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513,分568页显示 上一页 410 411 412 413 414 416 417 418 419 下一页
一麻
一旋一咒
一脱
一假一切假
一理
一理随缘
一唾
一唾消世界火
一眼之龟
一庄严三昧
一道
一道法门
一道神光
一道无为心
佛类词典(续上)
一麦一麻
一旋一咒
一脱
一假一切假
一理
一理随缘
一唾
一唾消世界火
一眼之龟
一庄严三昧
一道
一道法门
一道神光
一道无为心
一麦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量名。俱舍论十二曰:「七虱为
麦,七麦为指节,三节为一指。」
(杂语)量名。俱舍论十二曰:「七虱为

一麻
【佛学大辞典】
(故事)世尊苦行之日,仅食一麻一米。麻,麻子也。智度论三十四曰:「如释迦文佛,于沤楼频螺树林中,食一麻一米。诸外言:我等先师,虽修苦行,不能如是六年勤苦。」
(故事)世尊苦行之日,仅食一麻一米。麻,麻子也。智度论三十四曰:「如释迦文佛,于沤楼频螺树林中,食一麻一米。诸外言:我等先师,虽修苦行,不能如是六年勤苦。」
一旋一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在佛之周围一旋之间,诵毕一次陀罗尼也。摩诃止观第二上,明半行半,坐三昧中,引大方等陀罗尼经:「礼竟,以志诚心悲泣雨泪,陈悔罪咎竟,起旋百二十匝,一旋一咒,不迟不疾,不高不下。」
(术语)在佛之周围一旋之间,诵毕一次陀罗尼也。摩诃止观第二上,明半行半,坐三昧中,引大方等陀罗尼经:「礼竟,以志诚心悲泣雨泪,陈悔罪咎竟,起旋百二十匝,一旋一咒,不迟不疾,不高不下。」
一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德中解脱之一德。文句记四中曰:「三德中之一脱。」
(术语)三德中解脱之一德。文句记四中曰:「三德中之一脱。」
一假一切假
【佛学大辞典】
(术语)空假中三观中,假不唯言假观之一。空观中观皆谓为假。止观五上曰:「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总假观也。」
【佛学常见辞汇】
在修空假中三观之假观时,应观不只是假才是假,就是空和中也都是假。
(术语)空假中三观中,假不唯言假观之一。空观中观皆谓为假。止观五上曰:「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总假观也。」
【佛学常见辞汇】
在修空假中三观之假观时,应观不只是假才是假,就是空和中也都是假。
一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一之理性也。华严大疏二曰:「一理齐平故,说生界不增不减。」法华文句记六中曰:「由一理故,偏通一切。」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玄义)
一理者,诸法之本体也。理性容摄,其大无外。诸法虽殊,理元是一。理虽是一,而能统贯诸法。诸法虽殊,莫不本乎一理。事理融通,法法无碍,是则世间、出世间法,皆不外乎此也。
(术语)同一之理性也。华严大疏二曰:「一理齐平故,说生界不增不减。」法华文句记六中曰:「由一理故,偏通一切。」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玄义)
一理者,诸法之本体也。理性容摄,其大无外。诸法虽殊,理元是一。理虽是一,而能统贯诸法。诸法虽殊,莫不本乎一理。事理融通,法法无碍,是则世间、出世间法,皆不外乎此也。
一理随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但理随缘)
(术语)(参见:但理随缘)
一唾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一吹同,言其力弱小也。
(术语)与一吹同,言其力弱小也。
一唾消世界火
【佛学大辞典】
(譬喻)佛藏经上曰:「无明相中,假名相说,皆是如来不思议力。譬如有人嚼须弥山,飞行虚空,石筏渡海,负四天下及须弥山,蚊脚为梯,登至梵宫,劫尽烧时,一唾劫火即灭,一吹世界即成,以藕丝悬须弥山,手接四天下雨。」止观五下曰:「劫火起时,菩萨一唾火即灭。」性灵集一曰:「一唾能销百界火,一朝能灭万人愁。」
(譬喻)佛藏经上曰:「无明相中,假名相说,皆是如来不思议力。譬如有人嚼须弥山,飞行虚空,石筏渡海,负四天下及须弥山,蚊脚为梯,登至梵宫,劫尽烧时,一唾劫火即灭,一吹世界即成,以藕丝悬须弥山,手接四天下雨。」止观五下曰:「劫火起时,菩萨一唾火即灭。」性灵集一曰:「一唾能销百界火,一朝能灭万人愁。」
一眼之龟
【佛学大辞典】
(譬喻)大海有龟,腹有一眼。随波浮游于中,遇大木之穴则乘之,偶风吹来,遂覆此木,龟仰向其腹之一眼,当于浮木之孔,见日月之光,此譬希有难逢之际遇(见十住论之鳌眼持头),盲龟之喻少异之。法华经庄严王品曰:「佛难得值,如优波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十住论八曰:「人身难得,如大海中有一眼鳖头入板孔。」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华经庄严王品曰:「佛难得值,如优昙波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十住论八曰:「人身难得,如大海中有一眼鳖头入板孔。」
(譬喻)大海有龟,腹有一眼。随波浮游于中,遇大木之穴则乘之,偶风吹来,遂覆此木,龟仰向其腹之一眼,当于浮木之孔,见日月之光,此譬希有难逢之际遇(见十住论之鳌眼持头),盲龟之喻少异之。法华经庄严王品曰:「佛难得值,如优波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十住论八曰:「人身难得,如大海中有一眼鳖头入板孔。」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华经庄严王品曰:「佛难得值,如优昙波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十住论八曰:「人身难得,如大海中有一眼鳖头入板孔。」
一庄严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得诸法一昧相之三昧也。见智度论四十七。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见诸法皆一,或一切法有相故一,或一切法无相故一,或一切法空故一,皆以一相智慧庄严如是三昧,是名一庄严三昧。
(术语)观得诸法一昧相之三昧也。见智度论四十七。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见诸法皆一,或一切法有相故一,或一切法无相故一,或一切法空故一,皆以一相智慧庄严如是三昧,是名一庄严三昧。
一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实之道也。六十华严经六曰:「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八十华严经十三曰:「诸佛世尊,唯以一道,而得出离。」涅槃经十三曰:「实谛者,一道清净,无有二也。」大日经疏十七曰:「一道者即是一切无碍人,共出生死,直至道场之道也。而言一者,此即如如之道,独一法界,故言一也。」涅槃经二十五曰:「一道者,谓大乘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实之道,也就是真如之道。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
一道者,一实之道,即佛所说最上乘之法也。若依此道而修,则能顿断诸惑,顿出生死,非如二乘等次第超出。经云: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是也。(二乘者,缘觉乘、声闻乘也。)
(术语)一实之道也。六十华严经六曰:「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八十华严经十三曰:「诸佛世尊,唯以一道,而得出离。」涅槃经十三曰:「实谛者,一道清净,无有二也。」大日经疏十七曰:「一道者即是一切无碍人,共出生死,直至道场之道也。而言一者,此即如如之道,独一法界,故言一也。」涅槃经二十五曰:「一道者,谓大乘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实之道,也就是真如之道。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
一道者,一实之道,即佛所说最上乘之法也。若依此道而修,则能顿断诸惑,顿出生死,非如二乘等次第超出。经云: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是也。(二乘者,缘觉乘、声闻乘也。)
一道法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
阿字之一门曰一道法门。大日经六曰:「吾今演说差别道一道法门。」大疏十七曰:「谓一切法不出阿字门,即是一道也。道者谓乘此法,有所至到之义也。一道者即一切无碍人,共出生死直至道场之道也。而言一者此即如如之道,独一法界,故言一也。」
(术语)称

一道神光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自己本具之光明,即虚灵不昧之心光是也。从容录第三十一则颂曰:「一道神光,初不覆藏。」又隐山和尚颂曰:「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把是非来辨我,浮世穿凿不相关。」即其例也。
(杂语)谓自己本具之光明,即虚灵不昧之心光是也。从容录第三十一则颂曰:「一道神光,初不覆藏。」又隐山和尚颂曰:「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把是非来辨我,浮世穿凿不相关。」即其例也。
一道无为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一。又名如实一道心,如实知自心,空性无境心,一如本净心。一道者,为一乘一如等,言其理,乃离诸造作及有为无为之别执,名为无为。是盖谓真言行者,超三劫中,于第二劫虽了达万有唯心,心外无别法,而恐沈没于真如无为之中,故知于此住心,不坏因缘,而證法界之理,同时不动法界,随缘自在显现,而作为万有,即体达因缘之生灭,是法界之生灭,法界之不生灭,是因缘之不生灭,而离有为无为之别执也。大日经第一住心品曰:「谓空性者,离根境而为无相无境界,离诸戏论而等于虚空。无边之佛法,依此相续而生,离有为无为界。离诸造作,离眼耳鼻舌身意。」由是此住心,亦名为空性无境心。若以此住心寄在显教,则当于天台。摩诃止观第一有曰:「云何为一?一实不虚故,一道清净故,一切无碍之人从一道出生死故。」所以此住心。又名如实一道心。盖天台一乘,盛谈诸法即实相,唯色即唯心,言心色之体无二,依正含于理内,根境备于性中,泯境智于一如,故其分齐恰似真言行者第八之住心,是以配之于天台也。显教虽以此分齐为终极,然真言行者,不许停滞于此处。金刚界仪轨云:「身證十地,而住于如实际,空中诸如来,弹指惊觉告言:善男子!汝所證之处,是一道清净,金刚喻三昧及萨婆若智,尚未能證知。勿以此为足。应满足普贤,方成最正觉。」是乃谓进而发足第十秘密庄严心。可开金刚宝藏也。
【佛学常见辞汇】
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一。(参见:十住心)
(术语)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一。又名如实一道心,如实知自心,空性无境心,一如本净心。一道者,为一乘一如等,言其理,乃离诸造作及有为无为之别执,名为无为。是盖谓真言行者,超三劫中,于第二劫虽了达万有唯心,心外无别法,而恐沈没于真如无为之中,故知于此住心,不坏因缘,而證法界之理,同时不动法界,随缘自在显现,而作为万有,即体达因缘之生灭,是法界之生灭,法界之不生灭,是因缘之不生灭,而离有为无为之别执也。大日经第一住心品曰:「谓空性者,离根境而为无相无境界,离诸戏论而等于虚空。无边之佛法,依此相续而生,离有为无为界。离诸造作,离眼耳鼻舌身意。」由是此住心,亦名为空性无境心。若以此住心寄在显教,则当于天台。摩诃止观第一有曰:「云何为一?一实不虚故,一道清净故,一切无碍之人从一道出生死故。」所以此住心。又名如实一道心。盖天台一乘,盛谈诸法即实相,唯色即唯心,言心色之体无二,依正含于理内,根境备于性中,泯境智于一如,故其分齐恰似真言行者第八之住心,是以配之于天台也。显教虽以此分齐为终极,然真言行者,不许停滞于此处。金刚界仪轨云:「身證十地,而住于如实际,空中诸如来,弹指惊觉告言:善男子!汝所證之处,是一道清净,金刚喻三昧及萨婆若智,尚未能證知。勿以此为足。应满足普贤,方成最正觉。」是乃谓进而发足第十秘密庄严心。可开金刚宝藏也。
【佛学常见辞汇】
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一。(参见:十住心)
十住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此真言宗之教相判释也。其名目虽本于大日经十心品并大日经疏(亦本于菩提心论,释摩伽衍论),至其本质,实可称为日本弘法大师之独创。故其本据在弘法之十住心论及秘藏宝钥:一、异生羝羊心,异生为凡夫,六趣,四生等各异之生,即如所谓群生也。羝羊为牡羊,其性下劣,除求水草念淫欲外,他非所知,以譬凡夫愚痴闇昧不解世理,醉生梦死,非道恶人,无信,无德者。属于此部者。本不可列于教判之内,以皆为可进第二心之阶段,故列于此处也。二、愚童持斋心,愚童者,愚昧之童子也。持斋者,持八关斋也。恶者非始终为恶,为内薰与外缘所诱,亦修五戒十戒等作善,忠孝仁义礼智等德者是也。人乘之教,如儒教等皆摄于其中。三、婴童无畏心,婴童为母所抱则安,愿生于天得神佛拥护则满足。如弘法注:「外道生天,暂得苏息。」(秘藏宝钥)乃修四禅六行之生天教也。以上为世间三个之住心,摄于胎藏界曼荼罗第三大院外金刚部之众,以下为出世间。四、唯蕴无我心,入佛之法门最初之住心也。畏生死,厌苦,愿寂灭后涅槃者,观四谛之理。执三世实有法体恒有,得唯我空者,即声闻乘之佛法也。如小乘二十部,俱舍,成实是也。五、拔业因种心,较前者更进。处于无佛世界,修无言等业,见飞华落叶,观十二因缘之法者,即烦恼所作之因虽拔而其习气未薰在者,如缘觉乘是也。以上二乘小乘教之类摄于胎曼释迦院之眷属。六、他缘大乘心,他缘与无缘同,住于自他怨亲平等之观,悟真如平等,度众生界使归入佛界也。正与法相宗所教相当。弥勒菩萨之内證法门也。七、觉心不生心,从前心之赖耶缘起进一步,入于心境俱空之證,觉悟心性之不生不灭。说三论宗所谓八不中道,起信论所说当之。此文殊菩萨之内證也。以上二心为三乘教,以下三心为一乘教。八、一道无为心,又名如实一道心。如实知自心,空性无性心。法华所说,以心即境无为无相为极意,大日经谓为「如实知自心」配于天台宗。观音菩萨之内證也。九、极无自性心,有浅深之二释。浅释者,华严法界诸法即真如实相,真如无自性,随变不守自性,染净真妄交辙,事事无碍重重无尽之义也。深释者,是由毗卢遮那之教觉而无自性。华严之法门当之,以为普贤菩萨之内證。以上九心是为显教之摄也。十、秘密庄严心,秘密者金胎两部六大三密五相五智等之无尽法门也。等觉十地亦不能见闻,其法门之德谓之庄严。即真言宗教之心地也。此十住心有横竖二者,横十住心者于一十住心又有十住心,委如十住论。横十住心为胎藏界之十住心,竖十住心为金刚界之十住心,胎金不二之处谓为不二之十住心。出决义钞直牒十。
【佛学常见辞汇】
是密宗的教相判释。一、异生羝羊心,异生,谓凡夫,凡夫不辨善恶,但念淫食,如彼羝羊,此即三恶趣的修因。二、愚童持斋心,即由外因缘发起善心,或行世善,或持五戒,此即人间之果报。三、婴童无畏心,即求生天上,离恶趣苦,或修十善,此是大乘的住心。(以上三心,为世间住心,在佛法五乘中,属人天乘。)四、唯蕴无我心,即已空人我,唯存五蕴,此是声闻乘的住心。五、拔业因种心,即观十二因缘,拔惑业因缘之种,出于三界,此是缘觉乘的住心。(以上二心,均属小乘教。)六、他缘大乘心,即起度他之无缘大悲,此是法相宗的住心。七、觉心不生心,即起八不之正观,无知心性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此是三论宗的住心。(以上二心,均属三乘教。)八、一道无为心,一道即一乘法,生佛不二,境智圆融,无相无为,一道清净,此是天台宗的住心。九、极无自性心,缘起无自性,无自性之极致,则事事无碍,此是华严宗的住心。(以上二心,均属一乘教。)十、秘密庄严心,秘密庄严即曼荼罗,此是真言宗的住心,是为金刚乘教。
(名数)此真言宗之教相判释也。其名目虽本于大日经十心品并大日经疏(亦本于菩提心论,释摩伽衍论),至其本质,实可称为日本弘法大师之独创。故其本据在弘法之十住心论及秘藏宝钥:一、异生羝羊心,异生为凡夫,六趣,四生等各异之生,即如所谓群生也。羝羊为牡羊,其性下劣,除求水草念淫欲外,他非所知,以譬凡夫愚痴闇昧不解世理,醉生梦死,非道恶人,无信,无德者。属于此部者。本不可列于教判之内,以皆为可进第二心之阶段,故列于此处也。二、愚童持斋心,愚童者,愚昧之童子也。持斋者,持八关斋也。恶者非始终为恶,为内薰与外缘所诱,亦修五戒十戒等作善,忠孝仁义礼智等德者是也。人乘之教,如儒教等皆摄于其中。三、婴童无畏心,婴童为母所抱则安,愿生于天得神佛拥护则满足。如弘法注:「外道生天,暂得苏息。」(秘藏宝钥)乃修四禅六行之生天教也。以上为世间三个之住心,摄于胎藏界曼荼罗第三大院外金刚部之众,以下为出世间。四、唯蕴无我心,入佛之法门最初之住心也。畏生死,厌苦,愿寂灭后涅槃者,观四谛之理。执三世实有法体恒有,得唯我空者,即声闻乘之佛法也。如小乘二十部,俱舍,成实是也。五、拔业因种心,较前者更进。处于无佛世界,修无言等业,见飞华落叶,观十二因缘之法者,即烦恼所作之因虽拔而其习气未薰在者,如缘觉乘是也。以上二乘小乘教之类摄于胎曼释迦院之眷属。六、他缘大乘心,他缘与无缘同,住于自他怨亲平等之观,悟真如平等,度众生界使归入佛界也。正与法相宗所教相当。弥勒菩萨之内證法门也。七、觉心不生心,从前心之赖耶缘起进一步,入于心境俱空之證,觉悟心性之不生不灭。说三论宗所谓八不中道,起信论所说当之。此文殊菩萨之内證也。以上二心为三乘教,以下三心为一乘教。八、一道无为心,又名如实一道心。如实知自心,空性无性心。法华所说,以心即境无为无相为极意,大日经谓为「如实知自心」配于天台宗。观音菩萨之内證也。九、极无自性心,有浅深之二释。浅释者,华严法界诸法即真如实相,真如无自性,随变不守自性,染净真妄交辙,事事无碍重重无尽之义也。深释者,是由毗卢遮那之教觉而无自性。华严之法门当之,以为普贤菩萨之内證。以上九心是为显教之摄也。十、秘密庄严心,秘密者金胎两部六大三密五相五智等之无尽法门也。等觉十地亦不能见闻,其法门之德谓之庄严。即真言宗教之心地也。此十住心有横竖二者,横十住心者于一十住心又有十住心,委如十住论。横十住心为胎藏界之十住心,竖十住心为金刚界之十住心,胎金不二之处谓为不二之十住心。出决义钞直牒十。
【佛学常见辞汇】
是密宗的教相判释。一、异生羝羊心,异生,谓凡夫,凡夫不辨善恶,但念淫食,如彼羝羊,此即三恶趣的修因。二、愚童持斋心,即由外因缘发起善心,或行世善,或持五戒,此即人间之果报。三、婴童无畏心,即求生天上,离恶趣苦,或修十善,此是大乘的住心。(以上三心,为世间住心,在佛法五乘中,属人天乘。)四、唯蕴无我心,即已空人我,唯存五蕴,此是声闻乘的住心。五、拔业因种心,即观十二因缘,拔惑业因缘之种,出于三界,此是缘觉乘的住心。(以上二心,均属小乘教。)六、他缘大乘心,即起度他之无缘大悲,此是法相宗的住心。七、觉心不生心,即起八不之正观,无知心性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此是三论宗的住心。(以上二心,均属三乘教。)八、一道无为心,一道即一乘法,生佛不二,境智圆融,无相无为,一道清净,此是天台宗的住心。九、极无自性心,缘起无自性,无自性之极致,则事事无碍,此是华严宗的住心。(以上二心,均属一乘教。)十、秘密庄严心,秘密庄严即曼荼罗,此是真言宗的住心,是为金刚乘教。