題足)  拼音:pǐn tóu tí zú
评论妇女的姿态容貌。后来比喻对人事多方挑剔。《聊斋志异。卷二。阿宝》:「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也作「品头论足」、「评头品足」、「评头评足」、「评头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