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月三舟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月譬佛,三舟喻众生之机感不同。谓同一之月,依舟之动止,而所见各有异也。华严经疏钞十六上曰:「譬犹朗月流影遍应,且澄江一月,三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南北。南者见月千里随南,北者见月千里随北,停住之者见月不移。设百千共观,八方各去,则百千月各随其去。」三藏法数四曰:「一月喻佛,三舟喻世间众生见佛不同。」
一月三身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一月譬法报应之三身。宝王论曰:「法身如月体,报身如月光,应身如月影。」盖法身者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生出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轮在天,影含众水。报身为寂照之智。智无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无有差谬。犹如月光之照临万象,无有隐形。应身为变化之用。用无自性,从体而起。有感则通,无感则不通。犹如月影,有水则现,无水则不现。虽然。此三者,原是一体,惟从用而立名耳。
【佛学常见辞汇】
以一个月亮的月体月光月影,来比喻佛的三身。宝王论说:「法身如月体,报身如月光,应身如月影。」
一月喻三身
【三藏法数】
(出宝王论)
一月喻三身者,以月体喻法身,月光喻报身,月影喻应身也。盖由法身即是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出生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轮在天,影含众水。报身即是寂照之智,智无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无有差谬,犹如月光,照临万像,无有隐形。应身即是变化之用,用无自性,从体而起,有感则通,无感不应,犹如月影,有水则现,无水不显。然此三身,本是一体。从用立名,故有多种。论云:法身如月之体,报身如月之光,应身如月之影。是也。
一月三舟喻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谓澄江一月,三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向南、北行。向南者,见月随南;向北者,见月随北;停舟者,见月不移。盖譬如来智无不周,体无不在,无依无住,无去无来。皆由众生缘有生熟,故见如来有去住相。法身之体,本无去住也。一月喻佛,三舟喻世间众生见佛不同,是名一月三舟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