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70,分365页显示  上一页  253  254  255  256  257  259  260  261  26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一唱一和
一朝怀胎,十月分娩
一朝马死黄金尽
一朝千里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场春梦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朝之忿
一朝之患
一潮一晕
一车骨头半车肉
一车人十
一彻万融
一尘不到
一尘不染
《國語辭典》:一唱一和  拼音:yī chàng yī hè
1.表示感情融合、志趣相投,而以诗文相酬答。语本《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2.比喻互相帮腔、附和。《海上花列传》第四二回:「陶玉甫见这光景,一阵心酸,那里熬得,背著云甫,径往后面李秀姐房中,拍凳搥台,放声大恸。再有李浣芳一唱一和,声彻于外。」
《漢語大詞典》:一倡一和
(1).《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 唱 ”。 元 耶律楚材 《糠孽教民十无益论序》:“予不辨则成市虎矣。不独成市虎,抑恐 崔浩 、 李德裕 之徒,一唱一和撼摇佛教,为患不浅。”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自此一倡一和,渐渐情熟,往来不絶。” 蒋子龙 《一个女工程师的自述》:“他们俩在任何场合都是这么一唱一和,一搭一档,配合默契。”
(2).谓鸣声相呼应。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天上银河闪亮着。远远近近,蟋蟀和蝈蝈一唱一和地鸣叫。”
《漢語大詞典》:一朝怀胎,十月分娩(一朝懷胎,十月分娩)
比喻事物的产生都有一个孕育的过程。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从维熙 《创作与生活·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但这个构思也是‘一朝怀胎,十月分娩’的产儿,而非心血来潮,灵感显圣的飞来之笔。”
分類:产生孕育
《漢語大詞典》:一朝马死黄金尽(一朝馬死黄金盡)
比喻有朝一日无钱无势。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四折:“假使一朝马死黄金尽,可不的依旧 苏秦 ,做陌路看承被人哂。”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二折:“我前背杀你,大古里 孟姜女 不杀了要怎末哥, 孟姜女 不杀了要怎末哥,一朝马死黄金尽。”
分類:无势
《漢語大詞典》:一朝千里
犹一日千里。 唐 曹唐 《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诗之三:“一朝千里心犹在,争肯潜忘秣饲恩。”
《國語辭典》: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拼音:yī zhāo quán zài shǒu,biàn bǎ lìng lái xíng
一旦掌权,便号令行事。《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卜知府本来是个欢喜多事的人,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行文各属,查取拖欠的数目。」
《國語辭典》:一场春梦(一場春夢)  拼音:yī cháng chūn mèng
春梦,指春天虽易睡,而梦境亦容易醒。一场春梦指做了一个易醒的梦,比喻世事变幻,转眼成空。唐。卢廷让〈哭李郢端公〉诗:「诗侣酒徒消散尽,一场春梦越王城。」《镜花缘》第一六回:「少不得又要在那名利场中努力一番。及至略略有点意思,不知不觉,却又年已古稀,冥官又来相邀。细细想去,仍是一场春梦。」
《國語辭典》:一朝天子一朝臣  拼音:yī cháo tiān zǐ yī cháo chén
(谚语)新的帝王登基,旧朝的臣僚便为新朝的臣僚所取代。泛指主事者一旦更换,从属也随之变动。含有任用亲信、私人的贬损之意。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二出:「今日结了崇祯局,明年恭请圣上临御正殿,我们一朝天子一朝臣了。」《歧路灯》第五四回:「王中,你各人走了就罢,一朝天子一朝臣,还说那前话做什么。」
《漢語大詞典》:一朝之忿
一时激发的愤恨。《论语·颜渊》:“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战国策·齐策六》:“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 燕王 之无臣,非忠也。” 清 侯方域 《任源邃传》:“兄 元祥 尝为无赖子所侮,愤曰:‘我即出而仕,寧不能为若所为耶!’ 源邃 目止 元祥 ,既而谓曰:‘一朝之忿,终身之耻,失言矣!’ 元祥 改容谢焉。”
《漢語大詞典》:一朝之患
突然发生的祸患。礼记·檀弓上:“故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楚国 苦之,群臣皆怨,咸言 费无忌 谗杀 伍奢 、 白州犁 而 吴 侵境不絶於寇, 楚国 群臣有一朝之患。”
分類:突然祸患
《分类字锦》:一潮一晕(一潮一晕)
西溪丛语:海上人云:蛤蜊、文蛤,皆一潮生一晕。
分类:蚌蛤
《漢語大詞典》:一车骨头半车肉(一車骨頭半車肉)
谓自身的一切。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我和你生则同衾,死则同穴,一车骨头半车肉,都属了你 刘 家。” 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你则放心,我一车骨头半车肉,我一马不鞁两鞍,双轮不碾四辙,守着 福童 孩儿,直到老死也不嫁人。”
分類:自身
《韵府拾遗 缉韵》:一车人十(一车人十)
孔武仲车家行:迟如鸟语相喧啾,快如溪沙泻鸣濑。一车人十捧拥行,江南江北不计程。
《漢語大詞典》:一彻万融(一徹萬融)
犹言一通百通。 明 唐顺之 《与裘剡溪推官书》:“人能得此常理,设使为医,则必能究性命之源;为巫,则必能极鬼神之情状,一彻万融,所谓因源而得委也。”
分類:一通
《漢語大詞典》:一尘不到(一塵不到)
形容清净纯洁。 唐 唐彦谦 《游清凉寺》诗:“一尘不到心源浄,万有俱空眼界清。”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其夏色也,南薰解籜,丹凤来仪……若一尘不到之际,万事脱覊之辰。”
分類:清净纯洁
《國語辭典》:一尘不染(一塵不染)  拼音:yī chén bù rǎn
1.尘,比喻物欲,佛家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一尘不染指修道人六根清净,不受尘俗干扰。《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他从小出家,真个是五戒具足,一尘不染,在皋亭山显孝寺住持。」《红楼梦》第一一三回:「我想他一尘不染,是保得住的了,岂知风波顿起,比林妹妹死的更奇。」后比喻品性高洁廉明。《清史稿。卷二九九。列传。路振扬》:「向闻振扬操守廉洁,今览此奏,非一尘不染者不敢言也。」《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他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官,依然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2.非常乾净,一点灰尘都没有。《隋唐演义》第六回:「乃一净室去处,窗明几净,果然一尘不染,万缘俱寂。」也作「纤尘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