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和
一会;一番。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九出:“説与我每一和,又説与我公一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个是一方长老,一个是一代名儒,俗谈没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 元 石德玉 《黄粱梦》第四折:“睡朦朧无多一和,半霎儿改变了山河。”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沉吟一和,怎离却双亲膝下?”
《國語辭典》:一和  拼音:yī hé
1.一回、一番。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三折:「官人清似水,外郎白似面,水面打一和,糊涂做一片。」元。睢玄明〈耍孩儿。乐官行径咱参破套〉:「做院本把我拾掇尽,赴村戏将咱来擂一和。」
2.一会。《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九出》:「自家当朝一日,和那妇人叫了一和,两下都有言语。」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那贱人俏声儿诉一和,俺这厮侧身儿搂抱著。」
《漢語大詞典》:一迎一和
一味迎合。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二折:“也是你不合去杀人处,一迎一合。”
分類:一味迎合
《漢語大詞典》:一和和
犹言一种种。 元 无名氏 《怒斩关平》第二折:“我先试了这温凉,一和和亲自拌上。”
分類:种种
《漢語大詞典》:一倡一和
(1).《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 唱 ”。 元 耶律楚材 《糠孽教民十无益论序》:“予不辨则成市虎矣。不独成市虎,抑恐 崔浩 、 李德裕 之徒,一唱一和撼摇佛教,为患不浅。”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自此一倡一和,渐渐情熟,往来不絶。” 蒋子龙 《一个女工程师的自述》:“他们俩在任何场合都是这么一唱一和,一搭一档,配合默契。”
(2).谓鸣声相呼应。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天上银河闪亮着。远远近近,蟋蟀和蝈蝈一唱一和地鸣叫。”
《國語辭典》:一唱一和  拼音:yī chàng yī hè
1.表示感情融合、志趣相投,而以诗文相酬答。语本《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2.比喻互相帮腔、附和。《海上花列传》第四二回:「陶玉甫见这光景,一阵心酸,那里熬得,背著云甫,径往后面李秀姐房中,拍凳搥台,放声大恸。再有李浣芳一唱一和,声彻于外。」
《漢語大詞典》:一倡一和
(1).《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 唱 ”。 元 耶律楚材 《糠孽教民十无益论序》:“予不辨则成市虎矣。不独成市虎,抑恐 崔浩 、 李德裕 之徒,一唱一和撼摇佛教,为患不浅。”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自此一倡一和,渐渐情熟,往来不絶。” 蒋子龙 《一个女工程师的自述》:“他们俩在任何场合都是这么一唱一和,一搭一档,配合默契。”
(2).谓鸣声相呼应。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天上银河闪亮着。远远近近,蟋蟀和蝈蝈一唱一和地鸣叫。”
《国语辞典》:一答一和儿(一答一和儿)  拼音:yī dá yī hé ér
互相应答。也作「一递一和儿」。
分类:相应应答
《分类字锦》:三笙一和
仪礼乡射礼记三笙一和而成声注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尔雅曰笙小者谓之和
分类:笙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