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斗一石皆醉
 
一石烛灭
 
入幕髡留
 
淳于醉
 
烛暗送客
 
独留髡
  
留髡送客
 
送客留髡
 
酒阑烛暗
 
髡留

相关人物
齐威王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399~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跽,待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
《骈字类编》:一石
唐 方干 赠郑仁规 一石雄才独占难,应分二斗借人寰。
唐 陈陶 赠别离 杨柳听歌莫向隅,鸡鸣一石留髡醉。
唐 郭思 落星一石几千年,门外何人扣汉川。
分类:一石
《分类字锦》:一石不醉
续汉书陆植能饮一石不醉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石几钟(一石幾鍾)
汉书·主父偃传:“使天下飞芻輓粟,起於 黄 腄 琅邪 负海之郡,转输 北河 ,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颜师古 注:“六斛四斗为钟,计其道路所费,凡用百九十二斛,乃得一石至。”后因以“一石几钟”谓运输漕粮时沿途损耗侵吞惊人。 清 钱谦益 《寄督漕张御史》诗之二:“一石几钟凭奏报,忍令膏血等泥沙!”
《国语辞典》: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拼音:yī dǒu mǐ yǎng ge ēn rén,yī dàn mǐ yǎng ge chóu rén
(谚语)表示好人难做。帮人一点小忙,对方容易报答,会知道感恩;帮人大忙,对方因贪心不足或无法回报,反倒心生彆扭,成了仇人。《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
《国语辞典》: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拼音:shí rì yī shuǐ,wǔ rì yī shí
十天才画一条水,五天才画一块石。语本唐。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天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形容画家精心构思,不轻易下笔。如:「张大师为了这幅画耗费了三年的光阴,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真可说是旷世之作。」
《国语辞典》:一石二鸟(一石二鸟)  拼音:yī shí èr niǎo
用一块石头同时打下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获得两种效果。如:「他运用这个一石二鸟之计,让我们事半功倍!」
《国语辞典》:一石两鸟(一石两鸟)  拼音:yī shí liǎng niǎo
比喻做一件事能获得两种效果。如:「这个办法不但可行,还能够事半功倍,真不失为一石两鸟之计。」
分类:获得效果
《分类字锦》:如一石瓮
洽闻记吐谷浑有桃大如一石瓮
分类:桃李
《分类字锦》:角容一石
魏书桓帝纪帝英杰魁岸马不能胜常乘安车驾大牛牛角容一石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鼓
(1).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晋 赵鞅 、 荀寅 帅师城 汝 滨,遂赋 晋国 一鼓铁,以铸刑鼎,著 范宣子 所为刑书焉。”《孔子家语·正论解》:“ 赵简子 赋 晋国 一鼓鐘,以铸刑鼎,著 范宣子 所为刑书。” 王肃 注:“三十斤谓之鐘,鐘四谓之石,石四谓之鼓。”
(2).击鼓一次。引申谓一举,一战。晋书·温峤传:“ 峻 ( 苏峻 )勇而无谋,藉骄胜之势,自谓无前,今挑之战,可一鼓而擒也。”《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操 若攻将军, 宫 引兵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於后;不过旬日, 操 军食尽,可一鼓而破。”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二章:“一鼓打下 太原 ,不令敌人跑掉一个!”参见“ 一鼓作气 ”。
《漢語大詞典》:鞭石
(1).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晋 伏琛 《三齐略记》:“ 始皇 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 城阳 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 宋 苏轼 《两桥诗·西新桥》:“岌岌类鞭石,山川非 会稽 。” 元 陈樵 《蔗庵赋》:“ 秦 人鞭石而望洋, 谢娥 入海而增喟。” 明 王世贞 《太和即事》诗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凿空悬。”
(2).相传 难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鳶不起风。” 唐 杜甫 《雷》之二:“暴尪或前闻,鞭石非稽古。”
《國語辭典》:儋石  拼音:dān dàn
儋为可容纳一石谷物的容器,故称为「儋石」。也有人以为一石为石,二石为儋,指一人能担的粟米。用来指少量的粮食。晋。陶渊明〈劝农〉诗六章之五:「儋石不储,饥寒交至。」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往年家储无儋石,今麦收多十斛矣。」
《國語辭典》:担石(擔石)  拼音:dàn dàn
一担的量。形容非常少。《后汉书。卷二七。郭丹传》:「及在公辅,……在位四年薨,家无担石焉。」《三国志。魏书。卷一三。华歆传》:「歆素清贫,禄赐以振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
分類:一石微小
《漢語大詞典》:钟石(鐘石)
(1).容量单位。一钟受六斛四斗,一石受十斗。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但以升合之助,不供钟石之费。”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叶法善》:“﹝ 叶法善 ﹞颇耽於酒,钟石可也。” 清 陈确 《呈学请削籍词》:“岁叨钟石之粮,惰慢不恭,贪顽已甚。”
(2).钟磬。韩非子·说疑:“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 汉 刘向 说苑·政理:“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脩竽瑟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 南朝 齐 谢朓 《随王鼓吹曲·钧天曲》:“笙鏞礼百神,钟石动云汉。”
钟和磬。古代乐器。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説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鐘石筦弦。”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鐘石毕陈,舞咏之情不一。”旧唐书·音乐志一:“圣王乃调之以律度,文之以歌颂,荡之以鐘石,播之以弦管,然后可以涤精灵,可以祛怨思。”
《國語辭典》:留髡  拼音:liú kūn
1.战国时齐人淳于髡参加齐威王邀宴,针对齐威王对其个人酒量之提问,淳于髡回覆,倘若宴会结束后,主人送走其他客人而独留淳于髡,则此时心情最放松,能畅饮一石酒。典出《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淳于髡》。后以「留髡」借指朋友相聚夜饮。宋。虞俦 以郡酝十斗送林子长诗:「我友溪堂爱说诗,兵厨况有酒如池。留髡一石从来惯,访戴扁舟莫太迟。」金。李俊民〈别合阳申伯福昆仲〉诗:「情深堂上留髡夜,兴尽山阴访戴时。」元。谢应芳 寄谢双阳沈仲庸并简同席诸友诗:「送客留髡成大醉,怜君小阮与同游。」
2.指妓女留客住宿。明。理鬯和〈戏赠周姬〉诗:「酒罢歌停烛影昏,主人送客独留髡。莫恨横陈虚夜半,月明曾替我消魂。」明。程嘉燧〈题女郎陈八扇〉诗其一:「主人送客夜留髡,芗泽菲菲烛焰昏。自信狂夫心似铁,一时也觉闇消魂。」
分類:青楼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