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513,分568页显示 上一页 405 406 407 408 409 411 412 413 414 下一页
一雨
一往
一宗
一炷
一物不将来
一放一收
一枝花
一陀罗尼
一相
一相一味
一相三昧
一相无相
一相智
一相法门
佛类词典(续上)
一明一雨
一往
一宗
一炷
一物不将来
一放一收
一枝花
一陀罗尼
一相
一相一味
一相三昧
一相无相
一相智
一相法门
一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陀罗尼也。明为真言陀罗尼之异名。此从佛口所出之陀罗尼,犹佛身所出之光明。故以为名。大日经疏十二曰:「破除一切无明烦恼之闇故,名之为明,然明及真言,义有差别。若心口出者,名真言;从一切身分,任运生者,名之为明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个咒语。明就是咒陀罗尼的别名。
(术语)一陀罗尼也。明为真言陀罗尼之异名。此从佛口所出之陀罗尼,犹佛身所出之光明。故以为名。大日经疏十二曰:「破除一切无明烦恼之闇故,名之为明,然明及真言,义有差别。若心口出者,名真言;从一切身分,任运生者,名之为明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个咒语。明就是咒陀罗尼的别名。
一雨
【佛学大辞典】
(譬喻)教法之一味,譬之雨,佛虽说一味之法,然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如草木之于雨然。法华药草喻品曰:「一雨所润。」法华义疏八曰:「一味谓一智味,合上一雨也。」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
一雨者,喻佛所说一乘之法也。盖佛说法华,惟谈圆教一实相理,纯一无杂,即是如来一音宣澍一乘法雨,咸令众生开佛知见。经云:一雨所润。是也。
(譬喻)教法之一味,譬之雨,佛虽说一味之法,然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如草木之于雨然。法华药草喻品曰:「一雨所润。」法华义疏八曰:「一味谓一智味,合上一雨也。」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
一雨者,喻佛所说一乘之法也。盖佛说法华,惟谈圆教一实相理,纯一无杂,即是如来一音宣澍一乘法雨,咸令众生开佛知见。经云:一雨所润。是也。
一往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渡也,一通也。止观七上曰:「一往然,二往不然。」法华论记二曰:「一往三藏名为小乘,再往三教名为小乘。」文句记五上曰:「言非尽理,故云一往。」
(杂语)一渡也,一通也。止观七上曰:「一往然,二往不然。」法华论记二曰:「一往三藏名为小乘,再往三教名为小乘。」文句记五上曰:「言非尽理,故云一往。」
一宗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个宗旨也。又指吾宗而言。西方要诀曰:「依此一宗。」辅行一之一曰:「一宗教门,文无假以为总者。」迦才净土论曰「此之一宗,窃为要路。」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宗者,要也。谓诸大乘经所说虽异,莫不同乎一理。如华严之谈法界,般若之谈佛母,法华之谈实相等,皆以一理为其宗要。钞云:一宗容具多经。是也。
(术语)一个宗旨也。又指吾宗而言。西方要诀曰:「依此一宗。」辅行一之一曰:「一宗教门,文无假以为总者。」迦才净土论曰「此之一宗,窃为要路。」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宗者,要也。谓诸大乘经所说虽异,莫不同乎一理。如华严之谈法界,般若之谈佛母,法华之谈实相等,皆以一理为其宗要。钞云:一宗容具多经。是也。
一炷
【佛学大辞典】
(杂语)烧香一次,又灯明一次。楞严经六曰:「于身上爇一香炷。」
(杂语)烧香一次,又灯明一次。楞严经六曰:「于身上爇一香炷。」
一物不将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公案名。言本来无一物之消息。即向上屋里,空界无物。今一物亦不将来之意也。从容录第五十七则曰:「严阳尊者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云:放下著。严云: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州云:恁么则担取去。」是问一物不将来,即为既担一物来,故为赵州所勘破。
(术语)公案名。言本来无一物之消息。即向上屋里,空界无物。今一物亦不将来之意也。从容录第五十七则曰:「严阳尊者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云:放下著。严云: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州云:恁么则担取去。」是问一物不将来,即为既担一物来,故为赵州所勘破。
一放一收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次把住,一次放行也。是为师家应学人机根之活手段,把住者抑学人,放行者纵学人。一放之时,森森罗列。一收之时,空界无物。谓擒纵与夺,有自在之状也。见碧严录第九十九则。
(杂语)一次把住,一次放行也。是为师家应学人机根之活手段,把住者抑学人,放行者纵学人。一放之时,森森罗列。一收之时,空界无物。谓擒纵与夺,有自在之状也。见碧严录第九十九则。
一枝花
【佛学大辞典】
(杂名)禅家语,谓金波罗华为一枝花。
(杂名)禅家语,谓金波罗华为一枝花。
一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陀罗尼一章。如尊胜陀罗尼,千手陀罗尼等。
(术语)陀罗尼一章。如尊胜陀罗尼,千手陀罗尼等。
一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谓为无二之相。即言无差别之诸相,平等一味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是皆一相一种,圣所称叹。」维摩经弟子品曰:「不坏于身,而随一相。注肇曰:万物齐旨,是非同观,一相也。然则身即一相,岂待坏身灭体,而后谓之一相乎?」(二)对于异相而言,计一切法唯从一元而生之外道见解也。外道小乘四宗论,谓一切法言一者,外道僧法论师之说也。盖中论八不中之非一,即非此僧祛之计。起信论,谓真如自性非一相,亦破此计。
【佛学常见辞汇】
唯一真实的相。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
谓一真法界之相,从本以来,离虚妄相,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一切诸法之相,故名一相。
(术语)(一)谓为无二之相。即言无差别之诸相,平等一味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是皆一相一种,圣所称叹。」维摩经弟子品曰:「不坏于身,而随一相。注肇曰:万物齐旨,是非同观,一相也。然则身即一相,岂待坏身灭体,而后谓之一相乎?」(二)对于异相而言,计一切法唯从一元而生之外道见解也。外道小乘四宗论,谓一切法言一者,外道僧法论师之说也。盖中论八不中之非一,即非此僧祛之计。起信论,谓真如自性非一相,亦破此计。
【佛学常见辞汇】
唯一真实的相。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
谓一真法界之相,从本以来,离虚妄相,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一切诸法之相,故名一相。
一相一味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相者,众生之心体,诠一实之真如也,一味者,如来之教法,诠一实之理也。文句七上曰:一相者,众生之心。同一真如相,是一地也。一味者,一乘之法。同诠一理,是一雨也。法华经义疏八曰:「一相谓一实相,合一地也。一味谓一智味,合上一雨也。」
(术语)一相者,众生之心体,诠一实之真如也,一味者,如来之教法,诠一实之理也。文句七上曰:一相者,众生之心。同一真如相,是一地也。一味者,一乘之法。同诠一理,是一雨也。法华经义疏八曰:「一相谓一实相,合一地也。一味谓一智味,合上一雨也。」
一相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定之名。六祖坛经曰:「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閒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术语)禅定之名。六祖坛经曰:「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閒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一相无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浑然而现一相,为无相之意。智度论二十七曰:「一相所谓无相。」
(术语)浑然而现一相,为无相之意。智度论二十七曰:「一相所谓无相。」
一相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證悟诸法一实相之智也。智度论六曰:「以此方便教诸弟子入一相智。」
【佛学常见辞汇】
證悟诸法一实相的智。
(术语)證悟诸法一实相之智也。智度论六曰:「以此方便教诸弟子入一相智。」
【佛学常见辞汇】
證悟诸法一实相的智。
一相法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文殊功德庄严经下曰:「智上菩萨言:文殊师利以何一相而说于法?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云何所说一相法耶?智上菩萨答曰:文殊师利不见蕴及处界,亦非无见,亦非有见,于法无分别,亦无所分别,又不于法而见积集,亦不于法而见散失,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一)。师子勇猛雷音菩萨曰:若于法性,不违法性,不作种种分别,是凡夫法,是声闻法,是缘觉法,是如来法,入于一相,谓远离相,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二)。善见菩萨曰:若修行真如,而于真如无所思惟,亦不分别,此是甚深,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三)。无尽辨菩萨曰:诸法皆尽,究竟尽者乃曰无尽,说一切法不可尽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四)。善思惟菩萨曰:若于思惟入不思惟,彼无所思,亦不可得,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五)。离尘菩萨曰:若究竟不染于一切相,染无所染,亦不爱,不恚,不痴,不作一,不作异,亦非作,亦非不作,不取,不舍,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六)。娑檗罗菩萨曰:若入甚深法,难测如大海,而于正法亦不分别,如是住,如是说,于自无所思,于他无所说,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七)。月上童真菩萨曰:若思惟一切有情,平等如月,而亦不思我及有情,如是说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八)。摧一切忧闇菩萨曰:若遇忧戚而无所忧,而于忧箭亦不疲厌,云何有情起于忧根,所谓于我若有,于我住平等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九)。无所缘菩萨曰:若不缘欲界不缘色无色界不缘声闻独觉之法,不缘佛法,如是说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十)。普见菩萨曰:若说法者,应平等说,其平等者,所谓空性,不于空性思惟平等,于平等法亦无所得,如是说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十一)。三轮清净菩萨曰:夫所说法,不违三轮。云何为三于我无所得?于闻不分别,于法无所取,如此名为三轮清净,如是所说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十二)。成就行菩萨曰:若知不著一切法,如是知,如是说,不说于一字,所谓离言说故,若如是说一切法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十三)。深行菩萨曰:若乐瑜伽,知一切法,则于诸法而无所见,于彼若说,若无说者,于法无二,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十四)。」
(术语)文殊功德庄严经下曰:「智上菩萨言:文殊师利以何一相而说于法?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云何所说一相法耶?智上菩萨答曰:文殊师利不见蕴及处界,亦非无见,亦非有见,于法无分别,亦无所分别,又不于法而见积集,亦不于法而见散失,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一)。师子勇猛雷音菩萨曰:若于法性,不违法性,不作种种分别,是凡夫法,是声闻法,是缘觉法,是如来法,入于一相,谓远离相,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二)。善见菩萨曰:若修行真如,而于真如无所思惟,亦不分别,此是甚深,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三)。无尽辨菩萨曰:诸法皆尽,究竟尽者乃曰无尽,说一切法不可尽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四)。善思惟菩萨曰:若于思惟入不思惟,彼无所思,亦不可得,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五)。离尘菩萨曰:若究竟不染于一切相,染无所染,亦不爱,不恚,不痴,不作一,不作异,亦非作,亦非不作,不取,不舍,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六)。娑檗罗菩萨曰:若入甚深法,难测如大海,而于正法亦不分别,如是住,如是说,于自无所思,于他无所说,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七)。月上童真菩萨曰:若思惟一切有情,平等如月,而亦不思我及有情,如是说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八)。摧一切忧闇菩萨曰:若遇忧戚而无所忧,而于忧箭亦不疲厌,云何有情起于忧根,所谓于我若有,于我住平等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九)。无所缘菩萨曰:若不缘欲界不缘色无色界不缘声闻独觉之法,不缘佛法,如是说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十)。普见菩萨曰:若说法者,应平等说,其平等者,所谓空性,不于空性思惟平等,于平等法亦无所得,如是说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十一)。三轮清净菩萨曰:夫所说法,不违三轮。云何为三于我无所得?于闻不分别,于法无所取,如此名为三轮清净,如是所说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十二)。成就行菩萨曰:若知不著一切法,如是知,如是说,不说于一字,所谓离言说故,若如是说一切法者,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十三)。深行菩萨曰:若乐瑜伽,知一切法,则于诸法而无所见,于彼若说,若无说者,于法无二,是即名为一相法门(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