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暮律
古以十二律与十二月相应,暮律谓一年之末,多指冬季。 唐 李峤 《槐》诗:“暮律移寒火,春宫长旧栽。” 唐 苏味道 《咏霜》:“金祇暮律尽,玉女暝气归。” 唐 刘长卿 《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诗:“一雁飞 吴 天,羈人伤暮律。”
《漢語大詞典》:环岁(環歲)
周岁,满一年。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或未环岁,或未浹时,而五命自天。”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媚。 王 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復忆饼师否?’”
分類:周岁一年
《漢語大詞典》:惨服(慘服)
丧服。指期功(一年、九月、五月)等的丧服。旧唐书·睿宗纪:“﹝ 景云 ﹞三年春正月辛未朔,亲謁太庙。癸酉,上始释惨服,御正殿受朝贺。”宋史·礼志二八:“乞今凡以惨服既葬公除,及闻哀假满,许吉服赴祭。”
《漢語大詞典》:闰分(閏分)
指农历一年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比所多馀的时日。《宋书·律历志中》:“ 周 室既衰, 战国 横騖,告朔之羊,废而不绍,登臺之礼,灭而不遵。闰分乖次而不识,孟陬失纪而莫悟。”
《国语辞典》:下半年  拼音:xià bàn nián
每年六月以后的时日,通常指一年的后半年。《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虞博士回家,这年下半年又有了馆。」
《国语辞典》:岁弊(岁弊)  拼音:suì bì
一年将尽时。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國語辭典》:同案  拼音:tóng àn
1.科举时代同年考中,姓名同列一榜者。《儒林外史》第三回:「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
2.同桌。《北史。卷五一。齐宗室诸王传上。赵郡王琛传》:「神武令常山王与同卧起,日夜喻之。并敕左右,不许进水,虽绝清漱,午辄不肯食,由是神武食必呼与同案。」
3.同一案件。如:「同案处理」。
《漢語大詞典》:闰余(閏餘)
(1).农历一年和一回归年相比所多馀的时日。史记·历书:“ 黄帝 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餘。”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以岁之餘为闰,故曰闰餘。”汉书·律历志下:“盈章岁得一,名曰积月,不盈者名曰闰餘。闰餘十二以上,岁有闰。”
(2).指闰月。 唐 刘言史 《奉酬》诗:“闰餘春早景沉沉,禊饮风亭恣赏心。”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和芗林居士中秋》词:“闰餘有何好,一岁两中秋。”
(3).指增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计我一生,得享列仙之福者,仅有三年。今欲续之,求为闰餘而不可得矣。”
《漢語大詞典》:岁羡(歲羨)
一年的积余。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 汝礪 奉詔剗刷 四川 岁羡,欲尽取常平所储钱。”
分類:一年
《漢語大詞典》:一年景
宋 靖康 时织物或服饰之图案,一幅中兼备一年四时的景物,故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时,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物,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旛、灯毬、竞渡、艾虎、云月之类,花则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併为一景,谓之一年景。”
《漢語大詞典》:正息
一年之始;一年的第一个月。《乐纬稽耀嘉》:“ 夏 以十三月为正息,卦受泰物之始,其色尚黑,以寅为朔。 殷 以十二月为正息,卦受临物之牙,其色尚白,以鸡鸣为朔。 周 以十一月为正息,卦受復物之萌,其色尚赤,以半夜为朔。”
《国语辞典》:翠菊  拼音:cuì jú
植物名。菊科翠菊属,一年或越年生草本。茎高三十至七十公分。茎叶散生粗毛,叶卵形有粗锯齿。夏日(阴历六月)时,枝梢顶端开大形头状花序,周边一至多层为舌状小花,中心则是黄色管状小花。舌状小花舌片有淡红、蓝紫、白色等多种。除栽作花坛、盆景外,亦用作插花材料。也称为「八月菊」、「蓝菊」、「六月菊」、「江西腊」。
《國語辭典》:入超  拼音:rù chāo
国家贸易在一定期限内,对外进口货物的总值超过出口货物的总值,称为「入超」。
《漢語大詞典》:期齐(期齊)
亦作“朞齐”。 齐衰一年的丧服。梁书·袁昂传:“常愿千秋之后,从服朞齐。”
《漢語大詞典》:开锄
一年中开始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