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513,分568页显示  上一页  397  398  399  400  401  403  404  405  406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一句投火
一句道尽
一九
一九之教
一九之生
一由旬
一由缮那
一四天下
一四句偈
一目多伽
一白三羯磨
一字
一字文殊
一字不说
一字禅
一句投火
【佛学大辞典】
(故事)菩萨为闻一句之法而入大火坑也。佛祖统纪智礼传曰:「半偈亡身,一句投火。」十华严经三十五曰:「若有人言:我有一句佛所说法,能净菩萨行。汝今若能入大火坑,受极大苦,当以相与。菩萨尔时,作如是念,我以一句佛所说法,净菩萨行故。假令三千大千世界,大火满中,尚欲从于梵天之上,投身而下亲,况小火坑而不能入。」
一句道尽
【佛学大辞典】
(杂语)以一句道破真理无所有之意。宋竹庵颂曰:「中论因缘所生法,一句道尽无剩语,我说即是空假中,朱帘暮捲西山雨。」见稽古略四。
一九
【佛学大辞典】
(术语)指弥陀而言。
一九之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之教。迦才净土论上曰:「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
【佛学常见辞汇】
指弥陀九品莲台的教门。
一九之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九品往生也。迦才净土论上曰:「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
【佛学常见辞汇】
谓极乐世界九品往生。
一由旬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里程名。(参见:由旬)
由旬
【佛学大辞典】
(杂语)Yojana,又作俞旬,揄旬,由延,或踰阇那。新称踰缮那。为计里程之数目。帝王一日行军之里程也。或云四十里,或云三十里。西域记二曰:「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曰由旬,又曰踰阇那,又曰由延,皆讹略也。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军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三十里。圣教所载惟十六里,穷微之数,分一踰缮那为八拘卢舍。拘卢舍者,谓大牛鸣声所极闻称拘卢舍,分一拘卢舍为五百弓,分一弓为四肘,分一肘为二十四指,分一指节为七宿麦。」玄应音义二曰:「俞旬,又作由旬,或作由延,又作踰阇那,皆讹也。此言踰缮那,此译云:合也,应也。计合应尔许度量,同此方驿逻也。」有部百一羯磨三曰:「言踰缮那者,既无正翻义,当东夏一驿可三十馀里,旧云由旬者讹略。若准西国俗法,四俱卢舍为一踰缮那,计一俱卢舍可有八里,即是当其三十二里。若准内教,八俱卢舍为一踰缮那,一俱卢舍有五百弓,弓有一步数,准其步数才一里半馀,将八倍之当十二里,此乃不充一驿。亲验当今西方踰缮那可有一驿,故今皆作一驿翻之,遮无远滞。」注维摩经六:「肇曰:由旬天竺里数名也。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也。」一指节者,横大母指而取其厚量也。又一肘者,自肘之本端至中指之末也。惠运之俱舍记曰:「一肘者,自肘本端至中指末也,一尺八寸。」智證之杂记曰:「横大母指而取其厚,以为一指也。」俱舍论十二曰:「赡部洲人身,多长十三肘半,于中少分有长四肘。」积算此指节之量可知由旬之度。
【佛学常见辞汇】
印度计里程的数目,每由旬有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的四种说法,但说四十里为一由旬者居多。
一由缮那
【佛学大辞典】
(杂语)由旬之新称。(参见:由旬)
由旬
【佛学大辞典】
(杂语)Yojana,又作俞旬,揄旬,由延,或踰阇那。新称踰缮那。为计里程之数目。帝王一日行军之里程也。或云四十里,或云三十里。西域记二曰:「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曰由旬,又曰踰阇那,又曰由延,皆讹略也。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军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三十里。圣教所载惟十六里,穷微之数,分一踰缮那为八拘卢舍。拘卢舍者,谓大牛鸣声所极闻称拘卢舍,分一拘卢舍为五百弓,分一弓为四肘,分一肘为二十四指,分一指节为七宿麦。」玄应音义二曰:「俞旬,又作由旬,或作由延,又作踰阇那,皆讹也。此言踰缮那,此译云:合也,应也。计合应尔许度量,同此方驿逻也。」有部百一羯磨三曰:「言踰缮那者,既无正翻义,当东夏一驿可三十馀里,旧云由旬者讹略。若准西国俗法,四俱卢舍为一踰缮那,计一俱卢舍可有八里,即是当其三十二里。若准内教,八俱卢舍为一踰缮那,一俱卢舍有五百弓,弓有一步数,准其步数才一里半馀,将八倍之当十二里,此乃不充一驿。亲验当今西方踰缮那可有一驿,故今皆作一驿翻之,遮无远滞。」注维摩经六:「肇曰:由旬天竺里数名也。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也。」一指节者,横大母指而取其厚量也。又一肘者,自肘之本端至中指之末也。惠运之俱舍记曰:「一肘者,自肘本端至中指末也,一尺八寸。」智證之杂记曰:「横大母指而取其厚,以为一指也。」俱舍论十二曰:「赡部洲人身,多长十三肘半,于中少分有长四肘。」积算此指节之量可知由旬之度。
【佛学常见辞汇】
印度计里程的数目,每由旬有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的四种说法,但说四十里为一由旬者居多。
一四天下
【佛学大辞典】
(界名)指须弥山四方之四大洲而言。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是也。(参见:须弥)
【佛学常见辞汇】
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所照临的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和北俱卢洲。
一四句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句所成之一偈文也。心地观经二曰:「劝诸众生,开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为真实波罗蜜多。」
【佛学常见辞汇】
一个由四句话所构成的偈文。
一目多伽
【佛学大辞典】
(经名)又作一曰多伽。(参见:十二部经)
一白三羯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授戒之作法也。略作白四。亦谓之白四羯磨。白者表白,一白者,一读表白文也。羯磨梵语,译曰作业,即为授戒作业之义,是亦一种表白之文。三羯磨者,三读羯磨之表文也。虽均是表白。而最初对大众告白某行授戒作法之表文,谓之白。其次记授戒法于受者之表文,谓之羯磨。是为完全受戒。然则白四,亦曰白四羯。表白与羯磨。读四度表文之意也。是授戒之作法上最为郑重者。其白文如下:「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三衣钵具。若僧时到,僧忍听授某甲,具足戒某甲为和尚。白如是。」其次羯磨「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三衣钵具。僧今授某甲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参见:行事钞资事记上三之二羯磨)
一字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个之文字。名之极少也。俱舍论世间品曰:「极微字刹那,色名时极少。」光记十二曰:「析名至一字,为名极少。」大方广师子吼经曰:「法唯一字,所谓无字。」
【三藏法数】
(出大方广师子吼经)
一字者,一理之名字也。理本无名无字,超心意识,离性离相,无作无示,非诸众生所能思议,惟佛如来究尽明了。经云:法惟一字,所谓无字。是也。
一字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以齿或体哩呬淫一字,为真言之文殊菩萨也。三摩耶形,为于青莲华上载如意宝珠者。尊象为童子形。金色。半跏坐千叶白莲华上。左手执青莲华。其华上有如意宝珠。右手向外。五指垂下。作满愿之印。熙怡微笑。其首髻为一髻。故又称一髻文殊。以此菩萨为本尊而修法,其法名一字文殊之法。祈产生虚疾等者修之。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谓「此咒能灭一切恶邪魍魉,是一切诸佛吉祥之法也。」又谓「若有女人产难时,取阿吒卢沙迦根或郎伽利迦根,诵之七遍,和以无虫水摩之,涂于产女之脐中,儿即易生。或诸男子中箭之所,镞入筋骨,拔之不出,则以十年酥三两,咒一百八遍,安疮中及食之,则箭镞即出。」
一字不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虽说八万四千之法。而佛自證之法,则非可以言说说。又所说之诸教,有本来法性,而非为佛之创说。此义谓之一字不说。四卷楞伽经三曰:「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七卷楞伽经四曰:「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我于某夜。成最正觉。乃至某夜当入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不已说。亦不当说。不说是佛说。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语。佛言:依二密法故。作如是说。云何二法。谓自證法。及本住法。云何自證法。谓诸佛所證。我亦同證。不增不减。證智所行。离言说相。离分别相。离名字相。云何本住法。谓法本性。如金等在矿。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住法位。法界法性。皆悉常住。」金刚经曰:「须菩提!于意如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同经曰:「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佛学常见辞汇】
佛虽对世人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但所说都是亲證之境,不是言语文字所能描述,而且所说之法,本来如是,非佛创说或是说了之后才有,如此说同未说,故说一字不说。
一字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云门接人,好说一字,谓之一字禅。碧岩六则评唱曰:「云门寻常,爱说三字禅:顾筡咦。又说一字禅。僧问:杀父杀母,佛前忏悔;杀佛杀祖,向什么处忏悔?门云:露。又问如何是正法眼藏?门云:普。」大慧语录十曰:「一字入公门,九牛拽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