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样(一樣)  拼音:yī yàng
1.相同、相似。《红楼梦》第五六回:「如今看来,模样儿是一样。」
2.一种。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九。器用》:「唯此一样本霩,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红楼梦》第七八回:「不但花有一个神,一样花一位神之外,还有总花神。」
3.一般。《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搏》:「官人想不是一样人,必是将门之子。」
《國語辭典》:一模一样(一模一樣)  拼音:yī mó yī yàng
外型完全一样。《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盖因各父母所生,千支万派,那能够一模一样的?」《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今日抬头一看,却见他黄著脸,秃著头,就和前日梦里揪他的师姑一模一样。」
分類:全相
《漢語大詞典》:一式一样(一式一樣)
完全一样。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因为探究和好奇,去年曾经去问 上海 的银楼,终于买了两面来,和我的几乎一式一样,不过缀着的小东西有些增减。”
分類:全一
《国语辞典》:一样米养百样人(一样米养百样人)  拼音:yī yàng mǐ yǎng bǎi yàng rén
(谚语)比喻人我之间思想与行为各有不同。如:「他竟会做出这种事情,实在超乎我们的想像之外,真是一样米养百样人。」
《国语辞典》:馍馍一样,在各人的做手(馍馍一样,在各人的做手)  拼音:mó mo yī yàng,zài gè rén de zuò shǒu
(谚语)比喻客观因素、环境条件虽相同,但各人的本领、技艺则有所差别。如:「即使是在经济萧条时,他也有本领赚大钱,真是馍馍一样,在各人的做手。」
《国语辞典》:一色一样(一色一样)  拼音:yī sè yī yàng
颜色样式完全相同。如:「这几间房子盖得一色一样,常令初来的访客按错门铃。」
《国语辞典》:不一样(不一样)  拼音:bù yī yàng
不相同。如:「我仔细一看,这两片玻璃是不一样的。」
《漢語大詞典》:反正一样
表示情况虽然不同而结果并无区别。例如:反正去不去都一样。
《國語辭典》:如一  拼音:rú yī
1.相同。如:「表里如一」。晋。潘岳〈西征赋〉:「街衢如一,庭宇相袭。」
2.不变。如:「始终如一」。
《國語辭典》:一等  拼音:yī děng
1.第一级。《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却是这件事,偏是天下一等聪明的,要落在圈套里,不知何故?」《儒林外史》第一九回:「考过,宗师著实称赞,取在一等第一。」
2.一个等级。《宋史。卷六。真宗本纪一》:「诏两京死罪以下递减一等,缘山陵役民赐租有差。」《红楼梦》第四三回:「我们不敢和老太太并肩,自然矮一等,每人十六两罢了。」
3.一层台阶。《论语。乡党》:「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清。毛奇龄〈复陆雅坪编修问降一等书〉:「夫阑阶邋级与堂上通呼吸,已属怪事,而况限之在降阶一等之地。」
4.一种、一些。《红楼梦》第四三回:「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荣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录出来各处称颂。」《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
5.平等、相同。晋。王嘉《拾遗记》卷九:「崇尝择美容姿相类者十人,装饰衣服大小一等。」
《漢語大詞典》:一种(一種)
(1).一个种类。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水火独一种,金木多品何?”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上:“藻,水草也,生水底,有二种。其一种,叶如鸡苏,茎大如箸。” 宋 黄庭坚 《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客愁非一种,歷乱如蜜房。” 茅盾 《白杨礼赞》:“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2).一个部族。后汉书·邓训传:“掩击 迷唐 庐落大豪,多所斩获。復追逐奔北……斩首前后一千八百餘级,获生口二千人,马牛羊三万餘头,一种殆尽。” 李贤 注:“一种,谓 迷唐 也。”
(3).一样;同样。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宋京师杯度:“时 南州 有 陈 家,颇有衣食, 度 往其家,甚见料理。闻都下復有一 杯度 , 陈 父子五人咸不信,故下都看之,果如其家 杯度 ,形相一种。”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之四:“定觉身将囚一种,未知生共死何如。” 宋 李清照 《一剪梅》词:“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閒愁。”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肃苑》:“小 春香 ,一种在人奴上,画阁里从娇养。”
《國語辭典》:一体(一體)  拼音:yī tǐ
1.关系密切如一整体。《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一肢。比喻微小的一部分。《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
3.全体。如:「一体遵照」。《西游记》第四回:「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4.一律、一同。《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列传》:「陈馀、张耳一体有功于赵。」《三国演义》第三○回:「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
《國語辭典》:不殊  拼音:bù shū
1.相同、没有两样。《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文选。张衡。西京赋》:「惟帝王之神丽,惧尊卑之不殊。」
2.不死。《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王亦偷欲休,即许太子。太子即自刭,不殊。」
3.不绝。《文选。嵇康。琴赋》:「初若相乖,后卒同趣,或曲而不屈,直而不倨;或相凌而不乱;或相离而不殊。」
《國語辭典》:一贯(一貫)  拼音:yī guàn
1.语本《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后以一贯指以一种道理贯通万事万物。唐。张九龄〈故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序〉:「形有方殊,道以一贯。」
2.依照一定法则,始终不变。如:「一贯精神」、「一贯作业」。
3.同一道理。《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亡国之主一贯。」
4.旧以千钱为一贯。《金史。卷四八。食货志三。钱币》:「印一贯、二贯、……十五贯等谓之大钞。」
5.成串的物品。《北史。卷三四。赵柔传》:「柔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缣。」
《國語辭典》:一同  拼音:yī tóng
1.统一。《墨子。尚同中》:「察天子之所以治天下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
2.一样。《荀子。荣辱》:「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
3.一起、相偕。《三国演义》第五回:「贤弟可弃此卑官,一同讨贼。」《红楼梦》第六四回:「老太太跟前,别提我和你一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