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目  拼音:yī mù
1.一只眼。韩非子。说林上:「今有人见君,则睫其一目,奚如?」
2.一望、看一眼。如:「一目了然」。
3.神话传说中的国名。《山海经。海外北经》:「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
4.罗网的一孔。《淮南子。说山》:「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
5.下围棋时,称棋盘上每一个纵横线的交点为「一目」。
6.一个条目。如:「一纲一目」。
《國語辭典》:一目十行  拼音:yī mù shí háng
语本《北齐书。卷一一。文襄六王传。河南王孝瑜传》:「谨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比喻阅读迅速。《红楼梦》第二三回:「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也作「目下十行」。
《漢語大詞典》:一目数行(一目數行)
犹一目十行。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英豪举动:“ 熊 公 廷弼 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閲。閲则连长几於中堂,鳞摊诸卷於上,左右置酒一壜,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参见“ 一目十行 ”。
《國語辭典》:一目十行  拼音:yī mù shí háng
语本《北齐书。卷一一。文襄六王传。河南王孝瑜传》:「谨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比喻阅读迅速。《红楼梦》第二三回:「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也作「目下十行」。
《漢語大詞典》:一目五行
犹一目十行。辽史·杨遵勗传:“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 遵勗 一目五行俱下,判决如流。”元史·许有壬传:“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尝閲 衡州 《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背诵无遗。”参见“ 一目十行 ”。
《國語辭典》:一目十行  拼音:yī mù shí háng
语本《北齐书。卷一一。文襄六王传。河南王孝瑜传》:「谨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比喻阅读迅速。《红楼梦》第二三回:「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也作「目下十行」。
《漢語大詞典》:一目之士
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志雅堂杂抄》:“此书成於 元 代,道学之风甚盛,而能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动以詆斥 宋 儒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國語辭典》:一目了然  拼音:yī mù liǎo rán
看一眼就完全清楚明白。如:「这张平面图让人对本栋大楼的配置一目了然。」也作「一目瞭然」。
《國語辭典》:一目瞭然  拼音:yī mù liǎo rán
看一眼就能完全清楚。《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战国汉唐诸子》:「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瞭然。」也作「一目了然」。
分類:一看清楚
《漢語大詞典》:湘东一目(湘東一目)
湘东王 萧绎 初生时患眼疾, 梁高祖 自为医治,遂盲一目。后在 江陵 称帝,是为 元帝 。即位第三年, 西魏 攻陷 江陵 ,被杀。见《梁书·元帝纪》。后人以“湘东一目”指棋眼。 宋 黄庭坚 《弈棋》诗之二:“ 湘东 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清 钱谦益 《〈棋谱新局〉序》:“ 项羽 重瞳, 湘东 一目。”
《漢語大詞典》:罗之一目(羅之一目)
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五:“一目之罗,不能得鸟,得鸟者罗之一目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